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志向與思想(1)

唯之于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累累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老子:《老子·二十章》

齊人有東郭敞者,猶多愿,愿有萬金。其徒請周焉,不與,曰:“吾將以求封也。”其徒怒而去之宋。曰:“此愛于無也,故不如以先與之有也。”

商鞅:《商君書·徠民第十五》

凡生之難遇而死之易及。以難遇之生,俟易及之死,可孰念哉?而欲尊禮義以夸人,矯惰性以招名,吾以此為弗若死矣。為欲盡一生之歡,窮當年之樂,唯患腹溢而不得恣口之飲,力憊而不得肆情于色;不遑憂名聲之丑,性命之危也。

列御寇:《列子·楊朱篇》

世之人以為養形足以存生,而養形果不足以存生,則世奚足為哉?雖不足為而不可不為者,其為不免矣!夫欲免為形者,莫如棄世。棄世則無累,無累則正平,正平則與彼更生,更生則幾矣!事奚足遺棄而生奚足遺?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夫形全精復,與天為一。

莊周:《莊子·達生》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莊周:《莊子·齊物論》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莊周:《莊子·田子方》

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天與地無窮,人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而托于無窮之間,忽然無異騏驥之馳過隙也。不能說其志意、養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莊周:《莊子·盜跖》

既以與人,己愈有。

莊周:《莊子·田子方》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口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雜詩》

士君子之處世,貴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論虛談,左琴右書,以費人君祿位也!國之用材,大較不過六事:一則朝廷之臣,取其鑒達治體,經綸博雅;二則文史之臣,取其著述憲章,不忘前古;三則軍旅之臣,取其繼決有謀,強干習事;四則藩屏之臣,取其明練風俗,清白愛民;五則使命之臣,取其識變從宜,不辱君命;六則興造之臣,取其程功節費,開略有術,此則皆勤學守行者所能辨也。人性有長短,豈責具美,于六涂哉?但當皆曉指趣,能守一職,便無愧耳。

顏之推:《顏氏家訓·涉務》

榮辱升沉影與身,世情誰是舊雷陳?唯應鮑叔猶憐我,自保曾參不殺人。山入白樓沙苑暮,潮生滄海野塘春。老逢佳景唯惆悵,兩地各傷何限神。

論才賦命不相干,鳳有文章雉有冠。羸骨欲銷猶被刻,瘡痕未沒又遭彈。劍頭已折藏須蓋,丁字雖剛屈莫難。休學州前羅剎石,一生身敵海波瀾。

元稹:《元稹集》

恒其道,一其志,不欺其心,斯固世之所難得也。

柳宗元:《柳宗元集》

年光忽冉冉,世事本悠悠。何必待衰老,然后悟浮休。真隱豈長遠,至道在冥搜。身雖世界住,心與虛無游。朝饑有蔬食,夜寒有布裘。幸免凍與餒,此外復何求。

白居易:《白居易集·永崇里觀居》

人生大塊間,如鴻毛在風;或飄青云上,或落泥涂中。

白居易:《白居易集·聞庾七左降因詠所懷》

答曰:“夫隨時相宜,而取富貴,凡情所曉,徐公豈不達之?若徐公者,仕仁人也。夫仁者濟物也,此道大矣,非常人所知。故孔子曰:‘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徐公之不愛死亡,固守誠節,用此道也。豈以貴賤生死而易其操履哉!”

潘好禮:《全唐文·徐有功論》

古詩云:“人生一世間,忽如遠行客。”則世人盡客居也。杜拾遺《羌村》詩云:“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則真境皆幻緣也。彼家居者,豈得稱主人而笑客之失路哉?徐自束發作客,往來燕、齊幾二十年,其于人情物態,始當之,歷歷皆以為真,而得失若驚;久之,心稍不動,視境之往來,如影過清池,了無有礙,大都妄施而妄應則爭,否則洶然而加,未有不寂然止者。

宋懋澄:《九龠集·偏憐客序》

寧有求全之毀,不可有過情之譽;寧有無妄之災,不可有非分之福。

世事如棋局,不著的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見真空。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

晴空朗月,何天不可翱翔,而飛蛾獨投夜燭;清泉綠竹,何物不可飲啄,而鴟鵠偏嗜腐鼠。噫!世之不為飛蛾鴟鵠者幾何人哉!

洪應明:《菜根譚》

看來耳目盡聰明,不道癡呆自性生:執卷大都忘馬足,游重園亦解問蛙鳴。紛華照眼心難動,刀箭圍身夢不驚。卻怪柳州曾乞巧,冉溪何自得愚名。

歸莊:《歸莊集·呆》

先儒之言曰:“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凡天下疲癃殘疾,煢獨鰥寡,皆吾兄之顛連而無告者也。”今人不積仁體,故但知有己,不知有人,觀一身之外,遂如秦越之肥瘠;至乍見孺子入井,而惻隱之心不能不動,則仁未嘗不存,但平日未之思耳。今世之所謂顛連無告者,何地無之,其為入井之孺子也多矣。士君子既不得位,不能推先王之改,行于天下,使之各得其所,則隨其力之所及,有以利濟而安全之,豈非仁者之事乎?

歸莊:《歸莊集·同善會約序》

自命頑夫不復疑,平生舉止任人嗤。只今老邁衣冠古,不異兒童俎豆嬉。苦志還磨三尺劍,雄心漫寄一枰棋。千年著殺馮長樂,誰許嘉名伴爾癡?

