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領先企業案例

一、日本夏普

夏普這個名字,你會想起什么產品呢?太陽能計算器、液晶電視,還有不同的家電。在太陽能電池行業里,夏普更是無人不知,因為它自1999年以來已經是世界產量第一了,其領袖地位直到現在仍然是不可動搖。那么,夏普公司是如何創立的?它又為什么制造太陽能電池呢?

夏普的名字來自它第一件產品“EVER READY SHARP PENCIL”,這是由它的創業者早川德次在1912年發明的金屬自動鉛筆。自此,它開始了不斷進行產品創新的征途。1925年,日本國產第一部收音機成功在夏普誕生了。1951年,夏普更是成功研制出日本國產的第一臺電視機。

在太陽能電池方面,它在1959年開始研發,更在1963年最早成功開始生產電池。在1966年,夏普將太陽能電池裝上燈塔,并在1976年,把自己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安裝在日本的人造衛星上。夏普致力于發展可在嚴峻環境下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故此,累積了在不同使用條件下使用硅(單晶硅、多晶硅、薄膜系列)和化合物等多種材料生產太陽能電池的技術。夏普也擁有建立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技術。

夏普更以保護環境為己任,2004年,提出了“2010年,力爭成為這樣的企業:將地球變暖的負荷減為零”的企業藍圖。一方面,夏普盡可能抑制在全球事業活動中所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量;另一方面,積極大幅度地擴大通過夏普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創造能源,通過新產品的節省能源效果降低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量,該構想預計:在2010年,溫室效應氣體的減少量將可望高于排放量。它更將中期目標定為“以獨一無二技術爭創環境先進企業,提出健康&環保生活新方案”,太陽能電池將會對這些保護環境的目標作出重要的貢獻。

面對太陽能發電成本比傳統方法昂貴的問題,夏普如何利用太陽能電池去達到它的目的?夏普通過技術改進作出針對性改善,以降低太陽能電池成本,并繼續研發用途更廣泛的太陽能電池,以促進太陽能電池的普及性。

夏普如何改善以硅片為基礎的太陽能電池?它通過有效利用材料和增加轉換效率去降低成本。在節省材料上,夏普不斷改善生產工藝,使硅片厚度由1997年的380μm降至2005年的180μm,在不久的將來,夏普期望能夠將硅片厚度降低到100μm。夏普的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在2004年時已達到18.4%的轉換效率。在2006年,通過改良配線及連接方法,使用鋁薄膜和透明樹脂可以使保護層薄膜的壽命延長40年,因此模塊的使用壽命由原來的25年延長為35年,減低了平均發電成本。

面對晶硅供應緊張的問題,夏普也努力研發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出厚度只有2μm的薄膜硅太陽能電池。與晶硅太陽能電池相比,硅的使用量僅為1%,能大幅降低硅的使用量,因此可節省資源、降低價格,更容易讓產品融入生活。此外,由于可大面積生產,所以利用激光將整塊劃分成格的晶硅薄膜透明太陽能電池可直接用于建筑物的窗戶和屋頂上,可以簡化模塊組裝的過程。而其模塊轉換效率高達10%(為業界最高水平),所以,單位發電量的模塊價格(即每度電的價格)比原來降低了10%。

除了采用硅外,夏普也研發使用其他物料去生產高轉換效率的太陽能電池,如轉換效率可達28%以上的可彎曲的“化合物柔性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高達30%的“聚光型太陽能電池”,但這些技術仍在實驗室階段。聚光型發電系統可跟蹤陽光,利用菲涅爾透鏡將陽光集中于一點,用匯聚700倍的強光照射電池。而所用的電池是以硼和鋰化合而成,約7mm見方。它既能大大減少原材料使用量,又能維持較高的轉換效率。

在促進新用途方面,夏普在2004年推出了發光二極管(LED)與太陽能電池模塊一體成型的發光太陽能電池“Lumiwall”以及無需供給電力即可獨立設置的“太陽能照明燈”等產品。Lumiwall將采光與發光功能集于一體,白天一邊采光一邊發電,晚上則提供照明燈光。

