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講與口才知識大全集
- 問道 達夫
- 3字
- 2019-01-03 14:05:02
上部 演講
理論篇
第一章 什么是演講
第一節(jié) 演講的概述
一、演講的概念
什么是演講?也許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用嘴說話。但是只要仔細想想,就會發(fā)現演講和講話有很大的區(qū)別??谷諔?zhàn)爭時期,經常有些愛國人士、學生會在人潮洶涌的地方,面向聽眾,憑借自己的口才,運用有聲語言和態(tài)勢語言的藝術手段闡明道理、抒發(fā)感情、發(fā)表個人見解,感召聽眾,這是我們所熟悉的演講。其實早在古希臘時期游吟詩人荷馬,游走于希臘各地傳唱特洛伊戰(zhàn)爭中英雄們的事跡;我國的大思想家孔子也是周游列國,推廣他的學說,勸告各國諸侯……它們在形式上都是所謂的演講。
所以演講和說話的區(qū)別應該在于,演講一般是因疑作答、尋根問底、明辨是非、釋疑解惑、闡明觀點。而說話,是人們的自言自語,日常的寒暄聊天,或者一般性的個別交談。
首先,演講是一種語言,這種語言不單純地等同于書面用語也不單純等同于口語,它既兼有書面用語的正式,又具有口語的特點和感染力。
其次,演講的目的往往是發(fā)表見解、闡明道理。
再次,演講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演講是面對聽眾的講話,在演講現場演講者與聽眾進行著信息交流和感情互動,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特定的時空情境。
最后,為了打動人心,演講具有一定的表演成分,演講者在演講過程中,要借助相應的藝術手段增強演講感染力。
但要注意的是,演講不能單純地表演,在傳遞信息的時候,要用表演來演繹和闡釋演講的目的。不能單純朗讀,“演”與“講”在演講實踐活動中,是以“講”為主,以“演”為輔,互相交織、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統(tǒng)一。在這里“講”是起主導作用,起決定因素的,而“演”則必須建立在“講”的基礎上,否則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所以我們可以給演講下這樣一個定義:演講是一種對眾人有計劃、有目的、有主題,系統(tǒng)的、直接的帶有藝術性的社會實踐活動。亦可被視為“擴大的”溝通。
二、演講的條件
演講是在社會實踐的直接需求下產生的一種活動,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公共交往,在這樣的交往中,人們在展開的各種活動如政治活動、經濟活動、科學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種種社會交往活動中,必然要發(fā)表見解,提出主張,釋疑解惑,抒發(fā)感情,以達到說服人、感染人、教育人、激勵人的目的。
(一)演講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具有現實性和藝術性
人們在開展這種活動時,無論是演講者、主持者抑或是聽眾,都有自己的目標指向和心理定勢,都十分重視演講的實際效果。就演講者來說,當然力求當場感召聽眾,說服聽眾,達到其預定的目的和任務。就聽眾而言,從社會價值觀念出發(fā),同樣也希望從演講中獲得知識和啟示。至于演講主持者,本來就承擔有根據特定的目的對演講活動進行組織和安排的任務,更希望演講活動各方面協(xié)調,圓滿成功,達到最佳的實際效果。
一場富有吸引力的好的演講,不僅可以生動地反映生活,揭示真理,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客觀規(guī)律,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人們美好的道德情操,促進人們奮發(fā)向上,給人以強烈的美的享受。演講活動所發(fā)揮的認識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正是社會實踐的直接需求,同時,這本身也正是實實在在的社會現實生活,具有直接的現實指導意義。
