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頭部(2)

33.()上唇及鼻根部炎癥,若處理不當可使菌血栓逆流入顱面導致海綿竇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下列其可能是逆流途徑中哪個是錯的

A.面前V-面深V-翼叢-卵圓孔網-海綿竇

B.面前V-面深V-翼叢-眼下V-眼上V-海綿竇

C.面前V-面深V-翼叢-破裂孔導血管-海綿竇

D.面前V-內毗V-眼上V-海綿竇

E.面前V-面深V-翼叢-頜內V-腦膜中V-海綿竇

34.()上頜神經出

A.圓孔

B.莖乳孔

C.棘孔

D.卵圓孔

E.破裂孔

35.()下頜神經出

A.棘孔

B.卵圓孔

C.圓孔

D.莖乳孔

E.破裂孔

36.()面神經出

A.棘孔

B.卵圓孔

C.圓孔

D.莖乳孔

E.破裂孔

37.()面靜脈

A.起始于面深靜脈

B.位于深筋膜深面

C.注入甲狀腺靜脈

D.與面動脈緊密伴行

E.通過面深靜脈與翼叢交通

38.()關于面靜脈的描述正確的是

A.直接注入頸外靜脈

B.為下頜后靜脈的延續

C.全程無靜脈瓣

D.易發生靜脈炎

E.起始于內眥靜脈

39.()翼靜脈叢

A.位于翼內、外肌與咬肌之間

B.經內眥靜脈與面靜脈交通

C.經卵圓孔網和破裂孔導血管與海綿竇交通

D.注入顳淺靜脈

E.經小靜脈與乙狀竇交通

40.()在咬肌前緣和下頜骨下緣交界處可以壓迫止血的血管是

A.面動脈

B.舌動脈

C.下頜動脈

D.頦動脈

E.下唇動脈

41.()下頜骨血供主要來自

A.上頜動脈

B.面動脈

C.舌動脈

D.下牙槽動脈

E.甲狀腺上動脈

42.()腦膜中動脈

A.為上頜動脈第三段的分支

B.經卵圓孔入顱腔

C.分布于顳頂區內面的硬腦膜

D.經耳顳神經內側上行

E.后支經過翼點內面

43.()腦膜中動脈屬于以下哪個動脈的分支

A.甲狀腺上動脈

B.上頜動脈

C.面動脈

D.舌動脈

E.顳淺動脈

44.()在面側深區內,從翼外肌兩頭之間穿出的神經為

A.嚼肌神經

B.下牙槽神經

C.翼內肌神經

D.頰神經

E.耳顳神經

45.()關于翼叢的描述哪項是錯誤的

A.翼叢位于顳下窩內、翼內、翼外肌和顳肌之間

B.凡與上頜動脈及其分支伴行的靜脈均參與翼叢的構成

C.翼叢靜脈無瓣膜,靜脈血可逆流

D.翼叢與面靜脈之間無交通支,向后匯集成下頜后靜脈

E.翼叢借眼下靜脈、卵圓孔靜脈叢、破裂孔導血管與海綿竇連通

46.()翼下頜間隙

A.前界為咬肌

B.后界為腮腺

C.外側為翼內肌

D.內有面神經和舌神經通過

E.與咬肌間隙不相通

47.()下述未從翼下頜間隙穿過的解剖結構是

A.下牙槽神經

B.頰神經

C.舌神經

D.下牙槽動脈

E.下牙槽靜脈

48.()鼓索加入的神經是

A.舌神經

B.舌下神經

C.舌咽神經

D.耳顳神經

E.下牙槽神經

49.()舌神經沒有分布的是

A.舌后1/3

B.舌下腺

C.下頜舌側牙齦

