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哈佛信條3思考者卓越:能讓人擺脫平庸的自由思考
- 哈佛凌晨四點半(白金珍藏版)
- 方向東
- 5070字
- 2016-09-22 15:59:28
“偉大的人不只在事業上驚天動地,他時常不聲不響地深思熟慮”,只有永不停息地思考,才能獲得智慧、財富和力量。
比別人多想幾步,就能比別人跑得更遠
假如你說不出你想些什么,那么很快你就會說出你不考慮的東西。
——美國哲學家西奧多·帕克索
在哈佛大學的課堂上,教授們經常會向學生強調這樣一句話:“永遠比別人多想幾步。”思考是人存在的表征,能夠進行長遠思考是人成材的前提。哈佛培養出來的學生,首先就是善于思考,愿意花時間比別人多想幾步的人。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這樣成為科學家的。”其實,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沒有能力做好,只是你沒有認真思考到底該怎樣去做。只要你養成了多看、多想、多換幾個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習慣,你就會發現,很多在你以前看來不可能的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哈佛大學之所以能培養出這么多在各個行業都非常成功的人才,很重要的一點是教會了他們思考,哈佛人喜歡永不停息地思考以獲得智慧、財富和力量。因為善于思考,他們的思維是全面的,是開放的,所以,當別人在說今天怎么辦的時候,他們把明天或者后天甚至未來的事情都思考好了。要知道,你的思想決定著你的成就,你能想多遠,你的成就就有多大。
想法決定活法,成功于人的機會是平等的,關鍵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多想”,去發現機遇,把握機遇,攻克成功路上的難關。哈佛教授經常給學生們講這樣一個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軍隊出擊德國的計劃蓄謀已久。可是,“天公不作美”,準備實施的那一天萬里無云,這樣怎么隱蔽部隊?難道要改變日期嗎?所有人都焦頭爛額,不知所措。在這緊急的時刻,朱可夫元帥卻表現得異常冷靜,并嚴肅地下了一道命令:
一切按照原計劃實施,但是將全軍所有的探照燈都集中起來,同時射向德軍的陣地。
進攻開始了,蘇軍140臺探照燈全都射向了對方的陣地,照得德軍睜不開眼,只能挨打,無法反擊,就這樣,蘇軍取得了勝利。
蘇軍取得大勝,大家都表示不解:為什么在天氣狀況如此不利的情況下繼續進攻德軍還能毫不費力地取得勝利呢?
不管出現什么情況,朱可夫元帥都表示勝券在握。因為對于這次布局,他考慮到幾乎全部的情況,并針對每一種突發情況制訂好了相應的措施。
朱可夫元帥能夠取勝的高明之處在于,他比別人多想了幾步。這也正是他為什么能夠成為元帥而別人只能當士兵的關鍵。
一個普通人,眼光往往是在現在。而一個聰明的人,往往能把眼光放到更遠的位置,看到別人所不能看到的東西。
其實,對于我們而言也是一樣,有時只要比平時多想一點,就會把事情處理得更加完美。比如,我們在解決一道難題時,普通的人會思考:這道題的答案是什么。而聰明的人會思考:這類題目的解答方法是什么。在現實生活中,多想幾步,將給我們帶來極大的價值。深度思維與擴散性思維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利益,會幫我們打開不可思議的機會之門。
大多數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很大一個因素就是因為他們能夠在表象之后再繼續思考,并且眼光長遠,別人看到一步,他們往往能看到兩步甚至三步。
在這個復雜多變的社會,要想獲得成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必須多思考,不管你看到什么,最好能在這個看到的表象之后再多問幾個為什么,把思考變成自己的一種生活習慣。這樣,你就能比別人多一些成功的機會,收獲更多的果實。聰明的你,如果不想平庸,那就永遠比別人多想幾步吧,這樣你就能領跑人生的道路。
像成功者一樣思考,便能復制他們的成功
人類的希望取決于那些知識先驅者的思維,他們所思考的事情可能超過一般人幾年、幾代甚至幾個世紀。
——哈佛大學第21任校長查理斯·艾略特
你是否會覺得,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那么優秀和成功,生活在萬人矚目的光環下,而自己只能躲在他們的陰影背后獨自感傷?你可曾想過,為什么他們能夠如此成功?