演講,不僅是一種現實性的社會實踐活動,而且是一種帶有藝術性的社會實踐活動??茖W通過生動的邏輯思維使人認識抽象的真理,藝術往往通過形象使人認識真理。在演講活動中,演講者為了最大限度地達到自己的目的,使聽眾心悅誠服,精神振奮,必須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喻之以利,導之以行”。為此,常常要借助于戲劇、音樂、繪畫、相聲、小說、詩歌等多種文學藝術手段為其服務。當然,它雖然具有多種文學藝術形式的一些特點和因素,但它畢竟不同于小說、詩歌、戲劇、音樂、繪畫、雕塑等文學藝術現象。文學藝術作品常常運用典型化手法,形象地間接地反映社會生活,其本身并不等于現實生活;而演講則是直接地表現生活,其本身直接體現著現實生活內容。
(二)演講必須在特定的時空環(huán)境中進行
所謂“特定時空環(huán)境”,一般指的是演講者和聽眾處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環(huán)境中,如“街頭演講”,演講者與聽眾同時處在街頭“;法庭論辯演講”,演講者與聽眾同時處在法庭的氛圍之中。
一般說,演講活動都要有相應的場合、相應的聽眾、適當的布置、合適的講臺、良好的音響效果和一定的時限。一定的時空環(huán)境反作用于演講,制約著演講的內容、語言和表情動作等等。一旦時空環(huán)境發(fā)生轉移和變化,演講的內容、語言和表情動作等也必須隨之轉移和變化,以適應新的時空環(huán)境。在科學飛躍發(fā)展的今天,時空觀念發(fā)生了離異性變化,時間在超強度地縮短,空間在奇跡般地擴大。
廣播、電視拓寬了人們的空間范圍,同時也縮短了人們的時間差距。運用廣播、電視可以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演講者和聽眾組合起來,使傳統(tǒng)的演講出現了新的發(fā)展和突破。如廣播電視演講,從表面上看,聽眾、觀眾并未直接與演講者處在同一時間和同一環(huán)境中,但從根本上仍是處在特定的時空環(huán)境中,演講者仍然必須有強烈的現場感,宛若置身于聽眾之中,也要考慮聽眾對演講的情緒反映和態(tài)度評價,盡管各種反映和評價不一定立即在現場流露出來。
因為在設置著麥克風和攝像機的演播室內演講,本身也就是處于特定的時空環(huán)境中,從客觀的角度來講,任何一個演講者都無法逃脫他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對他的制約,離開了這些,演講也就失去了它的存在價值。
(三)演講必須依托語言來展開
語言是人們彼此交流思想以達到互相了解的一種極其重要的交際工具,人類社會生產的任何方面,都直接或間接以語言為工具。有聲語言就是演講活動中傳遞信息、表達思想最主要的媒介和物質表達手段,它是演講者思想感情的載體,以流動的方式,運載著演講者的主張、見解、態(tài)度和感情,將其傳達給聽眾,從而產生說服力、感召力,使聽眾受到教育和鼓舞。離開了口語表達,就無所謂演講。要達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智育人、使聽眾心領神會的效果,演講者的語言必須流暢易懂,富有魅力。
好的有聲語言不僅準確清晰、圓潤和諧,而且絢麗多彩、生動有趣,以其跌宕起伏、音義兼美的藝術魅力,形成一種境界,使言辭的表現力和聲音的感染力均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
三、演講的主要表達手段
演講顧名思義,就是有演還要有講?!爸v”是講明道理,訴說對某一問題的看法。“演”是借助聲音、表情、動作來加強演講的生動性。演講以講為主,以演為輔,運用有聲語言,加上動作、體態(tài)和表情,巧妙結合,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強調自己的觀點看法,加強演講的力度和感染力,是每個演講者都會做的事情,所以,演講的主要表達手段,我們可以概括為:聲音表達、態(tài)勢表達和形象表達。
1.聲音
一般來說,聲音是構成演講的基本條件。聲音是演講活動最主要的表達手段。聲音承載演講者的思想和情感,直接傳達到聽眾的耳朵,因為聽眾是直接聽到演講者的聲音,所以要求演講者吐字準確清晰、聲音圓潤清亮、語音語調具有節(jié)奏性、語氣富有感情色彩。
2.態(tài)勢
態(tài)勢是指演講者的姿態(tài)動作、手勢眼神以及表情等表演活動。
演講者通過形體動作輔助聲音的工具,來傳達演講者的思想和感情,直接傳達給聽眾的視覺器官。它可以加強聲音感染力和表現力,彌補聲音的不足。它要求演講者動作準確到位、自然協(xié)調、個性鮮明。
3.形象
形象是指演講者的容貌體型、衣冠服飾以及舉止神態(tài)等方面。
