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
- 波瀾壯闊的世界近代史(話說世界)
- 林之滿 蕭楓主編
- 4033字
- 2016-10-09 10:00:09
黃金的誘惑
黃金,在我們的語言中是名貴的象征,人們常以其譽稱一些美好和榮耀的東西。但是,由于黃金本身特有的價值,又使不少利欲熏心的人拜倒在它的腳下。在他們眼中,黃金仿佛就是圣潔和權威的化身,占有黃金,就會掌握整個世界的命運。在黃金占有欲的驅使誘惑下,15世紀到16世紀初,歐洲人揚帆出海,遠涉重洋,闖蕩到傳說中的地方去尋訪神話中的黃金國,從而演出了一幕地理大發現的歷史劇。
15世紀以后,西歐的商品經濟不斷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促進了交換的進行。作為一般交換手段的貨幣,它的需要量急劇增長。那時候,西歐的貨幣制度正由銀本位制逐漸過渡到金本位制(即把黃金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貨幣制度)。黃金變成了歐洲各國和歐亞各國間國際貿易惟一的支付手段。歐洲社會的這種變化,刺激了上層階級對財富的貪求。新興的商人冒險家瘋狂地追求黃金,以謀擴大他們的資本;日漸沒落的封建貴族窮奢極欲,愈感入不敷出,也拼命地追求黃金;日益強大起來的封建王權為了鞏固和維持其統治秩序,豢養了龐大的軍隊和官僚體制,也要求有更多的黃金。由于渴望財富西歐上層社會形成了一種拜金狂。哥倫布曾露骨地說過:“黃金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東西!誰有了它,誰就能支配他所需要的一切。有了黃金,甚至能使靈魂升入天堂!”
盡管黃金成為封建主和有產階級瘋狂追逐的寵物,但是,歐洲的金銀儲藏量卻很小,富金礦更是少見。由于受當時生產技術水平的限制,可供開采的貴金屬礦日漸稀少。從1300年到1450年,歐洲舊金礦的產量不斷減少,對于新礦的開采也進行得十分緩慢。而商業的發展,使西歐各國迫切需要金錢和鑄造貨幣的貴金屬,不僅廣泛的商品交換需要大量的黃金,它還逐漸取代土地成為社會財富的象征。因此,西歐社會上自國王、宮廷貴族,下至中小貴族、僧侶,人人追求奢侈豪華,個個渴望發財致富。上上下下好像都被黃金勾走了魂兒一樣。
自從十字軍東侵以后,歐洲和東方的商業貿易關系迅速發展起來。歐洲從東方輸入商品數量13世紀末比12世紀初增加了十倍多。東方的香料(胡椒、肉桂、丁香、肉豆蔻等)、珠寶、化妝品、絲綢等物資,日漸成為西歐中上等階層的生活必需品。為此,他們每年都要付出大筆黃金,造成西歐貿易逆差。
不僅如此,在東西方貿易往來過程中,一些歐洲商人長期不能直接得到東方商品。他們只能從地中海沿岸的市場購買,中間必須經過阿拉伯、印度、南洋和中國商人多次轉手。當時,東西方商路主要有三條:一條是從中亞由陸路沿里海、黑海到小亞;一條是先由海路至波斯灣,然后經兩河流域到地中海東岸的敘利亞一帶;第三條是先由海路至紅海,然后再由陸路到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在這幾條商路中,紅海以東是由阿拉伯商人掌握;地中海一帶則為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熱那亞所壟斷。15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興起,占領了巴爾干半島、小亞細亞和克里米亞地區,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傳統商路,對在商路上往來的歐洲商人橫征暴斂,使運抵歐洲的商品比原先的價格提高八至十倍。為了換取東方異國貨物,歐洲上層社會不惜出重金購買,結果造成大量黃金外流,引起貴金屬恐慌。為此,英國政府從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先后十幾次制定和重申禁止金銀外流的法令,均未見效。這時,“黃金問題”變成了要求迅速解決的經濟問題。
然而,歐洲大陸本身難以解決黃金短缺的問題。惟一的出路就是面對海外,沖出歐洲尋找財富。在東西方文化交往過程中,歐洲人久聞亞洲的富庶和繁榮,羨慕那里的物質文明。這時在歐洲廣泛流傳一部書,名為《馬可·波羅游記》,其中對亞洲許多國家的財富作了夸張的描述,使歐洲的封建主和其他貪得無厭之輩受到極大的誘惑。
《馬可·波羅游記》是由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口述,經比薩文人魯思梯謙記錄整理而成的一部關于亞洲的游記。書中敘述了中亞、西亞和東南亞等地區許多國家的情況,重點是中國。馬可·波羅夸大了亞洲的富庶,在他的敘述中,仿佛中國、印度、東南亞等國遍地都是黃金。例如:他在描寫日本時說,這里的黃金之多,數也數不清。由于黃金太多,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它了。于是,宮廷的屋頂全部是用“精金”建造的,室內的地板竟鋪滿了金磚以代替石板。他在講述南海諸島國時說,這些國家出產“或為黃金寶石,或為一切種類香料,多至不可思議。”書中在寫到出產寶石的斯里蘭卡時,荒唐地宣稱斯里蘭卡國王擁有一塊與手掌一般大,同人的胳膊一樣長的巨型寶石,是為稀世之寶。《馬可·波羅游記》記載的中國、印度等國“遍地黃金、香料盈野”的說法,激發起西歐社會中國王、封建貴族、僧侶以及商人們日益熾烈的掠奪東方黃金的欲望。在黃金的誘惑下,他們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探尋到東方去的航路。
在這次探尋新航路的活動中,熱情最高的是西班牙、葡萄牙等大西洋沿岸國家。它們遠離地中海,不得不從意大利商人手中購買東方商品,這使它們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喪失了大量黃金。為了破壞意大利商人對東方商品的壟斷,躋身到一本萬利的東西方貿易中來;為了到遙遠的東方探寶尋金,它們更加積極地關心開辟一條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正如恩格斯所說:“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
