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迷人的大孔雀蝶
大孔雀蝶的毛蟲擁有黃色的外表,這樣的體色非常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毛蟲的體節尾部環繞著黑色的纖毛,這些纖毛稀稀疏疏地分布著。還有一些閃亮的藍綠色珍珠也在毛蟲體節的末端鑲嵌著。老巴旦杏樹葉是大孔雀蝶毛蟲的食物,它們的繭通常都是與樹根部的樹皮緊挨著的。這些繭呈褐色狀,好像漁夫的捕魚簍一樣,長相奇怪,而且非常粗大。
一只大孔雀蝶在五月六號的上午從我實驗室桌子上的繭里孵了出來。這是一只雌性的大孔雀蝶,它就是在我的眼皮底下進行蛻變的。我趕緊把這只蛻變了的大孔雀蝶放進我的金屬鐘形網罩內。作為一個觀察者,我只是把這只大孔雀蝶簡單地關了起來,并沒有對它做其他的什么處理。它渾身濕透了,這是因為孵化時的潮濕導致的。我對它的觀察非常仔細,一刻也沒有松懈,生怕會錯過好機會。

☉大孔雀蝶
大孔雀蝶擁有美麗的外表。它們穿著栗色的天鵝絨外套,還系著一條白色的皮毛領帶。它的翅膀中間有一個圓形的斑點,就像是一只漆黑亮麗的眼睛。這個圓形的斑點擁有美麗的光環,像彩虹一樣,栗色、雞冠花紅色以及白色等色彩交相輝映。翅膀的周邊呈煙熏的白色狀,而中間則有一條“之”字形的曲線穿過,同樣是白色的。此外,大孔雀蝶的翅膀上還布滿了灰色和褐色的斑點。
晚上快九點的時候,我的家人都已經進入夢鄉了。然而就是在這個時間,我聽到隔壁房間的一陣騷亂聲。保爾好像在挪動著什么東西,他半裸著身子來回跑跳,雙腳直跺,拼命地想要將椅子推翻。我聽到他的呼喊聲,興奮而激動:“快來啊,房間里飛滿了蝴蝶啊,像鳥一般大啊!”我急忙跑過去,看到的場面讓我大吃一驚。在過去的時間里,還沒有哪一種大蝴蝶能夠如此般將我的居室入侵。數不過來的大孔雀蝶飛滿了孩子的房間,并且已經有四只被抓住關在了麻雀籠子里。
知識檔案
蝴蝶和蛾總科
下表通常用于區分鱗翅目的蛾和蝴蝶。除非有特殊說明,這些總科里的昆蟲在全球均有分布。
蛾
小翅蛾總科(原始具顎蛾)
1科,約120~150種。是最原始的蛾類群體。成體很小,有咀嚼式口器,以花粉為食;幼蟲生活在落葉構成的沃土中,以腐殖質為食。
貝殼杉蛾總科(貝殼杉蛾)
1屬(貝殼杉屬)2種。分布在澳大利亞及西南太平洋地區。毛蟲在貝殼杉的種子中進食;成蟲沒有“舌頭”。
異石蛾總科
1屬(異石蛾屬)約9種。分布于南美洲溫帶地區。毛蟲食用南山毛櫸葉子;成蟲沒有“舌頭”。
毛頂蛾總科(毛頂蛾)
約24種,多數屬于毛頂蛾科。分布在全北區。體型微小;幼蟲通常為潛葉蟲。
棘蛾總科(原始舉肢蛾)
至少有4種小型蛾。分布于古北區(包括歐洲、亞洲北部、阿拉伯半島北部以及非洲的撒哈拉以北)及南美洲地區。幼蟲為潛葉蟲。
冠蛾總科(澳大利亞原始舉肢蛾)
6種小型蛾。分布于澳大利亞。成蟲有無功能的口器;幼蟲情況未知。
卵翅蛾總科(原始鈴蛾)
10種已命名的中型蛾(翅展可達27毫米)。點狀分布,部分在東南亞地區,其余在澳大利亞和南美洲地區。
扇鱗蛾總科(新西蘭原生蛾)
14種小型蛾。分布于新西蘭。幼蟲生活在潮土上的絲狀結構中,以腐殖質為食。
蝙蝠蛾總科(幽靈蛾和蝙蝠蛾)
大約520種小型到大型的蛾,有非功能性口器;幼蟲常在植物的根部或者莖部進食。包括維納斯蛾等。部分種類雄性的求偶行為不太常見。
微蛾總科(侏儒蛾及相關蛾類)
大約900種微型蛾;幼蟲一般為潛葉蟲。包括微蛾科和莖潛蛾科等。
曲蛾總科(切葉蛾、絲蘭蛾及相關蛾類)
超過590種小型到極小型蛾,多數具有“金屬”光澤;幼蟲多為潛葉蟲(如日蛾科成員)。也包括絲蘭蛾(絲蘭蛾屬;絲蘭蛾科)和長角蛾(長角蛾科)。
古蛾總科(岡瓦納古陸蛾)
大約60種小型蛾。分布于南美洲及澳大利亞。幼蟲早期為潛葉蟲,后期將葉子編織成進食的“帳篷”。
冠潛蛾總科(卷葉蛾)
超過80種小型蛾。分布于北美洲、大洋洲。
