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jié) IS-LM模型

在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模型中,只研究了利息率與投資不變的情況下,總需求對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利息率和投資都是變動的,而且對總需求和國民收人影響較大。本節(jié)要研究的是利率對投資進而對國民收入的影響,運用漢森-希克斯模型,即IS-LM模型論證在產(chǎn)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時,利率與國民收入之間的相互關系。IS-LM模型是說明物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國民收人與利息率決定的模型。在這里,I是指投資,S是指儲蓄,L是指貨幣需求,M是指貨幣供給。這一模型在理論上是對總需求分析的全面高度概括,可以用來解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因此,IS-LM模型被大多數(shù)西方學者認為是宏觀經(jīng)濟學最核心的理論,體現(xiàn)了凱恩斯的整個思想體系。

一、產(chǎn)品市場的均衡與IS曲線

(一)IS曲線

1.IS曲線的含義

產(chǎn)品市場均衡是指產(chǎn)品市場上總供給與總需求相等時的狀態(tài)。IS曲線是表示在I=S的條件下,即產(chǎn)品市場上總需求等于總供給時,利率與國民收入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的曲線。

依據(jù)均衡條件公式:I=S

假設:I=1250-250rC=500+0.5Y

則:S=-500+(1-0.5)Y

當:I=S時1250-250r=-500+(1-0.5)Y

解得:Y=3500-500r或者: r=7-1/500Y

依據(jù):Y=3500-500r作圖3-12,以縱軸代表利率r,以橫軸代表國民收入Y。圖3-12是一條反映利率與國民收入之間的相互關系的曲線。這條曲線上任何一點都代表一定利率和國民收入的組合,在這樣的組合下,投資和儲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代表產(chǎn)品市場總供給與總需求相等,產(chǎn)品市場實現(xiàn)了均衡,因此,這條曲線就是IS曲線。

圖3-12 IS曲線

在產(chǎn)品市場上利息率與國民收入成反方向變動是因為利息率與投資成反方向變動。我們知道,投資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投資者一般要用貸款來投資,而貸款必須付出利息,所以利潤最大化實際是償還利息后純利潤的最大化。這樣,投資就要取決于利潤率與利息率。如果利潤率既定,則投資就要取決于利息率。利息率越低,純利潤就越大,從而投資就越多;反之,利息率越高,純利潤就越小,從而投資就越少。因此,利息率與投資成反方向變動。投資是總需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投資增加,總需求增加,投資減少,總需求減少。而總需求又與國民收人同方向變動。因此,利息率與國民收入成反方向變動。

2.IS曲線的推導

英國經(jīng)濟學家希克斯和美國經(jīng)濟學家漢森用含有四個函數(shù)關系的四個象限推導出IS曲線。即希克斯—漢森四象限圖象。

圖3-13中象限(1)的曲線表示投資需求是利率的減函數(shù),縱軸表示利率r,橫軸表示投資量I,投資需求曲線就是根據(jù)投資需求函數(shù)I=1250-250r做出來的。

圖3-13 IS曲線推導圖示

圖3-13中象限(2)表示投資與儲蓄的均衡狀態(tài),即I=S的組合點的軌跡,在縱軸表示儲蓄S,橫軸表示投資I的坐標系中,起自原點的45°的直線,表示投資與儲蓄相等的組合點的軌跡。例如利率r=3%時,投資I=500億美元,儲蓄S=500億美元;利率r=2%時,投資I=750億美元,儲蓄S=750億美元。

圖3-13中象限(3)的曲線表示儲蓄是國民收入的增函數(shù)。在縱軸表示儲蓄S,橫軸表示國民收入Y的坐標系中,依據(jù)S=-500+0.5Y,就可做出I=S時,不同的投資和儲蓄水平下的國民收入的對應點,這些點的軌跡,表示的是儲蓄與均衡國民收入間的函數(shù)關系。