總括來說,其IPD戰略就是用降低成本和增加太陽能電池應用的手段,增加產品銷售。

夏普在綜合產業鏈的管理上又做了什么,使它能持續多年成為世界太陽能發電產業的龍頭企業呢?一如在行業本質中所提到的:在太陽能發電行業中,最重要的是確保原材料有充足的供應,繼而大量增加產能,才能達到規模經濟的效果,最終降低成本。而在推動銷售方面,通過多種銷售渠道,政府政策推動,大型的推廣活動,如參與大型太陽能發電項目、教育講座等,使消費者體會到太陽能發電的實際好處,將太陽能發電融入社會每個階層的生活中。這一切,夏普都做對了。

夏普采取了兩項確保原材料穩定供應的措施。首先,夏普與材料廠商簽訂長期的硅片供貨合約。夏普通過住友商事株式會社與挪威REC簽訂六年的硅片供應合約。夏普從中國臺灣地區的最大單晶硅制造商中美晶購買硅棒,向英國PV Crystalox Solar購買硅棒、硅片。

除此之外,夏普還在2007年1月成立太陽能系統業務本部富山業務所,投產太陽能電池用硅。通過硅原料的自行生產,夏普建立起原材料、晶圓、電池、模塊的一條龍生產體制。

在擴充產能方面,夏普在日本奈良縣的新莊工廠設太陽能電池組生產線,將年生產能力擴大至2007年3月的710MW。在2007年7月,夏普宣布,將在大阪府堺市建設液晶面板及太陽能電池新工廠。此聯合工廠總面積為127萬平方米(為龜山工廠的4倍),總投資規模達到1兆日元。太陽能電池新工廠的生產規模,計劃將達到每年1000MW。預計在2010年3月之前開工投產。希望能通過與液晶面板工廠共享基礎設施降低成本,同時使其成為全球產量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工廠,以維持全球第一的市場占有率。估計在新工廠建成后,夏普的產量將占到目前全球產量的一半。

在銷售推廣方面,除了日本,針對現在世界銷量最高的地區是德國及美國,夏普在歐洲及美國設立模塊廠,并通過當地的子公司與不同的模塊供貨商、系統供貨商、分銷商、建筑及房屋發展商、各類承辦及物料供貨商合作,增加更多渠道,務求使太陽能發電能融入住宅、商廈、工業,甚至是休閑娛樂場所,進入社會各階層的生活。

此外,日本政府不遺余力地推動普及太陽能發電的政策,目的就是刺激市場需求,如在1994年,對住宅使用太陽能發電的家庭提供補助,并要求電力公司收購住宅太陽能發電的多余電力。夏普借此機會,努力增產,把太陽能發電普及到一般的日本住宅。除了利用政府政策外,夏普通過與花旗銀行合作,向美國住戶提供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貸款優惠以減低用戶的財務負擔。住戶可享有低息優惠,亦可選擇利用樓宇按揭去繳付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費用,減低住戶因一次性大額付款而不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可能性,借此鼓勵更多住戶使用。

為了使更多人認識太陽能發電與地球環保的重要性,夏普于2003年接受日本NEDO技術開發機構的委托,為1天之中僅有幾小時能用電的蒙古國諾楊村安裝了太陽能發電系統。夏普希望,這些飽受電力不足之苦的人們告訴全世界節約能源的重要性。

從2004年10月起,夏普舉辦了“學會使用太陽能活動”。夏普派出專門人員前往日本各地的學校和市民教室,采取問答等形式,使用自編的教材,就環境問題和清潔能源進行簡單易懂的介紹。截至2006年3月31日,在所舉辦的學習活動中,總計參加者達到3860人。

夏普為了改變大多數人認為太陽能發電只適合在萬里無云、酷熱的天氣下才可以用的觀念,于2007年7月在美國加州進行為期6個月的大型推廣活動。告訴加州的居民什么是太陽能發電。夏普的太陽能發電廣告在各個報紙、雜志和網站刊登。夏普還寄發海報和教學計劃給小學老師,幫助他們教導孩子。

