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登上萬杜山

在普羅旺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坐落著一座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山——萬杜山。那是一個不毛之地,四面都受到各種大氣因素的影響,萬杜山就矗立在這種環境之中。它高聳突兀,是阿爾卑斯和比利牛斯山之間最高的山峰,生長著各種依氣候分布的植物種類,可以供人們十分清楚地進行研究。山頂上覆蓋著層層白雪,生長著來自于極地海灘的北方花朵。山路上生長著茂密的橄欖樹和各種灌木植物,它們需要像南方那樣強烈陽光的照射才能茁壯成長。從山腳一路走到山頂,你能看到地球上各個地方的植被帶,這就相當于一次在統一子午線上開始的從赤道到兩極的長途旅行。在山麓,生長著一簇簇芳香四溢的百里香,它們如此旺盛,覆滿了山地的平原和山丘,像地毯一般無限延伸;再走幾個小時,你能找到長著對生葉的虎耳草,這是7月份在斯匹茨卑爾根海邊登陸的植物學家最想見到的東西,它們就軟軟地待在你的腳下,像一塊暗色的小墊子。在海拔比較低的地方,你可以在籬笆下采擷石榴樹猩紅色的花朵;在海拔高處,你可以采摘小小的毛茸茸的虞美人,它開著黃色闊瓣的花,異常美麗。這樣鮮明的景物對比,是不是很有趣呢?

我已經登過25次萬杜山了,但這對我來說還遠遠不夠。我對這座山還有著許多的新鮮感和好奇心。起先還有很多朋友愿意陪我來爬山,一起走走,看看山上的風光,享受一下日出帶來的滿足感,但后來再也沒有人愿意陪我一起來了,因為這實在是一段艱苦的旅程。從你踏上那碎石嶙峋的山路時,登山便開始了。萬杜山就像是一座海拔兩千米的碎石堆,有時是小石塊,有時是大巖石,它們聳立在沒有斜坡也沒有一級臺階的平原上,使得登山變得異常困難。而且這里根本沒有什么清新的草地、歡快的小溪、長著青苔的巖石或百年老樹的巨大樹蔭,這里有的就只有綿延無盡的石灰巖。那碎石組成的瀑布還時時發出坍塌的聲音,震得人心跳加速。

如果有人打算登萬杜山做植物學的考察,那我建議他切不要在星期天的傍晚到達山下的小鎮貝都安。因為在星期天晚上,這里總是人來人往,一片雜亂的景象。人潮的吵鬧聲和沒完沒了的高談闊論聲是主旋律,彈子房彈子的碰撞聲和杯盞交錯的叮當聲當作伴奏,酒后的低唱和路人的夜歌充當配樂,旁邊酒吧管弦樂的喧鬧也摻和進來,讓原本平靜的夜晚變得喧囂異常,連睡覺都成了困難。得不到充足的休息的人,又怎么會有精力攀登這座艱險的山峰呢!

我在貝都安跟向導交涉好,商定了出發時間,討論并準備了食物。但遺憾的是,喧鬧的夜晚弄得我疲憊不堪,根本不能好好休息。我輾轉反側了一夜,等到天空泛白,就干脆起床收拾行裝了。早上四五點,向導就帶著我們上路了,他牽著騾子和驢子走在隊伍的最前面,我的植物學同事們走在后面,邊走邊觀察著路邊的植物。我隨隊伍走著,肩膀上掛著晴雨計,手上拿著筆記本和鉛筆。

再往上走,溫度變得越來越低,綠色的橄欖樹和橡樹慢慢從視野里消失了,然后是葡萄和杏樹,再之后是桑樹、核桃樹、白櫟樹。我們接著走進了一片十分單調的地區,那里只有漫山遍野的黃楊,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農作物,主要的植被就是一些高山的風輪菜。風輪菜的細葉里充滿了香精油,味道有點苦澀,是一種味道很沖的香料,灑在小乳酪上吃味道很是美妙。在我們都饑腸轆轆的時候,一些生長在亂石中的鐵矢狀葉子的小酸模映入了我們的眼簾。那是多么珍貴的食物啊,我們蜂擁而上爭著去采摘這自然賦予的美味。