圖3-13中象限(4)的曲線表示國民收入是利率的減函數(shù)。在縱軸表示利率r,橫軸表示國民收入Y的坐標系中,依據(jù)S=-500+0.5YI=1250-250r就可做出I=S時,不同的利率水平下的國民收入的對應點,這些點的軌跡,表示的是利率與均衡國民收入間的減函數(shù)關系。即當利率上升時,均衡的國民收入減少,當利率下降時,均衡的國民收入增加,例如,利率r=3%時,投資I=500億美元,儲蓄S=500億美元,國民收入Y=3500-500r=2000億美元;當利率r=2%時,投資I=750億美元,儲蓄S=750億美元,Y=3500-500r=2500。

3.IS曲線的代數(shù)表達式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IS曲線是從投資與利率的關系、儲蓄與收入的關系以及儲蓄與投資的關系中推導出來的,假定:

消費函數(shù):C=CY)=a+βY

投資函數(shù):I=Ir)=e-dr

則有:

儲蓄函數(shù):S=SY)=-α+(1-βY

投資函數(shù):I=Ir)=e-dr

根據(jù)均衡條件:SY)=Ir)可以得到:

-α+(1-βY=e-dr

IS曲線:

公式中,α為自主性消費支出,即與收入無關的消費;e為自主性投資支出,即與利率無關的投資;r為利率;d為投資的利率彈性,即利率每增(減)1%投資將減少(增加)的程度,利率與投資之間是逆函數(shù)關系;1為乘數(shù),其中β為邊際消費傾向。由公式可見,一旦消費函數(shù)與投資函數(shù)給定,市場上任一給定的利率都會有一個相應的國民收入與之相對應。

IS曲線公式也可以寫成:

(二)IS曲線的斜率

由以上分析就可以得出IS曲線的斜率為:

式中的dk值越大,IS曲線的斜率越小,IS曲線越平坦;說明國民收入對利率變化反映靈敏,當利率稍有下降或上升時,則國民收入將有較大的增加或減少。反之,dk值越小,IS曲線的斜率越大,IS曲線越陡,說明國民收入對利率變化反映不靈敏,當利率有較大幅度下降或上升時,則國民收入增加或減少的數(shù)量較小。如圖3-14所示,IS1曲線的斜率大于IS2曲線的斜率。

圖3-14 IS曲線的斜率

(三)IS曲線的移動

影響IS曲線移動的主要因素有自發(fā)性消費、投資、稅收、政府支出、政府轉(zhuǎn)移支付和凈出口,除了稅收外,上述因素的增加都會使IS曲線向右移動,反之向左移動。稅收的增加會導致IS曲線向左移動,反之,向右移動。如圖3-15所示:

依據(jù)Y=3500-500r作圖,畫出IS0

依據(jù)Y=2500-500r作圖,畫出IS1

依據(jù)Y=4500-500r作圖,畫出IS2

圖3-15 IS曲線的移動

可見,IS1是一條與IS0平行的直線,是IS0線向左移動1000單位得出的。IS2也是一條與IS0平行的直線,是IS0線向右移動1000單位得出的。

從圖3-13可以看出,當IS曲線的斜率不變時,IS曲線平行的向左或向右移動,改變其在橫軸上的截距,如IS0在橫軸上的截距為3500, IS1為2500,由前面章節(jié)的學習已對改變IS在橫軸上的截距的主要因素有所了解,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

第一,投資需求變動,自發(fā)性投資e變大IS曲線右移,反之,左移。

第二,消費函數(shù)變動,自發(fā)性支出α變大IS曲線右移,反之,左移。

第三,政府支出及稅收變動,G變大IS曲線右移,反之,左移。T變大,IS曲線左移,反之,右移。

第四,凈出口NX增加,IS曲線右移,反之,左移。

(四)產(chǎn)品市場失衡

依據(jù)Y=3500-500r作圖3-16,圖中的IS曲線上的任意一點均代表產(chǎn)品市場達到均衡時均衡利率與均衡國民收入的一一對應關系。而IS曲線以外的任意一點,都代表了產(chǎn)品市場失衡狀態(tài)。如圖3-16中所示,AB點均不在IS曲線上,在這兩點上,投資不等于儲蓄,所以為失衡點。

