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鳩占鵲巢 新生美聯儲攫取了貨幣控制權(2)
- 金融霸權:從巔峰走向破產(增訂版)
- (英)柯南·道爾
- 4848字
- 2016-10-16 15:53:25
美國財政部部長關于在爆發流動性危機時使財政部成為銀行業“最終貸款者”的建議并非異想天開。到1899年,恰好在世紀之交,美國財政部擁有比世界上任何中央銀行都多的黃金儲備,比英格蘭銀行和法蘭西銀行都還要多。美元是世界上最堅挺的貨幣之一,而且美國當時還是由財政部直接控制金本位制的管理,不像歐洲大陸和英國那樣由私人銀行控制。
然而,摩根、洛克菲勒以及當時金融托拉斯背后的精英集團卻對這項公眾或政府解決方案并不感興趣,因為他們可能無法操縱這樣的局面以牟取私利。他們決意利用制造恐慌和危機氛圍來推動他們最厚顏無恥的計劃:從美國聯邦政府手中攫取鑄幣權,控制貨幣的供應。他們已經想好了要建立一家完全掌控在摩根、洛克菲勒克及其盟友手中的“國家”銀行。
1907年3月,美國財政部部長肖莫名其妙地退休了。他的繼任者喬治·科特柳是摩根親朋好友圈子里的人。有科特柳在位,摩根及其在華爾街的朋友們就沒有什么可害怕的了。
摩根在危機中閃亮登場,被和他們一伙的金融報刊公開吹捧為救星。那時的摩根的確順風順水,股票價格格外地有吸引力。他一邊購買大公司股票、擴大他龐大的工業帝國,一邊公開宣稱他對市場很有“信心”。
如前所述,那時的摩根已經主宰了美國的私營鐵路。1889年,在紐約摩根公司總部召開的一次有各大鐵路運輸公司老總參加的秘密會議上,摩根建立了一個非法的價格壟斷卡特爾,把運費提高了很多。被泄露出來的秘密會議紀要表明,為了維持運費的壟斷定價,摩根對不肯就范的鐵路公司以凍結貸款相威脅。他預演了數十年后的那個模式——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債務危機期間,紐約銀行家們通過設在華盛頓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所采取的行動,用的就是同樣的套路:“不按我們的規則玩游戲就是死路一條……”(8)
1907年的銀行危機與一個世紀之后的2007年8月在紐約爆發的銀行同業拆借危機太相似了。不過,2007年摩根的美聯儲和美國納稅人掏錢,救了幾家被指定的銀行,其中有摩根和洛克菲勒的后人聯合經營的那家銀行,即J.P.摩根大通。1907年的那場銀行恐慌迫使銀行收回向房地產和工業公司的貸款。威斯汀豪斯這樣大型的電氣公司都尋求過破產保護。1908年,威斯康星州參議員羅伯特·拉·福萊特站出來,指責“一個阻礙和毀滅繁榮的金融家小集團”為它們的利潤“故意挑起最近的恐慌”。對此摩根默然無語。
摩根有辦法收拾1907年的危機。美國財政部部長喬治·科特柳給了他巨大的支持,為他提供了一筆2500萬美元的巨款,這事發生在他與摩根的合伙人喬治·珀金斯在摩根的紐約辦公室一次深夜密談之后。在危機期間這么大規模的資金提供了額外的流動性。“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商業機構的穩定”,科特柳說道,“而且還有本市商業界許多著名人物在公共利益方面表現出的最大勇氣和輝煌奉獻。”科特柳從財政部離職后,由于他忠誠的服務,獲得了獎賞,他被任命為摩根-洛克菲勒所控制的綜合煤氣公司總裁。(9)
經由紐約財政部次長的辦公室,來自聯邦金庫的成箱的黃金和滿袋的綠背[1]被運送到科特柳指定的銀行。標準石油托拉斯的創始人老約翰·洛克菲勒也向摩根保證,說他愿意提供幫助。洛克菲勒在摩根的聯合信托公司存入1000萬美元,并且許諾如果需要的話,可再存入4000萬美元。
摩根成功地領導華爾街銀行扭轉了1907年股市恐慌之后發生的金融大崩潰,而這次崩潰卻是他故意發動的。他領導的那個由銀行家組成的小集團吸收了大量的政府存款,這些金錢如何用于金融救助都由摩根決定。(10)摩根用這些錢在敵友之間運籌帷幄,賞罰分明。
1911年美國國會委員會針對美國商業控制(后來稱為金融托拉斯)的調查,其結果確認摩根公司成員控制了至少47家美國公司的72個董事席位,這些公司的價值共計21.04億美元,在一百年前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11)