咀嚼著酸酸的葉子,我們興致勃勃繼續前進,來到了山毛櫸生長的地帶。最先見到的是些藤蔓曳地的灌木,稀稀落落地散布在山坡上;很快又見到一棵棵挨在一起的小矮樹,最后見到的是枝干粗壯、濃密而陰暗的灌木林。這片樹林十分廣闊,至少要走一個小時才能完全穿越過去,從遠處看,著林帶就像一條又黑又長的帶子圍在了萬杜山的山腰上。山毛櫸冬天積雪壓枝,一年四季都遭受著密斯托拉風兇猛的吹打,許多樹枝都斷了,樹身彎曲成奇怪的形狀,甚至還會直接躺倒在地上。在山毛櫸地帶的上面,就只剩下一些稀稀落落的灌木了,這時我們也堅持不下去了,必須選個好地方來吃午飯、好好休息一下了。

我們選擇了拉格拉斯泉邊作為我們的小憩之地。山毛櫸樹搭成的長凹槽里,引來了一股從地里冒出來的涓涓泉水,山里的牧羊人都把羊趕到這里來喝水。泉水的溫度涼得不可想象,大約只有7℃,這對我們這些每天圍坐在火爐旁邊的人來說簡直是無法忍受的。所幸這里的景色還是很美的,真的是個適合野餐的好地方。那一泓清泉流淌在阿爾卑斯山植物鋪成的地毯上,長著歐百里香葉子的指甲草閃閃發光,它那寬大而細薄的花蕾就像銀色的鱗片,一層一層地鋪在上面。我們把食物從鞍囊里拿出,把酒從稻草層中取出。涂著蒜汁的羊后腿和面包被隨意地堆在了一起,淡而無味的小雞放在另外一邊,留著一會兒當零食打發時間。萬杜乳酪、驢梨小乳酪、阿爾紅香腸還有各種的橄欖和卡瓦翁的西瓜,看看吧,我們的食物是多么豐富??!對了,我們還帶了鳀魚罐頭和撒著調料的小牛腿,還有很多裝在不易破碎的器皿里的啤酒。我們把啤酒放在了泉水中,這樣等我們飽餐一頓后就能盡情享受涼爽的冰鎮啤酒了。

我的植物學同事中有兩個巴黎人,一開始它們還對這些食物很驚訝,可不一會兒,他們就露出了贊賞的表情,狼吞虎咽地大吃了起來。這可真是人生中難忘的一餐。你看這幾個人都露出了饑不擇食的樣子,一塊塊地扯著羊的后腿,一片片地咬著面包,把所有的食物都接連不斷地塞到嘴里,那速度快得簡直驚人。吃得越來越多,我的速度也逐漸降了下來,開始邊吃邊聊天。大家都對這些食物贊不絕口,一邊稱贊還一邊享用著飯后的甜點——蘸著鹽生吃的玉蔥。等到所有人都撐得動不了了,我們便橫躺在了草地上,抽著煙斗和雪茄,曬著溫暖的陽光。

好像只休息了不到一個小時,我們又上路了。行程是那么緊,我們必須繼續向前走。向導帶著行李向西邊去了,他去了海拔1550米的地方,那里有一個石頭砌成的羊棚,導游會在那里過夜,等我們從山頂回來再跟他會合。我們則繼續去爬山,從山脊一路爬到山頂,等到太陽下山后再從山頂下來。我們順著剛剛爬過的斜坡向前走,一直走到了山坡盡頭。那里峰壁筆直,狀如階梯,陡峭得驚人。同伴把一塊搖搖晃晃的巖石輕輕一推,那巖石便順著懸崖掉到了深淵,還發出了可怕的轟響。

我在這里有了意外的發現。我看到了毛刺砂泥蜂這些老相識,它們藏在一塊扁平的石頭下,但卻是以驚人的數量群聚在一起。要知道,這些小家伙平??偸枪驴嗔尕甑臉幼樱疫€從沒見過幾百只擠在一起的樣子呢。就在我好奇地尋找原因時,一場大雨悄然而至,鋪天蓋地的陣雨立刻把我們包圍了,天也變得格外陰暗,兩步以外就什么都看不見了。糟糕,我最要好的朋友去山里尋找一種稀有植物巖生大戟去了,他可能已經走丟了。我用手掌做成話筒,在山里扯著嗓子拼命喊他的名字,可我的聲音很快就被雨水的聲音淹沒了,根本起不到一點作用。我們便只能出發去尋找他。

