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水不救近火
“遠水不救近火”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這個俗語出自《韓非子·說林上》。
戰國時期,魯國魯穆公當政時,喜歡結交遠方的晉國和楚國,而對鄰國齊國卻沒有友好的表示。他的大臣犁鑰勸諫魯穆公:“如果有人掉進河里,派人去遙遠的越國請越國人救人,雖然越國人善于游泳,可是等到越國人趕來,落水者肯定救不活了。如果這里發生火災,派人去遙遠的大海取水,雖然海水取之不盡,但是等到海水取來,房屋已經燒成灰燼。雖然晉國和楚國強大,但是遠水就不了近火。一旦我國遇到危難,他們來不及救援,而齊國離我國很近,如果魯國有難,它能不救嗎?”魯穆公覺得有道理,開始與齊國搞好外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