圖3-16 產(chǎn)品市場的失衡與調(diào)整

A點,與A點對應的國民收入是YA,此時A點的利率高于均衡利率,所以在A點因利率較高,增加儲蓄會帶來較多的利息收入,而投資會因利率較高而增加投資風險,所以,儲蓄會大于投資,即IS。因此,在IS曲線的右側的任意一個點均有IS

同理,在B點,與B點對應的國民收入是YB,此時點B的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所以在B點因利率較低,有利于刺激投資,而不利于增加儲蓄,所以,投資會大于儲蓄,即IS。因此,在IS曲線左側的任意一個點均有IS

二、貨幣市場的均衡與LM曲線

(一)貨幣市場的均衡

1.貨幣供給

貨幣是由中央銀行發(fā)行的,按貨幣的流動性即貨幣的變現(xiàn)能力可以將貨幣分為不同的層次。中國的貨幣供給量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M0, M1和M2

M0(通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xiàn)金;

M1(狹義貨幣):M0+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M1+儲蓄存款+定期及其他存款。

2.貨幣需求

貨幣需求是指人們在某一時點上愿意并且能夠以貨幣形式持有財富的數(shù)量。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無論是個人還是廠商,人們總是要持有一定數(shù)量的貨幣,但是在不同的時期和對于不同的人持有貨幣的數(shù)量是不同的。然而影響人們持有貨幣數(shù)量的因素是什么?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人們?yōu)槭裁葱枰泿拧P恩斯認為,人們需要貨幣是出于三個動機,也就是三個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

第一,交易動機(the transaction motive)是指人們?yōu)榱私灰谆蛑Ц端瓒钟胸泿拧>蛡€人或家庭而言,為了滿足個人和家庭的日常生活需要,就要經(jīng)常購買日常需要的生活資料,他們手中必須持有一定數(shù)量的貨幣。就廠商而言,為了保證生產(chǎn)的連續(xù)進行,也必須持有一定數(shù)量的貨幣,如購買辦公用品,發(fā)放工資等。個人或廠商因交易性需求對貨幣持有數(shù)量的不同主要取決于個人和廠商的可支配收入的多少。

第二,預防動機(the precautionar motive)是指人們?yōu)轭A防不測所持有的一定數(shù)量的貨幣。“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無論是個人還是廠商往往對明天或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做一些預防性的準備,如為了確保子女就學可能收取的不確定的費用,為了預防突發(fā)性疾病的出現(xiàn)而準備的就醫(yī)費用,還有親戚朋友因急需可能的借款等。總之,人們的經(jīng)驗告訴他們遇到不測之需是常事,必須有所準備,以防萬一。可見,預防性需求是由支出的不確定性決定的。這種需求同樣主要取決于個人和廠商的可支配收入的多少。

第三,投機動機(the speculative motive)投機動機是指人們根據(jù)對市場利率變化的預測,需要持有貨幣以便滿足從中投機獲利的動機。因為貨幣是最靈活的流動性資產(chǎn),具有周轉(zhuǎn)靈活,持有它可以根據(jù)市場行情的變化隨時進行金融投機。出于這種動機而產(chǎn)生的貨幣需求,稱之為貨幣的投機需求。凱恩斯認為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是隨利率的變動而相應變化的需求,它與利率成負相關關系,利率上升,投機貨幣需求減少;反之,則投機貨幣需求增加。

貨幣需求函數(shù)是貨幣需求與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

由于第一和第二兩個因素的變動取決于人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因此這兩種因素對貨幣的需求L1=kY, Y為可支配收入,k為貨幣需求的收入系數(shù),即貨幣需求占收入的比重。

由第三個因素決定的貨幣需求L2是利率的反函數(shù)。即:L2=-hr, h為貨幣需求的利率系數(shù),r為利率

貨幣需求L=(交易需求+預防需求)L1+投機需求L2

貨幣需求L=L1+L2=kY-hr

貨幣需求曲線就是用圖象表示的貨幣需求與利率之間的反向的函數(shù)關系。如圖3-17所示。

圖3-17 不同收入的貨幣需求函數(shù)

