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前言

諫言,就是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其改正錯誤的言論。

幾千年來,我國古代的賢德之士,無不以古為鑒,從前人的文字中,尋找修身、齊家、平天下的智慧。而借鑒前人的智慧反觀現實社會中的行為準則,又是必要的。要想取得大成功,必須依靠眾人的力量,必須接納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忠言大多逆耳,卻是前進路上的云梯;諂媚固然像蜜糖,稍不留意,卻可能成為絆腳石。自古善于納諫,廣開言論者,不僅能完善自身,更能促進國家的繁榮和富強。

《淮南子·主術訓》中有“堯置敢諫之鼓,舜立誹謗之木”的記載。相傳在四千多年前的堯舜時代,朝廷門前曾設置諫言之鼓,讓天下的百姓皆盡其言;還設立誹謗之木(也叫謗木、桓表、華表木),讓老百姓指出君王的錯誤。這樣一來,國家得治,萬邦和睦共處。

當然,有時候直言陳書、犯顏直諫也帶有一定的風險性。在古代,也不乏這樣的例子。比如中國歷史上記載的夏朝史官大臣關龍逢,因忠諫而被夏桀所殺;司馬遷曾因直諫被施以宮刑;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建安七才子之一,四歲讓梨婦孺皆知,卻因傲縱株連全家死在諫言上;名臣魏徵因為大膽直言幾次入獄,好在當時的皇帝唐太宗比較開明和仁德,才免得受苦。正所謂“君仁則臣直”,魏徵死后,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足見諫言的意義之深遠。

自古諫臣都秉持著“達則兼濟天下”的傳統,不忘自身為官立命的根本準則,即使冒著風險也在所不惜,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批有風骨和氣節的人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歷史和人文的面貌。

本書遴選中國古代的勵志諫言,將諫臣滿懷風骨和氣節的形象展示給了讀者,也讓讀者看到了其胸懷天下的氣度。所選作品題材廣泛,內涵豐富,可讀性強,皆是前人的智慧之言,方便讀者閱讀和學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陆县| 广宗县| 渝中区| 连江县| 衡阳市| 高青县| 鹤山市| 灵石县| 赤城县| 江阴市| 柳林县| 白玉县| 东丽区| 仁化县| 正蓝旗| 方城县| 焦作市| 万年县| 芦山县| 招远市| 财经| 孟连| 江源县| 五台县| 吕梁市| 绥德县| 阿鲁科尔沁旗| 金阳县| 龙山县| 海口市| 三亚市| 九江市| 长汀县| 万安县| 上林县| 东港市| 邵武市| 鹤山市| 吴堡县| 海门市| 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