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疾病護理常規(13)
- 五官科疾病中西醫結合護理
- 劉慶華 熊琦主編
- 4976字
- 2016-12-20 10:05:52
1)眼保健操第一節,擠按睛明穴:睛明穴位于內眼角與眉頭之間的凹陷處,擠按睛明穴應向對側斜上方用力。每次做4個8拍。
2)眼保健操第二節,按揉太陽穴、輪刮眼眶:太陽穴位于外眼角和眉毛延長線交匯的凹陷處,拇指指端點按太陽穴,食指指側輪刮上下眼眶,每次做4個8拍。注意點按太陽穴時不可太過用力。
3)眼保健操第三節,揉四白穴:四白穴在瞳孔正下方的顴骨之上。每次做4個8拍。
4)眼保健操第四節,按揉風池穴:風池穴位于頸椎兩側,發際線上方一寸的凹陷處。點按時應向對側用力,做4個8拍。
5)眼保健操第五節,干洗臉雙手搓熱之后,架于鼻翼兩側,先向下再向上,做四個8拍。
(五)藥膳食療方
1.食療有方,治療青光眼
(1)多吃胡蘿卜:長期做文字工作或經常操作電腦的人容易視力下降,每星期至少吃3根胡蘿卜,可保持體內維生素A的正常含量,同時這也可以有效的幫助青光眼患者的治療。
(2)補充海魚雞肝:白領一族由于長時間在大廈內工作,日曬的機會少,缺乏維生素D,需多吃海魚、雞肝等含維生素D較豐富的食物,這樣可以有效地起到防治青光眼的作用。
(3)鈣有利于安定情緒:暴躁情緒也會誘發青光眼,應該借助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以及魚干、骨頭湯等含鈣食物以平和心態。
(4)少吃肉多吃菜:疲勞的時候不宜將雞、魚、肉、蛋等大吃一通。因為疲勞時人體內酸性物質積聚,而肉類食物屬于酸性,會加重疲勞感;相反,新鮮蔬菜、水產制品等堿性食物能使身體迅速恢復。
2.青光眼的藥膳食療
遵循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常用辨證配餐如下。
(1)車前子粥:車前子30g,粳米100g。將車前子用水浸泡,煎煮成300ml,去渣,入粳米煮熟。分2~3次食用。可清肝利濕明目。適用于頭目脹痛,目赤,瞳神散大,小便短赤者。
(2)決明子茶:馬蹄決明子100g。將決明子炒香,分成每包10g,紗布袋裝好。每1包,沸水沖泡代茶用。可清熱祛風,除障明目。適用于眼脹頭痛,目赤腫痛,大便秘結者。
(3)檳榔煎:檳榔15~30g,檳榔加適量水煎服(以輕瀉為度,如不瀉可稍增加用量)。每日2次,可利水消腫。適用于各種青光眼。
(4)鉤藤白術飲:鉤藤50g,白術30g,冰糖20g。白術加水300ml,文火煎半小時,加入鉤藤,煎煮10分鐘,去渣,汁約100ml,加入冰糖烊化后服用。每日1次,全部飲用。可涼肝熄風,健脾化濕。適用于頭痛眼脹、眼壓升高等癥。
(5)清震飲:升麻15g,蒼術15g,荷葉1張,冰糖20g。升麻、蒼術加水300ml,文火煎煮半小時,將荷葉覆蓋于藥上面,再煎煮10分鐘,去渣,汁約100ml,加入冰糖烊化。每日1次,全部飲用。可升清降濁、燥濕和中。用于頭風攻痛、目疾腫赤。
第十三節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消渴目病)
一、概述
(一)定義
西醫定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 DM)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也是成年人低視力和盲的主要原因。DR發病機制迄今尚未完全闡明,且無有效的治愈方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延緩其進展至關重要,可使絕大多數患者保存有用的視力。
中醫定義:消渴病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病名,是指以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糖為主要特征的綜合病證。若做化驗檢查其主要特征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病變部位在肺、胃、腎,基本病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則陰損及陽,熱灼津虧血瘀,而致氣陰兩傷,陰陽俱虛,絡脈瘀阻,經脈失養,氣血逆亂,臟腑器官受損而出現癤、癰、眩暈、胸痹、耳聾、目盲、肢體麻疼、下肢壞疽、腎衰水腫、中風昏迷等兼證。
(二)病因和病機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發展與多方面因素有關,主要與糖尿病病程、血糖、血壓等全身因素及眼壓、屈光等眼部因素相關。糖尿病病程與DR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病程長短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的影響最大,是決定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發展的關鍵因素。在糖尿病發病5年之內,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發癥發生率均相對較低,微血管并發癥的發病高峰主要出現在發病5年之后,可見DR的嚴重程度與糖尿病病程呈正相關。