主體型象的好壞、美丑,直接影響聽眾在視覺方面的欣賞感受和演講者思想感情的表達。它要求演講者在符合演講思想感情的前提下,注意裝飾樸素得體,舉止神態(tài)優(yōu)雅,風度翩翩,儀態(tài)大方,給聽眾一個視覺美的外部形象,使聽眾產生傾聽的欲望。
第二節(jié) 演講的特點和功能
一、演講的特點
作為一個演講者,一定要對整個演講活動負起責任,因為,演講者是演講活動的主體部分,在整個演講過程中,起著主導地位,而聽眾始終處于接受地位。因此真正意義上的演講是一個個性化的活動,它體現了一個人的個人魅力,是一個人的性格、氣質、形態(tài)、口才的綜合反映。
(一)演講是真實的活動
一些演講者站在講臺上時,雖然侃侃而談,旁征博引,有時還能插入一些令人捧腹的俏皮話,說理透徹明白,但是如果沒有體現出個人的特點,一樣無法激起聽眾熱烈的反響。反之,如果一個演講者講的雖然都是具有鄉(xiāng)土氣息的樸實的語言,但是這些語言中,包含了真情實感,這也會成為一個感人的演講。
正是因為這樣,演講的一個首要特性就是真實性。
演講是一種現實活動,它是面向公眾、面向社會的,雖然演講中可以有一些表演的成分,但究其根本,都是為了達成演講者通過對社會現實的判斷和評價,直接向廣大聽眾公開陳述自己的主張和看法的一種手段。
(二)演講中可適當地加入一些藝術效果
雖然演講是事實的產物,但是演講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使人認同自己的觀點,所以,在演講的過程中可以加入一些現實活動的藝術。
演講為了達到啟迪心智、感人肺腑的目的,需要借助一些藝術的表現手段創(chuàng)造藝術感染力。演講的藝術性在于它使得演講具有了文學特征、朗誦藝術色彩和富有感召力的體態(tài)語言,這樣就形成了統(tǒng)一的整體感和協(xié)調感。也就是說,演講中的各種因素,例如語言、聲音、表演、形象、時間、環(huán)境等,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xié)調的美感。同時,演講還具備著戲劇、曲藝、舞蹈、雕塑等藝術門類的某些特點,演講與這些因素融為一體,就形成了具有藝術感的演講活動。
(三)演講具有鼓動人心的力量
我們知道,人們通過演講活動來宣傳真理,統(tǒng)一思想,贏得支持,從而引導他人。尤其在戰(zhàn)爭年代和政治斗爭中,演講活動一向被喻為是進行宣傳教育、政治斗爭的有力武器。
所以演講需要使得聽眾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沒有鼓動性,就不成為演講。在演講中,演講者需要用自己的形象、語言、情感、體態(tài)以及演講詞的結構、節(jié)奏、情節(jié)等去引發(fā)聽眾的共鳴,以此來抓住聽眾的心??梢哉f,鼓動性是演講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
(四)演講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工具
演講從最初的面對公眾講話,演變到今天已經成為了一門單獨的學科,它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
現今社會中人們的任何思想、任何學識、任何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都可以借助演講這個工具來傳播。可以說,演講是最經濟、最實用、最方便的傳播工具。
(五)演講可以針對明確的目標
演講是一種社會活動,它所面對的聽眾也是社會的成員。因此,演講應具有社會現實的針對性,能夠針對特定的人群、問題展開,取得公眾的認同。
演講者的觀點來源于對現實社會生活的歸納和提煉,只有這樣,演講才有說服力、感召力,才能引人深思,發(fā)人深省。
演講的觀點明確,涇渭分明,容不得一點沙子。演講,要求旗幟鮮明,主題顯露;贊成什么,提倡什么,反對什么,涇渭分明,毫不含糊。
(六)演講能夠適應任何環(huán)境
演講是人們?yōu)榱吮磉_自己觀點的一種活動,所以它能包括的內容也是包羅萬象,社會生活事無巨細,古今中外縱橫千里,它適合于男女老幼,不同背景、文化層次、職業(yè)、身份、種族、閱歷的所有人;同時,它不受時空、設備等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因此,演講是具有很強適應性的宣傳教育形式之一。
二、演講的功能
演講雖然也是講話的一種,但是和我們日常的講話是完全不同的。我們日常的講話,是人們?yōu)榱私涣魉枷?、?lián)絡感情、協(xié)調行動而說的。這樣的講話,都是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并且日常的講話,對于邏輯性的要求并不高,人們的交談是相互地交織進行,所以是散漫的、隨意的。
