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做學術,形式上講究有體系。但是,中國人做學問,講究書讀得多,腹笥寬,肚子里的料要多。人家讀過的,你沒讀過,或者讀過了沒記住,就不配跟人談學問。
近代中國,百事需變,百事愁變。西洋的學術進來,聲光化電,這邊原來就是空白,而且具有太強的實用性,接受起來容易。經濟學、法學、政治學,需要跟人家接軌,硬著頭皮也得引進。但是,人文學科,他們有文史哲,我們有經史子集。我們這邊的史學、經學、考據和...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西方人做學術,形式上講究有體系。但是,中國人做學問,講究書讀得多,腹笥寬,肚子里的料要多。人家讀過的,你沒讀過,或者讀過了沒記住,就不配跟人談學問。
近代中國,百事需變,百事愁變。西洋的學術進來,聲光化電,這邊原來就是空白,而且具有太強的實用性,接受起來容易。經濟學、法學、政治學,需要跟人家接軌,硬著頭皮也得引進。但是,人文學科,他們有文史哲,我們有經史子集。我們這邊的史學、經學、考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