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略特波浪理論(小羅伯特·普萊切特點評版)
- (美)艾略特 榮千譯
- 992字
- 2019-01-03 16:07:56
第十一章 其他領域中的波浪理論
“循環”這個詞雖然多年以來被廣泛運用,但總以一種相當隨意的方式出現,它僅僅意味著一種大概的向上和向下的運動趨勢。某些經濟學家曾根據美國股市交易數據,將1921—1932年這一時期的股票市場稱作一個完整的循環,這一時期包含三個強度或大或小的循環——1921年年初至1924年年中的運動,1924—1927年的運動以及1927—1932年的運動。總體來說,人們對循環的認識還相當表面化、粗淺化,原因在于循環雖然已經廣泛存在于我們的計劃和觀念之中,但是極端點說,循環的內在法則依然并不為眾人所了解。
我這篇論文使用股票市場數據作為循環理論的唯一例證,已經較為充分地解釋了循環原理,并且在解釋和論述的過程中展示了一個循環如何成為另一個循環的起點或者是更大級別的循環運動的一部分,說明了循環運動與較小級別循環運動一樣,會受到相同法則的影響。這種方法跟其他自然研究方法是完全一致的,因為我們知道,波浪一旦向上展開,就總會處于一種有序的前進之中。然而,這一過程中,不論在哪個領域,都有一種固定的占據統治地位的法則或者說自然運轉時遵循的支配性法則統領著整個運動形態。本書的目的就在于首先介紹這一法則,然后介紹這個法則在令人迷惑的分析研究領域中的實際應用。
我們在這里列出一些隨機挑選的圖標,用它們作為波浪理論在其他領域中應用的例子,以此來說明,只要有運動存在,波浪運動法則就會發揮作用(見圖94至圖103)。在此建議學習者在股市以外的其他領域根據這一法則進行深入研究,相信它會使大家相應的工作變得簡單明了。
不同指標都在進行波浪循環,但這種循環絕不會一起見頂或見底。幾個或更多的指標可能會同時見頂但卻會在截然不同的日期里見底;反之亦然。其中一些指標的記錄如下:

1932年見底后,債券市場曾在1934年4月形成了一個正統的頂部,如果不是NRA(國家復蘇工業法案)的出臺,股票市場很可能會與債券市場一起同步見頂。在1934年的正統頂部之后,債券市場出現了一個巨大的“不規則”調整浪,其浪“B”在1936年12月見頂,隨后與股票市場一起步入浪“C”,并于1938年3月見底。
小羅伯特·普萊切特點評
[1] 人類群體活動的許多方面也顯示出了波浪理論,但它在股市中應用得最廣泛。不管怎樣,相比人類的生存環境,股市確實比它展現在普通觀察者面前的,甚至那些依靠股市謀生的人面前的重要得多。
[2] 任何人都會經常聽到對艾略特波浪狀況的幾種不同的解釋,尤其是在當今的各個專家作出草率、平庸研究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