但是演講就不同,它具有明確的邏輯性和目的性。需要演講者的精心準備,它是由演講者、聽眾兩部分組成的。
(一)演講在演講者和聽眾之間建起聯(lián)系
正如我們之前說到的一樣,演講時有演講者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系統(tǒng)地統(tǒng)合到一起,有計劃、有組織傳達給聽眾,在演講的過程中除了設計好的互動之外,基本上是不需要聽眾插話的。即使是我們熟悉的辯論賽,也是一個人一個人的闡述,中途一般是不能被打斷的。
在這樣特殊的模式中,演講者和聽眾、聽眾和聽眾、聽眾和演講者之間就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聯(lián)系,這是傳播的必然發(fā)展。
這些多種多樣的聯(lián)系,也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展現在了聽眾和演講者的面前。聽眾可以在這些表現之中找到感情的共鳴,同時便于聽眾理解和記憶演講的內容。演講者在臺上滔滔不絕地發(fā)表演講時,他的思想感情、舉止神態(tài)都直接作用于聽眾,聽眾接收到這些信息,或欣然贊許,開懷大笑;或心存疑義,無動于衷;或驚或喜,或悲或嘆,都會在現場流露出來。
而對于演講者,這樣的聯(lián)系,可以使他隨時確認演講的進度和效果,對于聽眾對演講的情緒反映和態(tài)度評價,會自然地反饋給演講者,為其所察覺。所以一個成功的演講者能夠協(xié)調與聽眾的關系,使他的演講具有吸引力,演講就可望成功。
(二)演講是一種典型的傳播活動
我們知道一個傳播活動必須是這樣:

傳播源通過一定的介質將所要傳遞的消息傳遞給他的目標受眾,而受眾在得到消息后再將他的想法、感情通過一定的渠道反饋給傳播者,這樣傳播者就知道了他是否得到了他的預期效果。
所以說演講是一個典型的傳播過程,是演講信息循環(huán)流通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演講者通過聲音、體態(tài)、形象的特殊的媒介,將演講信息傳達給聽眾,聽眾在得到這些信息之后,必然會出現一定的反應,高興、悲傷或者漠不關心等等。
顯然,要使演講順利進行,必須使各方面聯(lián)系和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效地連接,密切配合。尊重演講的傳播性,尊重聽眾才能更好地完成演講。
(三)演講者獨白的語言要具有準確性和生動性
我們在上面說過,演講是一種靠演講者獨白來打動聽眾、感染聽眾的傳播方式,沒有了互動、交談,就避免了內容的雜亂不統(tǒng)一,可以使得演講者能夠明確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但是同樣是因為這樣,在演講中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清晰和生動。
就像教師講課一樣,是要將全新的內容使得學生了解、掌握。這就要求演講者必須通過自身的有聲語言材料和相應的體態(tài)語言來逐條逐款層層展開。要講清思想觀點的來龍去脈,就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奏效的。
因此,演講者的語言必須經過認真組織、仔細斟酌、要有著很強的內在邏輯。
開頭要精彩,引人入勝,結尾要恰到好處,耐人尋味。而中間部分要求層次清楚,論點明確,完美地將自己和聽眾的情緒推向高潮;同時運用敘事、抒情、說理等多種方式將自己的論證做到天衣無縫。如何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精巧的文采美來吸引聽眾、感染聽眾,撥動聽眾的心弦,彈奏出最動聽的樂曲,這一切都要求演講者苦心構思,巧妙結合。
演講者這種獨白式的言態(tài)表達方式,又是有聲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的結合體,它要求語言、聲音、眼光、動作、姿態(tài)有機地結合,渾然一體,做到吐詞準確、語調動聽、表情豐富、動作適度、儀態(tài)大方、感情充沛,使人產生一種“思風發(fā)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齒”的美感。因此,它必須遵循一定的美學原則,講究音韻、修辭、氣度等等,具有一定的藝術色彩??傊?,一次成功的演講,其語言必須具備以下要素:措辭準確,聲調清晰,體態(tài)得當,感情真摯,結構完美。
