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氟喹諾酮類

(一)氧氟沙星(ofloxacin, Ofx)

1.藥代動力學(xué)

氧氟沙星口服后吸收完全,相對生物利用度達95%~100%,血藥達峰時間約1h。食物對本品的吸收影響很少。多次給藥后3天達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血消除半衰期約4.7~7.0h,蛋白結(jié)合率20%~25%,本品吸收后廣泛分布至各組織、體液,組織中的濃度常超過血藥濃度而達有效水平。本品尚可通過胎盤屏障。本品主要以原形自腎排泄,少量3%,在肝內(nèi)代謝。口服24h內(nèi)尿中排出給藥量的75%~90%,尿中代謝物很少。本品以原形自糞便中排出少量,給藥后24h和48h內(nèi)累積排出量分別為給藥量的1.6%和3.9%,本品也可通過乳汁分泌。

2.藥理作用

氧氟沙星對結(jié)核分支桿菌有抗菌作用。對各種細菌最低抑菌濃度(MIC)為:人型結(jié)核分支桿菌0.39~1.25μg/ml,牛型結(jié)核分支桿菌1.0μg/ml,堪薩斯分支桿菌0.32~6.3μg/ml,復(fù)合鳥分支桿菌0.32~2.5μg/ml。最低殺菌濃度(MBC)認為最低濃度10倍以上可起殺菌作用。

3.作用機制

本品通過作用于細菌DNA螺旋酶的A亞單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復(fù)制而導(dǎo)致細菌死亡。

4.耐藥性

與其他抗結(jié)核藥物無交叉耐藥性。

5.劑量與用法

目前在劑量尚無統(tǒng)一用法,成人:每日300~800mg,分2次服用,針劑每日400mg,一次靜脈滴注。

6.制劑與規(guī)格

氧氟沙星片劑:500mg,100mg。

氧氟沙星針劑:200mg。

7.不良反應(yīng)

(1)消化系統(tǒng)最常見。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胃腸道不適、食欲缺乏、腹痛、味覺異常、腹瀉、口角炎、胃炎、胃內(nèi)燒灼感等。

(2)肝臟損傷。ALT、AST異常。

(3)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表現(xiàn)為頭痛、眩暈、失眠、不安寧、癥狀性精神病、癲癇發(fā)作,有幻覺、震顫,甚至有健忘癥。

(4)過敏反應(yīng)。表現(xiàn)為皮膚可出現(xiàn)皮疹、蕁麻疹、瘙癢、濕疹、水腫、聲門水腫、藥物熱、休克、呼吸困難。

(5)血液系統(tǒng)。紅細胞、血紅蛋白、白細胞減少,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6)腎功能異常。

(二)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Lfx)

1.藥代動力學(xué)

左氧氟沙星口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近100%。口服48~140min血藥濃度達到高峰,半衰期為4~6h,蛋白結(jié)合率為30%~40%,本品可分布許多組織器官,如肺部、膽道、膽汁、前列腺、膀胱、闌尾及軟組織等臟器組織中藥物可達到有效治療濃度。本品主要以原形自腎排泄,在體內(nèi)代謝甚少。口服48h內(nèi)尿內(nèi)排出量約為給藥量的80%~90%。以原形自糞便中排出少量,給藥后72h內(nèi)累積排出量少于藥量的4%。本品對茶堿代謝物明顯影響。

2.藥理作用

作用機制、耐藥性與氧氟沙星相似。

3.劑量與用法

每日400~600mg,頓服或分2次服用;針劑每日400mg一次靜脈滴注。

4.制劑與規(guī)格

左氧氟沙星片劑:100mg。

左氧氟沙星針劑:100mg(100ml)。

5.不良反應(yīng)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yīng)與氧氟沙星相似,但發(fā)生率較低。

(三)莫西沙星(Moxifloxacin, Mfx)

1.藥代動力學(xué)