偽螟蛾總科(偽螟蛾)
4種微型蛾。分布于澳大利亞、中國、印度。
谷蛾總科(衣蛾、蓑蛾及相關蛾類)
約4200種小型或極小型蛾,包括衣蛾(蕈蛾科)、蓑蛾(蓑蛾科),以及其他幾科幼蟲為潛葉蟲的蛾。
細蛾總科
超過2000種小型蛾;幼蟲是多種植物的潛葉蟲。
巢蛾總科(巢蛾及相關蛾類)
超過1500種微型蛾。幼蟲的習性包括潛葉、鉆食莖稈,是嚴重的谷類作物害蟲、群集在絲網中進食。
麥蛾總科(潛蛾和相關蛾類)
超過1.625萬種的小型蛾類,分為15科。包括潛蛾(鞘蛾科)以及幼蟲潛入草莖中的種類(草潛蛾科)。
斑蛾總科(地榆蛾、林蛾及相關蛾類)
超過2600種的小型或中型蛾類;成蟲通常在白天出現,體色鮮艷且常有金屬光澤,是有毒性的警告。幼蟲同樣具有鮮艷的顏色,具有化學性(斑蛾科)或物理性(刺蛾科)防御功能。成員包括斑蛾和林蛾(斑蛾科)及“蛞蝓”幼蟲(刺蛾科)。
透翅蛾總科(透翅蛾及相關蛾類)
超過1350種小型或中型蛾類;通常在白天出沒,利用透明的翅膀、圖案及體色模擬黃蜂;幼蟲食根或蛀食。有一科類似蝴蝶。包括透翅蛾(透翅蛾科)。
木蠹蛾總科(木蠹蛾及相關蛾類)
包括大約680種小型到超大型蛾類,最大的翅展可達236毫米;幼蟲食莖稈或木頭,例如山羊蛾(木蠹蛾屬)。包括木蠹蛾(木蠹蛾科)。
卷蛾總科(卷葉蛾)
超過6200種的小型到中型蛾類;幼蟲多數待在莖稈內,或者在用絲卷起來的葉管里進食。
擬卷葉蛾總科(蜆蝶蛾)
超過400種的小型蛾類,前翅常有金屬光澤的斑紋。幼蟲多為果樹的害蟲。
偽蛾總科(偽地榆蛾)
超過60種;成蟲為小型到中等大小的微型蛾;幼蟲以樹的各部分為食。
豆蛾總科(豆蛾)
大約17種的小型蛾,與偽蛾總科是近親;幼蟲群居在織在豆科植物上的絲網中。
謝蛾總科(毛足蛾)
8種小型蛾類;幼蟲以數種草本植物為食。
糞蛾總科(果實蟲蛾)
超過310種的小型蛾類,幼蟲通常在種子、水果、枝條或蟲癭內部進食;多數將特定樹木作為宿主植物。
鄰絹蛾總科
超過80種的小型窄翅蛾類,與果實蟲蛾是近親,以草本植物為食。
羽蛾總科(羽蛾)
大約1000種的小型蛾類,長有個性化的羽毛狀分開的翅膀;部分科具有正常的翅膀(單羽蛾亞科)。包括在食物外部及內部進食的幼蟲群體。
翼蛾總科(多翼蛾)
大約150種翅膀分開的小型蛾類,是羽蛾的近親。幼蟲一般蛀食花蕾、種子和果實,有些種類會制造蟲癭。
伊蛾總科(伊蛾)
超過245種的小型到中型蛾類。幼蟲在某些種類的植物外部進食,包括泛熱帶地區的針葉樹。
歐蛾總科(歐洲金蛾)
含6個已命名的中型種類,是色彩艷麗,帶金色斑點的蛾類。共1科(南歐蛾科)。分布于北非到地中海一帶。
鴕蛾總科(柚蛾)
大約18種身體健碩的中型蛾類。分布在非洲和亞洲的熱帶區域。其幼蟲露天進食,或在一些植物上用絲編織出一個“帳篷”,在里面進食。一般認為柚木駝蛾是數種熱帶硬質樹木的害蟲。
網蛾總科(畫翅葉蛾)
超過1000種中型到大型蛾;成蟲一般圖案精美,有些類似枯葉;幼蟲在植物莖稈內部取食,或在利用葉子編成的“帳篷”里進食。
瓦蛾總科
包括2種中型蛾,與網蛾總科是近親。分布于馬達加斯加。幼蟲情況未知。
螟蛾總科(螟蛾和羽蛾)
已發現的超過1.6萬種,而未發現的估計也有這么多。成蟲腹部有鼓膜——“耳朵”;一般為小到中等體型;幼蟲一般在各種植物的組織內部或者外部進食,也有少數食腐。
櫟蛾總科(負袋蛾)
約200種粗壯的中型到大型蛾;幼蟲常常具有鮮艷的色彩,居住在葉子構成的“帳篷”內,幼蟲后期會建造由葉子碎片和絲網構成的輕巧的殼。
枯葉蛾總科(枯葉蛾)
含超過1600種小型到大型蛾,翅寬大、體色暗淡,身體大且覆蓋著絨毛;一些種類的雄性個體在白天活動;幼蟲體型大且多毛,或者沿著體節有硬的剛毛“垂片”。
尺蛾總科(尺蠖蛾)
超過2.05萬種中到大型種類;色彩及翅型多樣,包括從暗淡的到帶有非常鮮亮“尾巴”的種類。幼蟲具有“翻筋斗”步態,外形通常與小樹枝非常像。包括燕尾蛾、巴狗蛾等。
鉤蛾總科(鉤蛾)