值得說明的是:演講雖然是藝術化的獨白式的言態(tài)表達,但這種“藝術化”有一定的“度”,它是受現實活動的目的和效果制約的有限的藝術,實際上只是一種手段性的藝術,如同技能技巧一般。如果超越了這個“度”,就把演講搞成評書、單口相聲或詩朗誦一般,那就不倫不類,失去了演講的真實性。評書、單口相聲、詩朗誦雖然也是“一人講,眾人聽”,但是它們屬于藝術范疇,是藝術活動,是藝術活動中的言態(tài)表達形式;而演講是現實活動,“它是現實活動的言態(tài)表達藝術,而不是藝術活動的言態(tài)表達?!?/p>
(四)演講是一種常用工具
在我們的生活中,演講是無處不在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法律,也無論是學術、理論、宗教、道德或其他社會問題,都可以成為演講的題材,幫助演講者發(fā)表自身的意見和看法。
同時,演講不像文字和書籍,要求受眾具有一定文字和文學功底,不論是老、中、青、少,還是工、農、兵、學、商,只要具有聽講能力,都能成為演講聽眾。
演講對于場地的要求也不高,電臺、電視臺、禮堂、課堂、廣場,甚至街頭巷尾,只要是有人流的處所都能成為演講的場地。
因而,它能緊密地配合形勢,適應現實任務的多種需要,及時地開展宣傳鼓動、就職施政、爭取民眾、發(fā)號施令、激勵斗志、傳道授業(yè)、答疑解惑、布置任務、安排生產等等活動。事實上,演講是最經濟、最靈便、最直接、最有效、最實用的宣傳教育形式之一。
第三節(jié) 演講的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帝國主義操縱巴黎工會逼迫中國簽署不平等條約,這樣的行為使得北京大學等眾多高校的學生憤慨,他們游行、示威、公開演講。
這時期的演講的目的非常明確,要求取消“二十一條”、拒絕簽字,“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通常演講都具有以下幾種目的:
(一)使更多人了解演講的信息
演講是一種傳播活動,它的主旨就是:演講者說明、解釋或闡明有關人或事或物的某些狀況或特征等,使聽者理解、明白演講者傳遞的信息。
在這樣的傳播活動中,演講者不能支配聽眾的想法和感情,只能傳達自己的目的和感情。
(二)使更多人信服接受演講的信息
這是演講的目的進一步發(fā)展,在演講將信息傳達出去后,他的工作并沒有完成,他要確保他的目的和希望能夠被聽眾接受和理解。這要靠演講者在觀察聽眾的神態(tài)、表情等信息來判斷。
(三)使人們按照演講的要求行動起來
這是在前兩種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更高階段的演講,這個階段聽眾們已經完全接受了演講的內容,并把演講者的要求貫徹到了行動當中去。演講的目的是影響聽者的舉止,影響其去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在這類演講中,演講者首先要使聽者明白和接受自己的思想、觀點、建議,然后,必須以某種激情呼吁的方式,支配或驅策聽者的行為,使其按照演講者提出或傳達的要求去行動。
(四)使人們從演講中得到激勵和鼓勵
在這類演講中,演講者的目的一般不是要影響聽者的思想、信念,而主要是企圖更強烈、更深刻、更動人地再現聽者已經具有的思想、觀點、感情、愿望、信念等,使聽者的思想感情得到進一步升華和強化,從而受到鼓舞和激勵。在“使人激”演講中,演講者必須使自己成為聽者的代言人,全面通曉、真摯地表達出聽者的思想感情。此外演講者還應當要求自己成為能對聽者進行引導的長者??梢哉f,“使人激”演講是演講技藝的頂峰,一些彪炳史冊的著名演說,如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說、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丘吉爾首相的就職演說等,都是“使人激”演講的成功范例?!笆谷思ぁ毖葜v與“使人動”演講有著極其密切的聯(lián)系,真正能“使人激”的演講必先能“使人動”。
(五)使人們從演講中感到快樂
在“使人知”、“使人信”、“使人動”的演講里,都可能穿插一些幽默而富有趣味的內容,以活躍氣氛、增強聽者的興趣,使其更樂于理解,接受某些觀點或按某種觀點去行動?!笆谷藰贰毖葜v能夠寓思想教育于娛樂之中,使聽者擺脫緊張和疲勞,達到一種輕松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