為了不落下一個人,我們手牽著手在山里尋找著出路。不到一會兒,我身上就已經被大雨澆透了,衣服水淋淋的,褲子貼在腿上就像一張不透氣的羊皮,難受極了。我們兜兜轉轉,來來回回,什么方向都辨不清了。我們的面前有幾條斜坡,那是我們唯一可以選擇的道路,可是其中有的路通向懸崖,一不小心我們就會掉入深淵粉身碎骨,還有的路能直接通向我們想去的羊棚。據我猜想,我的好朋友有可能利用最后一刻晴朗的天氣跑回羊棚去了。

有的人建議我們今晚就待在這里,等雨停了再回去。但我敢打賭,這絕對是個糟糕透頂的主意。雨看樣子會下很久,而我們又渾身濕透了,只要夜里溫度稍微低一點,我們就全會凍死在山里。于是我們只好根據一路所觀察到的來推測方向。帶來雨的那片黑云是從南邊飄來的,而我們應該從雨打來的方向下去;我摸了摸自己的衣服,發現左邊比右邊濕得厲害,這就證明我的推論沒錯,風向一直沒有變。

知識鏈接

如果說節肢動物是這個地球上最輝煌的物種,那么這個物種內部的相應稱號應該屬于昆蟲。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的昆蟲種類數目接近100萬,可能還有幾百萬種在等著被人類發現——每年新發現的品種在7000個左右。然而,在我們不斷地發現新品種的同時,昆蟲的種類也在不斷減少,每年消失的數量超過我們發現的數量——這是它們的棲息地,尤其是熱帶森林日漸遭到破壞的結果。

我們再一次手拉著手上路了。如果幸運不眷顧我們,那我們就必死無疑了,但我們還是抱著冒險的心情開始了這一段探索。還沒有走出二十步,我們的疑慮就完全消失了,因為我們已經踏踏實實地踩在了碎石地上面,而不是我們害怕的萬丈深淵。為了看清腳下的路,我們必須彎著腰貼著地面向下走。雌雄異株的蕁麻此時成了我們的唯一希望。在漆黑的環境里,我們只有靠它才有可能找到羊棚,因為它總是長在人們經常走過的地方。我邊走邊用手在空中摸索,每當手被刺了一下,就是碰到了蕁麻。我們就用這種手部的疼痛彌補了眼睛的不足,并最終順利到達了羊棚。

我的好朋友和向導早就在那里躲雨了,等我們趕到之后,就立即點起了熊熊烈火,換上了干衣服。大家又開始談笑風生了。我們把山毛櫸葉鋪成床墊,躺在上面過了一夜。偶爾有人睡不著,便會起來給爐子添一點火??墒沁@屋子根本沒有通風口,所以滿屋子煙霧繚繞,簡直可以熏魚了,又怎么能讓人睡得舒服呢。因此不到凌晨兩點的時候,我們就都起床了。

雨已經停了,滿天的星斗閃閃發亮,空氣也變得異常清新。我們要爬上最高的山頂去看日出了。因為疲勞,也因為早上的空氣比較稀薄,我們很快便感覺到惡心、兩腿無力、氣喘吁吁,爬得非常非常慢,走幾步就得休息一下。終于到了山頂,我們立刻就鉆進了粗陋的圣女克努瓦小教堂,在那里喝了點小酒暖暖身子,來抵御徹夜刺骨的寒冷。

很快,太陽升起來了。萬杜山三角形的影子投射到了天邊,在陽光下泛著紫紅色的光。西邊和南邊的平原在薄霧中延伸,羅訥河猶如一條銀線躺在大地上。北面和東面,有一片白色棉花糖似的云層在我們腳下軟綿綿地飄動著,低處的黑色山峰偶爾會從云層中穿插出來,露出一個調皮的小山角。在阿爾卑斯山的那邊,還有幾座掛著冰川的山峰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此時正是8月,已經錯過了很多植物的花季。如果你真的想來看看這神奇的花園,那你最好在7月上山,趕在羊群把植物吃掉以前好好地領略一下這里的神奇。那長著一根嫩紅色花蕊的優雅可人的絨毛雄蕊白花,那開放在閃亮的石灰石上有著藍色大花冠的塞尼山紫堇花,那天藍色的可與藍天媲美的阿爾卑斯勿忘草……所有的花上全都閃爍著早晨的露珠。美麗的白翅蝴蝶懶洋洋地在花叢中飛來飛去,這真是個自然博物館??!