共675種,與尺蛾總科是近親;成蟲小到大型,還包括一些色彩鮮艷、在白天活動的種類;俗稱源自其內彎的翅尖;幼蟲在葉子“帳篷”外面或者在其中隱蔽地進食。
蠶蛾總科(蠶蛾、皇蛾及其相關蛾類)
超過3500種的中到超大型蛾類,包括烏桕大蠶蛾——蛾類中最大的一種;幼蟲食性廣泛,有時群居;蛹一般在由絲或者松散絲線單元組成的繭內。包括皇蛾(大蠶蛾科)、天蛾(天蛾科)、蜂鳥天蛾(長喙天蛾屬)、鬼臉天蛾、烏桕大蠶蛾、蠶蛾、歐洲皇蛾,以及瀕危的草原天蛾等。
舊大陸蝶蛾總科
共60種中型到大型蛾類,常日間飛行,類似蝴蝶。分布于東方及馬達加斯加區域。已知的幼蟲包括以蕨類植物為食的種類。
喜蝶總科(美洲蝶蛾)
大約40種1科。分布于中、南美洲。成蟲為小型體型,主要在夜間活動。與蝴蝶是近親。
夜蛾總科(夜蛾)
蛾類最大的群體,有超過7萬個種類;成蟲小到大型,外形、顏色、生態習性各異。關鍵特征是成蟲胸腔的鼓膜器官,這是用于偵聽蝙蝠捕食中發出的超聲波的“耳朵”。幼蟲形態習性各異,通常為雜食性。包括突出蛾(舟蛾科)、燈蛾(燈蛾科)、夜蛾(夜蛾科)、毒蛾(毒蛾科)、鹿蛾(鹿蛾科)等。
蝴蝶
蝴蝶共有5個科,分別歸入2個總科:弄蝶總科和鳳蝶總科。
弄蝶總科(弄蝶)
1科(弄蝶科)。大約3500種小到中型蝴蝶,身體結實,具有窄而尖的翅膀,觸角尖;飛行距離短而迅速;有些具有短的尾巴;翅膀通常具有閃亮的斑紋。亞科包括弄蝶亞科(超過2000種)、花弄蝶亞科(1000種),絨毛弄蝶亞科(75種,分布在非洲、印度到澳大利亞地區)。幼蟲一般生活在草或類似植物葉子組成的“帳篷”內。
鳳蝶總科(蝴蝶)
超過1.36萬種,共4科(鳳蝶科、粉蝶科、灰蝶科、蛺蝶科)。
知識檔案
鳳蝶總科(蝴蝶)的分支
鳳蝶科(燕尾蝶及其相關蝶類)
大約600種。包括燕尾蝶(550種)、阿波羅絹蝶(54~76種),以及1種墨西哥種類。體型中到大型,善于飛行,通常具有大尾巴以及亮的斑紋。種類包括亞歷山大女皇鳥翼鳳蝶——已知最大的蝴蝶,以及瀕危的斯里蘭卡玫瑰蝶。
粉蝶科(白粉蝶、硫磺蝶及其相關蝶類)
大約1000種。包括白粉蝶以及粉蝶亞科中的700種,含白粉蝶種的大菜粉蝶;硫磺蝶和黃粉蝶(黃粉蝶亞科中的250種),含斑緣豆粉蝶種;新熱帶區的白粉蝶近100種等。中等體形;翅膀底色通常白色或黃色,有些相當鮮艷,許多種類有遷徙習性。
蛺蝶科(刷足蝶)
大約6000種,約占蝴蝶總數的1/3。目前認為該科包含10個亞科:蛺蝶亞科(約350種),含龜斑蝶及南美洲三色紫玫瑰蝶等;貓頭鷹蝶亞科成員分布于熱帶,包括梟蝶;眼蝶亞科(最大的亞科,含有2400種),含括喙蝶亞科(12種);毒蝶亞科(400種)包括北溫帶地區的豹紋蝶等;副王蛺蝶亞科(1000種);螯蛺蝶亞科(400種),是非洲主要的一個強壯的蝴蝶群體;小紫蛺蝶亞科(430種),含紫閃蛺蝶;摩爾浮蝶亞科(230種),分布在新大陸熱帶地區以及亞洲、澳大利亞熱帶地區;絹蛺蝶亞科(8種),分布于遠東地區;斑蝶亞科(470種),含王斑蝶和皇后斑蝶、新熱帶區的虎斑蝶等。主要分布在北溫帶地區,在熱帶地區也有。體型為中到大型,色彩非常艷麗;習性多樣,前肢均特化,有刷狀的毛作為化學感受器。
灰蝶科(藍蝶、蜆蝶以及細紋灰蝶)
超過6000種,目前分為5個亞科:灰蝶亞科(4000種),該亞科包括藍蝶、細紋灰蝶(線灰蝶屬),以及紅灰蝶(紅灰蝶屬);蜆蝶亞科(1250種),該名稱來自它們的身體圖案中有金屬光澤的斑點和線條;藍灰蝶亞科(530種),包括非洲和中國的“灰蝶”;蚜灰蝶亞科(150種),其幼蟲捕食蚜蟲;以及分布于遠東地區的銀灰蝶亞科(18種)。灰蝶一般為小型個體,主要分布于熱帶地區,主要生活在雨林;許多種類的翅膀的顏色是具有金屬光澤的藍色;幼蟲食性多樣,包括蚜蟲、苔蘚,以及與螞蟻共生等。
