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市、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事業單位綜合應用能力(A類)(2016-2017移動互聯版)
- 華圖教育編著
- 3226字
- 2019-01-03 10:04:45
第一章 歸納概括題

本章概要
第一節 歸納概括題概述
名師點睛
本節內容主要介紹歸納概括題的含義、特點和分類,以及作答此類題目的要點:概括的前提——審清題目;概括的標準——全面準確;概括的目的——提取、呈現信息點。
歸納概括題在綜合應用能力考試中屬于客觀類的題目,“歸納”,是指歸攏并使之有條理;“概括”,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點歸結在一起總括,其本質是對已有內容、事物的整合與加工。具體到綜合應用能力考試中,我們可以將“歸納概括”理解為依據題目要求整合、提煉材料要點或各類信息,并進行全面、準確、簡潔、有條理地表達。
歸納概括題是綜合應用能力考試中最穩定且考試頻率極高的題型,其主要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給定資料的內容,準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準確提煉事實所包含的觀點,并揭示其所反映的本質問題。歸納概括題的客觀性特征決定了其答題要點都能夠從材料中找到依據,這一特點,一方面給考生答題提供了捷徑,考生可以通過摘抄、提煉關鍵詞等途徑直接從材料中獲取答題信息,而無需進行分析、引申;另一方面也提醒考生,材料本身即是對答題內容的限制,考生不能脫離材料依據自己的主觀臆斷進行概括。
綜合應用能力答題的基本要素涉及問題、危害、表現、原因、影響、作用、對策、特點、理由等多方面,從歸納概括題的考查形式看,有的問題只涉及上述要素中的一個,有的則涉及多個。根據涉及的答題要素是一個還是多個,我們將歸納概括題分為“單一式概括”與“綜合式概括”。隨著綜合應用能力考試的發展,近幾年出現的“情況綜述、情況匯報、供領導參閱材料”等新型概括題,實質上都屬于綜合式概括的范疇。
一、審清題目——概括的前提
不同的綜合應用能力試題,對給定資料進行概括的要求是有區別的,歸納、概括材料必須根據題目的具體要求進行,否則,偏離了題目的主旨,勢必會影響成績。針對歸納概括題,考生在審題的過程中必須明確以下要點。
(一)題型判斷
在綜合應用能力考試中,一般題目中出現“概括”“概述”“簡述”“歸納”“總結”等詞時,考生可認定該題為歸納概括題,只需按要求從材料中提取題目中的答題要點即可。
例 請結合給定資料,對“給定資料1—2”中反映的新時代工人面臨的種種問題進行歸納。
要求:全面準確,條理清楚,不超過200字。
根據題干中“歸納”一詞的提示,可判定本題為歸納概括題,作答該題需要嚴格依據給定資料提取答案要點。
(二)資料定位
歸納概括題的答案一定要緊緊圍繞給定資料,因此能夠在審題的過程中迅速定位給定資料,明確作答依據,有助于提升答題的準確度和速度。根據涉及材料范圍的不同,歸納概括題在具體的題目設置上一般分為“概括指定材料”和“概括全部材料”兩類。
1.概括指定材料
限定給定資料范圍,考生可以忽略其他資料,直接從這些資料中尋找答題信息。
例 “給定資料2”揭示了當前社會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請對此予以歸納概括。
要求:全面準確,分條歸納,不超過150字。
材料范圍主要依據“給定資料2”,并明確了該資料的內容,考生據此進行概括即可。
2.概括全部材料
這類題目中通常要求“根據給定資料”,考生需要從全部給定資料中篩選出與答題內容相關的資料。
例 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簡要概括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過程中出現的幾種主要爭議。
要求:簡潔,準確,200字以內。
本題只說根據“給定資料”,需要從全部資料中篩選出與“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過程中出現的幾種主要爭議”有關的資料進行重點把握。
3.其他
在歸納概括題中,還有一類題目中提到了“給定資料×”,但實際答題時卻需要從全部資料中歸納概括。
例 認真閱讀“給定資料1”節選的2012年中央1號文件部分內容,結合材料全文,指出這部分內容傳遞的重要信息有哪些?