哥倫布航海壯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到了14、15世紀,中世紀歐洲流行的“天圓地方”、筆直遠航有掉下深淵危險的傳說,遇到了挑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地圓學說。西歐繪制地圖的技術已很先進,出現了標明海岸線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圖。中國發明的羅盤針,經阿拉伯人西傳后,14世紀已被歐洲普遍使用。羅盤針使海船裝上了“眼睛”,使遠航有了依據而不迷失方向。15世紀時造船術也有很大進步。過去的帆船使用舊式三角帆,只適宜于在地中海周圍航行,這時出現了新式的多桅、多帆的大型海船,具有船艙寬、速度快、安全性能好等特點。一個探索通往東方新航道的大航海時代開始了。由此產生了一批偉大的航海家,這其中就有發現美洲大陸的哥倫布。由于他的發現,使得世界的面積擴大了幾乎一半,對后世產生了無法估量的影響。
偉大的航海家
哥倫布出生于意大利熱那亞一個紡織工人家庭。他從青年時代就刻苦學習天文、地理,受德埃利地理著作《世界圖志》和意大利地理學者托斯卡內利影響,深信“地圓說”。
哥倫布還讀過《馬可·波羅游記》,對東方的富庶非常向往,總想找一條從西方通向印度、中國和日本的新航線。為此他于1474—1475年到熱那亞的船隊工作。哥倫布擬定了從歐洲西行至東方的航海計劃,從此開始了他的航海生涯。但是他所在的商船隊遭到法國和葡萄牙組成的聯合艦隊的襲擊,哥倫布抓住一塊木板飄到葡萄牙,從此定居葡萄牙。
1484年,哥倫布向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提出他的航海計劃,尋求財政支持,未獲成功。1485年他移居西班牙,向伊莎貝拉一世女王求助。1492年4月,他的計劃終為西班牙女王所接受,同他簽訂了航海協議,授予他“海上大將”稱號,任命他為所發現的島嶼和陸地的總督,準其從這些地方的產品和投資所得中抽取一定收入,并答應給予必要的財政和物質支持。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開始了第一次航行(1492—1493年),此次他攜帶著西班牙王室致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圣瑪麗亞”號、“平塔”號和“尼尼亞”號3艘船,船員90人,從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啟航,經加那利群島西行,歷盡艱險,終于在10月12日發現巴哈馬群島中的瓜納阿尼島(即今華特林島。當時哥倫布把這個島定名為圣薩瓦爾多,即基督教“救世主”之意)。接著發現古巴的東北海岸。繼續東航,又發現海地島,并稱之為“埃斯帕尼奧拉”,意為“小西班牙”。他在海地島尋找黃金,筑納維達德堡,派人駐守,旋即返航。1493年3月15日返抵帕洛斯。
第一次航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當哥倫布經過240天遠航探險回到西班牙的時候,不僅轟動西班牙,也震撼了整個歐洲。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完成橫渡大西洋的壯舉,甚至還發現了新天地與新人種,被稱為“自開天辟地以來,除了造物主的降生與死亡的最偉大的事件”。對于大西洋彼岸還有不為人所知的陸地,這對歐洲人來說,整個世界的概念,頃刻之間起了驚天動地的變化。因為在這之前,人們都以為西班牙西岸是世界的盡頭。
第一次航行以后不久,哥倫布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次航行(1493—1496年)。1493年9月25日,他在西班牙國王資助下,懷著在新發現地區殖民和尋找黃金的目的,率領約1200人分乘17艘船只,滿載牲畜、農具、種子和糧食,從加的斯出發,第二次前往美洲。11月3日發現多米尼加島,接著又發現瓜德羅普島和波多黎各等島,然后駛抵海地島。因納維達德堡已為當地印第安人夷平,于是另筑伊莎貝拉堡,建立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塊殖民地。印第安人被課以黃金重稅,或被驅使到金礦從事奴隸勞動,還有的被捕捉運回歐洲販賣。1496年,哥倫布返回西班牙,其弟B·哥倫布留在海地島,另建圣多明各城作為西班牙新的殖民據點。
1498年5月30日,哥倫布率領由6艘船只和200人組成的船隊,開始第三次航行。哥倫布將船隊分兩組從圣盧卡爾啟錨,3只船直駛海地島,另3只船由哥倫布率領,經佛得角群島向西航行,于8月1日發現特立尼達島。8月5日在委內瑞拉帕里亞半島登陸,第一次踏上南美大陸。8月31日返回圣多明各。此時海地島西班牙人互相傾軋,爭權奪利,雖然哥倫布實行委托監護制進行安撫,仍不能穩定局勢。1500年10月,哥倫布連同他的兩個弟弟被強行押回西班牙。哥倫布后雖獲釋,卻失去統轄其所發現土地的權力。
1502年4月3日,哥倫布率領4艘船只和約150人從加的斯出發,開始了他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航行,企圖在古巴和帕里亞半島之間的海面上盡快找到通往“印度”的航道。1502年6月15日,發現馬提尼克島,然后沿海地島南海岸西行,過牙買加向中美洲進發,再沿洪都拉斯南駛,越尼加拉瓜和哥斯達黎加,最后抵巴拿馬的達連灣。因無西行航道,只得于1503年6月折回牙買加島,經圣多明各返回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