看著這樣的場面,我想到了早上被我關在金屬鐘形網罩中的那只雌性大孔雀蝶。我對保爾說:“兒子,留下你的鳥籠,把衣服脫下來,跟我一起去看看究竟發生了什么古怪的事情。”我和孩子一起來到了我臥室右邊的實驗室。經過廚房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同樣受到驚嚇的保姆,她正在用自己的圍裙驅趕大孔雀蝶。一開始她還以為這些是蝙蝠呢。這些大孔雀蝶正是早上被囚禁起來的那只雌蝶招來的,想必它們已經把我的整個房子都占領了。幸虧有一個窗戶還開著,這能夠讓它們暢通無阻地從我的居所中出去。
走進實驗室后看到的場景更是讓我記憶猶新。一群大孔雀蝶圍繞著關著那只雌蝶的鐘形網罩飛著。它們一會兒飛過來,一會兒又飛走。來來回回,時而停歇,時而繼續飛翔,與天花板等實物的碰撞發出了噼噼啪啪的聲音。整個實驗室就像是一個招魂卜卦者的洞穴,非常危險。兒子因為害怕而緊緊地抓住我的手,他想讓自己變得膽大起來。大孔雀蝶有時會抓住我們的衣服,與我們的臉相擦,還會撲打我們的肩膀。有時候又向蠟燭撲過去,用翅膀將燭火拍滅。算上臥室和廚房里的那些,我的住所里一共飛來了四十只左右的大孔雀蝶。
誰都認識這種歐洲最大的蝴蝶,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見過今晚的這場大孔雀蝶晚會。這真是一場讓我至今無法忘卻的晚會啊。它們是飛來向這只雌蝶求愛的,然而這四十余只雄性大孔雀蝶是怎樣獲得信息的呢?蠟燭的火焰將這些冒失鬼的翅膀燒黃了不少,我們今天還是不要再打擾這些求愛者了。我想明天先擬好一張實驗問卷,然后再來對它們進行研究。今天還是讓我先把場地清理一下吧。
我對這群大孔雀蝶的觀察持續了八天。在這八天之內,它們每次都是在同一個時間段出現在我的居所里,也就是晚上的八點到十點之間。這正是昏沉沉的黑夜時分,在外面的花園里根本看不到任何東西。再加上是雷雨天,烏云密布的天空中一片黑暗。大孔雀蝶們除了要面對黑暗之外,它們還需要繞過前往我居所時要遇到的種種障礙。
大孔雀蝶需要迂回地穿過一片雜亂的樹枝和深黑的夜色才能到達我的住所。我的家由于有著杉柏和松樹的遮掩,所以不會遭受來自法國南部的西北風襲擊。那是一種干燥、寒冷,而且異常強烈的風。整座房子都隱沒在高大的法國梧桐樹叢之中。在離居所大門幾步遠的地方有一道壁壘,那是由一些小的灌木叢形成的。還有一條通往居所的小路,就像房子的前廳似的,周邊長著繁茂的薔薇和丁香。
在這樣的重重困難之下,大孔雀蝶居然義無反顧地飛來了,而且它們在飛行的途中根本沒有撞上任何東西。這種困難的飛行道路,就連貓頭鷹也不敢輕易地離開它在油橄欖樹上的洞穴而嘗試。然而大孔雀蝶卻能依靠本能,在曲曲折折的路線中準確無誤地把握方向。對于大孔雀蝶來說,黑暗其實就象征著光明。它們在穿越阻礙之后,身上毫無擦傷的痕跡。它們的翅膀完好無損地拍打著,精神狀態也良好。
大孔雀蝶不可能是依靠強大的視覺來到這里的。因為即便是它們的視網膜能夠感受到一般視網膜所無法感受的光線,但是這種視覺也不可能強大到能夠在很遠一段距離內得到感知,何況在通往我住所的這段路途中還有很多困難的阻隔。大孔雀蝶對于光線的指引非常敏感,它們在通常情況下都是直接前往光線所向導的地方。然而,由于光線有時候會出現折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孔雀蝶也會走錯地方。這種錯誤不會致使飛行的方向有大的偏離,只是會讓它們對目的地確切地點的感知有一定的偏差。實際上,大孔雀蝶的直接目標是我實驗室中的那只雌蝶。然而它們有的卻出現在了我兒子的房間,甚至是廚房之中。這正表明大孔雀蝶所獲得的信息并不十分準確。光線是讓大孔雀蝶無法抵抗的強大力量,即便是一盞微弱的燈所發出的光亮。
