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武漢市審計局

武漢市審計局的審計信息化建設始于2001年,2005年開始參與“金審”工程實施,2008年實現跨越式發展。十幾年來,該局始終把審計信息化建設置于戰略全局,圍繞“以培訓提素質、以應用作引擎、以創新促發展”的總體思路,科學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不斷加大硬件、軟件系統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強化計算機審計力度,提升審計信息化應用水平,取得成效。

一、信息化機構沿革

2000年,武漢市審計局設立信息化辦公室,先后歸口綜合處、辦公室管理。2010年9月,經市編辦批準,成立計算機審計處,行政編制7人。截至2013年底,實有人數7人,其中碩士研究生3人、本科生4人。

2001年,成立武漢市審計局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

2011年,成立武漢市審計局信息安全工作領導小組。

二、審計信息化建設工作情況

(一)健全硬件系統配置,加強審計信息化應用基礎建設

2001年4月,投入23.8萬元,僅用3個月的時間建成武漢市審計機關計算機局域網,同時與各區審計局通過撥號訪問的方式實現市區兩級的網絡連接,初步搭建起信息化工作的網絡平臺。2005年以后,不斷完善審計設備、網絡系統等基礎設施配置,為全面推進審計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2013年底,武漢市審計局累計投入信息化建設資金1000萬元。

一是配齊基本設施。建成中心機房,配備了40臺服務器、2臺核心交換機和16臺樓層交換機,以及路由器、防火墻等網絡邊界和安全設備;建成擁有73臺電腦設備的現代化多媒體電算化教室、視聽會議室;購置便攜式計算機180臺、臺式機170臺,并本著“按需配備,滾動更新”原則,不斷更新配備計算機終端設備,較好地保障了日常管理和計算機審計工作的需要。

二是貫通4套網絡。構建了審計內網、審計外網、審計專網以及未來光纖涉密網4套網絡,形成了一個內聯省審計廳、區審計局,外聯互聯網、公共信息服務網,橫聯市委市政府和重點被審計單位的立體化網絡體系。

圖2-15 2011年9月16日,時任市委常委秘書長彭麗敏(右二)一行參觀武漢市審計局計算機機房并指導無紙化辦公情況

三是打造數字化審計平臺。部署并依托OA和AO系統,實現全市審計機關網上收發文、網上審理及網上調閱文件檔案等無紙化辦公;部署并依托地稅聯網審計系統,實現對稅收征管數據的遠程訪問、數據共享、全模塊化審計;部署并依托審計會商系統,實現全市審計機關與審計署、省審計廳“一對一”的在線會商、溝通交流和接受教育培訓。

(二)完善管理制度體系,加強審計信息化應用機制建設

一是建立健全計算機審計應用培訓機制。每年安排培訓經費幾十萬元,采取自學、送學、集中培訓、崗位歷練、交流演示等多種形式,有計劃地分層、分類、滾動式開展計算機審計應用培訓2000人次。開展全員普及培訓,著重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熟練AO操作與應用;開展骨干專項培訓,在華中科技大學開辦專班,重點對聯網審計、信息系統審計、審計方法腳本語言、Oracle數據庫數據采集等內容進行針對培訓;開展崗位綜合培訓,組織計算機審計綜合演練,通過項目演示和骨干傳幫帶,著力培養一批能在現場組織計算機審計的中堅力量;開展精英人才培訓,選派計算機審計骨干參加審計署、省廳和高校的計算機審計中級水平培訓和考試,將一批精通業務和計算機技術的“雙料”骨干打造成計算機審計領軍人才。

截至2013年底,全市取得審計署計算機審計中級證書的57人,取得省級計算機審計中級證書的102人,通過審計署AO認證考試388人,占全市審計機關人數的76%;有1人被中國審計學會計算機審計分會評為領軍人才、35人被評為計算機審計能手,并入選2012年計算機審計人才庫,為計算機審計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是建立健全計算機審計工作推進機制。強化組織保障,2011年,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組長的審計信息化領導小組,把信息化建設作為事關審計事業發展全局來部署、落實,把推進信息化工作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與業務工作一起研究、一同部署、一并考核;強化技術支撐,出臺《對口各業務處及區審計局計算機審計技術支持聯系工作制度》,組建計算機審計數據分析團隊,集中研究解決審計中的技術難題;強化應用規范,出臺《關于審計項目規范運用審計管理系統和現場審計實施系統的試行意見》,按照OA使用手冊和AO使用手冊要求,統一兩個系統運用規則、標準和要求,以各項目執行處室和審計組為責任主體,在所有審計項目中推廣應用。