摩根-洛克菲勒的全國貨幣委員會
1907——1908年發生的這場危機除了極大地增加了摩根的金融和政治影響力以外,還產生了另一個結果,就是建立了全國貨幣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研究貨幣問題并向美國國會就如何避免未來恐慌和銀行業危機提出建議。這個委員會從一開始就受到外部操縱。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簽署的《奧爾德里奇·弗里蘭法》使它生效,該委員會于1908年成立,其職責是制訂一個防止金融市場上再次發生貨幣恐慌的計劃。
全國貨幣委員會的負責人納爾遜·奧爾德里奇是美國參議員兼大權在握的參院財經委員會主席。他和州長納爾遜·奧爾德里奇·洛克菲勒的中間名相同,是小約翰·D.洛克菲勒的岳父,這個小洛克菲勒是標準石油公司創建人老洛克菲勒的兒子。奧爾德里奇還有一個稱號——“摩根在參議院的場內經紀人”。(12)
參議員奧爾德里奇也與腐敗很有緣。1905年《麥克盧爾》雜志[2]的一篇文章披露,奧爾德里奇控制了腐敗的羅得島州政治機器,大多數州參議員已經被奧爾德里奇的集團所收買。1881年,奧爾德里奇關了他的雜貨店去競選美國參議員時,他申報的財產價值是5萬美元。當參議員奧爾德里奇服務美國參議院三十年后壽終正寢時,他的財產價值達到1200萬美元,這筆巨大的財富當然不會是靠參議院微薄的薪水、靠勤儉節約能夠積攢起來的。(13)
摩根和洛克菲勒也許永遠找不到一個比奧爾德里奇更精明的人來推動一個持懷疑觀望態度的國會,一步一步走向他們所熱望的“貨幣改革”。奧爾德里奇對美國歷史上最重大的政變——1913年《聯邦儲備法》的通過——負有重大責任。至于是誰支持了他、這場政變是怎樣導演出來的,只有極少的幾個人才知曉內情。
銀行家的政變:占領國家銀行
以參議員納爾遜·奧爾德里奇為首的國家貨幣委員會于1908年成立,僅僅過了一年多,美國這幫銀行家的計劃制訂完畢。這是一個絕密計劃,從后世的眼光來看,這是美國歷史上當之無愧的最大的政治性政變,其目標是從美國國會手中奪取憲法賦予國會的發行和控制貨幣的權力,即使犧牲美國人民的普遍福利,也要為他們的一己私利服務。
這些圖謀控制美國貨幣的人絕非一般的銀行家,他們是美國銀行界的另類。J.P.摩根、紐約私人銀行庫恩-洛布公司的德國人保羅·沃伯格、奧古斯特·貝爾蒙特公司、J.&W.塞利格曼公司、李·希金森公司以及最后策劃了金融政變的其他人。這些人與他們在倫敦的同伙一樣,差不多都是國際銀行家。在倫敦,這些國際銀行家自稱商業銀行家;在紐約,他們更喜歡“投資銀行家”這個頭銜。兩者其實是一回事。
出于商業的本性,國際銀行家都不會忠于任何特定的國家。哪里能夠讓他們左右形勢并且賺到錢,哪里就是他們的樂土。由于這個原因,保守秘密對于他們的成功來說,對于他們獲得戰勝對手的優勢來說,至關重要。很久以來,從威尼斯共和國開始,他們就知道,貸款給政府和君主,比貸款給私人的好處要大得多,因為那是有條件的貸款,以國家權力支撐的稅收為擔保,債務肯定能償還。金錢是敲開權力大廈之門最有效的工具。
通過提供信貸或削減貸款,就可以對整個國家或地區實行控制,這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倫敦和巴黎的銀行家對奧斯曼土耳其的所作所為如出一轍。貨幣,或者更準確地說,對貨幣的控制權,是這些銀行家的戰略目標。通過控制央行或國家銀行來控制國家,對于他們的權力來說至關重要。正如亨利·基辛格在20世紀70年代所說過的,國際銀行家精英集團的最高目標就是控制全世界——“誰控制了貨幣,誰就控制了整個世界”。
國際銀行家,如巴林、羅斯柴爾德[3]、施羅德、摩根、沃伯格、希夫、馬利特或塞利格曼,都十分注重同本國政府和外國政府建立親密的關系,因為政府發放債務。他們為政府擔保的債券支付很高的溢價,行事極為機密,從不讓大眾理解他們的金錢是如何在幕后操縱政治決策的,其中包括發動戰爭、維持和平這樣的決定。國際銀行家的絕密行動已成為傳統和行動特征,只有這樣才能有助于政治策劃,便于收買政客和法官,出錢發動政變消滅不合作的統治者或國家首腦,為聽命于銀行家的繼任者開路。
