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玩指南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趙汝珍
- 3560字
- 2019-09-29 14:32:05
第五節 瓷器的評價
評論瓷器,首先要說的就是柴、汝、官、哥、定諸窯瓷器。在此之前,雖然有越州窯秘色瓷器,但因為原器已經失傳很久,所以在這里就不作評價了。柴窯瓷器到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了,十年前在古物陳列所原有幾件柴窯瓷器,自文物南遷后一件也沒有留存下來,此后華北人士要再想看到柴窯瓷器樣式,恐怕是沒有機會了。至于在社會上流傳的瓷器中,從沒有聽說有人拿柴窯瓷器炫耀,因為人們都知道柴窯瓷器除碎片外,沒有一件留存在社會上。即便是柴窯瓷器碎片,其價值也不低。釉水溫潤且片塊稍大的,在盧溝橋事變前也要四五百元,近五年來,北京市場上從沒聽說過有買賣柴窯碎片的。假如今天還有柴窯碎片,它的價值也很難確定,只能看買賣雙方的心情,價格無論多少都在情理之中。
汝、官、哥、定四窯的瓷器,在民國初年時的北京古玩市場上經常出現。常見的是粉青、釉滴、粉定等瓷器。粉青瓷器最多,每只碗的價值在千元上下。釉滴瓷器最貴,每只碗約值四五千元之多。粉定瓷器中的佳品,每個小件可以賣二三千元。土定瓷器最便宜,數十元就可以買一件。南定瓷器中的佳品也要千元。像汝窯、哥窯的瓷器,雖時有所見,但是其真偽無法確定。但即使是這類真偽不能確定的汝窯、哥窯瓷器,其價值也比官窯、粉定要貴。這并不是汝窯、哥窯瓷器確實優于官窯、定窯瓷器,而是因為官窯、定窯瓷器比較容易得到。官窯有舊官窯、修內司官窯、郊壇官窯、烏泥官窯等;定窯有北定、南定之分,而且彭窯也稱作定器。因官窯、定窯瓷器產量多后世容易獲得,所以價值要稍微便宜一點。
宋代鈞窯瓷器留傳在世上的最少,到清朝時只有皇宮內才有,而且都要經過乾隆題款。市場偶然有均窯瓷器出售,要的價都很高,每個瓶要七八千元才能買到。
民國初年,北京市場上最常見的宋瓷是廣窯,且價值很低,每個碗的價值不過四五十元。由于真品和偽品的價格差別不大,從來沒有正確鑒定廣窯瓷器真偽的方法,這樣一來,宋、元兩代廣窯瓷器的區分也只能依照世人的說法。

鈞窯折沿盤
宋代燒制,口徑17厘米。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5年拍賣,成交價2.75萬元。
天青色釉是鈞窯瓷器的主要釉色。該盤芒口,上有蟹足紋。
從民國十年以后,清宮中不重要的宋代瓷器經常有流落到市面上的,因此宋代瓷器的價格稍見下落,然而真正的精品價值仍然很貴,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鈞窯小爐
金代燒制,口徑17.5厘米。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5年拍賣,成交價3300元。
宋政權南遷后,金政權在鈞窯繼續燒制,其方法和北宋相同。
前不久,民國政府興修浙贛鐵路以及江西各處公路,發現了很多宋代瓷器,僅僅運銷北京就不下一萬件。剛開始的時候,古玩商和收藏家不知道這些瓷器的來源,都以為是日本仿造的,沒有人出高價收買,所以價格不高。粉青瓶的價格也不過在千元上下,每只碗的價值僅二三百元。這次發現的瓷器中素白瓷器最多,龍泉瓷器間而有之。素白瓷器無人收購,每件僅售數十元,龍泉瓷器也不過二三千元。其中一部分運到上海,經過外國商人鑒定,的確是宋代瓷器,于是外商大量收買。北京人士這時才醒悟,趕緊收買,但為時已晚,多數精品早已被運到外國了。遺留在北京市面上的,大多數是宋代民用的各種瓷器,價格仍然不是很高。京城小攤上還有出土的宋代瓷器,就是這些瓷器中無人問津的。到現在,北京市場上的宋代瓷器可以說已經絕跡,收藏的人固然無處尋覓,就是賣出去也無人承擔責任,因為真偽的鑒定比較困難,而價值的多少又無法評定。
元代瓷器多是繼承宋代各窯的特點,在制造上與宋代瓷器沒有什么差異。但是從現在所能看見的元瓷來說,只有仿造均瓷一種,顏色大多是天藍兼帶紫斑,呈魚、蝶、蝙蝠等各種形狀,其他仿宋的元瓷沒有見到。這也可能是元代仿制的精品與宋瓷沒有差別,今天我們把它們都當成是宋瓷了。如今古玩商或收藏家一提到元瓷,指的就是天藍色而帶紫斑的,此外的瓷器絕不承認是元瓷。如今可以見到的元瓷都是碗、洗、水壺之類的東西,瓶、罐等瓷器從來沒有見到過。在民國十年前后,元瓷中的精美者,每只碗可值千元之多,就是普通瓷器也要三四百元。如今元瓷早就已經絕跡,無論出如何高的價錢也很難得到一個真正的元瓷。