(三)臨床表現
1.西醫癥狀
糖尿病患者早期可無任何癥狀,隨著DR的發生發展,可逐漸出現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眼前黑影,視物變形。如果發展成PDR伴視網膜前出血、玻璃體積血或視網膜脫離,可出現突然視力下降。如繼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則出現頭痛、眼痛、眼脹等高眼壓癥狀。
2.中醫辨證分型
(1)陰虛熱盛型:證以口渴喜冷飲,易饑多食,急躁易怒,怕熱心煩,溲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或滑數者。
(2)氣陰兩虛型:證以倦怠乏力、自汗盜汗,氣短懶言,口渴喜飲,五心煩熱,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紅少津,舌體胖大,苔薄或花剝,脈弦細或細數無力者。
(3)陰陽兩虛型:證以形寒怕冷,面色蒼白無華,耳鳴腰酸,時有潮熱盜汗,四肢欠溫,大便溏薄,小便清長,陽痿早泄,舌質淡紅,舌體胖嫩,邊有齒痕,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或細數無力者。
(四)診斷與鑒別診斷
1.臨床診斷
(1)病史:詢問既往有無糖尿病史,對于否認而懷疑有糖尿病者,應詢問近期有無多飲、多尿、體重下降。
(2)臨床表現:如上所述,主要為視力下降,早期可無眼部表現。
(3)眼部檢查:包括上述裂隙燈或聯合三面鏡、眼底鏡檢查(通常需散瞳)、FFA,必要時行超聲波、ERG、SLO檢查、眼壓、屈光狀態檢查。
2.鑒別診斷
(1)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CRVO):可出現視盤水腫,靜脈明顯扭曲,但CRVO常為單側,發病突然,出血更為廣泛,以火焰狀出血為主,早期無硬性滲出。FFA可幫助鑒別。
(2)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BRVO):出血沿靜脈分支的走行分布,不越過水平線。常為單側。
(3)眼缺血綜合征:一般有眼部疼痛,角膜水腫,淺層鞏膜充血,前房炎癥反應,瞳孔對光反射遲鈍。出血斑較大,常位于中周部視網膜,無滲出。
(4)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出血多為火焰狀,大量出血及微動脈瘤少見,視網膜動脈狹窄,常雙眼發病。
(5)放射狀視網膜病變、鐮狀紅細胞視網膜病變、類肉瘤病等。
(五)常見并發癥
包括玻璃體積血、牽引性視網膜脫離或伴孔源性視網膜脫離、黃斑前膜或黃斑異位、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血影細胞、溶血性青光眼。
(六)治療
1.西醫治療
(1)藥物治療
1)長期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根本治療是治療糖尿病。原則上應當首先并經常將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2)降低血脂:對于血脂偏高和視網膜黃斑區及其周圍有環形硬性滲出的糖尿病患者,應攝取低脂飲食,并應用降血脂藥物。
3)控制血壓:血壓升高可加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當高血壓得到控制時,熒光滲漏顯著減輕,故應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的患者控制血壓。
(2)光凝治療:激光治療被認為是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有效方法。臨床實驗證明光凝治療在兩個方面對該病的發病過程有有益的作用:一是導致新生血管退化并阻止它們再生;二是減少黃斑水腫。前者是針對增殖性病變而言,后者是針對非增殖性病變而言。
(3)冷凝治療:冷凝主要用于不適合做光凝治療的病人或光凝治療的補充療法,如病人有屈光間質混濁或視網膜周邊部病變光凝無法治療。方法是在鋸齒緣與血管弓之間作結膜或鞏膜表面環狀冷凝。
(4)玻璃體切割術:對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玻璃體切割術的基本適應證是玻璃體積血及嚴重的增殖性病變。一般認為,廣泛玻璃體積血3個月以上不能自發吸收者需行玻璃體切割術。
(5)垂體摘除:基于生長激素與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有關的理論,多年來曾采用了多種垂體抑制方法,包括從外部輻射到經額垂體摘除。
2.中醫治療
(1)陰虛熱盛型:癥以口渴喜冷飲,易饑多食,急躁易怒,怕熱心煩,溲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或滑數者。
治法:滋陰潤燥,涼血化瘀。
方藥:玉泉丸合白虎加人參湯加減。
(2)氣陰兩虛型:證以倦怠乏力、自汗盜汗,氣短懶言,口渴喜飲,五心煩熱,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紅少津,舌體胖大,苔薄或花剝,脈弦細或細數無力者。