要求:準確、全面、有條理。不超過300字。
該題題目中提到了“給定資料1”,并要求認真閱讀其內容,有的考生據此認為本題的作答依據為“給定資料1”,從而忽略了后面的“結合材料全文”,導致答題依據錯誤。
(三)明確答題重點
通過審題明確題目屬于單一式概括還是綜合式概括、涉及哪些答題要素是作答歸納概括題的關鍵。如果考試時把試卷要求的“概括……的主要原因”誤認為是“概括……的主要內容”,對“主要原因”卻涉及甚少,偏離答題重點,其成績可想而知。
例 “給定資料5”介紹了漢代王景治理黃河的思路和做法。請概括王景治河后黃河安瀾800年的主要原因。
要求:簡明扼要,條理清楚,不超過200字。
“給定資料5”的主要內容為漢代王景治理黃河的思路和做法等,考生在作答此題時要弄清楚,題目的重點是“黃河安瀾800年的主要原因”,而非王景治理黃河的思路和做法。考生在考場作答時無論多么緊張,也要審好題,明確答題的重點要素。
二、全面準確——概括的標準
歸納概括題屬于綜合應用能力考試中比較具有客觀性的題目,其作答要求中往往帶有“全面、準確、有條理”這樣的字眼。在具體的閱卷中,按照“按點給分”的閱卷規則,閱卷人直接看答題要點,答案中含有相關要點即給分,而很少考慮格式、邏輯、表達等其他因素。許多考生在歸納概括題上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了解“按點給分”的閱卷規則,與閱卷規則中設置的采分點“擦肩而過”。要答好概括題,考生需要在熟悉閱卷規則的前提下,把握好“全面、準確、有條理”等幾個標準。
(一)全面
“全面”是指所有方面,各個方面的總和,能夠立足全局、全面考慮問題是一個公職人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具體到歸納概括題的作答中,“全面”則要求考生在答題中能夠總體把握材料內容,提煉答題要素。“全面”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針對閱卷規則來說。概括題一般采點給分,每個得分點在2—5分之間,考生只有寫出這些關鍵的采分點才能得分,切忌在答題中要點不全,或者只抓住一兩個采分點詳述,導致答題不全面,得分點少。二是針對材料來說。考生應注意,歸納概括的本質是對材料的概述而不是刪減,因此材料中涉及的重點要素不能遺漏。
(二)準確
在歸納概括題的作答要求中往往有“準確”這一字眼,這一標準在閱卷中體現為針對具體的得分點,閱卷老師會根據“概括是否準確以及表述是否清晰等情況”,在1分到該點的總分之間打分。
“準確”是指行動的結果完全符合實際或預期,具體到歸納概括題中,這里的“實際或預期”則指的是給定資料,即要求考生在作答時一定要緊緊圍繞材料,做到:第一,準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切忌斷章取義,曲解材料;第二,準確提煉材料中所包含的觀點,切忌泛泛而談,無法觸及材料要點;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用準確、規范、嚴謹的語言表述出來。
在綜合應用能力考試中,有的考生認為自己的答案也很全面,完全能夠覆蓋材料內容,但成績出來卻得分不高,這是因為作為選拔人才的綜合應用能力考試,其對語言表達的規范性和嚴謹性有更高的要求,有時甚至到了苛刻和刻板的地步。
這就說明,在實際的閱卷過程中,只有考生答案中的關鍵詞與參考答案中的關鍵詞相同或者十分接近,閱卷老師才會給分。明白了這樣的閱卷標準,有考生驚呼:“中國漢字表意豐富,變化多端,在茫茫詞海中選中與關鍵詞相同的答案豈非大海撈針?”事實并非如此,仔細分析閱卷標準中的關鍵詞可以發現,這些詞基本上都來源于材料,只需要考生從材料中摘抄出來。了解了其中的奧妙,在作答此類題目時,考生要注意緊貼材料,盡量使用原材料中的規范詞作答,只有當材料中的詞無法概括材料要點時,再考慮同義表達。
“準確”還突出表現在對概念內涵和外延的把握上,如果采用同義表達,必須保證與原文概念的對當性。例如,某給定資料中寫道:“在公交站點,有不少小轎車、摩托車、電動車等‘黑車’聚集”,有的考生將“黑車”概括為“非法運營車輛”,看上去語言規范性有所提高,但將概念擴大化了。“黑車”屬于“非法運營”,但“非法運營”不都是“黑車”。在閱卷標準中也明確指出,寫“非法運營”一律不給分。這也是對答題語言表達準確性的要求。此外,考生還要注意寫作上的準確性。“黑車”一定要加雙引號,很多考生漏掉了雙引號,使詞義發生了變化(理解成黑色的車輛),因細節的疏忽而失掉2分。
(三)有條理
條理指的是思想、言語、文字的層次,體現了歸納的邏輯、結構和層次。歸納概括題一般會明確要求“條理清楚”或“有條理”,并且有些歸納概括題的閱卷規則中會明確說明“邏輯條理分”,如果考生不加注意就會直接影響得分。
例 根據給定資料,概括浙江省發展海洋經濟的優勢條件。(25分)
要求:準確,全面,有條理。字數不超過500字。
閱卷答案
1.政策優勢:中央與地方高度重視浙江海洋經濟,且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浙江省先后啟動了舟山大陸連島工程,著手建立了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并對加快海洋經濟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2.經濟優勢: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居全國前列,工業化程度高,產業基礎雄厚;浙江民間資本雄厚,能夠為海洋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環節提供資金支持,不斷完善市場機制。
