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有一個你溫暖學生的心(4)

真是應了那句話“距離是一種美”,因為距離可以產生浪漫,浪漫可以有絢麗的光環;走在大學的校園里時,也許沒有太多的在意,但當回歸到日常的生活中,被瑣碎所羈絆的時候,校園留給你的種種,就會爬上心頭,滋潤著美美的心田。34年來,我主要在兩所大學學習、工作和生活,一所是華南理工大學,一所是新加坡國立大學。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習與教學的時間也有14年了。記憶中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天總是很熱,陽光很亮,似乎大部分時間都走在燥熱之中;巨大的雨樹好像也遮擋不了驕陽的穿透力。還記得每次從宿舍走到教室,濕透了襯衣,曬紅了肌膚,但是肯特崗依然讓我歡喜與留戀。雨色明凈,纖塵不染,與夜空相對,襯著水一般的心情。一腔情思,驀然翩飛,心總是輕易潛進留不住的往事:

濃綠依舊,

寂寞依舊,

記憶是相會的一種形式;

掌中握住的是有限,

瞬間握住的是永恒。

也許在以后很多年里,

總是會長久凝望著無影無蹤的夜空,

一條航道在兩岸夾雜的水間

伸向或許永不會再來地面的

那顆星星。

2015年11月,習主席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發表演講時說道:“新加坡國立大學擁有110年悠久歷史,是亞洲乃至世界知名高校。李光耀先生、陳慶炎總統、納丹先生、吳作棟先生等新加坡領導人都是國大校友。可以說,這里桃李芬芳、人才輩出。貴校倡導‘人才不設墻’‘觀念不設墻’‘思維不設墻’‘知識不設墻’的‘無墻文化’,體現了新加坡創新進取和開放包容精神。這是貴校乃至貴國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的確如此,新國大精神植根于西學精神和儒學精髓,更融匯了現代文化的元素,那就是:對真理熱切追求的理念,對科學不斷求證的習慣,對于結果認真求實的態度。

走在茂盛而蔥綠的新國大校園,叩問大學是什么?答案顯而易見,大學是青年人向往的理想園,是社區經濟的典范,是神殿;大學是榮耀,是快樂,是永恒;大學是110年來依然年輕,依然出眾,依然燦爛。而我所在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則是50年來依然執著,依然深植,依然創造。

新國大的學生通過自己的言語向世界展示嶄新的面容,促使春的萌動回到了這個110年之后仍然年輕的學校,并帶來了重新創造新國大的遠見和勇氣。每一代新國大人,都必須為作為一個新國大人意味著什么下定義。我們面臨著驚人的挑戰,但同樣具有驚人的力量。新國大人歷來是不安于現狀,不斷追求和充滿希望的。我們曾經做得很好,但是還必須做得更好;只要是新國大人,就必須在這個為需要每個機會而競爭的世界上做到這一切。

在新國大學習和生活的14年間,已經有了深遠的情感可懷念,已經有了不需要張揚而充滿內心的記憶可追溯,新國大已經給了我這些,我還能要求什么呢?

1999年,我如此關注這個日子,知道自己喜歡生命的投入,這份投入也許是緣分,讓我與新國大結成了莫逆,也許很多東西可以逃避,可是心靈的感受是躲也躲不掉的,新國大所給予的學識與學術,價值與精神,在過去的14年來已是我的愛。

這兒有自己深愛的碧綠,有飯堂,有學生,癡迷就在肯特崗,愛戀就在半山;書架上滿滿的書籍,燈影下淡淡的墨香,蜿蜒小路上的玉蘭香,婆娑樹影旁的斑駁。不管身在何處,新國大仍然是我的情之所歸。

臺灣的周文宗同學寫了一首《傳燈》,我們正是傳燈的伙伴,就像一個又一個同學所帶領的企業遍布全球那樣,新國大以它獨特的胸懷,接納并培育了兼具中西文化的管理精英,使得燈火照遍。

我在華南理工大學生活和工作的時間整整34年了。在華南工學院(今為華南理工大學)完成了4年本科課程后留校做老師,到現在剛好從教30年。34年前的我從東北一個小小的地方來到廣州,甚至為第一次看到的“自來水”所震撼,驚訝于水就這樣自然而然地來到面前。那個時候的我,完全是懵懂而怯懦的,幾乎每樣東西都讓我覺得驚奇,很像《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進大觀園。在華南理工的4年時間里,可以用蛻變來形容自己的成長,這所學校給予我一個全新的生命,讓我懂得如何認識世界,如何認識自己,以至于大學畢業時,為了留在學校里,由無線電技術專業轉去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專業教學,也毫不猶豫,不僅僅是為了父母,更是因為我實在是喜歡在這所大學里當教師。

愛華南理工,不僅僅是自己在這個地方生活了34年,更因為華南理工的理性與平靜。我曾在一本書中這樣描述它,如果說中山大學是雍容端莊,具有王者氣派,那么華南理工大學則是幽雅出塵,宛若詩人風骨。

華南理工大學的校園安詳、古樸自然、深邃從容。大片的綠樹和湖泊掩映和點綴著這座古雅的學校建筑。蔚藍的天空、碧綠的大樹,襯托著紅墻綠瓦,還有新穎的教學大樓和學生宿舍。

當春的細雨瀝瀝時,西湖的安寧襯托出華南理工猶如淡淡的水墨畫呈現在我們的眼前,金銀島上的南陽杉對望湖畔,婆娑的垂柳把細葉撒向湖面,挺直的棕櫚用雙手迎接細雨,這一切都籠罩在雨中,一切色澤都淡淡化開來。

