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878年柏林會議
- 改變時局的世界會議(話說世界)
- 林之滿 蕭楓主編
- 958字
- 2016-11-17 21:37:23
俄國借機擴張勢力范圍
英、德、奧匈等為重審俄、土簽訂的《圣·斯特芬港和約》于1878年在柏林召開的國際會議。在1877~1878年俄土戰爭中,俄國打敗土耳其,1878年3月3日俄土簽訂《圣·斯特芬諾和約》,規定:建立一個大保加利亞自治公國,由俄國軍事占領兩年,其領土北起多瑙河,南至愛琴海、東起黑海、西至奧赫里德湖;將南高加索的阿爾達罕、卡爾斯、巴統、巴亞濟特和羅馬尼亞的南比薩拉比亞割給俄國,兩年內俄軍可借道越境進入保加利亞;禁止土耳其軍艦駐泊多瑙河,土方向俄方賠款3.1億盧布,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和門的內哥羅脫離土耳其獨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自治等。
俄國通過《圣·斯特芬諾和約》大大擴張了在巴爾干半島的勢力,甚至伸展到了愛琴海和東地中海,嚴重威脅到英國等國在巴爾干和近東的利益。奧匈帝國要求召開國際會議“審查”該條約,英國表示支持。羅馬尼亞等國對條約任意宰割其領土也表示強烈不滿。德國也不支持俄國。沙皇政府準備以犧牲巴爾干各族人民利益為代價,暫時向英、奧做一些讓步,以加強自己在未來的國際會議上的談判力量。
1878年6月13日,在柏林召開了審查俄土條約的國際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英、俄、德、法、奧匈、意、土等國的代表,由俾斯麥擔任主席,會議歷時一個月,圍繞保加利亞問題展開激烈斗爭。7月13日整訂《柏林條約》。條約規定:保加利亞的領土大大縮小,僅限于多瑙河與巴爾干山脈之間的地方和索菲亞縣,該國實行自治,但須向土耳其蘇丹納貢,俄軍占領期縮短為9個月;巴爾干山脈以南成立半自治省“東魯美利亞”,仍受土耳其管理,馬其頓和色雷斯仍歸土耳其統治,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門的內哥羅被正式承認為獨立國家,三國都須承擔土耳其的部分債務,羅馬尼亞要把南比薩拉比亞交給俄國以換取多布羅加;南高加索統割給俄國;巴亞濟特仍歸土耳其;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由奧匈占領(沒有指明時間);奧匈還得到派兵進駐位于塞爾維亞和門特內哥羅之間的新帕扎爾的權利,土耳其向俄國賠款3億盧布;批準英國與土耳其單獨定約由英國占領塞浦路斯。
柏林會議是歐洲列強瓜分奧斯曼帝國屬地和劃分勢力范圍的會議。列強拿巴爾干人民的利益做交易,任意擺布巴爾干人民的命運。但是會議并沒有解決列強之間的矛盾和平息被壓迫人民的斗爭,反而使矛盾更尖銳復雜了。會后俄德、俄奧關系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