3.地理位置優勢:浙江鄰近日本、韓國等,位于長江出海口。舟山群島位于滬寧杭輻射區位,北臨渤海,南面黃海,聯通中日韓貿易區,緊鄰臺灣海峽。杭州位于長三角核心,擁有狹長的長江經濟腹地,地理優勢明顯。
4.資源優勢:浙江省有全球最長的優質海岸線,擁有眾多海島,適宜建設世界級深水港群。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文化深厚,海洋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豐富。浙江海域海洋生物資源種類多、數量大;石油等傳統資源以及海洋風能、波浪能、潮汐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十分豐富,利用價值極高,足以彌補浙江的能源缺口。
5.文化優勢:“浙江精神”、浙商品格、“四千”精神,這些永不言敗、永不滿足、永不停步的精神,展現了浙江人的智慧和力量。
賦分標準
1.結構分,共8分,其中:
(1)按照“政策”“經濟”“地理位置”“資源”“文化”這五個方面進行分類作答的,給8分。相同表述不妨礙得分,如“政治”“自然環境”“思想文化”等表述都可得分,排序無先后。
(2)所分類別不合理,如類別缺失、類別錯誤等,給3分。
(3)要點未分類,不給結構分。
2.要點分,共17分,其中:
(1)出現“政策高度重視”“上升為國家戰略”等類似表述,給1分;出現“舟山大陸連島工程”,給1分;出現“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給1分。
(2)出現“對加快海洋經濟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給1分。
(3)出現“經濟發達”“經濟基礎雄厚”等表述,給1分。
(4)出現“民間資本雄厚”“資金充沛”“投資意愿強”等表述,給1分。
(5)出現“優質海岸線”“深水港群”,給1分。
(6)依據資料7所給圖片,對“杭州地理”作出相關解讀,共3分:解讀出舟山群島的優越地理位置,給1分;解讀出滬寧杭優越的地理位置,給1分;解讀出浙江背靠長江腹地,給1分。
(7)出現“旅游資源”,給1分。
(8)出現“生物資源”,給1分。
(9)出現“能源”,給1分;出現具體能源種類的,如“傳統能源”“新能源”,給1分。
(10)出現“浙江精神”,給1分;出現浙江精神的具體內容,即“自強不息、堅忍不拔、勇于創新、講求實效”,給1分。
(11)出現“浙商的奮斗品格”,給1分。
3.出現卷面臟污、錯別字等,扣1—3分,其中:
(1)卷面臟污影響辨認,扣3分。
(2)錯別字每個扣0.5分。
(3)此項扣分不超過3分。
(4)此題如考生得分為負分,以0分計算。
這道題設置了結構分,且要求分類合理才能給相應的分數。一方面,能夠契合閱卷標準的要求,拿到相應的“條理分”;另一方面,使采分點明顯,客觀上減輕閱卷老師的負擔,方便其“按點給分”。
要做到有條理,必須學會通過總分結構、同類合并、異類并列、分條分點等方法對關鍵詞進行分類整合。
有的同學簡單地認為有條理就是分條作答,這是很片面的。“有條理”從根本上指的是邏輯清晰,體現在大家答題時的思路以及對問題的表述是否層次分明。
(四)其他要求
在歸納概括題的作答中,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影響得分,考生應該在使答案全面、準確、有條理的基礎上加以注意,真正做到“一分都不能少”。
1.字數限制
歸納概括題的作答要求中通常明確了字數限制,其中單一式概括題字數一般限制在200—250字,綜合式概括題的字數一般限制在300—500字,這就給概括造成了很大的難度,導致考生出現語言不精練超出字數或者為“節約字數”而漏掉得分點的情況,使得分較低。這就要求考生平時多加練習,提高概括能力,考試時才能做到語言簡潔、直入主題,嚴格根據題目給定的空格數作答。
2.錯別字和筆誤
答案中出現錯別字或者筆誤是包括歸納概括題在內的所有綜合應用能力試題失分的因素之一,從閱卷規則來看,一般錯別字3個字扣一分,有時甚至直接不給分。
如果出現錯別字和筆誤,有可能被直接判定為非采分點,從而導致考生即使有效提煉出材料中的關鍵點也不能得分。這就提醒考生,在答題時要做到認真細致、書寫規范,盡量避免錯別字和筆誤。
三、提取、呈現信息點——概括的目的
前面已經講了歸納概括題的審題要點,在實際操作中,考生應在審清題目,明確答題重點的基礎上,圍繞題目中的作答要素定位相關材料,做好關鍵信息點的提取和答案的呈現兩項工作。
(一)提取關鍵詞
提取關鍵信息點要求考生緊緊圍繞材料,對材料進行不同角度、方位、層次的思考和衡量,使摘抄、提煉出的關鍵詞能夠直擊材料主旨,命中采分點。
1.摘抄關鍵詞
有的閱卷標準中明確規定了賦分關鍵詞,考生必須嚴格按照這些詞語作答才能得分。一般情況下,這些關鍵詞往往來自于給定資料,考生要做到與閱卷規則中的關鍵詞一致,就必須學會如何直接摘抄材料。