這番景象只有你親自來看過才能體會得到,我也就不多加贅述了,現在讓我們回到那成群蜷縮在石頭下的毛刺砂泥蜂身上吧!

特別專題

飛行的動力

——昆蟲鼎盛的主要因素

任何人若被困在搖蚊群中,就能切實感受到昆蟲飛行的能力。那些倍受其困擾的人為老是打不著惱人的青蠅而喪氣之余,也許會納悶這些蟲子的飛行特技真是令人難以捉摸,居然能頭朝下地停在天花板上。

毫無疑問,大多數昆蟲成年后的生活幾乎都在飛行中度過。在三維世界中,飛行能使它們保持高度的活躍性和主動性,以便開拓用其他方式無法到達的棲息地,包括島嶼。昆蟲的飛行能力早在距今3.54億~2.95億年前的石炭紀就進化出來。一種理論認為,早期的大型昆蟲依靠體側的延伸部分滑行,隨后進化為盤旋,以達到更有效的控制,最后發展為振翼。另一種理論則認為,小型昆蟲的翅膀是由那些通過不斷拍打實現某些功能的部分進化而來的,比如用于氣體交換的鰓或用于性信號的胸腔的延伸部分,飛行可能通過運用肌肉偶然發生了一次,起作用的肌肉在纓尾目中不會飛的衣魚體內也有大體相似的部分。

在昆蟲朝更高速度和更強控制力的飛行方式的進化過程中,有幾個發展趨勢。由于較少的褶皺或凹槽能給翅膀提供縱向的堅硬度,那些最初呈網狀的翅膀脈絡逐漸簡化。一對單一的振翼結構被進化出來的形式包括:身體一側的兩只翅膀長在一起,或通過縮小其中一對翅膀的尺寸來形成防護甲片(如蠷螋和甲蟲),或形成其他名為平衡棒的平衡器官(如雙翅目蠅類)。產生動力的肌肉變得與控制肌肉迥然不同,而最初這兩種功能是由同種肌肉實現的(如蜻蜓)。此外,身體也逐漸朝著更短更厚的方向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其內在穩定性的降低和控制能力的顯著增強。最后,飛行的成功極大地歸功于一種專門的翼肌肉的進化,這種肌肉收縮的頻率比其他肌肉高得多,如部分小的蠅類,其頻率能高達每秒1000次。

翅膀振動的形式十分復雜。翅膀向下拍時,其前緣向下傾斜;翅膀向上拍時則向上傾斜。對蠅類而言,在每次振翼后會自動盤旋翅膀,但是盤旋的程度可被小的肌肉所調整。除最低等的以外,大多數昆蟲飛行的動力都通過作用于骨片(胸部表皮外骨骼的片狀物)上的肌肉間接得來。

翅膀的振動受到如下幾種結構支持:首先是具有彈性的關節,構成這種關節的蛋白名為節肢彈性蛋白,這種關節能使翅膀在振翼達到最頂處和最底處反彈;其次是緣自于掣爪機制的彈性,這種機制能使翅膀在中位附近(類似于燈開關)不穩定;再次,是肌肉本身的彈性。通過提高翅膀盤旋的次數和振翼的頻率,均能使動力提升。飛行的方向通常靠改變一側的振幅或盤旋來控制,還可利用長的腹部或步足作為方向舵來輔助實現,例如蚱蜢。

有些昆蟲可以原地盤旋,像直升機那樣通過身體近乎垂直狀和翅膀向上拍打時的翻轉來實現。有的昆蟲在其翅膀扇到最高處時同時拍打,然后從前緣處分開翅膀,使空氣如漩渦狀流通,從而產生舉升力。蜻蜓、食蚜蠅及黃蜂盤旋時身體呈水平狀,利用淺淺的振翼盤旋于空中——其空氣動力學原理尚未被完全掌握。