其實,哈佛大學的教育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他們都是善于思考的人,并且能為我們點亮前進的道路,樹立遠航的燈塔。
那些走在前面的成功者,他們的故事或許更充滿著奮斗的辛酸與痛苦的努力。他們必定經過了黑夜的折磨才換來了光明。所以無論何時,你都應觀察走在自己前面的人,尋找他們的光芒所在,學習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
哈佛大學是造就精英的圣地,它經常為學生們指導人生的迷津,告訴學生:想釣魚,就要像魚那樣思考;想成功,就要像成功者那樣思考。
當你想走自己的道路卻受到重重阻礙時,請像比爾·蓋茨那樣思考:烙牛肉餅并不有損你的尊嚴,你的祖父母對烙牛肉餅可能有不同的定義,但是我們要稱它為機遇。
當你因為受到歧視而感到憤怒時,請像奧巴馬那樣思考:如果我當選總統,就把白宮改造成黑宮。你要自信并且堅強,要知道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應該被重視。
當你因為金錢的缺乏而產生放棄夢想的想法時,請像貧民窟里走出的哈佛女孩莉茲那樣思考:努力就能改變命運。
當你在追隨理想的道路上遭遇挫折時,請像亞里士多德那樣思考:不要只因一次挫敗,就放棄你原來決心想達到的目的。
……
無數成功者已經為你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們走過的路為后來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啟迪。你所要做的,就是觀察他們,看他們為何領先,然后學習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
除此之外,哈佛大學經常邀請全世界最著名、最成功的人士來這里演講,為莘莘學子提供思想上的沐浴和感化。如果能夠真正觀察成功人士的做法,思考總結他們的思想,并靈活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來,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成功?
英國著名的科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說過:“用偉人的事跡來激勵孩子,遠勝于一切教育。”許多人就是以名人為榜樣,走上了尋求理想的道路。
美國成功學大師卡耐基一直將林肯總統視為“偶像”,學習林肯的生活經驗和奮斗精神,像林肯一樣思考人生道路,培養自己戰勝困難、走向成功的勇氣。卡耐基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觀察和領悟,寫成了一本厚厚的《林肯傳記》,書中洋溢著濃濃的崇拜之情。在卡耐基的成功課程中,他也曾多次提到林肯的故事,仿佛林肯就是他的一面鏡子,在林肯的影響下,卡耐基不斷成長直到成功。
比爾·蓋茨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更是一個助人為樂的慈善家,因為他受到了約翰·D·洛克菲勒的影響。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洛克菲勒每年的捐獻都超過100萬美元。1913年,他設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專門負責捐款工作。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培養了3個國務卿、12個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和眾多的科學家。洛克菲勒成立的龐大國際性基金會致力于消滅全世界各地的疾病、文盲,他成為了比爾·蓋茨的榜樣。
其實,成功者的故事和思想是一種很好的資源,為我們提供了成功的捷徑。我們可以選定一個和自己經歷相仿的人作為榜樣,學習他思考問題的方法,在符合實際的情況下模仿他成功的做法,這樣可以避免無謂的失敗。
我們要想成功,就要直接或間接地與成功者為伍,感受他們的世界觀,學習他們的思維方法。這一點,哈佛大學也為它的學生們做了充分的準備。
美國一個機構調查后證明:一個人失敗的原因,90%是因為這個人身邊的親友、伙伴、同事都是一些失敗和消極的人,如果沒有成功的思想來引導和激勵我們,我們就會離成功更遠甚至失敗。
成功者之所以出類拔萃、高人一籌,肯定會有其經過深思熟慮的方法。只要你能徹底感悟成功人士的思想,像他們一樣思考并且分毫不差地學習他們的做法,你就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首富、下一個諾貝爾得獎者。
只想自己要的
一個善于思考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法國文學家奧諾雷·德·巴爾扎克
哈佛教授訓導學生們:“為了獲得成功,要學會只關注自己想得到的事物,忽略那些不想得到的事物。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一種持續的激情。”
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要善于思考,但不能胡思亂想。多想想對自己有用的、渴望得到的事物,拋開那些沒有的、并不關注的事物,能夠讓我們集中精神,付出全部的激情為成功而奮斗。