在英國,夏普主動資助“Solar 4 Schools”項目,提供太陽能模塊替100所學校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教育下一代使用太陽能發電的好處,讓他們知道太陽能是最有效的代替傳統發電的能源。

夏普不斷突破技術局限去減低成本,保障原材料供應,增加產能,利用不同方法去推廣太陽能發電并增加產品銷量,這符合行業本質,因此夏普能夠在這一行業屹立不倒。

二、中國尚德電力

中國尚德電力成立于2001年,創辦人為施正榮。他通過全資擁有的澳大利亞公司Power Solar System Pty Ltd出資40萬美元,加上作價160萬美元的太陽能電池技術,聯同無錫政府8家國有企業出資600萬美元,共800萬美元建立無錫尚德。初期尚德電力的公司架構如圖3-17所示。

圖3-17 2001年尚德電力的結構圖

到了2004年,由于受惠于德國太陽能發電市場的急速發展,尚德在該年的凈利潤為1980萬美元。為了籌組更多的資金,施正榮開始準備引入外資。

施正榮僅僅花了一年的時間,于2005年把尚德變成為一家全外資的公司,而通過他另外一家全資擁有的公司D&M Technology持有54.14%的無錫尚德股權。到了2005年,尚德的公司架構有了變化。

圖3-18 2005年尚德電力的公司架構

2005年12月14日,尚德控股向公眾出售2000萬新股和638萬舊股,在紐約證劵交易所完成了上市,每股發行價為15美元。按公司上市首日收市價(每股21.2美元)計算,施正榮擁有尚德46.8%的股份,價值超過14億美元。

經過幾年的發展,現今,尚德電力已是一家市值超過100億的超級企業。這正是因為它能抓緊機遇,配合有效的IPD與ISC管理。

尚德意識到提高技術把太陽能發電融入生活的重要性,所以自2001年公司成立開始,尚德便集中資源增加太陽能電池效率。例如:開發硅手指、開發“PLUTO”技術使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18% ~19%,可望在2008年達到20%。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06年,以單晶硅及多晶硅為主的太陽能電池技術,它們的平均轉換效率也分別只有15% ~18%和14%而已!除此之外,尚德已開始研發自己的薄膜技術。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發展薄膜技術,正是太陽能發電產業里整合生產開發的要旨。

在技術的層面上,尚德走的路與日本夏普及德國Q-Cells有點不同:夏普著重消費者的要求,它的技術發展集中于“可用性”(usability);Q-Cells把資源放在掌握不同的薄膜技術上等等。而尚德則主要從硅片太陽能電池的設計著手:例如上文提及的硅手指技術。尚德把太陽能電池的材料用量保持不變,但把太陽能電池的設計加以改變,使傳統金屬導電帶的遮光問題減少,從而提升效能。可以說在IPD的發展上不同企業有不同的方法,但目標都是一致的。

在ISC方面,為集中資金競購硅材料,尚德盡量利用國內低廉人力資源進行生產和科研。同時,尚德與不同的上游企業簽訂合作協議(例如與LDK簽約10年,LDK每年都向尚德提供硅片),借此利用資金優勢打敗對手搶購原料。

除了穩定原材料,擴充產能,尚德還懂得好好利用政府推動太陽能發電的政策:例如通過享受舊金山政府提供的優惠,在北美洲設立了橋頭堡,打入加州太陽能發電市場。

最后通過多項代表性工程,例如:為地球海拔最高的哨所——查果拉哨所成功供電,又提供技術為奧運圣火珠峰驛站的落成供電,改建中國無錫機場屋頂太陽能離網項目及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主會場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尚德希望通過參與不同的建設,改變人們觀念,拉近人們與太陽能發電的距離。

