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
萬人施,萬人用,同結萬人緣
據《桐鄉地方志》記載:香海禪寺本名福善寺。元至大二年(西元1309年)濮院鎮濮氏先祖濮鑑(字明之)舍宅建寺,占地28畝。建寺之初,元代書畫大師趙孟頫曾題款于正殿左右二梁。之后,福善寺從明永樂年至清乾隆年間盛極一時。清順治(福臨)賜額“香海禪寺”,更名后便沿用至今。明、清兩朝間,僧人不斷修葺擴建,至乾隆時期,福善寺擁有殿堂七...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全書完
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
萬人施,萬人用,同結萬人緣
據《桐鄉地方志》記載:香海禪寺本名福善寺。元至大二年(西元1309年)濮院鎮濮氏先祖濮鑑(字明之)舍宅建寺,占地28畝。建寺之初,元代書畫大師趙孟頫曾題款于正殿左右二梁。之后,福善寺從明永樂年至清乾隆年間盛極一時。清順治(福臨)賜額“香海禪寺”,更名后便沿用至今。明、清兩朝間,僧人不斷修葺擴建,至乾隆時期,福善寺擁有殿堂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