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非公經濟代表人士要努力提高參政議政質量

王發枝

非公經濟代表人士,作為改革開放的實踐者和利益者,正成為一個新興社會階層在21世紀得以全面崛起。他們讓世人看到的不僅僅是掌握了越來越多的經濟資源,以及對社會擔當的社會責任,更讓人們看到的是活躍在社會、經濟、政治層面所擁有的話語權。截至2008年12月底,來自福建省工商聯的不完全統計,全省已有1067名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分別擔任全國、省、市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全省85個縣級工商聯中有4155名非公經濟人士分別擔任縣工商聯常委、執委;1087名非公經濟代表人士任縣工商聯主席、副主席。

應該說,進入上述層面的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均經過層層考核,他們或是行業的領軍人物,或是在地方經濟建設中有所建樹。他們的政治安排,使黨的統一戰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充分體現了時代特征,他們的存在和崛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非公經濟代表人士作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這個新興社會階層,在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同時,緊緊圍繞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積極參政議政,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他們已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中參政議政的一支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

以2010年年初召開的福建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為例,此次會上以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的省政協委員提交的《關于引導提高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的建議》、《積極營造有利于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以及《關于探索我省低碳經濟課題研究,在我省“十二五”規劃列為專項規劃的建設》等提案,均得到福建省黨政機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為有關部門提供了有力的決策依據。但不容置疑的是,不少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參政議政的意識薄弱,參與熱情不太高。仍以此次會議為例,在省政協的工商聯、民建界別中,現有政協委員42人,其中屬于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的有30名;在會議上被列入會議提案的有45篇,其中37篇為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的,占82.2%。從數量上看令人欣慰,但細分析37篇的構成,則發現一個問題,即參與人數僅14人,只占這個界別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委員總數的46.6%。換句話說,在整整10多天的會議中,有16個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委員向會議交了白卷!而讓人擔憂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種種原因,在福建省內不少地方出現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現象:不少人大、政協、工商聯的會議上,人云亦云,或者不知所云,成了一些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的會議常態,更有甚者拿了“紅帽子”后,缺席相關會議。

如何運用黨和政府以及人民所給予的組織機制和有效載體,將自己和所聯系的社會群眾的利益訴求、民眾意愿和社會情況,及時與黨和政府溝通,使黨和政府能及時、真實、客觀地了解社會方方面面的情況,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照顧不同階級群眾的各種利益,真正做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應該說,這是非公經濟代表人士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興社會階層的生命線和自身存在的價值所在,是其利益綜合和表達功能的一個體現。

因此,進一步增強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的參政議政意識和熱情,是廣大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和相關組織部門,尤其是統戰部門和工商聯工作的重要職責。

對非公經濟代表人士而言,應“自尊、自重、自愛”,珍惜今天所擁有的榮譽,重視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身體力行地打牢參政議政的思想政治根基。把建言獻策的落腳點放在服務大局上,當前應圍繞加快經濟方式轉變,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等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民生問題,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盲點等突出問題參政議政。建言獻策要求真、務實;反映實情、敢講真話;要當摯友、諍友,不當“花瓶”;努力提高建言獻策的針對性、科學性。

這里有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變換問題。不少非公經濟代表人士雖“身”進入了人大、政協、工商聯的“大門”,但“心”卻仍然“情系”自己的企業,始終把自己定位在其公司或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上。在人大、政協、工商聯的會議上,逢會必談自己企業的困難與問題,改變這種現狀的出路在于堅持學習和做好調查研究。應該承認能夠進入人大、政協和工商聯擔任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或工商聯常、執委的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大都是本地區或本領域的佼佼者,但僅憑從商或管理經驗,是無法做好參政議政工作的。沖破思維定勢和主觀偏見束縛的關鍵,在于要求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提高政治思想素質,學習各種科學知識和專業知識,加強和注重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系,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時代節拍,扣緊關系國計民生的難點、熱點、盲點等問題,展開深入調研,去偽存真。唯有如此,才能使建言獻策的參政議政落到實處,踩到點上。

對相關組織部門,尤其是統戰部門和工商聯而言,完成非公經濟代表人士考察、舉薦、任用,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更為重要的是如何讓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工商聯主席、副主席、常執委的非公經濟代表人士,承接老一輩工商業者代表人士在長期與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漫長實踐中所形成的參政議政的優良傳統和獨立人格的道德風尚。不容置疑,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多為沐浴改革開放的陽光、接受黨的教育和社會主義系統教育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這也是他們與原工商業者代表人士成長經歷最為本質的區別之一。他們年富力強,思想活潑,視野廣闊,事業有成。但是由于歷史條件和成長環境的不同,他們缺乏原工商者代表人士那樣長期與共產黨患難與共的閱歷,缺乏對中國經過千辛萬難之后之所以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合理性、優越性的切身認識。有的在參政議政活動中對自己的建議和意見期望值過高,有的則對參政議政的途徑、方式、程序還不夠了解,致使對參政議政的“度”把握得不夠準確。凡此種種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參政議政的質量。

近幾年來,為提高參政議政的水準,不少地方的人大、政協、統戰部和工商聯,對新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商聯執常委的非公經濟代表人士,進行了系統的培訓,對提高他們的參政議政水準有相當的成效。但寄望于每屆一次的培訓,難以一蹴而就。在調研中,不少非公經濟代表人士認為這樣的培訓教育缺乏有效的培養方式,形式單一,缺乏實踐鍛煉和考核辦法;有的僅滿足于造表建檔,走形式、跑過場,“學”與“用”嚴重脫節。他們建議應在建立長效機制的培訓以及分級管理、監督制約上做些文章。

此外,要加強拓寬知情渠道、健全通報程序、完善重大問題決策前協商的制度建議。當前在知情協商上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相當多的地方,該讓非公經濟代表人士協商的問題,不協商不通報;有的協商通報流于形式,參加人員有很大的隨意性,致使協商會開成了表態會。

為此,在調研中,許多有識之士建議,要使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的參政議政能力落到實處,有關部門應在知情、溝通、反饋等各個環節逐步完善;健全參政議政課題的制度建議,建立信息收集、課題甄選、調查研究、形成建議、跟蹤反饋、激勵獎勵等一整套工作流程,為參政議政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與制度機制,使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的參政議政與時俱進。

作者系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理事,福建工商時報社長

此文刊發于2010年9月1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泉州市| 茶陵县| 桐柏县| 乃东县| 南开区| 新乐市| 莫力| 祁东县| 平和县| 抚顺县| 英超| 昭通市| 咸丰县| 光山县| 潜山县| 万荣县| 斗六市| 浑源县| 金坛市| 南丰县| 庄浪县| 青浦区| 衡山县| 佛坪县| 当涂县| 子洲县| 广汉市| 大石桥市| 德化县| 凭祥市| 灵川县| 香格里拉县| 通州市| 汉沽区| 平武县| 台东市| 克什克腾旗| 房山区| 隆子县| 如皋市| 罗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