有一些歸納概括題的給定資料采用專家、媒體、學者和政府官員的觀點型材料,或者政府報告、文件等政策、理論型材料,語言表達規范,這些材料中的關鍵詞經過直接摘抄或者稍加整理就可以成為答案。這種關鍵詞包括:出現頻率較高的詞,抽象性強、表意豐富的詞,語言準確、規范的詞以及能夠清楚表達材料意思或者內容要點的詞,對于這些詞,考生在答題過程中需要重點把握。下面將結合例題和閱卷規則進行詳細的闡釋,使考生對相關材料和關鍵詞的特征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例 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簡要概括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過程中出現的幾種主要爭議。(15分)
要求:簡潔,準確,200字以內。
賦分標準
1.政府主導資源整合,是否過多、過度干預經濟,出現“拉郎配”現象。
2.在兼并重組過程中,是會產生國有企業做大做強,民營企業被迫退出的“國進民退”現象,還是會大進小退,優進劣退?
3.在兼并重組過程中,是否會侵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否會有及時、合理、充分的補償。
4.在資源整合中,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是否會出現違法操作,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本題采分點如上畫線部分,共有4個,每個3分,表達分3分。
實際閱卷過程中,可給可不給的分數,閱卷老師一概不給。這里3分表達分基本不給,也就是說本題的實際分數只有12分!
本題閱卷時,只考查畫線部分這幾個關鍵詞,必須嚴格寫到這些關鍵詞才給分。
以上述題目為例,閱卷時,只考察畫線部分這8個關鍵信息點,回到材料,我們發現這些關鍵信息點很大一部分都直接對應材料中的詞語,只需要將其勾畫、摘抄或者稍加整理即可。

續表

通過列表分析可以看出,能夠直接摘抄關鍵詞的材料多為觀點性、結論性或者理論性的話語。它們通常語言表述規范、嚴謹,且包含了某些抽象性強,能夠全面、準確表達材料重要信息點的詞或句。遇到這樣的題目,考生需要立足材料,全面把握,準確勾畫出這些關鍵點。
2.提煉關鍵詞
有些題目,不能通過摘抄關鍵詞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點,這時就需要對材料中的各要素進行抽象、概括,用規范的詞語表達出來。在考試中,需要考生提煉關鍵詞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兩類:
(1)事例、現象類材料:這類材料或生動形象地講述發生的事情,或細致入微地描繪某個現象,但都缺少對事件或現象的分析、評論,考生無法從材料的語言表達中找出語言規范、能夠表達出材料主旨的詞句。
例 一些地方的保障房工程質量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2011年4月,廣西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隨機抽查的20個保障房項目中就發現諸多問題,廣西上思縣2010年底廉租住宅樓工程A標4號樓,鋼筋合格證明文件均標識為柳鋼產品,而現場使用的卻非柳鋼產品;上思縣2010年度廉租住宅樓工程B標2號樓的四層柱直徑為12mm的HRB335主鋼筋使用了不達標的“瘦身鋼筋”,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和重量均不合格。此外,個別工程的水泥配合比設計使用標號為42.5的水泥,而實際使用標號為32.5的水泥。內蒙古包頭石拐棚戶區改造項目“民馨家園小區”,是包頭專門為解決采煤深陷區居民住房問題重點打造的一項“民心工程”。2010年剛剛交工入住就出了問題:500多戶居民家中墻體開裂,墻皮起砂脫落,墻面水泥疏松得像土塊一樣,一使勁就能捏碎。
這段材料一直在描述事件,屬于事例型材料,缺乏規范的表述和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詞語,需要考生自己歸納、提煉,得出材料想要說明的問題:工程建設中偷工減料,材料劣質。
(2)數據統計類材料:材料中包含了大量的統計數據,但是沒有高度抽象概括的詞和分析性的話語,無法直接找出這些數據想要得出的結論和想要論證的觀點。
例 按照規劃,2011年全國計劃開工1000萬套保障房,各地2011年10月底前要全部開工。截止到2011年5月底,全國整體開工量僅為全年計劃的三成。到7月初,許多省紛紛傳出保障房建設“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喜訊:全國城鎮保障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已開工建設721.8萬套,開工率為72%,而遼寧、山西等地的開工率已達到九成左右,而更突出的陜西省,除計劃內的790個項目外,還超計劃開工9個。
該材料為數據型材料,材料中羅列了大量的數據,但沒有結論性、觀點性的表述,需要考生對材料進行分析,提煉出材料要點:未做好前期規劃,期限不合理;為完成任務,追求開工數量。