嗅覺和聽覺的情況也是如此。在我們需要準確地依靠這兩種感覺對氣味或是聲音的發源地進行判斷時,它們總是會存在這樣或是那樣的偏差。因為光線的引導而產生判斷偏差的大孔雀蝶并不是稀疏的幾只,它們也并不都是從那扇窗戶中直接飛進來的。因為那扇窗戶離關著雌蝶的鐘形網罩只有幾步之遙,那里絕對是通往正確地方的關口。我在實驗室周圍的其他地方也看到一些大孔雀蝶。它們有的從下面飛進來,在前廳中徘徊,頂多也就是飛到樓梯跟前。不過樓梯的上面是一扇緊閉著的門,這是一條死路。看來除了一般的光輻射帶給大孔雀蝶通往目的地的信息的同時,還有另一種東西從遠處為它們提供信息。這種信息把大孔雀蝶引到目的地的附近,讓它們在徘徊中尋找確切無誤的地點。

☉雄性大閃蝶可以像人類手掌那么大,有著帶有金屬光澤的藍色翅膀。這種蝴蝶通常喜歡在叢林的近地面“滑翔”,尋找它們最喜歡的食物——腐爛的果實。

☉阿波羅絹蝶生活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高山上。它們將蛹做在低矮的植物叢中,用絲網纏繞起來。
大家猜測為大孔雀蝶提供信息的另一種東西就是它的觸角。雄性大孔雀蝶擁有具備探測器作用的寬觸角,處于發情期的它們正是靠著觸角發出的信號來到雌性大孔雀蝶的藏身之地的。那么,大孔雀蝶身上披著的那身美麗的外套就沒有為它們提供一些信息嗎?難道這身華美的羽毛飾就只是作為衣服來穿的嗎?讓我們做一個實驗后再得出結論吧。
在我對這群大孔雀蝶進行觀察的第二個夜晚里,我找到了八只在十點之后仍舊不肯離去的大孔雀蝶。它們在前一天的晚上也同樣通過那扇暢通無阻的窗戶來到了我這里。這八只大孔雀蝶在第二扇窗戶的橫檔上停了下來,它們保持靜止不動的姿勢。這第二扇窗戶是關著的。其他的大孔雀蝶在跳舞跳到十點之后都通過第一扇窗戶離開了我的住所,然而這八只大孔雀蝶卻依舊執著。它們為我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我將這八只大孔雀蝶的觸角用剪刀剪了下來,并且是連根拔起的那種。這些被做了手術的大孔雀蝶似乎對這次的截肢并沒有太大的反應,甚至沒有幾只拍打它們的翅膀。這種情況真的很好,也正是我想要的。它們好像并沒有因為被剪去了觸角為感到痛苦,又因為這樣的痛苦而變得癲狂。這些大孔雀蝶只是在窗戶上靜靜地停留著,直到這一天徹底過去。
除了為雄性大孔雀蝶截肢以外,我還需要對雌蝶做一些處理。為了得到更好的研究成果,我不能讓它暴露在雄性大孔雀蝶的面前,而是將它轉移到了另一個地方。我把這只雌蝶放在了住所中另一邊的門廊下,將鐘形網罩放在了地上。這個地方距離我的實驗室大約有50米。
知識檔案
弄蝶
組成弄蝶總科的弄蝶與其他科蝴蝶很不同,有些學者認為它們是與真正的蝴蝶不同的一群。其俗稱暗指它們快速的、猛沖一般的飛行。而且它們在身體結構上具有很多不同的特征,比如有蛾類那樣的觸角——尖端變細,這與一般意義上的蝴蝶不一樣。蛾類與弄蝶間的關系非常近,比如南美的大弄蝶亞科在過去就被認為是蝶蛾科的一部分。通常,弄蝶的體色較暗,但體色發亮的新熱帶區一類弄蝶身體是亮閃閃的藍色,是個例外。
許多種類的幼蟲用絲把自己固定在植物的管狀部分中取食,蛹期也是在松散的絲繭中度過的,這兩個特征都是與其他蝴蝶有區別的——其他科的蝴蝶,幼蟲和蝶蛹都暴露在取食的植物上。大體上,弄蝶都食草,這大概能反映出弄蝶與那些在更高級的植物出現以前與植物的共同進化。

☉圖中這只褐色翅尖的弄蝶是弄蝶科分布在非洲的一員,當它的翅膀展開的時候,看起來像鳥糞。
夜晚到來之后,我對那八只被剪掉觸角的雄性大孔雀蝶進行了最后一次觀察。它們中的六只已經消失不見了,而剩下的兩只則都掉在了地板上,看上去筋疲力盡,沒有絲毫生氣可言。假如我把這兩只大孔雀蝶的身子翻得肚朝天,它們也沒有任何力氣再自動翻轉回來。不,請不要認為這是因為我除去了它們的觸角導致的,因為這完全是因為它們的衰老所造成的。假使我沒有用剪刀對它們做截肢手術,結果也同樣如此。那么,那六只消失不見的大孔雀蝶到哪里去了呢?它們由于精力還比較旺盛所以先行離開了。它們會不會再次找到裝有雌蝶的,而且已經被換了地方的鐘形網罩呢?新的地點與舊地點之間有著一段比較遠的距離,沒有了觸角的它們還會被雌蝶所吸引嗎?