圖3-17中的兩條貨幣需求曲線分別代表收入水平為Y1Y2時的兩條貨幣需求曲線。可見,貨幣需求與收入的正向變動關系是通過貨幣需求曲線向右上方移動來表示的,而貨幣需求量與利率的反向變動關系則是通過每一條需求曲線都是向右下方傾斜來表示的。例如,當利率相同,即都為r1時,由于收入水平不同,實際貨幣需求量分別為L1L2。當利率不同時,利率由r1r2時,在收入相同時Y=Y1,則從Lr1增加到Lr2,這說明實際貨幣需求量與收入正相關與利率負相關。在收入一定時降低利率會增加實際貨幣需求量。

案例分析:貨幣的需求動機

駱明和小欣是一對感情不錯的情侶,同時從一所名牌大學畢業(yè),駱明進了某國家機關,待遇很是不錯,每個月可以拿3000元左右工資,可惜,遇到住房政策的改革,不能分到房子了,這是美中不足。而小欣進了一家國際貿(mào)易公司,做對外貿(mào)易工作,它的工資和獎金加在一起,每個月大概有5000元。看來這對情侶的前途一片光明。不過前幾天,他們?yōu)榱藢泶驽X的問題著實大吵了一架。

駱明以為現(xiàn)在他們剛剛大學畢業(yè),雖然單位都不錯,工資也不低.但將來用錢的地方還很多,所以要從畢業(yè)開始,除了留下平常必需的花費以及預防發(fā)生意外事件的錢外,剩下的錢要定期存入銀行,不能動用,這樣可以獲得穩(wěn)定的利息收入,又沒有損失的風險。而小欣大概是受在外企的工作環(huán)境的影響,她以為,上學苦了這么多年,一直過著很節(jié)儉的日子,現(xiàn)在終于自己掙錢了,考慮那么多將來干什么,更何況銀行利率那么低。她說發(fā)下工資以后,先要買幾件名貴服裝,再美美地吃上幾頓,然后她還想留下一部分錢用來炒股票,等著股市形勢一好,立即進入。大學時看著別人炒股票她一直很羨慕,這次自己也要試試。但駱明卻認為中國股市行情太不穩(wěn)定,運行不規(guī)范,所以最好不進入股市,如果一定要做,那也只能投入很少的錢

問題:

1.根據(jù)上面兩個人的爭論,說明有哪些貨幣需求動機。

2.分析上述三種動機導致的貨幣需求的決定因素,并給出貨幣的總需求函數(shù)。

3.貨幣市場均衡

當貨幣需求=貨幣供給時,就意味著社會對貨幣的總需求數(shù)量與貨幣的總供給數(shù)量完全相等,此時貨幣市場就達到了均衡。

用公式表達:L=M=kY-hr

用圖解法表示貨幣市場達到了均衡,如圖318所示,貨幣供給曲線Ms垂直于橫軸,說明在一定的時期內(nèi),貨幣供給總量既定,不隨利率的變化而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均衡利率主要由貨幣需求決定。

(二)LM曲線

1.LM曲線的含義

貨幣市場均衡是指貨幣市場上貨幣需求等于貨幣供給的狀態(tài)。LM曲線就是表示貨幣市場貨幣需求等于貨幣供給時,國民收入與利率的函數(shù)關系的曲線。在前面的分析中已對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有所了解,在推導LM曲線前必須具備三個前提條件

第一,貨幣市場均衡條件:貨幣需求L等于貨幣供給Ms,即L=Ms

第二,貨幣需求函數(shù)表述為L=L1Y)+L2r)。L1Y)代表的是人們?yōu)闈M足交易性和預防性需求而引起的對貨幣的需求,它是國民收入的增函數(shù);L2r)代表的是人們?yōu)闈M足投機性需求而引起的對貨幣的需求,它是利率的減函數(shù)。