就行程所需要的能量消耗而言,飛行的能耗比較少,可能少于爬行或奔跑。然而單位時間內的能耗卻相當高,特別是當它們背負重物盤旋空中的時候(如黃蜂帶著獵物),或當它們以超高速飛行時——有些昆蟲可以高達每秒20米,能量消耗可達150焦/千克,因此飛行肌肉要有非常有效的供氧系統——在血淋巴中有高濃度的碳水化合物,利用激素也能推動養分在體內循環。這樣一來,足夠的能量供給就得到了保證。

☉新翅類昆蟲的振翼模式。1.翅向上拍時,其背腹部肌肉將背板垂直向下拉,翅膀隨之升起,胸腔被拉長,使水平肌肉擴張。2.當肌肉收縮時,背板升高,把翅膀向下推。某些昆蟲就通過這種利用肌肉改變翅膀的傾斜度或振幅來間接輔助飛行。

☉一群君主斑蝶從墨西哥冬天的大地飛入天空。這一物種以其遷徙能力強而著稱,一些君主斑蝶能從墨西哥飛到遠至加拿大。

飛行中高頻的能量消耗會產生相當可觀的熱量,這些熱量對小型昆蟲來說極易散失,但對大型昆蟲而言卻容易聚集。飛行肌肉已適應了在高達40℃的溫度中工作,許多昆蟲必須先曬太陽或振顫翅膀來預熱,才能順利起飛。大黃蜂有一套更為完善的機制,它們是熱血生物,其起飛所需的臨界溫度可以通過某種化學作用產生熱量而達到。當它們在寒冷的早晨開始起飛時,這一作用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飛行時,為了避免過熱,有的昆蟲能將熱血從胸腔分流到腹部——腹部就像汽車的散熱器一樣工作。而那些缺少這種機制的昆蟲,它們的飛行只能被限制在諸如夜間這樣比較涼爽的時間進行。蝴蝶、蜻蜓和蚱蜢這樣白天活動的飛蟲,依靠翅膀振翼間隙的滑行來節約能耗并防止身體過熱,它們的后翅有延展的后葉能支持這種滑行。

飛行昆蟲必須具有可操控性的機制以抵消翻轉、傾斜或搖擺的傾向。幫助維持這種穩定性的感覺器官包括復眼、單眼以及存在于觸角、頭、翅、腹部尖端的尾毛等處的機械性刺激受器。許多鐘形感受器位于飛蟲平衡棒上,這種平衡棒能像回轉儀一樣記錄運動偏差。介殼蟲和捻翅目昆蟲在其退化的前翅上也有相似的機制。

因此,昆蟲翅膀的進化是彼此制約的結果。翅膀的重量必須輕得足以保持其內在負荷在肌肉的可承受范圍之內,同時還必須有足夠的體力,不僅能對抗空氣的阻力,還能支撐身體和其他額外負重——獵物或花粉。它們的翅膀必須兼具結構強度和靈活性。昆蟲飛行的機制及其相關的生理學原理十分協調,而推動這種復雜、功能化的整體向前發展的動力則應歸功于自然選擇。

許多昆蟲目都有不會飛的種類,其中很少是完全不能飛的,比如跳蚤。飛行在成蟲前的發育階段和成蟲時期的能量消耗都非常高,如果不存在這方面的需要,這種能力很快就被摒棄。失去飛行能力的昆蟲包括那些演變成水棲的、能鉆洞且身體能變形的、寄生于脊椎動物身上的和居住在小島上的——那里的風使飛行行為變得很危險。對其他昆蟲而言,飛行可能被局限于成體的某一特定階段,在此階段以后,其飛行肌肉可能萎縮,翅膀退化(如白蟻)。此外,由于季節的變化,有的昆蟲某幾代會飛,而其他幾代則不會,如一些水蟲和蚜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郴州市| 思南县| 兴化市| 佛冈县| 凤台县| 缙云县| 新竹市| 巴楚县| 甘泉县| 吉隆县| 遵义市| 涟源市| 晋江市| 永靖县| 金溪县| 容城县| 乐山市| 漾濞| 紫金县| 桓仁| 荔浦县| 敖汉旗| 乐清市| 丹寨县| 涿鹿县| 汾西县| 茶陵县| 乃东县| 浮山县| 岱山县| 武安市| 安平县| 巴青县| 克拉玛依市| 会昌县| 紫金县| 萍乡市| 文成县| 安平县| 绿春县|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