治法:益氣養陰,利水化瘀。
方藥:六味地黃湯合生脈散加減。
(3)陰陽兩虛型:證以形寒怕冷,面色蒼白無華,耳鳴腰酸,時有潮熱盜汗,四肢欠溫,大便溏薄,小便清長,陽痿早泄,舌質淡紅,舌體胖嫩,邊有齒痕,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或細數無力者。
治法:溫陽益氣,利水消腫。
方藥:加味腎氣丸加減。
二、護理
(一)護理評估
(1)患者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對治療及護理的要求。
(2)了解患者的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過敏史。
(3)患者的心理狀態,家庭及社會支持情況。
(4)眼部評估了解視力、眼壓、眼部B超、熒光造影等結果。
(5)中醫臨床辨證,舌象、脈象,情緒狀態。
(二)一般護理
(1)病室宜安靜,光線宜柔和,避免日光直射,保持適當暗度。
(2)注意休息,少用目力,加強身體鍛煉。
(3)飲食有節,食欲數而可,不欲頓而多,飲食以清淡、營養豐富、易消化。多食梨柑橘類水果。
(4)對高齡、糖尿病、心臟病病人,須注意觀察血壓、脈搏、神志、血糖、二便情況,做好記錄。發現在暗處有眼脹、頭痛等自覺癥狀,眼壓增高或感冒者,應立即報告醫師進行處理。
(5)遵醫囑給予抗生素眼藥水點眼。
(6)做好情志護理,病人多為高齡體弱,易憂愁、緊張,可使氣血不調,脈絡失和,或內火上炎加重眼疾。應做好安慰,幫助其適應新環境,使其心情平靜,配合治療。
(三)常見癥狀及證候施護
常見癥狀:早期除糖尿病癥狀外,一般沒有明顯眼科表現,偶在眼科體檢時才發現。病變發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若黃斑區受累,可有中心視力下降或視物變形等癥狀。視網膜血管破裂可引起眼前黑影飄動,甚至視力嚴重喪失,僅存光感。
1.氣陰兩虛證
(1)注意休息,勞逸結合。
(2)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保持大便通暢。
(3)調暢情志,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
2.陰虛熱盛型
(1)病室宜安靜。
(2)按時服藥,定時測量眼壓。
3.陰陽兩虛證
(1)患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者,應積極治療。
(2)眼部不適時,及時到醫院就診。
(四)健康指導
(1)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精神刺激,適當體力活動,少用眼力。
(2)食宜清淡富有營養、忌煙酒,辛辣厚味之品。
(3)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給予緩瀉劑。
(4)加強體質鍛煉,如進行保健操、太極拳、散步等,使氣血流暢而增強抗病能力。
(5)生活要有規律,睡眠充足,多戶外活動,但避免風寒。
(五)藥膳食療方
(1)豬胰煲淮山:豬胰1具,山藥30g,同煲湯,加鹽調味服食。
(2)玉米須煲豬瘦肉:玉米須30g,豬瘦肉100g,共煲湯,加鹽調味去玉米須服食。
(3)豬胰粉:豬胰適量焙干,研成細末,每次6g,每日2次,水送服。
(4)松樹二層皮60g(干品,老大松樹為佳),豬骨適量,共煎湯服。
第十四節 視網膜脫離(視衣脫離)
一、概述
(一)定義
西醫定義:視網膜脫離是指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與色素上皮層之間的分離,包括裂孔性、非裂孔性及牽引性三大類。裂孔性視網膜脫離又稱原發性視網膜脫離,臨床上較為常見。視網膜脫離是對視功能危害較大的嚴重眼病。
中醫定義:視衣脫離是因水濕停聚,心脾肝腎虧損,使視衣脫離所致。以自覺幕狀黑影遮蓋,視力驟降為主要表現的內障類疾病。
(二)病因和病機
本病多見于中年或老年人,多數有近視,雙眼可先后發病。發病的誘因有視網膜周邊部的格子狀和囊樣變性,玻璃體液化變性和視網膜粘連,這些誘因又和年齡、遺傳、外傷等因素有關,玻璃體對視網膜的牽引,在發病機理上更顯得重要。近年來,年輕的發病者也不斷增加,患者中甚至出現了不滿10歲的小學生。發病原因多數為外傷或用眼過度。
(三)臨床表現
1.西醫癥狀
多數病例突然發病,有視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遮擋,不少病例曾有飛蚊和閃光感等前驅癥狀。視網膜脫離是神經上皮層的脫離,因營養供應問題視細胞首先損害,視細胞損害,首先影響藍色覺。正常眼的藍色視野大于紅色視野,在視網膜脫離眼用白、藍、紅三種視標檢查視野,脫離相應區不僅有形視野缺損,還以發現藍色、紅色視野交叉。
2.中醫辨證分型
(1)肝腎陰虛:年老體衰,近距離及精細工作,高度近視多年,眼前飛蚊幻視;或網脫術后日久,視力未曾恢復;或伴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紅,苔少,脈細。
(2)氣陰兩虧:高度近視,眼易疲勞,時欲垂閉,干澀昏花,眼前閃白光或飛蚊幻視。伴神疲少氣,五心煩熱,多夢盜汗。舌紅,少苔,脈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