第三,在一定的價格水平條件下,貨幣供給量因受政府的貨幣政策的控制,是一個常數(shù),貨幣供給M與利率r無關。當價格水平不變時,名義貨幣量和實際貨幣量相等,在這種情況下,貨幣市場的均衡模型可表示為

M=M0貨幣供給函數(shù)

當貨幣市場達到L=M0L1Y)+L2r)=M0時,貨幣市場就達到了均衡狀態(tài),這時這一等式就成為貨幣市場均衡模型,這一模型表示的是國民收入與利率間的函數(shù)關系。

例如:假設貨幣需求函數(shù)L1=0.5Y L2=1000-250r

貨幣供給量M0=1250 P=1

依據(jù)均衡模型:則有:0.5Y+1000-250r=1250

L=M

Y=500+500r

可見:在貨幣市場均衡時,國民收入與利率同方向變化。

依據(jù):Y=500+500r

作圖3-19,以縱軸代表利率r,以橫軸代表國民收入Y

圖3-19 LM曲線

圖3-19是一條反映利率與國民收入之間的相互關系的曲線。這條曲線上任何一點都代表一定利率和國民收入的組合,在這樣的組合下,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都是相等的,即L=M,代表貨幣市場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相等,貨幣市場實現(xiàn)了均衡,因此,這條曲線被稱為LM曲線。LM曲線向右上方傾斜,表明在貨幣市場上實現(xiàn)了均衡時,利息率與國民收入成同方向變動,即利息率高則國民收入高,利息率低則國民收人低。

在貨幣市場上,利息率與國民收入成同方向變動可以用凱恩斯主義的貨幣理論來解釋。根據(jù)這一理論,貨幣市場均衡的條件是:

M=L=L1Y)+L2r

從上式中可以看出,當貨幣供給既定時,如果貨幣的交易需求與預防需求(L1)增加,為了保持貨幣市場均衡,則貨幣的投機需求(L2)必然減少。L1的增加是國民收入增加的結果,而L2的減少又是利息率上升的結果。因此,在貨幣市場上實現(xiàn)均衡時,國民收人與利息率之間必然是同方向變動的關系。

2.LM曲線的推導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LM曲線是從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的關系、貨幣需求與國民收入水平以及利率與貨幣投機需求的關系中推導出來的。英國經(jīng)濟學家希克斯和美國經(jīng)濟學家漢森用含有四個函數(shù)關系的四個象限推導出LM曲線。希克斯—漢森四象限圖象—如圖3-18所示。

圖3-18 貨幣市場均衡

圖3-20中象限(1)的曲線表示投機性貨幣需求是利率的減函數(shù),縱軸表示利率r,橫軸表示投機需求L2,投機性貨幣需求曲線是根據(jù)投機貨幣需求函數(shù)L2=1000-250r做出來的。

圖3-20 LM曲線推導圖示

圖3-20中象限(2)表示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相等的均衡狀態(tài),即L=M的組合點的軌跡,在縱軸表示投機需求L2,橫軸表示交易需求L1的坐標系中,L2+L1=M組合點的軌跡。例如當1250=L2+L1時,L2=1000時,L1=250億美元L2=500時,L1=750億美元。說明L2L1在貨幣供給一定時,為此增彼減的關系。

圖3-20中象限(3)的曲線表示交易性貨幣需求是國民收入的增函數(shù)。在縱軸表示交易性貨幣需求L1,橫軸表示國民收入Y的坐標系中,依據(jù)L1=0.5Y,就可做出L=M時,不同的國民收入水平與交易性貨幣需求的對應點,這些點的軌跡,表示的是交易性貨幣需求與均衡國民收入間的函數(shù)關系。

圖3-20中象限(4)的曲線表示國民收入是利率的增函數(shù)。在縱軸表示利率r,橫軸表示國民收入Y的坐標系中,依據(jù)L2=1000-250rL1=0.5YM=1250就可做出L=M時,不同的利率水平下的國民收入的對應點,這些點的軌跡,表示的是利率與均衡國民收入間的增函數(shù)關系。即Y=500+500rY當利率上升時,均衡的國民收入增加,當利率下降時,均衡的國民收入減少,例如,利率r=1%時,國民收入Y=1000億美元;當利率r=2%時,國民收入Y=1500億美元。

