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論語》: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之作

[中國]孔丘 著

作者簡介

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之作《論語》到勾勒生物和人類的歷史軌跡的《世界史綱》;從古典政治經濟學創立者《國富論》到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的名著《法哲學原理》,本書涵蓋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學等眾多學科著作,是研讀中西文化經典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其祖先原為宋國貴族,因政亂逃到魯國,孔子幼年喪父,家境較貧困,青年時曾做管理牛羊及倉庫的小吏,中年后聚徒講學。孔子一生73個春秋,常常帶著幾個學生周游列國,尋求施展自己的政治主張,雖然做過幾次官而且政績卓著,但為期很短,更多的往往是四處碰壁,有時還會被圍攻,甚至有一次差點餓死,形同“喪家之犬”,在孤獨、落寞中完結一生;與他有關的重要經典他從未主動操刀動筆,往往由后學結集完成,《論語》也是這樣,它是記載孔子的生平講學和弟子們言行的一部書,共計20篇,它最大程度地保留和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但《論語》的確又不是孔丘生前寫定的。

孔子在教學之余,刪詩書,定禮樂,他對中國當時的文化遺產,作了大量編輯工作。以詩為例,他從上下幾百年,地區廣而雜的詩篇中精選出代表作品305篇結集為書,就是流傳至今的《詩經》,同時又對它作了恰當的評價:“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他又整理了《周易》等經典,親自編寫了魯國編年史《春秋》,在中國古代文史管的源頭引出了澤被萬世的甘泉,今天的人們能沐浴先賢經典的光輝,不能不感謝孔子。

內容精要

《論語》共20篇,篇名取篇首的前兩三個字為題,無意義,一段話為一章,共492章,13000余字,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教育、哲學、歷史等各方面,《論語》記載了孔子關于“天”、“命”的一些言論,反映了孔子的世界觀。孔子對鬼神持懷疑態度,其倫理思想核心是“仁”,常指人的主觀的自覺精神,其政治哲學主要是德治主義,強調道德教化,而貶低行政命令和刑罰的作用。《論語》中有關教育和學習的論述非常豐富。其中講述了許多學習心得。如“學而時習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等。同時,還記載了孔子對于學習和思考關系的論述。

貫穿在孔子一生的是他與時代極不協調的追求與理想。那是一個動蕩不安的轉型期,禮崩樂壞,倫理、道德、品格、價值都在大幅度地滑坡,這時孔子挺身而出,要講仁、義、禮、智、信,要講溫、良、恭、儉、讓,要恢復周禮,施行仁政,這一切顯得那么不合時宜,但孔丘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在嘲笑、冷遇、顛簸、困厄中堅守和宣傳著自己的理想與主張。他的學說里,有對理想君主與仁政的美好設計,有對社會結構與倫理關系的合理規劃,有對個人修養與人生境界的理想評估,有對平民生活與痛疾苦惱的熱情關懷。他的理想的主體與他為之奮斗不懈的精神,在更深的層次上其實是人類人性與基本道德、政治、文化內涵的一種表現。那種悲天憫人與自我犧牲都閃亮著人性、人心的光輝,經過時間的磨洗,人們從思想、心靈、靈魂上一步步與之認同,所以孔子不僅成為儒家的代表,更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代表。

當孔子在現實政治的運作中無法實施自己的理想時,他找到了有著更深遠意義的文化和教育領域。在孔子之前,“學在官府”,只有貴族子弟才具備受教育的權利,而孔子則興辦私學,將教育從官府引向民間,那個時代中國人口只有幾百萬人,而其中有3000人就是孔子的學生,他們來自各個國家,堪稱各國的精英,其中最優秀的有72位,在今天看來,這仍然是一股了不得的力量,可見當時孔子興辦教育的無量功德了。他在教學中積累的許多原則和方法至今仍被教育家們奉為圭臬。

學術評價

《論語》其文體是純粹的語錄體,章節簡短一言一事,各自起訖,前后不相屬,也無長篇議論,言簡意賅,耐人尋味,堪稱語錄的典范之作。《論語》的語言明快、生動、典雅、含蓄,其中有很多總結社會生活經驗的精辟言論,后來發展為格言和成語,成了文學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

孔丘的哲學思想傾向于唯心論和形而上學,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許多合理因素,如提出“兩端”概念,概括矛盾的兩方面,提倡學思并重,言行一致,以及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等等,都包含了不少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論語》這部篇幅不大的教科書,是歷代學子的必讀教材,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而且在海外也廣為流傳,其影響之大,當不讓西方的《圣經》,雖然兩者的性質并不相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茶陵县| 中牟县| 晴隆县| 乐业县| 武威市| 娱乐| 郸城县| 囊谦县| 旅游| 黄梅县| 呼伦贝尔市| 朔州市| 绍兴县| 邵阳县| 信丰县| 海林市| 金乡县| 涿州市| 麦盖提县| 陕西省| 巴林右旗| 珲春市| 白银市| 安塞县| 建德市| 皋兰县| 舞阳县| 楚雄市| 河东区| 商河县| 沅陵县| 肥乡县| 黄石市| 澎湖县| 乌兰察布市| 滨海县| 昌宁县| 寿阳县| 阜南县| 长丰县| 泰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