D.口腔底粘膜

E.下頜下腺

50.()麻醉兩側舌神經后將出現

A.舌后1/3一般感覺消失

B.舌后1/3味覺消失

C.舌部諸肌松弛

D.舌不能伸出

E.舌前1/3一般感覺及味覺消失

51.()位于舌下間隙的結構是

A.舌下腺、下頜下神經節、下牙槽神經

B.舌下神經、舌下血管、下牙槽血管

C.舌神經、舌下血管、下頜下神經節

D.舌神經、舌下腺、下頜下腺淺部

E.舌下腺、下頜下腺管、下頜下腺淺部

52.()臨床上的頭皮是指

A.皮膚、皮下組織、顱頂肌及帽狀腱膜

B.腱膜下蜂窩組織、皮下組織、顱頂肌及帽狀腱膜

C.皮膚、皮下組織及顱頂骨外膜

D.顱頂骨、皮下組織及腱膜下蜂窩組織

E.以上描述都不正確

53.()額頂枕區淺筋膜的特點是

A.由疏松結締組織構成

B.血管和神經豐富

C.感染時炎癥滲出物容易擴散

D.創傷后血管斷端易回縮閉合

E.主要血管是顳淺靜脈

54.()分布于顱頂并有和同名的血管伴行的神經是

A.眶上神經、滑車上神經

B.枕大神經

C.枕小神經

D.耳顳神經

E.以上都不對

55.()顱頂部軟組織大面積撕裂傷(常因暴力牽拉頭發所致)多發生在哪一層

A.皮膚

B.皮下組織

C.帽狀腱膜

D.腱膜下蜂窩組織

E.顱骨外膜

56.()顱頂部軟組織擴張器應安放于頭皮的哪一層

A.皮膚

B.皮下組織

C.顱頂肌及帽狀腱膜

D.腱膜下蜂窩組織

E.顱骨外膜

57.()顳區軟組織的層次依次為

A.皮膚和淺筋膜

B.皮膚、顳淺筋膜和顳筋膜

C.皮膚、顳淺筋膜、帽狀腱膜和顳肌

D.皮膚、顳淺筋膜、顳筋膜和顳肌

E.皮膚、顳淺筋膜、顳筋膜、顳肌和顱骨外膜

58.()分為淺深兩層,兩層之間有脂肪組織和血管的是

A.顳淺筋膜

B.顳筋膜

C.帽狀腱膜

D.篩筋膜

E.Sibson筋膜

59.()臨床發現鼻腔流出腦脊液,可以肯定的是

A.蝶骨骨折

B.額骨骨折

C.硬腦膜撕裂

D.鼻中隔骨折

E.海綿竇損傷

60.()不屬于蝶鞍區的結構是

A.垂體

B.鞍背

C.海綿竇

D.垂體窩

E.斜坡

61.()腦膜中動脈穿過的孔是

A.圓孔

B.卵圓孔

C.棘孔

D.破裂孔

E.內耳門

62.()舌咽、迷走和副神經共同出顱部位是

A.頸靜脈孔

B.篩孔

C.眶上裂

D.眶下裂

E.蝶腭孔

63.()通過枕骨大孔的結構,錯誤的是

A.椎動脈

B.脊髓前、后動脈

C.舌下靜脈

D.脊髓

E.副神經的脊髓根

64.()前緣圍繞在中腦周圍的是

A.大腦鐮

B.小腦幕

C.小腦鐮

D.鞍膈

E.鞍背

五、多項選擇題

1.()面部表情肌

A.包括眼裂、口裂及鼻孔周圍肌

B.血液供應主要來源為面橫動脈

C.受面神經支配

D.靜脈回流入頸外靜脈

E.受下頜神經支配

2.()關于表情肌的描述,正確的是

A.屬于皮肌

B.主要圍繞在瞼裂、口裂、鼻和耳的周圍

C.收縮可使面部呈現各種表情

D.笑肌可牽口角向外

E.口輪匝肌的作用是閉口

3.()面動脈的主要分支有

A.頦下動脈

B.頦上動脈

