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宗教禮儀與原始建筑

據考古發現,在舊石器時代,原始人群是利用天然的巖洞作為居住之地。由此可見,巖洞是原始人居住的一種方式。《易經》曰:“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蔽風雨。”因此在神話中,有相當多的神是住在山洞中的,西王母就是這樣。《山海經·大荒西經》云:“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人萬物盡有。”在這里,“穴居”就是居住在山洞中的意思。

到了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了簡單的人工土穴或窩棚了。那么,是誰發明了房屋的建造,遠古人類總是將原始藝術的創始人歸結于神,《易經》將其歸結為“圣人”,而其他的文獻則將建筑的發明歸結為“有巢氏”。文獻表明原始建筑存在著“構木為巢”的“巢居”和“穴而處”的“穴居”兩種主要構筑方式。對于這兩種原始構筑方式,既有“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的記載,即在地勢低而潮濕的地區作巢居,在地勢高而干燥的地區作穴居,反映出居住地段高低、干濕對于原始建筑方式的制約;也有“冬則居營窟,夏則居巢”的記載。反映出不同季節的氣溫、氣候對原始建筑方式的制約。有了“營窟”和“巢”,而后才“范金,合土,以為臺榭、宮室、牖戶”。(《禮記,禮運》)這里所說的“營窟”就是“穴居”。埃利希·諾伊曼說道,人類的建筑都是“洞穴的延伸,如住宅、帳篷、房屋、儲藏室和圣殿”。而這些都是和女性或者說女神相聯系,在利西亞和小亞細亞,房屋是“在這個古代母權國度的廢墟上發現的墳墓和圣殿的精確副本”,“不只是圣殿、墳墓和房屋,支撐房屋構架的支柱也是大母神的一種象征。”最古老的房屋,例如在美索不達米亞,是由用數根柱子支撐著的草席造成的,甚至“門、圍墻和畜欄,以及村莊和城市等聚居之地,都是女性的象征”。我們當然可以將這些描述當作是母權制時期建筑的一種體現,但是這種體現具有原型的意義,而這些由洞穴延伸出來的建筑,埃利希·諾伊曼稱之為“神圣的洞穴”和“神圣之所”。

建筑作為一種膜拜性的禮儀,實際上是從最初的“神圣的洞穴”和“神圣之所”開始的。拉丁文“神殿”(Templum)的詞源是希臘文temenos,詞根是tem,有分割、割裂的意思。原意為“奉獻給神的地方”,然后擴展意思為人類用人工手段去劃分空間,其所有主具有神圣性質:國王、英雄或者神。于是就有了卡西爾所謂的“神圣的空間”。卡西爾說,當一定的區域從空間的其余部分劃分出來時,當它跟其他地方區別開來時,神圣化就開始了,并且也就樹立了某種程度上是神圣的柵欄。這種神圣的空間,最主要的是體現在神廟、宮殿和陵墓建筑上。

最早的城市則是具有宗教性和神圣性的。讓·塞爾維耶說道,依據其曼達拉設計圖,城池及其居民被高揚于俗世世界之上。這一點由于以下的事實而更加突出:城池有一個中心即mundus(按,拉丁文,意:世界),它建立起城池與另一個國王(即祖先精神居住的場所)之間的聯系。那個mundus上面蓋著一塊石頭。某些日子就把它掀起來,于是,死者的靈魂,據傳說,從深井里跑出來,同活人混在一起。要說得更清楚些,也許可以加上一句:“按照曼達拉設計圖建造的每座神圣或古老的城池,都是無意識的范型形象對外在世界的投影,”城池、堡壘或神廟成為心靈統一的象征,從而對于進去的或者生活于其中的人施加一定的影響。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各種神圣建筑的功能均由其象征意義來確定——代表著神權和秩序。我們從古代埃及、巴比倫、印度和中國甚至美洲的城市和建筑中可以感受到這種神圣性和秩序性的存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城县| 邯郸市| 鸡泽县| 威远县| 靖江市| 布拖县| 甘南县| 许昌市| 青神县| 精河县| 深水埗区| 团风县| 梁河县| 大洼县| 台安县| 天门市| 大英县| 江口县| 平顶山市| 富民县| 宁陕县| 霍邱县| 洛南县| 隆林| 南京市| 化德县| 田林县| 天气| 旅游| 邹城市| 汾阳市| 田东县| 清新县| 哈尔滨市| 墨江| 米泉市| 东明县| 巴楚县| 缙云县| 玉林市| 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