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農村微型企業創業:信息需求與信息支持研究作者名: 鄧衛華本章字數: 2194字更新時間: 2019-01-04 00:27:49
2.2 創業理論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領導理論、戰略管理理論、創新理論及心理學社會學理論等為基礎的創業研究,經過學者們不斷努力,已有了很大的進展。目前,創業理論已成為研究的熱點之一,引起了來自社會學、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商業倫理學、金融學、法學、公共政策學、教育學、城市規劃學等領域學者的密切關注(林強等,2001)。由此,創業理論研究也形成了風險學派、創新學派、領導學派、認知學派、管理學派、社會學派、戰略學派、機會學派等學派。盡管各創業理論學派的研究視角不盡一致,但他們研究的框架卻是具有共性,主要包括基礎理論、創業者、創業過程、組織類型、創業結果、外部環境等方面(Ucbasaran et al.,2000;陳震紅等,2004)。基于本書研究的需要,本節重點闡述與這幾個方面都緊密相關的創業模型理論(韋吉飛,2010)。
2.2.1 蒂蒙斯創業模型
蒂蒙斯(Timmons,1999)認為:創業的核心是商機問題,強調用適合和平衡的觀點將商業機會、創業者和資源這3個核心要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蒂蒙斯創業模型中,創業領導者及創業團隊至關重要,其任務就是反復探求更大的商機和資源的合理運用,使整個三腳架保持平衡,如圖2.2所示。具體而言,蒂蒙斯創業模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①商業機會是創業的核心驅動力,創始人或工作團隊是創業過程的主導者,資源是創業成功的必要保證;②創業是商業機會、創業者和資源3個要素匹配和平衡的結果;③創業過程是一個連續不斷地尋求平衡的行為組合。

圖2.2 蒂蒙斯創業模型
2.2.2 威克姆創業模型
威克姆(Wickham,1998)提出的創業過程模型如圖2.3所示。

圖2.3 威克姆創業模型
它主要包含了以下3個方面的含義。第一,創業者、機會、資源、組織是構成創業活動的4個要素。其中創業者在創業活動中處于中心,是創業活動的主導者,其作用在于識別和確認商業機會,整合和管理創業資源,創立和領導創業組織。第二,創業者的基本任務就是有效地管理機會、資源和組織之間的關系。創業者管理的重心是,使組織不斷適合所要開發的機會,整合資源以形成組織,將資源集聚于追逐的商業機會。資源、機會、組織間的動態平衡是創業者有效管理的目標。第三,創業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創業者在學習中不斷完善、發展和壯大。總之,威克姆模型把創業型組織視為一個學習型組織。該組織不僅要對商業機會做出及時的反應,而且還要根據變化的情勢及時總結、積累、調整,要通過“干中學”,使組織在不斷的成功與失敗中學習和錘煉,從而不斷完善、發展和壯大。
2.2.3 薩爾曼創業模型
薩爾曼提出的創業模型包括四個關鍵要素——人、機會、外部環境和交易行為,如圖2.4所示(Sahlman,1999)。

圖2.4 薩爾曼創業模型
其中,人是包括創業者和管理者在內的所有為創業服務或提供資源的人員;機會是創業活動中任何有利于創業的現有或潛在的東西,包括技術、市場及其他事務;外部環境是創業者與管理者不能控制的因素,是不斷變化的客觀存在;交易行為是創業者之間、或與資源提供者之間發生的直接和間接關系,是創業所必需的活動。薩爾曼創業模型強調四個關鍵要素之間的適應性與協作性,圍繞企業的目標進行合理有效配置。
2.2.4 全球創業觀察創業模型
全球創業觀察(GEM)創業模型強調社會、文化與政治氛圍對創業過程的影響作用,在一定的社會條件(文化、政策)下,挖掘創業機會,使其與創業能力相融,促成創業活動或新企業的產生,而活躍的創業活動又給經濟增長帶來持續的動力,如圖2.5所示。GEM模型包含兩套機制,第一套機制描述國內外一般條件。從直觀上看,認為國家國際地位越高,國際貿易條件改善,國內基礎設施等有效,將有利現有的大公司大企業(第一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中小企業的發展,從而推動國家經濟的增長。第二套機制描述國內創業環境對創業的影響。通過優化創業環境因素如金融支持、開發研究、教育培訓及商業環境等,可以產生創業機會,同時加強創業者的創業能力,在創業機會與創業能力合成之后,產生創業執行力,推動早期創業活動,不僅可以拉動就業,而且能夠推動國內經濟發展。

圖2.5 完善后的GEM創業模型
2.2.5 劉常勇創業模型
國內學者對創業模型的研究剛剛起步,大多參考國外研究成果,結合我國的實情進行創業模型的構建。其中,比較有代表的是劉常勇構建的創業模型(劉常勇,2002)。該模型主要由資源、商業模式、團隊及創業機會四要素構成。這四要素通過創業能力、創業傾向、創業精神和創業家相互作用推動而產生執行力,執行力促使創業活動行為的產生,如圖2.6所示。因此,可以說新企業的形成是由創業能力、創業傾向、創業精神和創業家相互作用的結果。劉常勇創業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從個體(人或創業者)的角度出發,基于一定的創業能力和創業傾向首先挖掘創業機會,然后基于一定的商業模式整合創業團隊和資源,從而形成創業執行力;整個過程不僅受制于網絡環境,而且還受國內乃至國際大環境的影響(董保寶等,2008)。

圖2.6 劉常勇創業模型
2.2.6 啟示
結合創業理論,圍繞本書的研究,可以初步得到以下啟示:首先,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的個人能力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對于RMEE而言,創業者無疑是企業中絕對的“靈魂”。由此,在討論RMEE信息需求時,可以從RMEE主體的角度進行分析。
其次,創業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同時學習的過程又是一個信息運動過程,所以創業與信息具有極強的內在關聯性。同時,RMEE信息需求的產生,主要是為了解決現實的創業問題,而創業理論將有助于理清RMEE的過程規律,以此為基礎可以總結歸納RMEE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關鍵問題,從而為信息需求與信息支持研究提供基礎。
- 農村信息化管理
- 中國陶瓷百年史(第二版)
- 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套裝共8冊)
- 工業產品服務價值創造:企業服務化轉型升級的路徑與案例
- 民航服務人員化妝技巧及形象塑造
- 中國能源經濟展望 2015:綠色財稅與綠色體格體系制度設計及改革路線圖
- 智慧旅游:物聯網背景下的現代旅游業發展之道
- 魯西北回族鄉鎮經濟社會變遷研究:以張魯為中心
-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賽鼎村卷:生計轉型視野下的牧村貧困治理
- 圖解中國制造2025
- 基于羌族文化記憶的鄉村旅游規劃研究
- 一本書讀懂中國房地產
- 中國油氣與新能源產業發展報告(2022—2023)
- 飛鴻踏雪泥:中國儀表和自動化產業發展60年史料(第4輯)
- 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基于糧食安全、消除饑餓和改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