C.下唇動脈

D.上唇動脈

E.鼻外側動脈

4.()屬于腮腺咬肌區的結構有

A.面神經及其分支

B.腮腺和咬肌

C.面動脈和面靜脈

D.下頜后靜脈

E.頸外靜脈

5.()參與構成“腮腺床”的結構是

A.頸內動脈

B.迷走神經

C.頸內靜脈

D.副神經

E.舌下神經

6.()由腮腺前緣穿出的結構不包括

A.面神經顴支

B.耳顳神經

C.面橫動脈

D.舌神經

E.腮腺管

7.()縱行穿過腮腺的結構

A.頸外動脈

B.顳淺動脈和耳顳神經

C.頸內動脈和迷走神經

D.面神經和頸外動脈

E.下頜后靜脈和頸外動脈

8.()橫行穿過腮腺的血管神經是

A.上頜動脈

B.耳顳神經

C.上頜靜脈

D.面橫動、靜脈

E.面神經顳支

9.()關于三叉神經的描述,正確的是

A.為混合性神經

B.發出眼神經、上頜神經和下頜神經三大分支

C.眼神經發出眶上神經

D.上頜神經發出眶下神經

E.下頜神經發出頰神經

10.()帽狀腱膜

A.前連枕額肌額腹

B.后連枕額肌枕腹

C.參與構成頭皮

D.橫向斷裂時,傷口裂開較大

E.與骨縫愈合,不易活動

11.()額頂枕區淺筋膜內的血管、神經是

A.滑車上血管、神經

B.眶上血管、神經

C.顳淺血管、枕大神經

D.耳后血管、枕小神經

E.枕血管、枕大神經

12.()關于腮腺的位置和毗鄰的描述正確的有

A.上緣鄰近顴弓、外耳道和顳下頜關節

B.下緣平下頜角

C.前鄰咬肌、下頜支和翼內肌的后緣

D.腮腺呈不規則的楔形,底向外,尖向內突向咽旁

E.腮腺通常分為淺深兩部

13.()咬肌淺面毗鄰的結構有

A.面橫動、靜脈

B.腮腺管

C.面神經頰支

D.面神經下頜緣支

E.面神經頸支

14.()關于腮腺淋巴結的描述正確的是

A.僅位于腮腺的實質內

B.淺淋巴結引流耳廓、顱頂部和面上部的淋巴

C.深淋巴結收集外耳道、中耳、鼻、腭和頰深部的淋巴

D.淺淋巴結輸出管注入頸外側淋巴結

E.深淋巴結輸出管注入鎖骨下淋巴

15.()關于翼靜脈叢的描述正確的是

A.位于翼內肌的深面

B.收納與上頜動脈伴行的靜脈,最后匯合成上頜靜脈

C.經過面部的深靜脈與面靜脈交通

D.有頸內動脈、動眼神經及滑車神經、展神經及三叉神經的前兩支穿過

E.經卵圓孔及破裂孔的導血管與顱內交通

16.()關于上頜動脈的描述正確的是

A.起自頸外動脈,經下頜頸的深面入顳下窩

B.經翼外肌的兩頭之間進入翼腭窩

C.上頜動脈的下頜段主要分支有下牙槽動脈和腦膜中動脈

D.上頜動脈的翼肌段為最長的一段,分支到咀嚼肌和顳下頜關節的表面

E.上頜動脈的翼腭窩段為上頜動脈的末段,主要分支有上牙槽后動脈和眶下動脈

17.()下列屬于下頜神經發出分支的是

A.頰神經

B.耳顳神經

C.舌神經

D.上牙槽神經

E.下牙槽神經

18.()下列關于顱頂的境界和層次的描述正確的是

A.顱頂的前界為眉弓

B.顱頂的后界為枕外隆凸及上項線

C.兩側與顳區的分界是上顳線

D.帽狀腱膜的前后相連的分別是枕額肌的額腹和枕腹

E.顱頂的皮膚、淺筋膜和顱骨外膜合稱為“頭皮”