3.LM曲線的代數(shù)表達式

若用代數(shù)表達式:L1=kY L2=-hr L=M0

則有:

當已知公式中的各項數(shù)值和系數(shù)時,就可計算出均衡的國民收入或均衡利率。

(三)LM曲線的斜率

由以上分析就可以得出LM曲線的斜率為:貨幣需求的收入系數(shù)與貨幣需求的利率系數(shù)之比,即

當貨幣市場達到均衡時,利率與國民收入正相關,LM曲線的斜率為正值,LM曲線的斜率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

第一,貨幣需求的利率系數(shù)hh值大,LM曲線斜率小,LM曲線越平緩,利率變化對國民收入影響大,反之,則小。

第二,貨幣需求的收入系數(shù)kk值大,LM曲線斜率大,LM曲線越陡直,利率變化對國民收入影響小,反之,則大。

如圖3-21所示,當利率水平由r1上升至r2,LM0斜率大于LM1,利率變化對國民收入影響較小,LM1斜率小于LM0,利率變化對國民收入影響較大。

圖3-21 LM曲線斜率

(四)LM曲線的三個區(qū)域

西方經(jīng)濟學者認為,當利率處于不同水平時,LM曲線的斜率會不同,表現(xiàn)為三個有代表性的區(qū)域。

第一,凱恩斯區(qū)域。當利率降的很低時,貨幣的投資需求趨于無窮大,因此,貨幣投資需求曲線成為一條水平線進而會使LM曲線也成為水平線。

第二,古典區(qū)域。當利率上升到很高時,貨幣的投資需求趨于零,不管利率再上升多少,貨幣投資需求都等于零。因此,貨幣投資需求曲線成為一條垂直線,進而會使LM曲成為垂直線。

第三,中間區(qū)域。處于凱恩斯區(qū)域和古典區(qū)域之間利率水平上的區(qū)域,LM曲線的斜率是,為正值。表明在此區(qū)域,利率與國民收入呈正相關關系。

圖3-22 LM曲線的三個區(qū)域

(五)LM曲線的移動

依據(jù)Y=500+500r,畫出LM0

依據(jù)Y=1000+500r,畫出LM1

依據(jù)Y=500r,畫出LM2

從圖3-23可以看出,當LM曲線的斜率不變時,LM曲線平行的向左或向右移動,改變其在橫軸上的截距,如LM0在橫軸上的截距為500, LM1為1000,當貨幣供給量增加,LM曲線就會向右移動,當貨供給量減少時,LM曲線就會向左移動。

圖3-23 LM曲線的移動

(六)貨幣市場的失衡

依據(jù):Y=500+500r作圖3-24,圖中的L線上的任意一點均代表貨幣市場達到均衡時均衡利率與均衡國民收入的一一對應關系。而LM曲線以外的任意一點,都代表了貨幣市場失衡狀態(tài)。如圖3-24中所示,AB點均不在LM曲線上,在這兩點上,貨幣需求不等于貨幣供給,所以為失衡點。

圖3-24 貨幣市場的失衡與調(diào)整

A點,與A點對應的國民收入是YA,此時A點的利率rA高于均衡利率rE,所以在A點因利率較高,增加儲蓄會帶來較多的利息收入,而投機會因利率較高而增加投資風險,所以,人們會增加儲蓄而減少對貨幣的需求,所以,在A點有LM。同理,在LM曲線的左側的任意一個點均有LM。此時,貨幣市場上會出現(xiàn)貨幣過剩供給,又會導致利率下降,直至利率回落到rE點上。這一過程就是由失衡向均衡的調(diào)整過程。

