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文辭之最、行人辭命之極
作者介紹
《戰國策》是一部記錄戰國時代謀臣策士的言論與行狀的文章集,不是某一人的作品,它是戰國至秦漢間縱橫家游說之辭和權變故事的匯編,它不作于一時,也不成于一手。戰國時代,有人專門從事外交策略的研究,講究如何揣摩人君主觀心理,運用縱橫捭闔的手腕,約結與國,孤立和打擊敵國,史稱縱橫家。他們對談說之術非常重視,為了切磋說動人君的技藝,就不斷收集資料,儲以備用,有時并自行擬作,以資練習,《戰國策》中的許多篇章是這樣產生的。由西漢劉向輯錄成書,書名也為劉向所定。劉向(約前77~前6)是漢代著名學者,除經學與文學外,在古籍整理上貢獻亦多。漢成帝時,劉向受詔校錄群書,《戰國策》即其中之一。據劉向《戰國策書錄》,該書收集的文章,在他以前已以《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書名流傳。他做的工作只是收集,按國別和大體時間排序并除去重復章節。
經典概述

▲ 劉向像
漢代劉向按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分編,共33卷,定名為《戰國策》。它記載了繼《春秋》以后,至楚、漢之起以前,共245年間的歷史。因而此書思想活躍,有許多縱橫陰謀之術,不合于儒家的思想,故被儒家所排斥,未得在世廣泛傳播,后來便漸漸殘缺不全。如劉向編訂的《戰國策》有《蒯通說韓信自立》一篇,曾被司馬貞的《史記索隱·淮陰侯列傳注》所引,但后來《戰國策》中此篇丟失。據《崇文總目》稱,共散失11篇。北宋著名文學家曾鞏從士大夫的私人藏書中訪求書籍,并加以校訂,正其謬誤,重新湊足了33篇。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曾鞏所校訂的《戰國策》與劉向所編訂的《戰國策》在篇目上已有了出入。所以,歷史上就存在兩種文本的《戰國策》,劉向所編為古文,曾鞏所校補的為新本。
今本《戰國策》的篇目如下:
(一)《西周策》1篇,分為17章。(二)《東周策》1篇,分為22章。(三)《秦策》5篇,分為64章。(四)《齊策》6篇,分為57章。(五)《楚策》4篇,分為52章。(六)《趙策》4篇,分為66章。(七)《魏策》4篇,分為81章。(八)《韓策》3篇,分為69章。(九)《燕策》3篇,分為34章。(十)《宋衛策》1篇,分為14章。(十一)《中山策》1篇,分為10章。以上共33篇,486章。這是元朝泰定二年(1325年),由東陽人吳師道校訂的。

▲ 《戰國策》書影
《戰國策》的學術價值,在于記載了戰國時期各個歷史階段的重大事件:
1.戰國歷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自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334年是魏國強大和魏齊爭霸時期,屬戰國前期。本期中的重大事件,如魏國霸業的形成,魏、齊的爭衡和互尊為王,在《史記》中均語焉不詳,若明若昧,主要靠《戰國策》保存了這些事件的梗概。
2.從公元前333年到公元前288年齊、秦稱帝,屬于戰國史的中期。《戰國策》所載,此期的大事有:五國相王,齊破燕,蘇秦和燕、齊的關系。
3.自公元前287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戰國歷史的第三階段,屬戰國后期。這是齊、趙削弱,秦國由獨立強大到統一的時期。尤其應提出的是《戰國策》作為一部縱橫家的言論集,特別記載了六國滅亡前夕合縱派游士的活動。戰國后期,比較有力量與秦國相抗的是趙國,因為人民習于戰爭,又有廉頗、趙奢、李牧等名將指揮作戰,故“天下之士合縱相聚于趙而欲攻秦”。許多合縱的故事,包括蘇秦游說六國之辭和佩六國相印之說,大致都是這個時期編撰出來的。這些聚集在趙國的游士后來被范睢派人分化、收買、發生分裂,不再談合縱,于是張儀為秦破縱連橫的故事也就出現了。
《戰國策》中所收游說之士的縱橫之論,反映了戰國時的社會風貌和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重大活動,生動記載了縱橫家們的機智善辯、聰明智慧,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縱橫家們在當時的社會大舞臺演出了一幕幕生動感人、有聲有色的話劇,《戰國策》為后人留下了那段歷史的寶貴材料。受戰國縱橫家們的智慧、謀略的影響,至西漢時還涌現了陸賈、蒯通、主父偃、徐樂、鄒陽、嚴助、莊安等一批縱橫家。
相關鏈接
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歷史發生劇烈變動的時代。在社會經濟方面,由奴隸制轉變為封建地主制。在政治方面,由春秋時期小國林立的爭霸局面,變為秦、齊、楚、趙、魏、韓、燕七大國爭雄為主。這就促使各國國君和貴要人物去重視一些雖非出自世卿之家,但有某方面實際能力的人,形成了盛行一時的“養士”之風。在這種形式的激發下,產生了懷抱各種政治主張的游士,奔走于列國之間,進行游說,希望自己的主張能被當政者采納,而自己受到重用。
《戰國策》語言流暢犀利,筆調辛辣,善于將寓言故事巧妙地穿插于文中,用以說明抽象的道理,闡述自己的論點,是論辯文的典范。《戰國策》中運用工整的對偶和排比法及主客對答、抑客申主的寫法,亦為漢賦所繼承。《戰國策》文筆優美,敘事生動形象,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對后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漢初著名的散文學家賈誼、晁錯、司馬遷,宋代的蘇洵、蘇轍、蘇軾的散文都受到《戰國策》的影響。
精華內容
蘇秦以連橫說秦
【原文】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纴,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然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 蘇秦歸家妻不下機
于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說,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后,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于趙,而關不通。
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于蘇秦之策。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于兄弟。夫賢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廟之內,不式于四境之外。”當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轉轂連騎,炫煌于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
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伏軾撙銜,橫歷天下,庭說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
【譯文】
蘇秦向秦王上書有十次,可是他的主張終未被采納,他的黑貂袍破了,帶來的百斤黃金也用完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離秦歸家。他綁裹著腿,穿著草鞋,背著書籍,挑著行李,形容憔悴,臉色黑黃,面帶羞愧。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織機迎接,嫂子不為他做飯,父母不和他說話。蘇秦長嘆一聲說:“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嫂不把我當小叔子,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都是我的罪過啊!”于是他連夜清檢書籍,擺開了幾十只書箱,找到姜太公的兵書《陰符經》,立即伏案誦讀,選擇要點,反復揣摩領會。有時讀書讀得昏昏欲睡,他就用鐵錐刺自己的大腿,以至血流到腳上。他說:“哪有去游說君主而不能使其拿出金玉錦緞,取得卿相的高貴地位的呢?”一年以后,他終于鉆研成功,便說:“這次真的可以去游說當今的君主了。”

