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古代希臘繪畫
- 妙筆生花的世界繪畫(話說世界)
- 林之滿 蕭楓主編
- 3704字
- 2016-11-17 21:41:22
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它位于地中海東部,地理范圍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以及小亞細亞西部沿海。公元前4世紀末,它的勢力范圍曾經東達印度西部,南達埃及和北非諸國,西達意大利南部,北達北海。
古代希臘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克里特—邁錫尼文化,史稱愛琴文化。公元前146年,古希臘被古羅馬滅亡,古希臘的歷史宣告結束。
愛琴文化時期的繪畫
在創造希臘古典文明的多利亞人和伊奧尼亞人到達希臘本土之前,在地中海東北部的愛琴海地區存在過相當發達的文化,包括從氏族社會到奴隸制社會初期的國家,在藝術史上這一文化被稱為“愛琴文化”或“克里特—邁錫尼文化”。
關于愛琴文化,現在我們所知的資料主要依據以下兩個考古學家的發現:德國考古學家施利曼和英國學者伊文思。他們倆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于受希臘神話《荷馬史詩》的吸引先后來這一帶考察。
《荷馬史詩》是古希臘荷馬時代在文化方面的重要成就,它有兩部史詩《伊里亞特》和《奧德賽》構成,以史詩的形式描繪了希臘遠征特洛伊城的戰爭。其中《伊里亞特》描寫的是希臘將領阿喀琉斯打死特洛伊主將赫克托的故事;《奧德賽》描寫的是希臘英雄奧德賽在遠征勝利后渡海返鄉,歷經艱險的過程。
施里曼和伊文思按照荷馬史詩所描繪的地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邁錫尼文化古跡,米諾斯王宮遺址以及大量的文物。這些發現證明了:克里特文化是愛琴文化的發源地,邁錫尼文化是克里特文化的繼承者。
克里特—邁錫尼文化中的繪畫藝術主要是裝飾壁畫。其壁畫主要集中于米諾斯宮。米諾斯宮是龐大而復雜的建筑群,占地約2公頃,宮殿內部結構復雜,層次多變,被人稱為“迷宮”。宮殿墻壁上有壁畫裝飾,壁畫以流暢的曲線、鮮明的色彩描繪出富有裝飾性的人物和圖案。手法上與埃及藝術有聯系,其中以《巴黎女郎》、《交談的婦女》、《侍女圖》等最為著名。
希臘本期的繪畫
古代希臘美術在建筑、雕塑和繪畫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其歷史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社會歷史方面,城邦國家的奴隸主民主政體的自由與民主,為文化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其次。在民族特點方面,貿易和航海業的發展造就了希臘人的堅強意志、機智靈活以及勇于追求理想的積極性格。第三,希臘神話為希臘藝術的生長提供了深厚廣闊的土壤。希臘神話中“神人同形同性”的特點使神具有人的面貌和情感,使希臘美術家敢于按照現實生活中的人的形象來塑造諸神,成為促使藝術與生活患患相通的有利因素。第四,在自然條件上,溫和的希臘氣候使希臘有廣闊的露天活動和運動場所。4年一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為藝術家提供了健美人體的條件。第五,希臘哲學影響了藝術的產生和發展。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美與和諧具有一致性。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為首的學派認為最智慧的是數,最美的是和諧,人的比例是由數決定的。比例對,才是和諧的??傊糯ED的美學思想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即是“和諧”。
古希臘美術史通常劃分為4個時期,它們是荷馬時期、古風時期、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
荷馬時期的繪畫(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8世紀)
荷馬時期處于在氏族部落盛行的社會階段,鐵器時代和銅器時代的交替的時期。由于多利亞人先后毀滅了克里特文化和邁錫尼文化,希臘美術很多都要從頭做起,所以,此一時期的美術相當貧乏。其繪畫尚處于萌芽期,主要集中在陶瓶的圖案裝飾上。
荷馬時期最早的造型藝術作品是幾何風格的陶瓶,造型簡樸,大小不一,用于敬神和陪葬。這些陶瓶上畫滿了各種簡單而有規則的幾何畫飾,這是希臘本土構成性裝飾的表現,這一類型的作品起初都沒有人物的裝飾圖案,直到公元前8世紀才有明確的人物形象出現。
除幾何形陶瓶外,此期陪葬用的小雕像也是幾何形的,沒有細節刻畫,因此,這一時期又被稱為“幾何風格時期”。
古風時期的繪畫(公元前7世紀~公元前6世紀)
這一時期是造型藝術的形成期。其主要繪畫成就是陶器上的繪畫——瓶畫。
此期的瓶畫先后出現了3風格,即東方風格,黑繪風格,紅繪風格。
東方風格瓶畫流行于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初,它的主要特點是繪畫裝飾紋樣以動植物紋樣為主,有時則直接采用東方國家喜愛的紋樣,如埃及的蓮花紋,兩河流域美術中常出現的怪獸等,同時增強了紋樣的裝飾趣味。
