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與圓的人生智慧課大全集
- 德群 若谷
- 7847字
- 2019-01-03 14:04:48
第三節 用裝糊涂的方式,讓對方真糊涂
用裝糊涂的方式讓對方糊涂
裝糊涂裝得像,才會讓別人信以為真,這時你再想辦法對付他,就等于在對付傻瓜,自然不費吹灰之力。司馬懿在三國歷史上是出類拔萃的人物,街亭一戰,諸葛亮玩了個“空城計”的小花招,他中計上當,退兵三十里;可到了五丈原,他采取以守為攻的辦法,不理睬諸葛亮的激將之法,硬是活活耗死了諸葛亮。曹操當政時就對他另眼看待。及至曹操之子曹丕當了皇上,更是將他倚為朝廷柱石,曹丕死時,囑他輔佐新君曹睿;曹睿死時,又囑他輔佐下一代新君——年僅八歲的曹芳。
司馬懿真可謂魏王朝的三朝元老了。同時受命輔佐曹芳的還有大將軍曹爽。二人實際共同掌握了曹魏的軍政大權。他倆各領精兵三千余人,輪番在殿中值班。曹爽雖為宗室皇族,但資歷、聲望、經驗、才干均遠不如司馬懿,所以曹爽開始還不得不倚重司馬懿,對他以長輩相待,引身卑下,每事必問,不敢獨斷專行,兩人關系還算和睦。
當時,曹爽門下有清客五百人,其中畢軌、何晏、鄧揚、丁謐等常在曹爽周圍,為他出謀劃策。他們不斷向曹爽進言,認為司馬懿對皇室是潛在的威脅,不可對他推誠信任。
曹爽遂于景初三年(239年)二月,使魏帝下詔,說司馬懿德高望重,理應位至極品,因而從太尉升為太傅。這一明升暗降的辦法,使司馬懿的兵權被剝奪。以后尚書奏事,均先經過曹爽,大權遂為其所獨攬。緊接著,曹爽又將其三個弟弟和自己的心腹都安排在比較重要的崗位,執掌實權,朝中要職全為曹爽之黨控制,一時曹爽權傾朝野,滿門稱賀。
對于曹爽及其黨羽的奪權之舉,司馬懿早已看破其用心,但司馬懿并未一怒而起。他洞察形勢,認為自己目前處于不利地位,曹爽身為宗室,是功臣曹真之后,而自己卻為外姓,是曹氏政權猜忌防范的對象,不可馬上采取過激的對抗行動。
于是,面對曹爽咄咄逼人的進攻聲勢,司馬懿以退為守,把政權拱手讓給曹爽,并以年老病弱為由,不問政事。這使得曹爽的政治警惕逐漸放松,自以為大權在握,可以放心地尋歡作樂、縱情聲色,名聲也就一落千丈了。
后來曹爽對司馬懿的病感到有些懷疑,恐怕其中有詐,正巧此時曹爽的親信李勝將出任荊州刺史,曹爽命他向司馬懿辭別,乘機伺察司馬懿生病的真相。
司馬懿知道曹爽派李勝辭行的用意,故意表現了一副衰病之容。他躺在病床上,兩個婢女在他身邊服侍,他想拿過衣服來穿,但卻由于手抖而使衣服滑落在地上。他指口言渴,婢女端進粥來,他只能勉強將嘴湊到碗邊,讓婢女一勺勺地喂他,稀粥順著他的嘴角流出來,弄得胸前衣襟濕漉漉的,十分狼狽。
李勝對司馬懿說:“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擔任荊州刺史,特來向太傅告辭?!彼抉R懿假裝眼昏耳聾,故意將“荊州”聽成“并州”,他說:“那就委屈你了,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你要好好防備啊。我病重得快要不行了,恐怕今后見不到你了,我把我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托付給你,希望在我死后能得到你的照顧?!?/p>
李勝又大聲解釋說:“我是到荊州赴任,而不是去并州?!彼抉R懿又故意錯解其意說:“哦,你是剛從并州來?”