莫西沙星口服吸收良好。口服400mg后達峰時間為1~2h。其血漿消除半衰期約為8~16h,血漿蛋白結(jié)合率約為39%。本品的代謝產(chǎn)物主要經(jīng)膽道和腎臟代謝,能透過大鼠的胎盤和血腦屏障。

2.藥理作用

本品是一種新型8-甲氧-氟喹諾酮類藥物,比第一代和第二代喹諾酮類具有更廣的抗菌譜。它比第二代喹諾酮類的抗革蘭陽性微生物,非典型病原體和厭氧菌的活性增強了,且仍保留著抗革蘭陰性微生物的活性。

3.作用機制

本品作用機制與其他喹諾酮類藥相似,主要是抑制拓撲異構(gòu)酶Ⅳ和DNA螺旋酶,而導(dǎo)致細菌死亡。

4.劑量與用法

400mg每天1次或分2次口服。

5.制劑與規(guī)格

莫西沙星片劑:400mg。

6.不良反應(yīng)

本品最常見的不良反應(yīng)包括胃腸道、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yīng),多是輕微、可逆的。

(1)惡心、嘔吐、腹瀉、輕微肝功能紊亂、轉(zhuǎn)氨酶水平升高。

(2)失眠、視覺癥狀和噩夢、眩暈和頭痛。

(四)加替沙星(Gatifloxacin, Gfx)

1.藥代動力學(xué)

本品口服吸收迅速,進食不影響其吸收速度。一次口服400mg后1~2h達到血藥峰濃度約4mg/L。口服生物利用度96%~99%,血漿蛋白結(jié)合率20%,組織分布廣,分布容積為1.8L/kg,分布于肺、肝臟、腎臟等全身組織器官,尤其是肺部。腎臟組織的藥物濃度高,分別為血漿藥物濃度的2倍與3倍。在腦脊液中的濃度為血藥濃度的20%~30%。本品88%以原形從腎臟排泄,平均血漿消除半衰期為8~14h。本品有明顯的抗菌后效應(yīng)。腎功能不全者隨著肌酐清除率下降,加替沙星的曲線下面積由13.2(mg·h)/L逐漸下降至47.9(mg·h)/L,而消除半衰期由8.9h增加至29.6h。

2.藥理作用

本品對革蘭陽性細菌,革蘭陰性細菌具有抗菌作用,特別對部分革蘭陰性細菌抗菌活性優(yōu)于其他氟喹諾酮類藥物。

3.作用機制

同氟喹諾酮類藥物。

4.劑量與用法

口服:一般劑量為400mg,每天1次。靜脈注射200mg,每天2次,一般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為2mg/ml,緩慢滴入。

5.制劑與規(guī)格

(1)加替沙星片劑:100mg。

(2)加替沙星注射劑:200mg(20ml),200mg(100ml)(含加替沙星200mg,氯化鈉0.9%)。

6.不良反應(yīng)

(1)惡心、腹瀉、一過性血清轉(zhuǎn)氨酶升高。

(2)頭痛、眩暈、失眠。

(3)皮疹。

(4)心電圖QT間期延長。

上述氟喹諾酮類藥物國內(nèi)外多次研究的結(jié)果已肯定了抗結(jié)核作用,而且在巨噬細胞中與吡嗪酰胺有協(xié)同作用。在耐藥結(jié)核病的治療中,其抗結(jié)核作用強弱依次為: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可獲得與莫西沙星相似的效果。但由于加替沙星對糖代謝影響較大,已將其從常規(guī)抗結(jié)核藥物中去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阳市| 乳山市| 益阳市| 开封县| 珠海市| 三原县| 康平县| SHOW| 彰化县| 喀什市| 潼南县| 新安县| 江门市| 珲春市| 囊谦县| 辽源市| 靖西县| 和林格尔县| 牙克石市| 临城县| 鹤峰县| 蒙山县| 民勤县| 梅州市| 泸州市| 顺昌县| 进贤县| 始兴县| 甘孜| 江油市| 绩溪县| 隆林| 乌拉特中旗| 隆子县| 隆回县| 宁国市| 五河县| 叶城县| 绥滨县| 监利县| 吴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