黑繪風格瓶畫流行于公元前6世紀初至公元前5世紀。這是指在紅色或黃褐色的陶器的泥胎上,用一種特殊的黑漆描繪形象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的瓶畫多表現情節性的場面,以神話題材和日常生活為主。其著名的代表作品是《阿喀琉斯與埃阿斯玩骰子》,洛伊戰爭中的兩個英雄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利用戰斗間隙玩骰子。兩人彎腰的動作和器形的曲線完全一致,使畫面的構圖與器形取得了高度的和諧。
紅繪風格瓶畫流行于公元前6世紀末至公元前4世紀末,它與黑繪風格恰好相反,那陶器上所畫的人、動植物的各種紋樣用紅色,底子則用黑色。
古典時期的繪畫(公元前5世紀初~公元前4世紀末)
古典時期是希臘藝術的繁盛期。其主要成就集中體現在建筑和雕刻上,對后世影響也最大。繪畫作品由于保存要比雕塑和建筑困難得多,除了大量的陶器彩繪以外,至今仍未發現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
應該承認在這個雕塑和建筑相當發達的時期。繪畫當然也不會落后。雖然我們沒有發現此期除瓶畫以外的繪畫作品,但在古希臘和羅馬的一些文獻或哲學著作中,提供了一些有關這一時期的繪畫資料。
(1)陶器彩繪。古典時期的陶器與同時期的建筑和雕塑一樣,也達到了它的發展高峰。在這一時期紅繪風格的瓶畫已經完全取代了上一時期占統治地位的黑繪風格陶器,并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又出現了“白底彩繪風格”。
此期的紅繪風格陶器彩繪,已達到古代希臘陶器彩繪的最高水平。這突出地表現在深入人物性格的刻畫和意境的表達上。俄羅斯列寧格勒愛爾米塔什博物館收藏的畫有《春燕圖》的雙耳陶瓶,以及慕尼黑古代工藝美術館收藏的畫有《送別出征戰士》的雙耳陶瓶,可算作此期陶器彩繪中紅繪風格的代表作品。
《春燕圖》雙耳陶瓶,畫了3個不同年齡的人物:少年、青年和成年人。他們的目光都集中在一只象征春天來臨的正在飛翔的燕子身上。有趣的是,陶瓶上還刻著他們3人簡短的對話。最早發現燕子的青年人說“瞧,那是燕子!”成年人接著說:“我以赫克里斯的名義起誓,這是真的!”少年則以興高采烈的心情歡呼“春天來到了!”從這一陶瓶的彩繪上可以看出,古典時期的陶器彩繪作者已經不再滿足于一般現象的描繪,而是力求通過人的活動,去表現某種特定的意境。
彩繪《送別出征戰士》,是前5世紀下半期的作品。這一作品最引人注目的是送別出征戰士場面中的婦女形象。她給即將走上戰場的丈夫斟酒送行,丈夫端起酒杯將要一飲而盡,她則痛苦地低下了頭。表現出一種復雜的心情。整幅作品在線條的運用上熟練、簡潔、準確而流暢,使得所表現的希臘婦女更加優美動人。它充分體現了古典時期希臘繪畫藝術的高度技巧和典雅的藝術風格。
(2)文獻所記載的畫家和繪畫。古希臘和羅馬時期有一些歷史著作和文藝理論著作,記載了古希臘古典時期的繪畫和畫家。他們分別是波利格諾托斯、阿波羅多羅斯、宙克西斯、尼西亞斯、阿佩萊斯等。對于這些畫家及其作品,我們只見于文獻記載,沒有見到其真正的作品,但通過文獻記載我們也可以窺知古典時期繪畫的繁榮。
希臘化時期的繪畫(公元前4世紀~前1世紀)
希臘化時期一般是指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開始東侵波斯,到公元前146年希臘本土被羅馬所征服。這個時期,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征服希臘各城邦,建立了亞歷山大帝國。隨著帝國的擴張,希臘文化向東方傳播并與東方文化交流融合。西方歷史學家習慣將此期稱作“希臘化時期”也稱為“泛希臘化時期”。
此期的美術,包括希臘本土、小亞細亞、埃及和敘利亞等地。它們既有共同的特點,又因地區、民族,文化傳統的不同等原因,具有各自的特點。這一時期的美術上的主要成就集中體現在雕刻和建筑藝術上,但繪畫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由于繪畫不易保存,現存的希臘化時期的作品仍然很少。但據歷史記載,此一時期繪畫的成就同樣是值得注意的。有關材料曾談到這時的兩位著名畫家,普羅托格尼斯和尼科馬科斯。普羅托格尼斯以精心作畫而聞名于世。尼科馬科斯以描繪神話題材而著稱。
現已發現的希臘化時期的作品有壁畫和鑲嵌畫兩種。壁畫主要是墓室壁畫。1978年在古希臘北部薩洛尼卡城附近發現的一座馬其頓貴族墓,墓內也保存著部分壁畫,壁畫內容取材于希臘神話故事,其人物形象比較生動,是現已發現的保存較好的希臘化時期的墓室壁畫。
鑲嵌畫是一種用諸如玻璃、大理石、陶片等碎塊鑲嵌而成的繪畫藝術品。古希臘最早的鑲嵌畫,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地面裝飾。早期的鑲嵌畫只用黑白兩色,而且以卵石為主,鑲嵌成極為簡單的圖案或人物、動物等形象。后來鑲嵌畫逐漸向精細和繪畫方面發展。最為典型的是1957年在培拉遺址發掘出土的兩幅著名的鑲嵌畫《獵獅圖》和《騎豹的狄奧尼索斯》。這兩幅鑲嵌畫都是公元前300年左右的作品,保存完好,現存希臘培拉考古博物館。其中以《獵獅圖》尤為精彩,不僅畫面宏大,而且畫面上出現的人物和獅子,其神態和表情極為生動,所用嵌塊都是色彩豐富的小卵石,計有暗紅、紫色、藍色、綠色等。那一顆顆小卵石鑲嵌在一起,畫面的色調非常協調而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