(二)組織、呈現答案
在材料中勾畫或者提煉出關鍵詞后,考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組織、呈現答案。
1.同類合并、異類并列
材料本身包含了不同的主題,涉及不同要素、不同主體、不同領域和不同行為,考生可以依據材料本身的邏輯或脈絡,對提取出的關鍵詞進行梳理,涉及同一要素或者相同意思的進行合并,不同的則并行羅列。
2.“總—分”結構、分條分點
在實際操作中,“總—分”結構對考生而言是作答歸納概括題的一種比較好的形式,有助于顯示作答的邏輯性和書寫的規范性,在“按點給分”的閱卷規則下客觀上減輕了閱卷老師的負擔,幫助考生多拿分數。其組織形式為:總括句+具體信息點。
在答案呈現上,建議考生分條分點,形式上采用“一、”“(一)”“1.”“(1)”“①”等標題序號,顯示答案的層次性。
3.從題干設問中提取作答邏輯
有的題目甚至在設問方式上就告訴我們應該按什么思路、分幾個層次作答,但是有的考生并未認真審題,忽視了題干要求。
例 結合給定的材料,談談“微博打拐”活動的積極作用及其存在的問題。
要求:表達準確,簡潔明了,條理清晰,不超過200字。
這道題目明確告訴我們應該分兩個層次分別歸納概括:一是積極作用;二是存在的問題。我們僅需要將材料中體現積極作用和存在問題的關鍵詞一一列出就可以得到不錯的分數。但是很多考生,依然把所有要點按自然數排列,從第一條一直到最后一條,沒有作答邏輯。
這里要提醒一點,概括的語言一定要精練,直接說“積極作用”和“存在問題”這八個字就可以得分,不必附加很多“正確的廢話”。經常有考生覺得表述不全面,非要寫成“‘微博打拐’的積極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才安心。綜合應用能力考試中歸納概括題的閱卷規則是“按點給分”,只要出現“積極作用”這幾個字就給分,寫得再多也不會多得1分,反而浪費了寶貴的答題格子。
4.從材料中提取作答邏輯
這種方法需要考生認真分析材料對問題的闡釋思路,找出明確指示或者暗示作答邏輯的關鍵句。這也是大家在實戰中應該首選的作答方法,得分率最高,寫出的答案思路與閱卷規則一致的可能性最大。
在綜合應用能力考試中,盡管不同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總是混亂的,但是具體到一則材料中,其對相關問題的闡述是邏輯清晰、便于大家理解的。它們或者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或者按照“表面現象—直接原因—間接原因”的層次,或者按照并列的結構來展開,找到這些邏輯關系,我們在答題時就“有法可依”了。
- 2020年福建省選調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江西省選調生考試《申論》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沖刺提分系列:公務員考試熱點分析與時政(2017最新版)
- 2020年甘肅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湖北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綜合知識》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2017最新版)
- 2020年陜西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言語理解與表達【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山東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備考指南+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海南省軍轉干部安置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省(市、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計算機專業知識(2016-2017最新版)
- 2020年新疆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數量關系【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20年西藏自治區“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安徽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申論(2016彩印版)
- 2020年西藏自治區“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2014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政職業能力經典集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