尚德從穩定硅材料的供應,到短時間內擴充太陽能電池的產能,以至抓緊利用不同政府推動太陽能的政策,最后到處的向大眾推廣太陽能發電的好處以拓展銷售渠道。這些都與我們所提出太陽能發電產業的ISC不謀而合。

三、德國Q-CeIIs

德國Q -Cells成立于1999年,是目前歐洲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制造商,全球排名第二,僅次于日本夏普。Q-Cells的主要業務是單晶硅及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發展、制造及市場推廣。Q -Cells由2001年開始生產太陽能電池,到了今天,Q -Cells的雇員超過1300人,主要基地為德國的Thalheim、Saxony。

Q-Cells采取一個不同的發展戰略。日本夏普和中國尚德電力除了制造太陽能電池外,還向下游發展,開發和制造電池模塊、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產品。但Q-Cells的戰略就是集中資源去發展和生產太陽能電池,利用技術去擴大市場占有率和減低成本,目標是將太陽能發電成本降至傳統發電的水平。除了增強技術基礎,Q -Cells同時大幅增加產能去搶占市場,最終成為歐洲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制造商。

掌握技術是太陽能發電產業一個重要課題,但究竟Q-Cells如何增強它的技術呢?在IPD上,Q-Cells的目標是開發有較高商業價值的技術。現在,硅片太陽能電池是技術上最成熟的產品,占有約90%的市場,但依然有改進空間,所以它集中研發硅片技術去減低成本。同時薄膜太陽能電池經過多年研究,開始進入商業化生產,所以Q-Cells同時將多種薄膜太陽能電池進行商業化生產。

與尚德及夏普一樣,Q -Cells一樣把龐大的資源放到提升硅片技術上。例如它把硅片的厚度由2003年的300μm縮減至2006年的200μm。我們之前提及過發電效應只有在硅片的表面發生,硅片的厚度愈小就愈能節省材料。根據Q -Cells的資料,硅片厚度每減少70μm,產量會增加10% ~15%,也就是說成本會減少10% ~15%。除節省硅材外,Q-Cells同時注重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多晶硅電池平均轉換效率由2002年的14.3%增加至2007年的15% ~16%。效率每提升1%,會減低整體成本7%。另外,Q-Cells還研發使用冶金級硅去生產太陽能電池,采用冶金級硅有助進一步減低成本。

除了自身的研發,Q-Cells還與不同機構合作,以取得不同的硅基技術及薄膜技術。在硅基技術方面,Q-Cells于2005年通過Evergreen Solar合組聯營公司EverQ GMBH獲取“絲帶狀硅晶提拉”技術去減低生產過程中硅的用量。Evergreen Solar研發了應用于晶圓生產的“絲帶狀硅晶提拉”技術,這技術所需硅材量較傳統生產技術少30% ~35%。于2006年Q-Cells取得Solaria Corporation的12.39%股權,在硅基太陽能電池基礎上研發低聚焦太陽能技術,目標是以同量的硅材可得到2~3倍的輸出。

在薄膜技術方面,Q-Cells通過自身研發和不同機構合作開發薄膜太陽能電池。Calyxo為Q -Cells全資附屬機構,主要發展以碲化鎘為基礎的薄膜技術,以期為Q-Cells大幅節省成本。Q-Cells同時持有Brilliant 234的100%股權,目標是研發微晶硅薄膜技術,該技術有潛能生產出轉換效率超過10%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此外Q-Cells通過持有21.71%股權的csg Soloar去取得另一種晶硅薄膜技術。Solibro GmbH是Q -Cells和瑞典Silbro AB合組的公司,Solibro把銅銦鎵硒吸光層涂于工業用玻璃基層面上作為太陽能電池。銅銦鎵硒的優勢在于無需硅材,并具有高效率潛質,工業生產成品的轉換效率高逾12%,而其黑色外觀也很易融入建筑物的外墻和屋頂。Q-Cells參與開發不同薄膜技術,目的只有一個:利用薄膜技術使太陽能發電產品的成本更具競爭力。