歸莊:《歸莊集·頑》

嗣同縱人也,志在超出此地球,視地球如掌上,果視此軀曾蟣虱千萬分之一不若。一死生,齊修短,嗤倫常,笑圣哲,方欲棄此軀而游于鴻蒙之外,復何不敢勇不敢說之有……視榮華如幻夢,視死辱為常事……惟必須節儉,免得人說嫌話,至要至要!

譚嗣同:引自《湖南歷史資料》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逝,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魯迅:《魯迅全集·華蓋集續編·記念劉和珍君》

我們所可以自慰的,想來想去,也還是所謂對于將來的希望。

魯迅:《魯迅全集》

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如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魯迅:《魯迅全集》

人生的經過,受環境萬千現象變化的反映,于心靈的明鏡上顯種種光影,錯綜閃爍,光怪陸離,于心靈的圣鐘里動種種音響,鏗鏘遞轉,激揚沉抑。然生活的意義于客觀上常處于平等的地位,只見電影中繼繼存在陸續相銜的影象,而實質上卻是一個個獨立的影片。宇宙觀中盡成影與響,竟無建立主觀的余地。變動轉變,復雜萬千,等到分析到極處,原無所“有”。

瞿秋白:《瞿秋白詩文選》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肖楚女:《人生珍言錄》

顏淵、子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孔子:《論語·公冶長第五》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論語·述而第七》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子思:《中庸·第十五章》

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孟子:《孟子·盡心上》

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堂高數仞,榱題數尺,我得志,弗為也。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為也。般樂飲酒,驅騁田獵,后車千乘,我得志,弗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孟子:《孟子·盡心下》

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孟子:《孟子·盡心下》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以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

孟子:《孟子·告子上》

阽余身而危死兮,

覽余初其猶未悔。

不量鑿而正枘兮,

固前修以菹醢。

曾覷欷余郁邑兮,

哀朕時之不當!

攬茹蕙以掩涕兮,

沾余襟之浪浪!

屈原:《楚辭·離騷》

養志者,心氣之思不達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故心氣一則欲不徨,欲不徨則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則思理達矣。志不養,則心氣不固,心氣不固,則思慮不達;思慮不達,則志意不實;志意不實,則應對不猛;應對不猛,則失志而心氣虛;志失而心氣虛,則喪其神矣;

《鬼谷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于陛下之職分也。

諸葛亮:《前出師表》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諸葛亮:《誡子書》

人無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有所準行,當量其善者,必擬議而后動。若志之所之,則口與心誓,守死無二,恥躬不逮,期于必濟。若心疲體邂,或牽于外物,或累于內欲;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則議于去就,則二心交爭,則向所以見役之情勝矣。或有中道而廢,或有未成而敗,以之守則不固,以之攻則怯弱,與之誓則多違,與之謀則善泄;臨樂則肆情,處逸則極意。故雖榮華熠熠,無結秀之勛;終年之勤,無一日之功。斯君子所以嘆息也。若夫申胥之長吟,夷齊之全潔,展季之執信,蘇武之守節,可謂固矣!故以無心守之,安而體之,若自然也。乃是守志盛者也。

嵇康:《家誠》

不行其野,不違其馬,能予而無取者,天地之配也。

管仲:《管子·形勢第二》

莫樂之則莫哀之,莫生之則莫死之。往者不至,來者不極。

管仲:《管子·形勢第二》

是故事者生于慮,成于務,失于傲。不慮則不生,不務則不成,不傲則不失。

管仲:《管子·乘馬第五》

專于意,一于心,耳目端,知遠之證。能專乎?能一乎?能毋卜筮知兇吉乎?能止乎?能已乎?能毋問于人而自得之于己乎?故曰,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氣之極也。

管仲:《管子·心術下第三十七》

能正能靜,然后能定。定心在中,耳目聰明,四肢堅固,可以為精舍。精也者,氣之精者也。氣,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正矣。凡心之形,過知失生。

管仲:《管子·內業第四十九》

關尹子曰:一蜂至微,亦能游觀乎天地;一蝦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

關尹:《關尹子·六匕篇》

勿輕小事,小隙沈舟。勿輕小物,小蟲毒身。勿輕小人,小人賊國。能周小事,然后能成大事。能積小物,然后能成大物。能善小人,然后能契大人。

關尹:《關尹子·九藥篇》

人人之夢各異,夜夜之夢各異,有天有地,有人有物,皆思成之,蓋不可以塵計。

關尹:《關尹子·二柱篇》

關尹子曰:“流者舟也。所以流之者是水,非舟。運者車也,所以運之者是牛,非車。思者心也,所以思之者是意,非心。”

關尹:《關尹子·五鑒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川县| 渭源县| 军事| 石狮市| 象山县| 怀化市| 彰武县| 武定县| 兴国县| 宾川县| 高安市| 页游| 长兴县| 佳木斯市| 多伦县| 龙门县| 高安市| 凤城市| 盐源县| 彭泽县| 元谋县| 彰武县| 漳平市| 邳州市| 城固县| 乐平市| 大田县| 女性| 额济纳旗| 静海县| 桃园市| 香河县| 天祝| 宁都县| 浏阳市| 株洲市| 苗栗市| 凉城县| 峨山| 青田县| 黑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