李勝只得拉大嗓門,這一次司馬懿才算聽清楚了,他嘆息著說:“唉,我實在是年紀老了,耳朵聾,聽不清你的話。你調任家鄉荊州刺史,真是太好了,應該好好建功立業?!?/p>
李勝回到曹爽那兒,將親眼所見向曹爽詳細報告,認為“司馬公已神志不清,只剩下一具軀殼,不足為慮了”。這時,假象已經完全蒙蔽了曹爽,他自認為可以高枕無憂了。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按慣例將率宗室及朝中文武大臣,到城外祭掃魏明帝的陵墓。喪失警惕的曹爽兄弟及其親信都前呼后擁地跟著小皇帝曹芳去了。久已裝病臥床不起的司馬懿認為時機已到,將經長期周密策劃、精心準備的力量積聚起來,發動了政變。他和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率部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了城門、兵庫等戰略要地和重要場所,并上奏永寧太后,廢免曹爽大將軍的職務,剝奪了他的兵權。又親率太尉蔣濟等勒兵屯于洛水浮橋,派人給魏帝呈上司馬懿要求罷免曹爽的表章。曹爽及其親信黨羽慌了手腳,未能組織有效的反抗,又輕信了司馬懿的勸降之言,認為雖然免官,但仍不失為一富家翁。最后乖乖地交出了兵權,束手就擒。等回到京師,司馬懿即以謀反罪名,將曹爽一伙投入監獄,不久全部處死。
二月,魏帝進封司馬懿為丞相。十二月又加九錫之禮,享受朝會不拜的殊禮。自此司馬懿威震朝野,實際掌握了曹氏政權的軍政實權,史稱“高平陵之變”。善于蒙蔽對方,讓對方糊涂,然后乘其不備迅速發動反擊,往往能取得勝利的先機。司馬懿無疑是其中的高手。政變是封建時期統治階級內部政治斗爭的最高表現形式,具有極大的危險性。司馬懿取得政變成功的關鍵就在于蒙蔽了對方,使對手放松了警惕,從而獲得反擊的機會。
可見,與人較量需要的是頭腦而不是武力。而如果能采取方法,讓對方麻痹,完全對你放松警惕,那樣最容易取得成功。
言談常需“和稀泥”
何謂“和稀泥”?就是遇到難題,包括進諫、爭執及糾紛等,不在是非對錯上糾結,而是不斷調和、折中,“抹平”才算和諧,“搞定”才算穩定。
雖然說“和稀泥”多少有些貶義,但綜觀當今那些為人處世的高手,幾乎都懂得“和稀泥”的藝術。他們盡量不去招惹強勢者,或者在強勢者之間周旋,察言觀色,謹言慎行。這種看似有些狡猾的生存方式,其實是聰明人辦事成功至關重要的基本功。漢元帝登基之后,任用了賢者王吉和貢禹。當時朝廷內的最大問題是外戚和宦官專政,但是當漢元帝問起貢禹對國家大事有什么意見時,貢禹卻對皇帝說,請他注意節儉,因為勤儉才能治國。漢元帝天性就吝嗇,一聽貢禹這么說,正合他意,而又能顯現他的功德,立刻將很多節儉措施付諸行動。
不料,貢禹這一提議非但沒有得到后世政治家司馬光的贊揚,反而遭到了他的嚴肅批評。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說:“忠臣侍候君主,要揀皇帝最嚴重的錯誤、最難改正的毛病,第一時間提出來,督促他改正,其他小毛病捎帶著就改正了。漢元帝剛登基,有心向上,恰如一張白紙,他虛心向貢禹請教,貢禹就應該抓住機遇,先指出最急的問題,后說那些不著邊的事。漢元帝的最大問題是什么呢?‘優游不斷,讒佞用權’??韶曈碇蛔植惶?,而是喋喋不休地講勤儉。漢元帝天性愛節約,貢禹卻說個沒完沒了,是何居心?如果貢禹不知道國家的問題,怎么能被稱為賢良?如果他看出來又不肯說,反而顧左右言他,罪可就大了!”