在蛹成形之前數小時,蝶的身體構造通過蝶蛹上的皮膚可以看見。黑色部分是蝴蝶的翅膀,底部的觸角和腿也依稀可見。它需要85天才能從卵孵化成成蟲。

一旦昆蟲完成蛻變,它就開始往頭部和胸腔灌注流質,這有利于蝶蛹從脆弱處破裂,以便成蟲能依靠腿的力量加速蛻化。

一旦蝶蛹表皮破裂之后,其破裂過程就會加快。膨脹不僅歸功于頭部和胸腔體液的流動,而且也歸功于昆蟲吸進的空氣。雖然目前觸角、頭和觸須可見,但其翅膀還很柔軟和有皺痕,以致不易認出。

變成蛹后,蝴蝶的身體伸縮自如了。此階段蝴蝶的體表骨骼柔軟,所以它還可能膨脹更多。但如果因為某種原因破壞或限制了此階段蝴蝶的發育,那么可能導致缺陷蝴蝶生成。

伴隨著蝴蝶蛻去蛹皮,很重要的一個任務便是排除腹腔和鼓起的翅膀中儲存的廢物。這使得血液從身體流到翅膀,此時蝴蝶就會經常將頭抬得高高的,以便克服重力伸展開成皺痕的翅膀。

當血液注滿翅膀的靜脈的時候,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翅膀的伸展,這種伸展必須相當快速,否則翅膀就會因為沒有得到充分伸展而干癟。這一旦發生,蝴蝶就會殘疾而不能飛翔。

在大約一二十分鐘之后,蝴蝶的翅膀能夠完全成形。現在蝴蝶就等著它的翅膀堅硬起來以備飛行。又過了一個小時左右,蝴蝶做了許多預備的開、閉翅膀的動作之后,它吸進了空氣。通常,它會徑直飛到一株植物或別的食物源上以尋求自己的第一頓膳食。
☉藍色大閃蝶的誕生過程
我準備了一個暫時安放雄性大孔雀蝶的房間,這個房間比較寬敞,顯得很空蕩。這里沒有任何裝飾,所以不會有東西能夠對大孔雀蝶造成傷害。我時不時地提著燈籠來到安置雌蝶的鐘形網罩面前,它位于露天的地方,那里相當黑暗。飛來的大孔雀蝶通通被我抓住,我對它們進行了一番辨別之后便把它們放進了剛剛準備好的臨時房間。大孔雀蝶在我為它們準備的臨時房間內能夠享受到安靜與自由的空間,而且這種準備性的措施會在我以后的試驗中經常用到。我的這種方法能夠對前來的大孔雀蝶做出準確的判斷,絕對不會將同一只大孔雀蝶數上好幾次。
我在十點半之后結束了這一晚的實驗,因為沒有什么情況會再發生了。我在收集到的二十五只大孔雀蝶中發現了一只被剪去觸角的。這是一個比較微小的成果。也就是說,在昨天被剪去觸角,而且依靠強壯的體力離開我居所的那六只大孔雀蝶中,只有其中的一只再次尋找到了雌蝶的所在地。這個實驗結果并不能對觸角的作用做出任何肯定或是否定性的判斷,所以更大規模的實驗迫在眉睫。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再次對這二十五只大孔雀蝶進行了觀察。我發現它們全都在萎靡的狀態下存活著。但是令我感到驚奇的是,這些精神狀態不怎么樣的大孔雀蝶在被我用手指拿起來后似乎又有了生氣。我對它們還有著期待,也許這些大孔雀蝶還會出現在雌蝶面前載歌載舞。于是,除了那只已經被剪去觸角的大孔雀蝶以外(事實上,它已經快要死去),我對其他的二十四只大孔雀蝶也實施了手術。之后,我把這間房間的房門打開來,讓它們可以自由地離去。

☉蝶的不同種類
1.亞歷山大女皇鳥翼鳳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2.長途跋涉后,紅線蛺蝶會借著風勢滑行,而不是采用通常的鼓翼動作。3.阿波羅絹蝶能在高緯度地區生存,但是現在處境瀕危。4.同樣屬于瀕危物種的一種灰蝶科成員目前只在圣地亞哥和加利福尼亞地區存在。5.斑馬紋蝶翅尖上醒目的條紋像觸角,能轉移敵人的注意力。6.當枯葉蛺蝶收起翅膀的時候,它很像一片枯樹葉。7.橙色苜蓿粉蝶在北美很常見。
同樣地,為了保證實驗的準確性,也為了讓這些出走的大孔雀蝶接受實驗,我又把裝有雌蝶的鐘形網罩換了地方。這次我把鐘形網罩放在了底樓側面的一個房間中,而且保證進入這個房間的通道沒有阻礙。我想讓大孔雀蝶們在門檻上就能夠找到這只雌蝶。然而,在這二十四只被動了手術的大孔雀蝶中,已經有八只衰弱到快要走向死亡。只有另外的十六只離開了房間。我在第二天晚上又在鐘形網罩周圍抓到了七只大孔雀蝶,然而它們全都是新來者,因為它們擁有自己的觸角。前一天晚上那離去的十六只大孔雀蝶中,沒有一只再次找到這個鐘形網罩。