除減低成本外,Q -Cells通過持有51%股權的Flexcell去發展可撓式薄膜電池,這種產品特別適合用于消費產品、屋頂用品和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系統。這使Q-Cells進一步擴大其產品用途,有助增加銷量。

雖然與夏普及尚德的方針未必一樣,但不論方法取向如何,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借著新技術能大幅減低生產成本,減低對硅材料的依賴,從而把發電成本降至現在的一般水平,令太陽能更貼近生活。不同企業雖有不同的策略,但在效果上都能達到太陽能發電產業IPD的要求。

在整合供應鏈方面,各龍頭企業都不約而同地努力保障硅材料的供應。Q-Cells也不例外,在這方面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在2007年,Q -Cells與Elkem Solar簽訂冶金級硅的長期供應協議,而且向Good Energies收購挪威上游龍頭企業REC 17.9%的股權,以穩定未來硅材料的供給。估計長期原材料供應合約能提供足夠的硅,使Q -Cells于2010年有能力生產1GW1G等于1000000000,1GW就是10億瓦。太陽能電池。

確保了硅材料的供應,Q -Cells也著手增加產能。在2006年,Q -Cells產能已上升至336MW,到了2008年,產能估計會增加至876MW。Q-Cells搶先一步確保原材料的供應,成功把握市場急速發展而壯大。

除了利用自身優勢,Q -Cells有沒有利用政府的政策呢?答案是有的。Q-Cells受惠于德國政府的《再生能源法》,令其凈收入由2003年的300萬歐元增至2006年的9710萬歐元。另外,2005年Q -Cells從德國政府獲得3500萬美元津貼興建廠房。興建廠房的成本降低了,制造太陽能電池的成本也降低了。Q-Cells利用政府的優惠降低生產成本,讓太陽能更貼近百姓的生活。

在推廣太陽能方面,Q-Cells使用一輛太陽能動力車環游世界,宣揚阻止地球變暖。為了把太陽能發電技術推廣給人們,龍頭企業都是不遺余力的。

通過對行業本質的掌握,Q-Cells奮力取得新技術,穩定硅的供應以降低原材料成本,迅速擴大產能并宣揚太陽能的好處,終于取得回報。Q-Cells成為全球第二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商。

接著,我們比較三大太陽能發電廠商在整合生產開發﹙IPD ﹚及整合供應鏈﹙ISC﹚上的各項策略及表現。

首先,我們以表3-3總結三大廠商在整合生產開發方面的策略。

表3-3 三大廠商整合生產開發的策略

面對發電成本較高的問題,三大廠商都在努力削減發電成本。其中最主要方法就是技術革新。無獨有偶,各廠商都采取大同小異的方法。對于以硅片為基礎的太陽能電池,主要是減少硅材料的用量和增加轉換效率,以降低整體發電成本。由于硅的供應緊張,減少硅的損耗或用量更為重要,所以各廠商都致力于克服種種生產上的困難,以使用更薄的硅片去生產太陽能電池。三大廠商都可以制造厚度為210μm或以下的硅片太陽能電池。由于純度越高的硅,提煉成本越高,Q-Cells研發利用冶金級硅(純度較低)去生產成本更低的太陽能電池。

削減硅片的厚度只能作出漸進式的改善,革命性的改變還是開發薄膜太陽能電池。薄膜電池可以使用極少量的硅,甚至不使用硅,所以三大廠商都投入大量資源開發薄膜電池。

除了減低成本,三大廠商都借助發展新產品去開拓新市場,其中較明顯的是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產品,這種產品可使產品更容易安裝于建筑物上。夏普通過自行開發這種產品去攻占這個市場,尚德借著收購日本MSK進入這個市場,而Q-Cells則與其他公司合作,生產可用于這個市場的太陽能電池。