明代是中國制瓷業最繁盛時期,產量及品種都超過以前各個朝代。在各種明代瓷器中,大的有魚缸,小的則有筆管、筆架,凡是可以用瓷制作的,真是應有盡有。薄器中有脫胎器,厚器則對宋、元名瓷無不照仿。從顏色來說,宋、元瓷器都能仿制,創新的有青花、五彩、豆彩、夾彩,花紋則有西番蓮、八吉祥等許多種,各種顏色及式樣都很完備。如果從價值上來說,則各不相同。其種類如此之多,怎么能夠一一單獨加以評價呢?所以,論述明代瓷器的價格是最困難的。但根據史書考證,明代瓷器中的精品,其價格往往不低于當時的宋、元著名瓷器。明神宗喜歡美食,他使用的成化杯一對就值錢十萬,價值高得驚人。
現在,宋、元時的名瓷早已絕跡,即使是明代佳瓷也不可多得。因為原來這些瓷器的產量就很有限,再加上使用時的損毀,留存在世上的已經不多了。就是在明末的時候,宣德、成化各朝的精品瓷器也不容易得到。民國初年的時候,市場上可能見到的明瓷只有萬歷五彩、隆慶五彩以及各代的青花等,洪武、永樂及宣德、成化各種名瓷從來沒有在市場上出現過。民國十年以前,萬歷時生產的五彩瓷器每件價值四五千元,一個碗的價值也有二三千元,隆慶時生產的五彩瓷器比萬歷五彩便宜三分之一。如果是明代的青花,在民國十年以前最不值錢,其中的佳品也不過和清瓷等價。近十年來,因為各代官窯名瓷完全絕跡,收藏家無可奈何之中,才開始注意到青花器,只是用聊勝于無來安慰自己。因此,明代青花瓷的價格猛漲,然而仍不能與五彩瓷器相比。最好的青花瓷瓶也只有千元上下,青花碗、洗只要四五百元而已。
瓷器產量最多的是宋、元、明、清四個朝代,但現在社會上所留存的古代瓷器中的百分之九十都是清代瓷器。一是因為清瓷年代較近,損毀的數量較少;二是因為清瓷產量太多,雖有毀壞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宋、元各代官窯并不是每年都燒制,一般是接到帝王的命令,或者遇到內府必需時才進行燒制,所以各個名窯的產品在當時就不是很多。明代生產的瓷器雖然多,但是經過多年使用以及變亂帶來的損毀,留存下來的已經非常有限。
清代自康熙十七年以后,每年都要燒制官窯瓷器,從來沒有停止過。凡是古代名窯的瓷器,全都大量仿制。為了創新瓷器,每天都絞盡腦汁。如果按數量統計,清朝一代瓷器的產量必定比以前各代合計起來的數量都要多。
在民國初年,清代瓷器并不值錢。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著名瓷器還略被社會上所重視,嘉慶、道光以后的官窯瓷器,就好像現在的江西瓷器,收藏家并不收存。清代瓷器最大的用途是古玩鋪用來裝飾門臉,絕對不被人看作是必要的交易品,其價值和當時的江西瓷相比起來還要低廉。往往有些非常精美的官窯瓷器,其售價比江西瓷場新創制的產品還要低廉很多。
因為古代瓷器日漸減少,民國十年前后,清代瓷器價格日漸抬頭。但是能賣高價的品種有限,并不是凡是清代瓷器都能高價售出。其中,以古月軒瓷器最為珍貴,每只瓷杯可賣五百元之多,每個碗可值千元上下。其次就是雍正粉彩過枝、雍正胭脂水及蛋黃等瓷器。粉彩過枝的五寸盤價值二百元,七寸盤則需三百五十元。胭脂水中的精品比粉彩過枝瓷器的價格還要高,但稍差一點的就比粉彩過枝瓷器低。因為胭脂水的質量有好有壞,價格相差很大。蛋黃杯需要五十元一只,蛋黃碗需要百元一件。出售的清代各種瓷器都以盤、碗、杯、洗為多,瓶、罐并不常見,所以其價值不確定,但總的說來要比杯、碗高三倍以上。其他種類的精美瓷器還有很多,不勝枚舉,但它們的價值絕對不會超過上述四種。

五彩七美觀音瓶
清康熙年間燒制,高42厘米。
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2005年拍賣,估價30萬-40萬元。
該觀音瓶釉質光潤,圖案布局規整,人物刻畫栩栩如生。
因價格的上漲,清代瓷器出現在市面上的越來越多。在民國初年,在市面上交易的清代瓷器大多是出自各王公、貴族之府以及庚子變亂后流入百姓家中的藏品,清宮的收藏品還沒有出現在市面上。自民國五年之后,民國政府停止提供清代皇室所需的費用,皇宮內經費不足,就有用瓷器抵押借款的事情。此后,偷竊宮內瓷器、清理人抵換瓷器的事情相繼發生,清代名瓷便遍布北京市場,并且因為政府南遷南京而呈現出供過于求的情形。
民國二十年以前,清代瓷器的價格基本上沒有大的起落。后來,許多來北京旅游的歐美人大量收買清代瓷器,其價值才日漸升高。同時,國內的收藏家看到清代瓷器如此外流,終歸有斷絕的那一天,所以也相繼收購。四五年之內,北京市面上的清代瓷器就很少了。但無論世人如何重視,每件清瓷的最高價格沒有超過千元的。如今,清代官窯瓷器幾乎已經絕跡,即使光緒、宣統的瓷器也已經成為名品,很不容易得到,因此其價值也高得驚人。凡屬官窯瓷器,即便是最普通的也需要四五百元,稍好的就要四五千元。然而這也是有行無市,雖有人出高價也不容易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