這樣看來,被剪掉了觸角對于大孔雀蝶來說確實有些嚴重。但是在下這個結論之前,我還有一個很大的疑問沒有解決。被剪去觸角的雄性大孔雀蝶會不會是因為缺少了器官而羞于出現在雌蝶面前?就像小狗穆弗拉爾一樣,它剛剛被人無情地割去了耳朵。然而這只小狗卻依舊說道:“我還敢出現在其他狗的面前,我的狀態很好。”看來,小狗穆弗拉爾主人的擔心是不必要的。大孔雀蝶的求愛欲望本來就十分強烈,而且非常短暫。那么,受到摧殘的大孔雀蝶是不是也會有同樣的顧慮呢?它們會因為失去觸角而變得沒有精力嗎?我需要再次進行實驗。
這是實驗的第四個夜晚。這一次我抓了十四只大孔雀蝶作為實驗的對象,它們全都是完好無損的新來者。我照舊找了一個臨時安放它們的房間,并且讓它們在那里過夜。到了第二天,我在它們一動不動的時候拔掉了它們前胸的一些毛。這種行為并不會對這些大孔雀蝶帶來什么求愛方面的麻煩,因為它們沒有缺少任何在鐘形網罩面前所需要的器官。同樣地,由于絲質下腳毛比較容易得到,所以我的拔毛行為并沒有煩擾到這些大孔雀蝶。這些被拔掉一些毛的大孔雀蝶就是我這次實驗的對象。
夜晚來臨。我依舊對鐘形網罩的位置做了變更。這十四只大孔雀蝶中沒有一只因為被拔除了一些前胸毛而變得精疲力竭。它們全都在夜間開始了活動。兩個小時過后,我一共抓到了二十只前來求愛的雄性大孔雀蝶。然而,只有兩只是被我拔過毛的,其他的十二只全都沒有再次出現。看來它們的求愛欲望已經完全消失了。
那么,在十四只被拔去一些毛的大孔雀蝶中,為什么只有兩只再次找到了鐘形網罩呢?其他的十二只也是具有觸角的啊,這觸角可是人們猜測的它們的導航器啊。但是為什么它們沒有飛回來呢?每次雄性大孔雀蝶在我的強制之下度過一個夜晚后,我都會在第二天看到它們精疲力竭的狀態。對此我唯一的解釋就是:它們的求愛欲望已經沒有了。不置可否,雄性大孔雀蝶一生的唯一目標就是求愛。這也是所有蝴蝶都具有的本能活動。這樣的本能讓它們飛過很長的距離、越過很多的障礙以及穿過深深的黑暗,最終找到了自己所喜歡的雌蝶。找到意中人的雄性大孔雀蝶會在兩三個夜晚中,每晚都用上一兩個小時在自己的愛人面前表演與調情。它必須利用好時機,因為一旦錯過了,就什么都完了。原本非常精確的導航器會壞掉,而且明亮的信號燈也會熄滅。假如沒有了這些功能,那么雄性大孔雀蝶還有什么存活的意義呢?所以,失去這些本能的大孔雀蝶沒有了求愛的欲望。它們在一個角落中等待著死亡的來臨。

☉交尾的時候,雄蝴蝶將精囊注入雌性體內,與它們體重相比,精囊的分量著實可觀。它們的尾部相連,是蝴蝶交尾的典型姿勢。
大孔雀蝶不會進食,它對胃沒有任何概念。與那些終日忙碌于花朵與花朵之間的蝴蝶相比,大孔雀蝶絕對是一位禁食者。大孔雀蝶蛻變為蝴蝶是為了能讓后代將自己的族類延續下去,這跟吃東西并沒有什么關聯。它們不需要依靠進食來恢復體力。此外,大孔雀蝶的口腔器官其實是個空洞的東西,一個不折不扣的半成品。這個口腔器官并沒有任何實際運行的可能,完全是個假象。正如油燈中假如沒有了油,那么這盞燈就會熄滅。大孔雀蝶由于不懂得吃東西,所以只需要熬上兩三個夜晚,它們就會在精疲力竭中結束自己短暫的生命。
大孔雀蝶無論是接受了手術,還是擁有完好無損的身體,它們通通都會因為生命的短暫而變得沒有活力。這與被拔去前胸的一些毛或是被切除了觸角完全沒有關系。失去觸角的大孔雀蝶并不一定就不能夠再次尋找到安放鐘形網罩的地方,而被拔除一些毛的大孔雀蝶也同樣沒有受到什么大的損傷。大孔雀蝶的筋疲力盡與觸角的缺失并沒有什么聯系,觸角的作用依舊讓人懷疑。
我的實驗進行了八天,同樣地,被我關在鐘形網罩中的雌性大孔雀蝶也堅持了八天。它所在的鐘形網罩在這八天里,每天晚上都要換一個地方。一大群的雄性大孔雀蝶都會在我的意愿之下,在雌蝶的引誘中前來求愛。在這群來客到訪之后,我便把它們通通都抓了起來。然后將它們放置在我事先準備好的一個臨時住所內。我讓它們在那個房間中過夜,到了第二天我會拔掉它們前胸的一些毛。
在我所生活的地區,大孔雀蝶的數量是非常稀少的。這是因為大孔雀蝶所賴以生存的老杏樹在這個地區比較少見。我曾經在兩個冬日里對這些杏樹進行過搜尋,然而搜尋的結果卻是寥寥無幾。它們的樹根掩埋在一堆凌亂的禾本科植物下面,就像穿上了鞋子似的。然而,在我的實驗進行了八天之后,被我抓住的大孔雀蝶居然多達一百五十只。這可是一個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數字啊。這些大孔雀蝶都來自比較遙遠的地方,有可能是兩公里以外,也有可能比這個還遠。那么,它們是如何得知在我的實驗室中關著一只雌性大孔雀蝶的呢?