同理,在B點,與B點對應的國民收入是YB,此時點B的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所以在B點因利率較低,有利于刺激投機,而不利于增加儲蓄,所以,人們會減少儲蓄而增加對貨幣的需求,所以,在B點有LM。同理,在LM曲線的右側的任意一個點均有LM。此時,貨幣市場上會出現(xiàn)貨幣過剩需求,又會導致利率上升,直至利率回升到rE點上。這一過程就是由失衡向均衡的調(diào)整過程。

三、產(chǎn)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同時均衡IS-LM模型

(一)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在前兩節(jié)中我們已分別推導出IS曲線和LM曲線,分析了產(chǎn)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均衡的相關問題。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IS曲線和LM曲線上任意一點的含義。因此,如果把IS曲線和LM曲線結合起來分析,當產(chǎn)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IS-LM曲線在同一個以縱軸代表利率r,橫軸代表國民收入Y相交坐標系中,IS-LM曲線的交點處代表的是產(chǎn)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時,交點對應縱軸上的數(shù)值為均衡利率,交點對應橫軸上的數(shù)值為均衡的國民收入,這就是IS-LM模型。

在已知ISLM方程式ISLM曲線的聯(lián)立方程求得:

IS:Y=3500-500r

LM:Y=500+500r

解聯(lián)立方程:r=3, Y=2000

可見,產(chǎn)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時的均衡利率和均衡國民收入,還可以在已知ISLM方程式的基礎上,通過畫圖求解,如圖3-25所示。

圖3-25 產(chǎn)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同時均衡

由以上分析得出產(chǎn)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均衡的基本模型,從中看出產(chǎn)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狀態(tài)時,表現(xiàn)為IS曲線和LM曲線相交,此時,在同一利率和同一產(chǎn)出水平下產(chǎn)品市場的總需求與總供給相等,投資與儲蓄相等,同時在貨幣市場社會對貨幣的需求與政府的貨幣供給相等,這時市場處于理想的均衡狀態(tài)。

案例分析:中國的IS-LM模型

IS-LM模型的假定:需求決定產(chǎn)出(社會需要多少產(chǎn)品,廠商就愿意生產(chǎn)多少),改革開放前,中國經(jīng)濟嚴重供給不足,不能用該模型來分析中國經(jīng)濟。隨著改革開放的發(fā)展,中國經(jīng)濟逐漸顯示出需求約束性特征的背景下,就有必要建立中國的IS-LM模型。

根據(jù)統(tǒng)計資料推算出IS曲線:y=1312.4325-60.6808r+2.8788G; LM曲線:y=20.247 M+211.1276r。若將政府支出和貨幣供應看作固定常數(shù),則可以大致畫出中國的IS-LM模型。

從上圖可以看出:①IS曲線較陡。較陡的IS很大程度上是由投資對利率變化反映不靈敏導致的;②LM曲線較平坦。較平坦的LM是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較敏感導致的。

思考:從中國的中國的IS-LM模型來看,是財政政策對國民收入的影響大還是貨幣政策對國民收入的影響大?為什么?

(二)產(chǎn)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失衡及其調(diào)整

當某種原因?qū)е铝松鲜龅仁降牟幌嗟葼顩r,產(chǎn)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就會出現(xiàn)失衡的狀態(tài),這種失衡狀態(tài)分8種情況,如圖3-26所示,除IS-L M曲線交點處以外的點均為非均衡點。

圖3-26 產(chǎn)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失衡

非均衡點又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其中一個市場處于均衡狀態(tài),如處于IS曲線上的點代表產(chǎn)品市場均衡,處于LM曲線上的點代表貨幣市場均衡,這種情況以ABCD為代表。第二種是兩個市場均處于失衡狀態(tài),從圖3-26看,就是IS曲線和L M曲線把坐標平面分成的四個區(qū)域(不包括ISLM曲線),即Ⅰ、Ⅱ、Ⅲ、Ⅳ四個區(qū)域。例如,在Ⅰ區(qū)域中的任意一點,都是處于IS曲線的右側,LM曲線的左側都具有LMIS的特點。其余三個區(qū)域的非均衡狀態(tài)和關系從圖3-26可以得出。總結一下四個區(qū)域的非均衡關系可用表3-3加以說明。

