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于海娣編著
- 1227字
- 2019-01-03 14:21:35
張騫出使西域
漢武帝初年的時候,漢武帝從投降過來的匈奴人那里,得知了有關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帶)的情況。他們說有一個被匈奴打敗的月氏國,向西遷移到西域一帶。
漢武帝想,月氏在匈奴西邊,如果漢朝能跟月氏聯合起來,斷絕匈奴跟西域各國的交往,這不是等于斷了匈奴的右臂嗎?于是,他下了一道詔書,征求能到月氏去聯絡的人。
有個年輕的郎中(官名)張騫,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便自告奮勇去應征。隨后又有100多名勇士應征,其中有個叫堂邑父的匈奴族人,也愿意跟張騫一塊兒去找月氏國。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就派張騫帶著應征的100多個人出發了。但是要到月氏,中途必須經過匈奴占領的地界。張騫他們小心地走了幾天,還是被匈奴兵給發現了,全都做了俘虜。
他們被匈奴扣押了10多年。日子久了,匈奴對他們管得不那么嚴了。張騫偷偷找到堂邑父,兩人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備,騎上兩匹快馬逃走了。他們一直向西跑了幾十天,歷盡千辛萬苦,逃出了匈奴地界,進入了一個叫大宛(在今中亞細亞)的國家。
大宛和匈奴是近鄰,當地人能聽懂匈奴話。張騫和堂邑父便用匈奴話與大宛人交談起來。大宛人給他們引見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聽說漢朝是個富饒強盛的大國,聽說漢朝的使者到了,非常高興,后來,又派人護送他們到康居(約在今巴爾喀什湖和咸海之間),再由康居到了月氏。
月氏被匈奴打敗以后,遷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在那里建立了大月氏國。大月氏國王聽了張騫的來意,不感興趣,因為他們不想再跟匈奴結仇。但是張騫畢竟是個漢朝的使者,也很有禮貌地接待了他。
張騫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沒能說服大月氏國共同對付匈奴,只好返回長安。在回國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扣留了一年。這樣,直到公元前126年,張騫等人才回到長安,見到漢武帝。
張騫在外面整整過了13年才回來。漢武帝認為他立了大功,封他為太中大夫。到了衛青、霍去病消滅了匈奴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漢武帝再次派張騫去結交西域諸國。
公元前119年,張騫和他的幾個副手,拿著漢朝的旌節,帶著300個勇士,還有1萬多頭牛羊和黃金、綢緞、布帛等禮物去西域建立友好關系。張騫到了烏孫(在新疆境內),烏孫王親自出來迎接。張騫送給他一份厚禮,建議兩國結為親戚,共同抵御匈奴。
過了幾天,張騫又派他的副手們帶著禮物,分別去聯絡大宛、大月氏、于闐(在今新疆和田一帶)等國。烏孫王派了幾個翻譯作他們的助手。
這些副手去了好久還沒回來。張騫決定不再等下去了,烏孫王便派了幾十個人護送張騫回國,順便一起到長安參觀,還帶了幾十匹高頭大馬送給漢朝皇帝。
漢武帝見烏孫人來了,很是高興,又瞧見烏孫王送的大馬,就格外優待烏孫使者。一年后,張騫生病死了。張騫派到西域各國去的副手也陸續回到長安。副手們把到過的地方合起來一算,總共到過36個國家。
從那以后,漢朝和西域各國建立了友好交往的關系。漢武帝每年都派使節去訪問西域各國,西域派來的使節和商人也絡繹不絕。中國的絲和絲織品,經過西域運到西亞,再轉運到歐洲,后來人們把這條路線稱做“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