三是建立健全計算機審計考核激勵機制。制定審計信息化工作考核辦法,在考核內容及標準的設置上,側重于對審計信息化應用和成效的激勵。將信息化工作納入綜合量化考核和年度績效目標考評,并作為優秀項目評比的重要標準、審計能手評選的重要條件。開展“十佳計算機審計能手”、“十佳計算機審計專家經驗”和“十佳AO應用實例”競賽評比,激發審計人員學習應用、總結提高、指導實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著眼應用創新開發,加強審計業務與信息技術融合建設

一是加強AO系統軟件的應用融合,不斷拓寬應用領域,在經濟責任、政府投資等多項業務審計中,將事權審計與財權審計相結合、財務數據審計與業務數據審計相結合、財務審計與工程造價審計相結合,開展多種數據交互審計,實現審計效果最大化。

二是加強通用軟件的應用融合,大力拓展SQL Server、Excel、Access等通用軟件在項目審計中的應用范圍,總結、推廣通用軟件的綜合應用技巧,實現通用軟件綜合應用的集成效應。

三是加強引進軟件的應用融合,將“審計數據采集分析軟件”、“必佳工程造價軟件”等軟件,與AO系統的應用相結合,做到能用什么功能就用什么功能,能用到什么程度就用到什么程度。

四是加強開發軟件的應用融合,成立計算機審計青年攻關小組,鼓勵計算機審計人員從項目審計實際需要出發,自行研發小工具、小程序、小軟件,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

(四)審計信息化應用范圍取得新突破

一是行業模塊化審計取得新突破。在地稅審計中,主動適應地稅信息化發展新變化、新要求,在全國率先構建“以智能化為目標、三網融合為通道、聯網審計系統為平臺、數據模塊為核心、流程規范為保障”的地稅聯網全模塊化審計新模式,開發系列模塊群,“一網打盡”地稅審計疑難問題,在審計組織、審計范圍、審計作用發揮等方面實現“三大轉變”,在審計智能化、審計效率等方面實現歷史性突破,獲2012年度“中國信息化(審計領域)成果評選”三等獎。

二是信息系統審計取得新突破。為沖破信息系統審計技術瓶頸,組織技術力量攻關,在醫院審計、金融審計、國有企業審計中探索開展信息系統審計取得突破,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進行審查與評價,如實反映系統安全管理、業務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如對某商業銀行進行信息系統審計時,指出信貸管理系統和核心業務系統存在3處重大設計缺陷,對21家公立醫院進行信息系統審計時,指出部分醫院會計核算軟件的關鍵環節控制缺失,引起被審計單位的重視,并進行了整改。

三是現場組網審計取得新突破。審計中,廣泛使用現場組網審計技術手段,在審計現場搭建局域網,獲取被審計單位信息網絡、數據查詢權限,并運用服務器集中管理、分析、處理海量數據,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同時,按照省廳統一部署,在江夏區部署了區縣財政聯網審計子系統,做到“實時查看數據,實時實施審計”。

(五)審計信息化應用方法取得新突破

通過“計算機審計主審競爭上崗”、“計算機審計經驗推廣比賽”和出臺《計算機審計方法創優指南》、《AO應用實例創優指南》,指導日常計算機審計應用創新,加強計算機審計方法的總結和推廣。所有具備計算機審計條件的項目均實現AO審計全覆蓋,所有一線審計人員都能熟練運用AO進行審計,同時部分審計人員還對OA、AO功能擴展和集成運用技術進行了探索創新。AO應用實例和計算機審計方法的評選是“全面開花”,全市13個區審計局、市局所有審計業務處都獲得過審計署AO應用實例獎項,并均有方法入選審計署計算機審計方法庫。

2008年以來,全市共上報AO應用實例190篇,獲獎122篇,其中優秀4篇,上報計算機審計方法174篇,獲獎71篇,其中優秀5篇,報送數量和獲獎率一直名列全省第一,連續六年被湖北省審計廳評為“優秀組織單位”。

(六)審計信息化應用管理取得新突破

審計信息化的推廣應用促進了審計人員思維方式的轉變,進而促進了審計信息化應用思維理念、應用組織方式、應用資源整合“三大轉變”。

一是審計信息化應用理念由“無所謂論”向“審計資格說”轉變。通過AO的推廣應用,審計人員體會到信息技術給審計工作帶來的便捷與高效,認識到計算機審計是當今審計工作的發展潮流和趨勢,自覺由“被動應付”向“主動適應”轉變,主動要求學習應用新技術、新方法,計算機審計能力和應用水平大幅提升。