當夏的陽光燦燦時,高大的鳳凰樹撐開巨傘把湖濱路和2號樓遮掩得斑斑駁駁,東湖粼粼的波光,平添了一份高貴,相夾雜著玉蘭的幽香,籃球架下的身影,知道韻味與健美的結合應該是在夏的湖濱路上。

當秋的涼風曳曳時,建筑紅樓的厚重漸漸濃重起來,倚樓而出的是大師的筆,幾千年的脈絡,今人的展示,歷史與現代的橋梁該由這支筆來構建。

冬到百步梯時,已是12號樓的新貌;當日光第一道投射時,一萬年太久。晨起的步履與時光同步;晚修的燈火與星星對流,你可以聽到的正是華南理工的脈搏。

當漫步在1號樓廣場,會看到中山先生的銅像,金色的光線投撒在先生身上,猶如增添一束靈光,在先生靜靜的俯視中,心會震動。這就是華南理工大學了——嚴謹、從容、細致、投入、樸實。

的確,平靜是最美的,特別是心靈的平靜。心的平靜來自于長期、耐心的自我控制,心靈的安寧意味著一種成熟的經歷,以及對事物規律的不同尋常的了解。當這個浮躁的社會侵蝕校園的時候,華南理工仍能超然于世,踏踏實實地往前走。大學應該保留“象牙塔”的風骨,但同時又能夠與時俱進。也許華南理工曾經的四位學子更能代表華南理工的這種風格。

TCL的李東生頗具儒家的風范,創維的黃宏生很有點法家的力度,格力的朱江洪更具道家的味道,康佳的陳偉榮則更具現代職業經理人的特性。成功的路也非常的不同,李東生帶領一個國有企業進行漸進式改制,并且成功地發展了多元化的功效,成為多個領域的重要力量。黃宏生在艱苦創業中,帶領民營企業走出一個又一個陷阱。朱江洪引領地方國有上市企業穩步成長,至今競爭力依然強勁。陳偉榮帶領一個合資企業走上國有上市公司,成功之后毅然選擇重新創業。不同的境遇,不同的路徑,不同的個性,卻擁有一樣的成功,這就是華南理工學子的風范。

今天我有幸在華南理工的創業群中,這里集聚的是新一代的華工創業人。陳讓,連續創業者,Snsplus Inc.聯合創始人,公司于臺灣上市。快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唐陳龍,不斷創新的產品和成就客戶的理念,使其贏得了“互聯網+批發”的行業領導地位。林彥廷創立的北京微吼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在線視頻直播的開創者和領軍者。邱彪創立的深圳市百米生活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商業Wi-Fi運營商。陳軍的北京優特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國內從事IT運維日志、用戶及業務日志搜索分析系統研發的大數據公司。雷阿敏、何東青、羅佳威三位大學同班同學創立了蔥課(CongAcademy),并于2014年10月24日發布,全球首創按需定制學習模式,是國內第一家做眾籌教育的互聯網公司。陳第、李展鏗、葉文勝、蔡銳濤四位聯合創始人創立的有米科技公司,是全球領先的綜合性移動互聯網企業,2015年11月10日,有米科技公司成功掛牌新三板,成為進入資本市場最年輕、最有潛力的團隊。

雖然這是幾代不同的創業者,但是當我走近他們的時候,仍然深深被他們獨特的氣質感染,也同樣感受到自己身上一樣流淌的理念,學習的欲望,求實的習慣,認真投入做事的態度。這就是華南理工獨有的特質,學校用“大學精神”烙印在每個華南理工學子的內心。

華南理工不算是古老的大學,但確實是一所聞名海內外的理工科一流大學,其畢業生中擁有一大批頂級人才,60多年的歷史上近30萬畢業生中有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著名的科學家、工程師、著名的企業家,還有許許多多被公認優秀的政府管理人才。他們在各自領域獨領風騷,開創了一個又一個里程碑。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在中國沒有一家大學如華南理工般誕生出這么多杰出的企業家,所以被公認為“企業家的搖籃”,也可稱之為“華南理工現象”。

我深受這所大學的影響,雖然是無線電技術專業畢業,但是可以勝任哲學課程以及管理學課程,都是因為安靜的鉆研,認真的投入,堅守價值貢獻,這些華南理工賦予我的品性。成長的力量來于學習,而學習的本質是一種意愿,是一種自我擴充;成長過程本身,就是將所學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過程;真正懂得學習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約束,以此促進自我的心智成熟;成長,就是學習。

也許這份學校的情結太重,以至于不管我去做什么,總是把學校作為情感依托之地,有了這份依托,讓心能安;也因為這兩所學校融合在自己的生活中,使得自己能夠不斷嘗試新東西,甚至敢于超越自己的極限,這感覺真好,感恩我所學習、生活以及工作過的所有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潍坊市| 禄劝| 专栏| 石门县| 高雄市| 新化县| 四平市| 乌鲁木齐县| 疏勒县| 和静县| 连山| 威远县| 招远市| 柳林县| 巨鹿县| 黄冈市| 北碚区| 丰镇市| 化州市| 潼关县| 敦煌市| 翁牛特旗| 渑池县| 建瓯市| 德阳市| 华容县| 出国| 乐至县| 商河县| 化州市| 囊谦县| 卢湾区| 客服| 宜宾县| 临夏县| 唐海县| 咸宁市| 北京市| 米泉市| 盐城市|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