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在你還是個小孩時,大人就告訴你,如果你有1分錢,在年底翻番,那么第一年末你就有了2分錢,第二年末再翻番就有了4分錢。如果27年內每年都翻番的話——0.01、0.02、0.04、0.08、0.16、0.32、0.64、1.28……那么在27年內,你將從第一年的0.01元變成130萬元。聽起來真像魔術一般,這就是金錢以100%的復利累積起來的真實情況。
在巴菲特與人合伙的早期階段,他一直熱衷于在信函和便箋上向合伙人解釋金錢復合起來的價值,這主要是因為復合是世界的奇跡之一,而巴菲特淋漓盡致地將它的作用發揮到極限,使自己的投資利潤以極高的比率增長。而他成功的真正秘訣在于獲取不征收個人收入所得稅的較高的以復利計算的年收益率。這就是他最大的秘密,也使大多數效仿他的人感到困惑。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10萬美元在10年、20年、30年以后按免稅復利率5%、10%、15%、20%計算的終值。
10年以后,10萬美元按復利率10%的終值為259374美元;如果利率提高到20%,那么10年后就變成了619173美元;20年后為3833759美元;如果是30年,則按20%的復利,10萬美元變成了23737631美元——一個大得多的數目。真讓人吃驚!10%細小的差別竟可以對你的收益產生這么巨大的影響。
復利率的一些細微差別,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后就會產生令人吃驚的區別。10萬美元按復利率5%,30年后為432194美元。如果利率提高到10%,30年后10萬美元則變為1744940美元。再提高5%,10萬美元就變成了6621177美元。再從15%提高到20%,你就會發現30年后10萬美元變成了23737631美元。
這就是10萬美元30年后在復利率5%、10%、15%、20%情況下的終值。
巴菲特力圖經過盡可能長的一段時間獲得盡可能高的復合收益率。巴菲特使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凈值按年復合收益率23.8%的速度增長了近32年,這實在是個奇跡。理解巴菲特的關鍵就在于復合的概念,實際上這很簡單,也易于理解。但不知為什么它在投資理論中的重要性總是被忽視或低估。現在讓我們仔細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必須理解的事情,就是復利收益率與通常公司債券等的收益率不一樣。一般說來,債券總有固定的數目,一般是1000美元,然后投資者將這些錢借給債券發行人一段時間,比如說以8%的利率借給通用汽車公司5年。那么這5年里投資者每年年末都會收到80美元的利息,第5年年末還能收回本金1000美元。這樣投資者共收到利息400美元。
從稅收的角度看,投資者每次收到80美元的利息時,都應該作為個人收入納稅,如果投資者的其他收入很高,也許稅率會達到31%,那么投資者的年稅后利潤就只有55.20美元,那么5年內投資者稅后可以收到利息276美元。
現在,如果通用汽車公司不把年利息付給投資者,而是把每年的利息加到投資者最初的本金上生息,那么就會增加投資者的收入,因為利息也會進一步帶來利息收入,利滾利不斷地持續下去。而且由于不將利息發放給投資者,平時也不用納稅,只有在第5年年末通用汽車公司將本金和利息一起償付給投資者時,投資者才一次性地納稅。
因此,在本例中,如果通用汽車公司將第1年的利息80美元保存在公司,計入投資者的本金,那么第2年年初投資者的本金就變成了1080美元。第2年通用汽車公司必須對這1080美元按8%付息,那就是86.40美元,再把這86.40美元加到最初的1080美元上,第3年年初本金就變成了1166.40美元。這樣不斷地持續下去,一直到第5年年末。在第5年年末,當債券到期時,投資者會收到1469.32美元,這意味著通用汽車公司的債券不僅返還了1000美元本金,還有469.32美元按復利計算的利息。投資者必須對這469.32美元收入付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1%,這樣稅后收入就會減至323.83美元。如果沒有稅收,那么投資者5年內的年復利收益率為8%。
但是不要高興太早,稅務部門早就洞察這一逃稅伎倆,他們會在每年年末向投資者寄上稅單,即使投資者實際上當時并未收到利息,因為那是5年后的事情。
但是巴菲特發現稅務官們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在巴菲特看來,購買公司的普通股同購買債券一樣。股票是一種權益,它同債券的惟一區別就在于其收益不是固定的,要隨公司的經營情況好壞而變化。稅務官們忽略了,如果普通股的利潤不以紅利形式分發,那么就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因為像各種投資統計上登出來的公司凈利潤都是繳納公司納稅以后的利潤,如果不以紅利形式派發是不需要再納稅的。而一旦以紅利形式發給股東,股東就必須對這些紅利繳納個人所得稅。
例如,A公司稅后凈利潤為每股10元,如果它將這10元派發給股東,那么股東必須就這10元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稅率為30%的話,稅后收益就變成了7元。但是如果A公司把這10元留存在公司內部而不派發紅利,那么股東的錢就會留在公司里,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因而可以不斷地復合下去。
巴菲特知道投資于公司債券和國庫券所獲的收益必須征收個人所得稅。這樣,如果這些債券的收益率為8%,那么稅后利潤大約只有5.5%。
巴菲特對那些每股利潤很高并且持續上漲的公司很感興趣,這就意味著他購買的股票能獲取不斷上漲的收益率。如果公司不把利潤作為紅利派發給巴菲特,而是留在公司,那么巴菲特就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除非他賣掉股票。
留在公司內部的盈余會按公司再投資的利潤率不斷增長,而且還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這真是不錯。別忘了,巴菲特的投資目的就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取最高的復合收益率。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過去32年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年復合收益率達到23%。因此,如果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賬面價值購買該公司的股票,那現在每年大約可獲23%的收益率。當然,為了避免繳納個人所得稅,公司不會把這23%的利潤發給股票持有人,這樣股票持有人就不能收回資本,但把錢存放在公司里讓其不斷增值可以帶動股價上漲,這樣對股票持有人是有好處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價從1982年的500美元漲到了1997年的48600美元。
當然,如果股票持有人賣掉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他必須繳納資本利得稅,但是,23%的利潤卻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
假設投資1000美元購買10年期的證券,預計可獲得23%的年復利收益率,那么第10年,你的投資將達到7925美元,其中利潤為6925美元,如果扣除20%的資本利得稅,那么稅后利潤為5540美元,這樣10年以內每年復利收益率為20.65%(一筆10萬美元的投資按年復利收益率20.65%計算,10年后為653541美元,如果時間延長至30年,那么10萬美元將變成27913853美元)。
如果投資于普通的公司債券,要想使稅后復利收益率達到20.65%,那么債券的年利率必須達到29.94%。
如果現在有一種AAA級公司的10年期債券,年收益率達到29.94%,你會買嗎?我相信你一定會。實際上,你會盡其所能購買,而且還會將朋友的錢吸收過來組成合伙集團一起購買。這就相當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投資于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實際上,華爾街上的人都可以這么做,但只有極少數的資金如紅杉資金才真的這樣做了。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華爾街的顧客們還不至于富到擁有游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