表3-3 產(chǎn)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失衡

(三)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變動

ISLM曲線交點處,產(chǎn)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實現(xiàn)同時均衡。然而,這一均衡不一定是充分就業(yè)的均衡,如圖3-27所示,充分就業(yè)的國民收入是Y,而兩市場均衡時的國民收入是Y0,利率是r0。均衡收入低于充分就業(yè)收入。在這種情況下,僅靠市場的自發(fā)調(diào)節(jié)已無法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的均衡,這就需要依靠國家用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進行調(diào)節(jié)。財政政策是政府通過變動支出和稅收來調(diào)節(jié)經(jīng)濟,如果政府增加支出或減少稅收,IS曲線就會向右上方移動。當IS曲線移動至與LM曲線的交點處對應代表國民收入的橫軸上Y的水平上時,就會達到充分就業(yè)的國民收入水平上。如圖3-27所示。

圖3-27 均衡利率與均衡收入的變動

貨幣政策是政府通過變動貨幣供給量來改變利率和收入,當政府增加貨幣供給時,LM曲線就向右下方移動。當LM曲線移動至與IS曲線的交點處對應代表國民收入的橫軸上Y的水平上時,就會達到充分就業(yè)的國民收入水平。如圖3-28所示。

圖3-28 均衡利率與均衡收入的變動

當然,國家還可以同時調(diào)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同時改變ISLM曲線的位置,使二者相交于Y*的收入水平上。如圖3-29所示。

圖3-29 均衡利率與均衡收入的變動

案例分析:戰(zhàn)爭與利率戰(zhàn)爭

1959年美國卷入了越南戰(zhàn)爭。越南人民英勇奮戰(zhàn),使美國士兵陷入熱帶叢林之中不能自拔,美國政府不得不增加兵力。從1965年初到1966年末,美國駐越南軍隊由不足2.5萬急劇增到35萬以上。軍隊人數(shù)增加使得軍費開支扶搖直上,從1965年到1966年間,美國政府支出增加了550億美元(按1987年美元計算)。與此同時,美國的貨幣供給量(M1)幾乎沒有變動:1965年為5910億美元,1966年為5850億美元(均按1987年美元計算)。

我們可以利用IS-LM曲線分析越南戰(zhàn)爭對美國經(jīng)濟的影響,以下圖為例。該圖表明,政府增加軍費開支將使IS曲線由IS1右移至IS2,如果貨幣供應(M1)沒有變動,那么通過IS-LM模型,可知經(jīng)濟由點E1移至點E2,結果國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這也正是1965年至1966年的真實寫照:GDP從24710億美元增至26160億美元,增加了1450億美元,三個月期國庫券利率從3.95%升至4.88%。

當時經(jīng)濟學家們都認為,應提高稅收以免經(jīng)濟過熱,并使IS曲線重新向左移以降低利率。但是1963年上任的約翰遜總統(tǒng)(LyndonB.Johnson)認為通過提高稅收來支付越來越不受人們歡迎的戰(zhàn)爭,在政治上是行不通的。因此直到1968年仍未提高稅收。最終,過熱經(jīng)濟已造成了通貨膨脹和前所未有的高利率。

問題:

1.解釋一國的總需求主要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2.軍費支出的增加對總需求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影響總需求變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戰(zhàn)爭為什么會使一國的國民收入增加?請用凱恩斯的理論進行解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炉霍县| 宿松县| 朝阳区| 永德县| 邳州市| 台北市| 申扎县| 卢龙县| 崇义县| 隆林| 新乡县| 南雄市| 马关县| 通江县| 武川县| 凤凰县| 岳普湖县| 安徽省| 布尔津县| 房山区| 吕梁市| 云梦县| 长宁县| 南投县| 定边县| 桑日县| 焉耆| 古丈县| 衡东县| 清丰县| 赣榆县| 阜城县| 阿拉尔市| 瓦房店市| 昭苏县| 民勤县| 蓝山县| 兰溪市| 祁连县| 志丹县| 华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