史蒂夫·鮑爾默是微軟公司的新總裁,他和比爾·蓋茨是哈佛大學的校友。凡是接觸過鮑爾默的人,都會被他的激情感染。因為他想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做這件事情永遠都不會失敗,而其他再多客觀的困難和阻礙,完全入不了他的心思。在微軟,鮑爾默的這種想法和激情深刻地影響著微軟員工,可以說,鮑爾默對微軟的影響是不可取代的。
在哈佛讀書的時候,鮑爾默就是一個專注并富有激情的人。作為哈佛足球隊的拉拉隊隊長,他總是有能力讓全場的人都熱血沸騰,因為他想的是“如何讓足球運動現場生機勃勃而不是那天天氣如何”。在微軟,他把這種專注和激情用在了管理上,使微軟的員工在開拓市場時更團結、更投入。因為他想的是:如何激發團隊的斗志而不是怎樣控制員工。
鮑爾默可以使一些討厭電腦的人心甘情愿去編寫程序代碼,無論鮑爾默走進哪個部門,這個部門的氣氛就會急速升溫,所有員工都像吃了興奮劑似的,拼命地為公司工作。鮑爾默想的是:要用自己的激情鼓舞員工,并且讓員工心甘情愿地為工作付出。
在微軟,沒有人比鮑爾默更有激情、更有煽動能力,因為他總是抱著一種不能失敗的心態去工作和管理。他的演講總是像沸騰的巖漿,點燃著每個人的工作激情。鮑爾默經常在會議上聲情并茂、手舞足蹈,他的眼睛放射著光芒。無論是在公共場合發言,還是一般的談話,鮑爾默總習慣用一只攥緊的拳頭不停地擊打另一只,并以一種高昂的語調爆破出來。一個在微軟做過多年產品推銷的經理說:“鮑爾默充滿激情,富有感染力。除非是死人,否則只要和他在一起,你就不可能不被他感染。”
鮑爾默的思想和激情對員工們來說就像是家常便飯,卻總能品嘗出不一樣的味道,然后保持新鮮感繼續奮斗。鮑爾默的工作熱情感染著微軟的全體員工,為蓋茨撐起了一片天,從開始的20多名員工,壯大到現在的6萬多名。
鮑爾默為什么會如此富有激情呢?因為他只想著自己要的,而非不要的,于是便專注于自己要的并付出全部的熱情。這種思考能力正是哈佛精神塑造的。
哈佛大學在挑選學生時,總喜歡挑選那些有夢想、有激情的學生,并且教育他們要正確思考、規劃自己的目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這樣才可以讓激情持續,讓靈魂永遠年輕。
對于我們來說又何嘗不是呢?我們經常會思考很多問題,甚至有些是非常無厘頭的事情,這會大大分散我們的精力,從而導致我們不能專注于一件事情或者失去熱情和激情。
我們要知道,每個想要成功的人都不能缺乏激情,因為失去了它,你的斗志就被磨滅了。所以,讓那些阻礙我們前進的胡亂思想都煙消云散吧,只想自己要的,從此,以不能失敗的心態專注于一件你渴望的、對你有用的事情,那么成功就在不遠處等著你。
如何做個善于思考的人
哈佛教授約翰遜說:“我們必須時時進行思考。今天這個世界,總是讓人感到陌生和壓力,甚至有些恐懼。只有深思熟慮,才能戰勝愚昧,在積極的思考中勇敢地走向未來。”思考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缺少思考的人,其靈魂就很難被提升到另一個高度,其人生也不會有偉大的成就。
對于學習來說,思考尤為重要性。所謂“方法比知識重要”就是這個道理。因為知識有盡而思考無窮,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學得更好、更快,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善于思考的人呢?
1.不盲從權威,對任何事情都抱有懷疑的態度
書本的知識要學,但不能一成不變地灌進腦袋里;專家的言論要聽,但不能讓他們的思想牽著我們走。我們要有一雙批判的眼睛,將事情看得透徹些。對任何事物不輕信、不盲從、不武斷、不屈服、不固定、不保守、不虛驕,用批判的態度去摸索和探究。這樣才能分清這花花世界的是非。
2.三思而后行,學會未雨綢繆
在行動之前,要充分考慮事情的后果,分析其利弊,進行合理權衡。在事情未發生之前,要用長遠的眼光去思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要等到后果產生了才去思考,那都是徒勞的。
3.他人的意見要聽,但決斷是要靠自己思考
影響我們思考的一個重要心理就是從眾心理,即服從大部分人的意見,別人怎樣認為,你也怎樣認為,這樣容易人云亦云,最后讓自己變成一個根本不會思考的人。
對此,我們要采取這樣的措施:
(1)做好思想準備,逆流而行,當你的思想和大眾不一樣時,不能隨便放棄,而是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2)改變認識。別人的想法不一定是對的、全面的,雖然說少數服從多數,但是真理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我們還是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3)要有敢為人先的氣魄。對于別人沒有思考到的想法,要敢于嘗試著思考,打破常規,鍛煉自己獨特的思維能力。
4.學會進一步思考問題
比如,關于“1+1等于幾”的問題,一般不會思考的人直接會說“等于2”。但進一步思考,你就應該想到:你是從哪里知道1+1不等于2的?還有,你會想它為什么不等于2嗎?進而你會想到,其他關于這些都已經成為所謂的“正確答案”的答案,究竟是正確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