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覺曉,窗外聞啼鳥。”鳥兒不知身在別人屋檐下,只管嘰喳喳商量自個的事兒。噓!別驚擾它們。假寐,聽它們在說啥悄悄話。盡管聽不懂,但有一份歡喜。仿佛窺聽了自家兒與鄰居娃的小秘密。
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從家里去辦公室、去超市、去菜場,如果每一次走同樣一段路,同樣一條街,都跟第一次似的看什么都覺得新鮮好奇,就不至于忽而略了身邊的一道道風景。那也跟“行萬里路”差不多了。何必一定要扎堆兒去人造的旅游景點,或者花巨資出國游呢?
張愛玲說:“許多身邊雜事自有它們的愉快性質。看不到田園里的茄子,到菜場上去看看也好——那么復雜的油潤的紫色;新綠的豌豆,鮮艷的辣椒……把菠菜洗過了,倒在油鍋里,每每有一兩片葉子粘在篾簍底下,抖也抖不下來。迎著亮,翠生生的枝葉在竹片編成的方格子上招展著,使人聯想到籬上的扁豆花。”
捕捉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曼妙和美好,緣于有一顆歡喜的心。那是看人人好,看花花美。即使路邊的一棵小草,一片落葉,都帶著靈氣和詩意。
去一個小區。不防腳下一道幾公分高的檻兒。一磕一絆一踉蹌,正慶幸沒有“狗啃泥”呢。身后飄來一串快意的大笑。是幾個拎著酒肉、菜蔬的民工兄弟。見我掉頭,嚇得噤聲。我沖他們莞爾,心說:能讓你們笑笑,驅除一天的疲勞。真好!
去超市購物回家,兩手提著沉甸甸的東西。后面的陌生人緊走幾步,忙忙打開門禁,用身體抵著,讓我直接先過。心里,歡喜而感激。去樓下扔垃圾,見電梯里落著一張廣告紙,彎腰撿進自己的垃圾袋。別人投我以微笑。心里歡喜。盡力為人人,人人亦為我。
周末,和朋友擠地鐵。人浪兇猛,身體不能自控。一大媽惡狠狠地朝朋友吼:“擠什么擠?”朋友露出八顆被煙熏黑的牙,綻出一枚空姐式的微笑說:“綠色出行。綠色出行。您老先請。”惹得我,被席卷在人潮里,亦歡喜的笑。
晚上,讀書倦了,撩開窗簾:月色清澈,祥和寧靜。心頭滿是歡喜、感恩和知足。
張愛玲說:“凡事牽涉到快樂的授受上,就犯不著斤斤計較了。較量些什么呢?——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