▲ 蘇秦六國封相 年畫
于是他趕往趙國的燕烏集闕,在華麗的殿堂上進見趙王,兩人談得拍起手來,十分投機。趙王很高興,封蘇秦為武安君,授給他相印。并賜他給兵車百輛,錦緞千匹,白璧百雙,黃金萬鎰,跟在他的后面,去聯合六國,拆散連橫,以抑制強大的秦國。因此蘇秦當趙的相國時,秦國與六國斷絕了來往。
在這期間,天下如此廣大,百姓如此眾多,王侯們這樣的威嚴,謀臣們這樣用權術,都要取決于蘇秦的策略。沒有花費一斗糧食,沒有用一兵一卒,沒有一個人參加戰爭,不曾斷過一根弓弦,不曾折過一支箭,就能使六國相互親睦,勝于兄弟。賢人在位而天下歸服,一人得用而天下順從,所以說:“要在政治上用力氣而不要在武力上用力氣;要在朝廷決策之上用力氣而不在國境之外的戰爭上用力氣。”當蘇秦得意顯耀之時,二十萬兩黃金歸他使用,隨從車騎絡繹不絕,道路上儀仗閃耀,崤山以東的六國,一時間盡皆聽從蘇秦的指揮,從而使趙國在諸侯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而蘇秦只不過是位住在窮門陋巷的貧寒困苦的士人罷了,但他卻坐車騎馬,神氣十足地周游天下,在朝廷之上游說各國君主,使國君左右的人無話可說,天下沒有能與之相比的人了。
鄒忌諷齊王納諫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鄒忌對鏡審視容貌。
明日,徐公來,熟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有余,體形容貌瀟灑漂亮。有一天早上,他穿戴完畢,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跟城北的徐公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怎能和您相比呀!”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就又問他的妾說:“我和徐公誰更漂亮?”他的妾說:“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從外地過來,鄒忌跟他坐著聊天,問他說:“我和徐公誰更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漂亮啊。”
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端詳了許久,自認為不如他漂亮;再次照著鏡子看自己,更覺得自己差得很遠。晚上躺在床上反復思考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贊美我,是因為偏愛我;妾贊美我,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贊美我,是有求于我。”

▲ 畫像鏡
于是上朝去見齊威王,說:“我的確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領土方圓千里,城池一百二十座,后妃們和左右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沒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國沒有誰不有求于大王的,由此看來,您受的蒙蔽一定是非常厲害的!”
威王說:“說得不錯!”于是下令:“群臣、官吏和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得頭等獎賞;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指摘我的過失并讓我聽到的,得三等獎賞。”命令剛下達的時候,許多大臣都來進言勸諫,門庭若市;幾個月后,偶爾才有人進言勸諫;一年以后,有人雖然想進言勸諫,卻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拜。這就是人們說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別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