19.()屬于顱頂皮膚的特點的是

A.血供豐富,創傷愈合較快,傷口縫合后四天即可拆線

B.含有大量的毛囊、汗腺、皮脂腺及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

C.在行頭皮單純切開術時,應采取放射狀切口,因為血管和神經呈放射狀分布

D.此處為良好的皮膚移植供皮區,臨床上可在此處多次切取表皮片而不影響頭發的生長,

E.若開顱手術后作皮瓣時,皮瓣的蒂應在下方,以保留蒂內血管和神經的主干,并有利于皮瓣的成活及感覺功能的保留

20.()關于腱膜下疏松結蒂組織的描述正確的是

A.頭皮借此層與顱骨外膜疏松結合

B.頭皮撕脫傷多自此層分離

C.范圍較廣,移動性較大,開顱時可經此處將皮瓣游離后翻起

D.若此層內積血或積膿時,可廣泛蔓延至全顱頂

E.此層的靜脈網與板障靜脈和顱內的硬腦膜竇相交通,若發生感染,可繼發顱骨骨髓炎或顱腔感染

21.()顱骨外膜的特點正確的是

A.大部分地方借少量疏松結蒂組織與顱表面相連,容易剝離

B.在骨縫處與縫韌帶結合緊密,不易分開

C.顱骨外膜層又稱顱頂部的“危險區”

D.可在此層置入頭皮擴張器,擴張其淺面的頭皮來修復禿發區

E.骨膜下感染,常引起周圍顱骨的炎癥

22.()關于顳區的局部結構描述錯誤的是

A.此區的層次由淺入深依次為:皮膚、顳淺筋膜、顳筋膜、顳肌和顱骨外膜

B.前部皮膚較厚,移動性較小

C.淺筋膜內的血管分為耳前和耳后兩組,耳前有耳前動脈、耳后為耳后動脈

D.因為顳區是顱骨最薄弱產部位,在顳區開顱手術后必須立即將顱骨修補

E.顳筋膜下疏松結蒂組織向下經顴弓深面與顳下間隙相通,向前則與面部的頰脂體相連續

23.()顱前窩的描述正確的是

A.容納大腦額葉

B.前界為額鱗,后界為蝶骨小翼的后緣

C.前外側部為眶的頂部

D.雞冠的前方有一個盲孔

E.顱前窩眶板骨折時,可見結膜下出血或眶內出血

24.()關于垂體窩的毗鄰描述正確的是

A.垂體窩的前方為鞍結節,后方為鞍背

B.垂體窩的前外側為視神經管,兩側為鞍隔

C.底借一層骨壁與蝶竇相鄰

D.垂體窩的后外側為斜坡

E.頂為小腦幕及小腦鐮

25.()小腦幕切跡上方緊鄰的結構是

A.視交叉

B.滑車神經

C.大腦枕葉

D.海馬旁回

E.海馬旁回溝

26.()面部“危險三角”的感染可經下列靜脈向顱內擴散

A.頸外靜脈

B.眼上靜脈

C.眼下靜脈

D.顳淺靜脈

E.頸內靜脈

27.()可以和面靜脈逆向交通的是

A.眼靜脈

B.海棉竇

C.翼靜脈叢

D.面深靜脈

E.面總靜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州市| 扎赉特旗| 隆德县| 湟源县| 宣城市| 阳春市| 布尔津县| 绍兴市| 无棣县| 康定县| 石家庄市| 旺苍县| 温宿县| 青河县| 庆云县| 娄底市| 五大连池市| 庄浪县| 喀什市| 牡丹江市| 通河县| 绍兴市| 临安市| 门源| 翼城县| 长乐市| 安新县| 弥勒县| 呼伦贝尔市| 敖汉旗| 荔浦县| 五寨县| 治县。| 手游| 和平区| 临洮县| 工布江达县| 二连浩特市| 沐川县| 斗六市| 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