19世紀時,美國曾經有過好多種銀行。在南北戰爭中的1863年,美國國會依照《國家貨幣法》通過了《國家銀行法》,這部法律的主體部分是由財政部部長薩蒙·蔡斯起草的。新法律指定全國的某些銀行業中心為“儲備城市”,在那里的地區性銀行能夠以存款和紙幣的形式留存一部分準備金(最低準備金率為25%),放在國家銀行的儲備城市里,如芝加哥、圣路易斯或波士頓。
按照這樣的設計,位于紐約市的幾個國家銀行擁有特殊的地位,它們必須以金幣、銀幣或金條、銀條的形式(作為法幣)保留25%的儲備金。根據該法律,紐約市被規定為新的銀行法之下的“中央儲備城市”,這相當于承認它已經成為國家的貨幣中心,預示了它五十年后將被1913年的《聯邦儲備法》賦予的角色。(14)
地方和地區性的銀行在紐約的各家銀行存款能夠獲得利息,因此資本就從地區性銀行流向紐約,這個趨勢一直持續到20世紀初。這樣一來,紐約的國民銀行的規模都大得超乎尋常。此外,根據法令,紐約的兩家銀行,即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和后來的紐約市大通國民銀行,被賦予了聯邦銀行的地位。后者變成洛克菲勒標準石油帝國的銀行,銀行的名字則由當時的財政部部長薩蒙·蔡斯親自命名。[4]
相比之下,還存在著一個人數很少但極有影響力的私人銀行和國際銀行集團,因為不向公眾出售股票而不受地域的限制,它們做生意不受任何一個州的約束。聯邦銀行和州法律中的大漏洞被它們利用了。
這些“非法定銀行”不能夠像國家許可的股份制銀行那樣發行鈔票。但是它們卻因此而不受管制,可以在它們發現機會的任何地方做生意。在19世紀后半葉的數十年里,這些變成了國際銀行的金融機構,如摩根、庫恩-洛布、拉扎德、德雷塞爾以及其他一小部分人,可以在修建國家鐵路、為擴展跨越各州界的大工業項目提供融資中最大規模地自由運作金融交易。
因為不受州界的限制,這些銀行主要用來自倫敦和巴黎的資本,為美國鐵路建設所需的巨大花費提供融資,從中牟取高額利潤。他們是美國國內的國際銀行家。(15)
在20世紀第一個十年結束時,有兩個巨人傲視國際銀行業群雄,一個是英國的納撒尼爾·洛德·羅斯柴爾德手下的羅斯柴爾德公司,另一個是屬于美國J.P.摩根的摩根公司。它們并不是總能友好相處。最初這兩家銀行與摩根緊密合作,很周到地維護羅斯柴爾德在美國的利益。后來,隨著20世紀第一個十年接近尾聲和“一戰”臨近,當英國工業和英帝國明顯衰落時,一開始與羅斯柴爾德緊密合作的摩根開始謀求建立自己在金融上的絕對統治,一場不可避免的爭斗就開始了。
后來被稱為聯邦儲備體系的這個制度,是為確立私人銀行對美國貨幣體系的控制而設計的,這些私人銀行被摩根和紐約的國際銀行家小圈子所控制,這一切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才得以實現的。從《美國憲法》將鑄幣權明確地交給美國國會之后的一個多世紀中,私人銀行業一直在爭取得到大眾的支持,獲得國家銀行的身份,但是它們的嘗試始終沒有成功。
佐治亞州哲基爾島上的秘密會議
國際銀行家集團起草的文本后來成為1913年的《聯邦儲備法》,它以最機密和最欺騙人的手法干了這件事。在摩根和洛克菲勒操縱的“1907年恐慌”之后的1908年,西奧多·羅斯福任命共和黨參議員納爾遜·奧爾德里奇主持國家貨幣委員會。1910年11月,納爾遜·奧爾德里奇同一群美國大金融家一起,乘坐密封的火車包廂,前往摩根的私人海島度假村,即佐治亞州海岸邊的哲基爾島。(16)要是有哪個好奇的記者發現美國最有實力的金融家在此聚會,他們就會以打野鴨為聚會的借口,但是他們沒法說他們要去獵的是什么鴨子。
除了奧爾德里奇以外,這個行蹤詭秘的小組還包括了弗蘭克·范德利普,紐約國民城市銀行的董事長——這是約翰·洛克菲勒的家族銀行,在1907年恐慌之后,摩根和雅各布·希夫的庫恩-洛布公司也成了它的股東。經過嚴格挑選的銀行家還有摩根公司的高級合伙人亨利·戴維森,被摩根控制的紐約第一國民銀行董事長查爾斯·諾頓,被摩根控制的紐約銀行托拉斯副董事長本杰明·斯特朗(摩根的心腹)。這個小組還包括財政部部長助理皮亞特·安德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