一般而言,廠商可以通過自行研發、收購、合作去取得所需要的技術。由于各廠商優勢或策略不同,取得技術方法也有不同。夏普由于擁有強大科研實力,所以夏普主要是通過自行研發取得技術,例如夏普開發新制造技術使廠房可同時生產液晶面板和薄膜太陽能電池,使生產成本降低。尚德利用中國人力資源成本較低的優勢,也是通過自行研究去取得主要技術,例如開發“PLUTO”技術去增加轉換效率,這技術使尚德現時在這方面擁有優勢。Q-Cells除了自行開發外,更致力通過與不同機構合作以快速取得技術,例如與Evergreen Solar合作取得“絲帶狀硅晶提拉”技術,和瑞典Silbro AB取得銅銦鎵硒薄膜技術。這也符合其發展策略:盡快把有潛質的技術商業化,Q-Cells取得了多種薄膜技術,可以減低發展風險和財務負擔。現時Q -Cells通過不同的子公司掌握了銅銦鎵硒、碲化鎘、微晶硅和非晶硅等薄膜技術。

總括而言,在整合生產開發范疇中,各廠商現在都致力掌握不同的新技術去減低太陽能電池成本,盡快把太陽能融入生活中。

我們再以表3-4總結三大廠商在整合供應鏈的策略。

表3-4 三大廠商整合供應鏈的策略

以硅片為基礎的太陽能電池市場份額超過90%,是市場上最成熟的產品,所以硅便成為整個產業鏈最重要的原料。通過觀察三大廠商的策略,大家都不難發現,各廠商都和不同的上游供貨商簽訂長期合約去保障硅的供應,使生產線不停運作。這也可以避免廠商從現貨市場高價搶購硅,最終目的是減低原材料的成本,從而降低電池成本。其中,夏普更是開始自行生產硅料,而Q -Cells則采取入股REC的方法去保障硅的供應。

擁有原材料以后,各廠商都采取一致的行動:增加產能,通過大規模生產提高經濟規模,從而減低成本,使太陽能電池更快地融入我們生活之中。

有了產能,開拓市場便是另一個重點。由于太陽能發電成本比傳統能源高,所以需要政府政策去推動市場發展,而能夠把握政府政策的廠商才能脫穎而出。宣傳太陽能是另一個開拓市場的方法,它可以使人們更加意識到太陽能越來越融入我們生活當中。尚德通過示范工程,例如北京奧運會鳥巢體育館,去宣揚太陽能的好處,同時建立尚德的品牌。夏普又如何呢?夏普安裝太陽能系統在一些休閑活動場所,例如球場、觀光船等,以此宣傳太陽能已經進入生活之中。同時,它更多采用教育的方法去推廣太陽能,例如舉辦太陽能講座等等。另外,夏普也推出一些特殊的太陽能發電產品,例如,Lumiwall、太陽能街燈等,一方面引起大眾注意太陽能的潛力,一方面有助于開拓新市場。由于Q -Cells產品是太陽能電池,而其直接客戶為模塊生產商,所以向大眾推廣的力度較小,但它也贊助一些宣傳太陽能的活動去建立企業的環保形象,以提高企業形象的手段來促進銷售。

從以上討論中,我們發現,三大廠商都通過有效的ISC去減低成本、擴大產能,利用不同途徑去增加銷售。

夏普、尚德和Q-Cells在整合生產開發方面都致力于發展太陽能電池技術,更有效地管理太陽能發電產業供應鏈上的不同環節。可想而知,它們能進入全球太陽能電池年產量前五位是自然而然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郓城县| 青冈县| 梁山县| 福清市| 额敏县| 济阳县| 两当县| 怀仁县| 湘阴县| 蒙自县| 辛集市| 宁德市| 珠海市| 湖南省| 治县。| 广宁县| 郁南县| 瑞金市| 神农架林区| 潞西市| 九龙坡区| 四川省| 阳朔县| 永丰县| 米林县| 晋宁县| 郴州市| 黑河市| 灵丘县| 正镶白旗| 平利县| 兴文县| 盘山县| 宜昌市| 阿勒泰市| 景宁| 凌云县| 历史| 井研县| 大兴区| 牙克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