☉當一只無毒的蝴蝶長得像有毒的種類的時候,就會采用名為貝氏擬態的防御策略,但其種群的數量必須比模擬對象少:如果它們數量過多,敵人就會逐漸注意到二者在可食性方面的區別,而保護性的擬態也會失去作用。在非洲,雌性仿燕尾蝶為了避免種群的數量受到限制,演化出了3種形態(圖中顯示了其中2種),每一種都模擬另一種有毒的斑蝶。然而,這種蝶的雄性卻仍只具有一種樣式,因為變化的外形會減少它們成功交配的機會。
依靠視覺是不可能的。沒錯,大孔雀蝶在穿過我家窗戶之后絕對能夠依靠自身的視覺來尋找雌蝶。然而在這之前呢?它們即便是擁有神話中所講的能夠透過厚厚的墻看到事物的猞猁眼,那么也不可能在遙遠的幾公里之外就具備這種天才。因此,相信視覺向導的想法絕對是荒謬的。
除了視覺之外,還有兩個因素可以進行探究。它們分別是聲音與嗅覺。其實,依靠聲音這種說法也站不住腳。挺著大肚子的雌性大孔雀蝶的確能夠在很遠的地方就對雄性大孔雀蝶進行召喚,但是它發出的聲音往往很輕柔。即便是擁有最為靈敏的耳朵,聽到的聲音也是輕微的。在發情期,雌蝶由于受到情欲的驅動以及心靈的波動,它的身體在高度精準的顯微鏡觀察下會顯出微微的顫動。然而,雄性大孔雀蝶可是位于距離它幾公里的地方啊。它們怎么可能聽得到雌蝶的呼喚呢?
最后一種因素便是嗅覺。這種說法值得我們進行實驗,因為氣味的散發似乎比其他物質更容易說明大孔雀蝶為什么在趕到目的地后,需要經過一些徘徊后才能找到雌蝶準確的藏身之地。是不是真的存在氣味這種散發物?我是無法察覺到的。不過我相信我們無法聞到的氣味對于具有比我們更加靈敏嗅覺的大孔雀蝶來說能夠做到。為此,我準備做一個比較簡單的實驗。我需要把雄性大孔雀蝶能夠辨別出雌蝶的那種氣味壓制在另一種更加濃烈的氣味之下,而且要使這另一種氣味保持很久而不散發。這樣,雌蝶微弱的氣味只能在強烈的氣味之中散發出來。
在大孔雀蝶來訪之前,我在雌蝶所在的鐘形網罩下面放了一只裝滿萘的容器。然后又在雄性大孔雀蝶夜晚所要暫時居住的房間內放入了足夠的萘。大孔雀蝶來了。它們就像沒有聞到萘的味道似的,很準確地找到了雌蝶的位置。我的精心設計白費了。雖然我對氣味的信心有些動搖,然而我已經不能夠繼續第九次實驗了。因為連續的作業已經讓禁閉在鐘形網罩之內的雌蝶變得精疲力竭。這只雌蝶把卵放在了鐘形網罩的網紗上,之后它就死了。沒有了實驗的對象,我沒有什么事情可做,這樣的狀態需要一直持續到第二年。
為了讓我將要進行的重復性實驗能夠順利地進行,我準備了一些必需品。那就是夏天的時候,我向鄰居家的小孩買大孔雀蝶的毛蟲,每條是一蘇的價格。那些小孩子們因此也非常開心。他們學完了枯燥的法語動詞變位,跑到田間去抓大孔雀蝶毛蟲。他們不敢用手碰觸這種毛蟲,而是用一根棍子的尖頭部把它粘上,然后再交給我。當我用手指頭去拿起那只毛蟲的時候,他們每個人都顯得非常驚訝。
我把大孔雀蝶毛蟲喂養在我的昆蟲小園子中,并且用扁桃樹的枝杈撫育它們。不出幾天,我的精心喂養就有了回報,它們向我提供了優質的繭,寒冬季節,我又在杏樹下收集了許多這些寶物,與我趣味相投的朋友幫了很大的忙。在這些得來不易的繭當中,有十二只個頭比較大,也很重,這些繭都是雌大孔雀蝶的。它在大冷天里飽嘗了各種艱辛,繭羽化得很晚,羽化出來的,也只是一些反應遲鈍的小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