二是審計信息化應用組織由“各自為政”向“整體聯動”轉變。依托OA和AO兩大系統,創新審計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實現同一項目、不同地域“同步審計、同步指導、同步管理”的整體聯動,實現審計實施、審計管理和審計檔案的信息化、規范化和整體化。

三是審計信息化應用資源由“分散獨享”向“集中共享”轉變。無論是審計數據、審計方法,還是審計思路、經驗成果,都能通過信息化網絡系統進行實時傳輸、討論、分享,從而實現“由點到面”的資源共享、由單體自助向團隊化互動發展。

圖2-16 2012年2月17日,中國審計學會會長翟熙貴(左一)在武漢市審計局檢查指導工作

三、2013年審計信息化建設工作情況

組織召開了全市審計信息化工作會,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和《2013年度審計信息化工作要點》,制定了《2013年度計算機審計對口服務技術支持方案》,形成以計算機審計處為主,帶動各業務處室計算機骨干的技術支持團隊,審計中探索了醫院和ETC的信息系統審計。

全年投入信息化建設資金達100萬元,完成了OA2011(1拖N版)國產化升級改造工作,對舊版OA進行了技術改造、功能重組和界面優化;按照滾動更新原則,完成了91臺計算機設備的采購、發放和調配工作;完成了市公安局和市信產辦對信息系統和審計政務網站的安全檢查工作,針對檢測出的漏洞及時采取措施進行修復;規范了機房軟件基礎構架和音視頻設備的管理維護工作。

向武漢市信息產業辦公室申報了《武漢城市化審計云平臺分布式并行存儲系統》項目,經專家論證獲得批準。

開展了計算機審計應用技能的分層培訓,全年培訓干部300人次,有53人通過了審計署2013年AO認證考試,有23人通過了審計署計算機中級考試,有1名同志被審計署計算機技術中心聘為“計算機審計方法技術評審專家”。在參加審計署2012年度AO應用實例和計算機審計方法的評選中,36篇AO應用實例獲獎,入選計算機審計方法32篇,其中優秀2篇,被湖北省審計廳評為“優秀組織單位”。

圖2-17 2013年2月5日,《武漢地稅審計整體聯動聯網審計模式》獲首屆“中國信息化(審計領域)成果評選”三等獎

在2012年度“中國信息化(審計領域)成果評選”活動中,《武漢地稅審計整體聯動聯網審計模式》項目獲得三等獎。報送的《湖北省武漢市地稅審計信息化績效報告》和《地稅審計整體聯動聯網審計及其效果》,被中國審計學會計算機審計分會分別收錄入《國家審計信息化績效報告》和《國家審計信息化創新模式成果報告》。

《武漢地稅審計整體聯動聯網審計模式》是武漢市審計局在地稅審計中創新施行的一種審計管理模式。統籌全市13個區審計局,首次實現了基于“湖北省動態審計監測系統”、“武漢市地稅聯網審計系統”以及“湖北省地方稅務門戶信息系統”的三網融合,構建了地稅聯網全模塊化審計應用中心;開發了數據比對核查模塊、審計疑點篩查模塊、稅收征管分析等三類模塊,實現了地稅聯網審計智能核查全模塊化;強化了審計管理流程、審計質量控制、審計操作規程,實現了地稅審計新突破。地稅審計由過去市、區“各自為政”轉變為全市“整體聯動”,由過去監督對象范圍限于抽查轉變為“全覆蓋”,由過去限于揭示“點”上的問題轉變為揭示“面”上的問題,審計的智能化程度明顯提高,審計的效率明顯提升,審計的宏觀效應明顯放大。

(武漢市審計局 丁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市| 右玉县| 淳化县| 宁夏| 楚雄市| 兰考县| 新疆| 房产| 屯留县| 合肥市| 民县| 潜江市| 碌曲县| 隆尧县| 奉化市| 绩溪县| 辽宁省| 宝山区| 万全县| 新疆| 惠安县| 项城市| 乌拉特后旗| 阿鲁科尔沁旗| 济阳县| 云阳县| 福贡县| 城固县| 叶城县| 万盛区| 苍山县| 乡宁县| 达日县| 康定县| 六安市| 贞丰县| 天祝| 建德市| 宁河县| 日喀则市| 仁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