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橫掃西印度群島的大風災——1780年西印度群島大颶風

1780年10月10日,在西印度群島登陸的強烈颶風,歷時8天,為整個西印度群島居民帶來了無窮災難,造成近2萬人死亡。這場颶風席卷了周圍諸島,致使幾十條船翻沉,使停泊于近處海域的一支英國艦隊和一支法國艦隊遭到嚴重破壞。

著名的“1780年大颶風”發生于10月10日,是在巴巴多斯島周圍開始刮起來的,它肆虐了8天,席卷了當時的新殖民者集居的整個西印度群島,造成近2萬人死亡。

狂風橫掃巴巴多斯島之后,島上沒有留下一株立著的樹木和一座聳立的建筑物。全島有6000人在風暴中喪生。颶風刮到圣盧西亞島時,一支停泊在該島近水域的英國艦隊遭到了嚴重破壞。

接著,颶風刮到馬提尼克島,又摧毀了由40多艘艦只組成的一支法國艦隊,400名士兵被淹死。這個島和巴巴多斯島、圣盧西亞島一樣,房屋樹木全被狂風刮倒,20個城鎮被夷為平地,9000人遇難身亡。

這次颶風還席卷了圣文森島、圣歐斯塔圖斯島和波多黎各諸島,刮沉了幾十條船。過后暴風便逐漸平息下來。

駐該地區的英國海軍陸戰總司令沃恩少將在1780年10月30日寫回英國的信中說:“……整家整家的人被埋在自家住宅的廢墟下,許多向屋外逃生的人也身負重傷。當時的情景仿佛地動山搖,天崩地裂。即使用最生動形象的語言,也很難向閣下描繪出居民們遭受災難的情景:遍地是血肉模糊的尸體,一些有聲望的人家,在廢墟中游蕩徘徊,尋找食物和安身之處。總之,對于這場災難所造成的恐怖情景,單憑想象只能形成一種模糊的概念。”

1780年12月,《倫敦公報》上發表了當時的巴巴多斯總督坎寧安少將寫的一封信,這是留存下來的惟一的一份颶風目擊記。坎安寧寫道,颶風襲擊的前夜,“天空通紅,像燃燒著大火,令人驚詫。”接著下起傾盆大雨。次日清晨,刮起颶風,“雨很大,風從西北面刮來……不一會,到6點鐘時,大風已刮倒了許多樹木,這預示著這場大風暴將是極其猛烈的。”

坎安寧和他的一家人躲在總督官邸。那是全島最堅固的建筑,周圍的墻厚達3英尺。“……門窗雖然緊閉,但幾乎無濟于事。”大風吹裂了圓形大樓的部分墻壁。坎寧安一家只好撤到“地下室”,因為風已經刮進了樓房的每個角落,并將大部分屋頂掀掉。

坎寧安從地下室出來,一見這場災難,便像詩人一樣反應敏捷地評論說:“……那絢麗多彩的春天,一夜之間變成了最可怕的寒冬。”接著他傲慢地說:“對在這場災難中喪命的人數,至今還不可能作出任何準確的統計,白人和黑人一起,估計超過數千人,但在這些死亡的人數中,幸好沒有幾個舉足輕重的人,許多人被埋在房屋的瓦礫堆中。許多人成了這場狂風暴雨的犧牲品,另有很多人被沖入大海,在那里消失了……”。

英國的“阿爾伯馬爾”號戰艦于10月10日清晨,在颶風襲擊來之前離開了巴巴多斯灣。這是那次颶風中幸存下來的少數船只之一。以后發現的一根圓木證明,該船離港不久,船長便下令將所有的桅桿砍斷。這艘護航艦在狂風巨浪中掙扎了24個小時。

1780年10月10日西印度群島大颶風以巴巴多斯島為中心肆虐達8天之久,造成近2萬人死亡,這場災難所造成的悲慘情景使人不忍卒看。

自人類社會開始,全球每年發生的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極大地破壞著人類幾千年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造成了人類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颶風被權威性的世界氣象組織歸納為十大自然災害之一,從目前人類的智慧和科學技術水平來看,這類災難是無法抗拒和難以制止的。但是它們也像任何事物一樣,其形成機制是可以認識的,其發生規律是可以掌握的。認識其形成機制就可以有效地預防,掌握其發生規律就可以準確地預備,使災難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然而在預防災難和抗災救災方面,發達國家的水平較高,而經濟貧困、技術落后的發展中國家有較大差距。因此對第三世界國家來說,對付這類災害的惟一正確辦法就是發展經濟,提高科技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县| 呼和浩特市| 吉木乃县| 永新县| 揭西县| 甘孜县| 遵义县| 万安县| 额济纳旗| 靖宇县| 酉阳| 郯城县| 鸡东县| 金堂县| 曲沃县| 新乡县| 中阳县| 浦东新区| 那曲县| 开阳县| 酒泉市| 平塘县| 山西省| 朔州市| 望江县| 福泉市| 永康市| 崇文区| 津南区| 宁蒗| 澄江县| 胶州市| 临沭县| 牟定县| 卢龙县| 横峰县| 桂林市| 乌兰浩特市| 兴仁县| 吴桥县| 甘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