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食物消化的粉碎機
牙齒是人體中很堅硬的器官,它長在上下頜骨的牙槽里。露在外面的部分即平日張口人們能看見的牙冠;包埋在牙槽里的部分似大樹的根部,稱為牙根。
常見的健康人的牙齒是乳白色的。這是因為牙冠的表面覆蓋一層特殊骨質的釉質,稱為牙釉質。這種牙釉質極其堅硬耐磨,損壞后不能再生。牙釉質的下面便是牙本質,在牙的中央有一狹窄空腔,稱作牙髓,內有豐富的血管。
人在一生中會生長兩套牙齒,一套是乳牙,一套是恒牙。出生后6~8個月長出下門牙,然后由前向后依次長出,到2~3歲時一般乳牙長齊到20顆。6~7歲時,乳牙慢慢脫掉,由恒牙代之——這個過程稱為換牙。每顆乳牙脫落到恒牙的出生大約需要半年的時間。一般到10~14歲時乳牙和恒牙的交換完畢。在乳牙的后方再長出其余的12只恒磨牙,所以說恒牙一般有32顆。全部長齊在18~25歲。牙齒的衛生非常重要,少年朋友一定注意正確刷牙,經常漱口。
牙齒的主要功能是將進入口腔的食物進行咬碎、碾磨等粗加工,為食物進入到胃腸道的消化做前期處理。如果進食過快或牙齒脫落、破損,或咀嚼不充分,就會影響食物的前期處理,以致加重胃腸的消化負擔,糞便中就會出現未消化完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