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理財專刊(第56期)
- 她理財網
- 2376字
- 2019-01-09 14:27:35
炒股教會我嚴守投資紀律
//@陳小豆
下載她理財APP:http://www.talicai.com/app?pub
原文閱讀:http://www.talicai.com/post/169645
理性的有限性:投資的人也是人,作為人我們的理性是有限的。這是因為環境的復雜,我們認知能力、信息搜取、自我控制等等的有限性造成的。既然難以做到絕對的理性,那么在投資過程中就必須制定出紀律,關鍵時刻擰著自己的性子也執行紀律,往往是成熟的表現。
入市一年多,經歷了一次短暫的瘋牛,遭遇了N年不遇的大跌,漲停、跌停、停牌,幺蛾子一個也沒落下,作為新股民光是這一點就覺得賺到了。經歷下來感想很多,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擇時的重要性。
股票上投的不多,總共兩萬多不到三萬的樣子。趕上了之前血雨腥風的調整,最多時虧9000左右,到現在浮虧不到1000,總共用了不過兩周而已。換句話說,我的股票組合在不到兩周時間里增值了差不多8000(考慮到本金不多、瘋牛已過,這個表現,作為股齡三個多月的我已經很知足了)。而從我四月份入市到市場調整前,我的浮盈最高也只達到過1800多。
所以可見,時點的選擇是多么重要啊!不過道理雖然明白,真要做到抓準時點,這可是個技術活,是要修煉的。
二、只有正常市場才能檢驗出組合的有效性。
只有在正常市場下,才能檢驗出一個組合是否有效、合理。前面大牛市,閉著眼買什么都賺,根本看不出買的好不好、對不對。然后調整中又全線下跌,連一些業績好、投資價值高的好股都跟著受牽連。最近市場逐漸回歸正常,每天的漲跌幅都在合理范圍內。我的組合里每天都有幾只漲,有幾只跌,而且每天誰漲誰跌都不一樣。整個組合呢,一直是在穩步增長。其實這樣,我反倒安心。
這種變動形態說明:我的組合里,各只股票之間不都是同向變化。說的專業點就是他們之間的相關系數有些為負,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整個組合的風險。假如一漲都漲,一跌都跌,這樣的組合風險系數很高,配置上來說并不科學,也不提倡。
另外,從行業來看,組合里包括基建、環保、衛星、能源,全部是主板的。行業上比較分散,而且都是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自從市場反彈以來,我的組合每一天都穩穩跑贏大盤。
三、投資期限和目標決定心態。
從踩著高位入市,到達到頂峰,又經過三輪洗劫,到現在市場回歸平穩,整個過程中我一直沒有賣出過手上的股票。原因有三:
1. 我是個堅決不割肉的人(這屬于個人偏好,沒什么科學依據)。
2. 買股票的錢都是我幾年甚至十幾年之內都不會用到的錢,我曾做過最壞打算,虧掉的錢要三五年時間才能解套。當時評估了一下,覺得自己可以接受這種最壞的case,用損失幾年理財收益來搏一把。
3. 錢不多。這一點也很重要,同樣是虧40%,1萬虧4000和100萬虧40萬,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
當然我不是說那些割肉的做法有什么不對,畢竟每個人情況不同,買賣時點不同,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過你投資的期限,投入資金的來源,未來用錢情況等等,都會影響你的投資心態,進一步影響到投資決策。
四、要有自己的判斷。
剛剛說我一直捂著股票沒賣。其實不僅沒有賣,還在跌至谷底之前和剛剛開始反彈不久這兩個階段,分別補了倉,并趁機入手了兩只之前錯過的股票(大跌中蘊含機遇)。買的時候其實心里還是有點打鼓的,壯著膽子搏了一把。現在看來是對的。“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真的是體會到了。當然這話也得兩說。同樣是虧錢,虧的原因不同,對策就不同。如果是買錯了股,一旦牛市不再就會原形畢露,這種情況,一旦認識到錯誤趕緊修正。但如果是被不正常的市場拖累的好股,就該對它有點信心,不要輕易動搖。
要相信自己的判斷(當然不是盲目相信,得有理有據),哪怕是新手,哪怕是錯的。絕對好過道聽途說,整天聽這個信那個。錯了,至少能收獲教訓。逐漸的,就會形成一套自己的邏輯和投資風格。誰也不能上來就是股神,都是摸索出來的。但如果你總是依賴他人,幾年下來依然是個小白,而且基本不太可能賺到什么錢。
五、給自己設定幾個原則。
投資,特別是風險投資,尤其是股票投資,自律實在很重要。給自己設定一些必須遵守的原則。比如我的幾個原則。
1. 三不碰。不熟悉的行業不碰,不感興趣的行業不碰,沒把握的行業不碰。
不熟悉的行業不碰,這個很好理解。你都不知道這行業咋回事兒,怎么知道它有沒有前途,又怎么從行業里面選取個股?不感興趣的行業也不碰,因為不感興趣就很難下功夫去研究。那什么叫沒把握的行業呢?就是說那種周期性很強,波動大的,或者夕陽產業。當然這樣的行業里也存在好的個股。但我寧愿在好的行業里去選,效率高。
2.不頻繁操作。頻繁操作包括兩個維度,一個是同一只股票頻繁買入賣出,另一個是不停換股。
不主張頻繁操作的原因,一是交易成本高(倒騰半天掙點錢全給券商了),二是失誤概率大,三是耗費精力(還不如交給基金經理)。俗話說,先胖不算胖,后胖壓大炕。希望手里的票票茁壯成長,能多賺一點自然最好,賺不了多少也沒關系,至少我收獲了很多心得和經驗,鍛煉了獨立思考能力。
關于本刊
《她理財專刊》是國內首家女性理財網站“她理財”上的用戶討論集錦,原名《財蜜周刊》,自2015年初改版。每期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把優質的內容,提供給對女性理財和個人成長感興趣的讀者。
關于“她理財”
她理財(http://www.talicai.com/)是國內首家女性理財網站。
在這里,妳可以用理財規劃生活;
學習理財,提出困惑,收獲答案;
訂立目標,記錄/分享生活理財點滴;
制定理財規劃,得到專業理財師一對一的幫助。
她理財不隸屬于任何金融機構,致力于為更多的財女們提供中立、實用和個性化的理財規劃服務,助力理財之路。
此電子刊物中內容的著作權均歸對應的用戶本人所有。第三方若出于非商業目的,將此電子刊物的內容轉載,應當在作品的正文開頭的顯著位置注明原作者姓名,注明“發表于《她理財專刊》”或“發表于她理財”,并不得對作品進行修改演繹。若需要對作品進行修改,或用于商業目的,第三方應當聯系用戶獲得單獨授權,按照用戶規定的方式使用該內容。
本書電子版如有錯誤,敬請讀者指正,我們會及時更新版本。

女人想要什么,她理財知道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19年第7期)
- 哈佛商業評論(2020年第6期):新生市場謎題
- A股加速“美股化”(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25期)
- 比較(總第82輯)
- 中國企業家(2015年第24期)
- 雪球專刊278期:2021雪球讀書節:讀書、認知與投資
- 復旦金融評論(第16期):職引未來
- 農村財務會計(2020年第7期)
- 精英們為什么不待見特朗普(英國《金融時報》·地鐵大學)
- 中國企業家(2015年第22期)
- 《商界》2017年第12期:2017中國產品創新報告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21年第2期)
- 《商界》2020年第9期:海南一隅
- 《商界》2017年第11期:2017,正在發生的商業未來
- 哈佛商業評論(增刊):2017年HBR精選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