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玩指南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趙汝珍
- 869字
- 2019-09-29 14:32:13
第五節 宣爐的鑒別及價值
古玩中以宣爐的鑒別最為容易,因真偽之間相差很懸殊。通常以為難以鑒別的,只是因為沒有見到過真品宣爐。如果見過真的宣爐,則真偽、優劣不用指示,自然就會全部明白。
真品宣爐的銅最精細的需要經過十二煉,最差的也要經過六煉。普通的銅如果經過四煉,則呈現出珠光寶色。而宣爐之銅本來就是最好的風磨銅,又經過前所未有的冶煉,其銅質之佳可想而知。所以鑒別的關鍵,就是翻轉過來看底足所露出的銅質。如果質地不佳,其他的不用研究就能斷言它是偽造的。
宣爐惟有色澤不可偽制。其色彩黯淡,奇光蘊藏在內,看上去像一件柔軟得可以掐捏的物體。但靠近細看,其顏色則像皮膚下面肉的顏色,用火燒烤則色彩燦爛多變。偽制的宣爐外表雖然光彩奪目,內質則是虛空干枯的樣子。
真宣爐本來有樣爐,上面沒有款字,但早被各代添刻上了,現在絕對沒有無款的真宣爐了。真宣德款的字體雖然鑄刻得不完全相同,但都是字字完整,款地明潤,與爐色新舊程度相等。即使是芝麻地也顆顆圓熟晶瑩,與爐身同色。偽造品都是生硬粗澀,一比便知。宣德款中各種字體都有,但以楷書居多。至于款字則只有宣、宣德、宣德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等四種,其他十之八九都不是真宣爐。
無奈有多數鑒別名家還把許多私鑄之款當做真宣的。如“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或“工部員外臣李澄德監造”等款,肯定是私鑄或供獻之器,絕不可能列為真宣。因為宣德只于三年鑄爐,五年以后并沒有鑄爐,而且三年所鑄爐不下五千余件,其中沒有一個書寫監督官之名的。更何況在專制年代,不奉皇上諭旨而臣工可以隨意書款的情況,有這樣的例子嗎?假設準許書寫,也必是尚書領銜,況且尚書下還有兩位侍郎,侍郎下還有四個郎中,即使員外郎也有十數員,為何李德澄可以監造?由上可知這均是私鑄之器,而不是什么真宣。不過,真宣也可以有六字以上的款,如勛銘鼎等,因要用銘文記述其原委,故款字較多。此外沒有其他理由,都不是真宣。
至于價值,在當時就已經極其貴重,但佳妙之物現在已經見不到了。普通的宣爐式樣玲瓏、顏色完好的,如今市價沒有數千元是購買不到的;如果顏色剝落,則只能與銅等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