皇帝剛剛登基,虛心納諫,大部分都是裝裝樣子,表面功夫,貢禹懂得察言觀色,使他深得皇帝之心,如此才能保證他的將來。但司馬光卻對此不以為然,認為為人臣子,就要努力幫助皇帝整頓朝廷。他本人也是這么做的,面對朝廷內部的新舊黨問題、治國問題,他不斷地在皇帝面前表現自己的強勢,絲毫不理會君王的心情。
結局怎樣呢?“伴君如伴虎”,天威難測。當時的皇帝可能無法動搖司馬光的權臣地位,但是司馬光最后也是急流勇退,郁郁而終。如果我們在工作中,尤其是面臨職場生存的時候,上司是一個能夠納諫的人,可以委婉地說出自己的建議,并不時地察言觀色,適時遞上一些恭維話,把內心硬邦邦的建議用“和稀泥”的方式進行表達,這才是現代人的進諫方法。
其實,不僅僅是在職場,在任何存在人際交流的社交環境中,“和稀泥”都是一門有必要掌握的藝術。
把糊涂裝得“有意思”
現實生活告訴我們,做事過于精明,只顧眼前利益,往往會因小失大,得不償失;糊涂一下,也許會有另外一番景象。下面的這個事例就說明了這一點。在某小區門口的菜市場,有兩個豆腐攤,一個攤主是中年婦女,很精明的樣子,斤斤計較,不肯吃一點虧,少一分錢也不賣;隔著不遠,另一個是個20多歲的小伙子,一副憨厚、樸實的樣子,他的豆腐不論斤,1元錢一塊,用刀拉一塊就得,而且保證比那位女攤主的1元2角一斤的豆腐分量還要足得多,既利索,又實在。更重要的是,這個小伙子憨厚得非常自然,時常說些“賺夠吃飯的就得”等一類讓人們覺得有道理又輕松的話。
于是,人們都喜歡買小伙子的豆腐,一天能賣好多屜,而那位精明的女攤主一天最多賣一屜,有時還得剩下……商務談判有一句經典臺詞:會買賣的稱贊對方,不會買賣的挑剔對方。小伙子憨厚樸實,吃小虧而贏大利,正是摸準了顧客不在乎那一兩角錢,需要的是賣主的信任和親切感的心理,從而贏得了更多的回頭客,其總體收益可想而知;而那位精明的女攤主,只顧眼前利益,不懂顧客心理,舍不得、也不會以情感人,如果她不改變方式方法的話,就可能很快從這個市場消失。
人活在世上,誰不愿意活得自然、自由、自在呢?誰不愿意過得瀟灑、愉快、輕松呢?誰不愿意事業蓬勃、財運亨通呢?誰不愿意成為別人羨慕的人呢?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培養自己的“糊涂”意識,把糊涂裝得有意思。
真正有意思的糊涂,不僅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做人的智慧。既然世上許多事,分清對錯不容易,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搞清楚的必要,那么還是難得糊涂比較明智。這也成了當今人們為人處世的準則和行動指南。
那么,具體如何培養自己的糊涂意識,把糊涂裝得有意思呢?下面兩個方面要牢記:
1.無關大局時,盡量不要插手。一個單位,少則十來人、幾十人,多則幾百人、上千人、甚至幾萬人,不可避免地要發生許多不順心的事情。對這些問題,單位領導如果都認真去處理,是怎么也處理不完的。而且,有些問題,處理后又出現新的問題。本來,有些問題無關大局,不去處理,有的自然就消失了,有的由于社會輿論的壓力而被制止了。若不插手,就可以減少許多煩惱,且又不影響工作,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時刻提醒自己,無關大局的問題,盡量不要插手,而要裝糊涂,不把精力放在那些無謂的芝麻小事上。
2.人際關系中的是非不要弄得太清楚。某些人人緣不好,主要是因為他們處理一些小是小非的問題時有錯或者不夠全面。干脆不去處理,就不會存在這類問題了。所以,與人打交道的時候,能帶過的就帶過,這樣別人會覺得你是一個能理解和容忍別人缺點、錯誤的人,你就會受到他人的尊重。當然,非追究不可的問題,應當認真追究,以挽回或者減少損失。
糊涂反而難得,似乎不可理解??陀^而言,要常保持糊涂意識,把糊涂裝得有意思,也不容易!不僅要有一定的修養,還要有一定的雅量和記性。
糊涂要裝得不露痕跡
裝糊涂是一門高超的處世藝術,它需要超然的表演才能。拿出來表演的,是為了掩人耳目,真功夫、真目的卻不大白于天下。裝糊涂,說到底宗旨只有一個,那就是掩藏真實意圖;要求也只有一個,即逼真,使旁觀者深信不疑。
日本某公司與美國某公司進行一次重大的技術協作談判。談判伊始,美方首席代表便拿著各種技術數據、談判項目、開銷費用等一大堆材料,滔滔不絕地發表本公司的意見,完全沒有顧及到日本公司代表的反應。實際上,日本公司代表一言不發,只是在仔細地聽、認真地記。
美方講了幾個小時之后,終于想起要征詢一下日本公司代表的意見。不料,日本公司的代表似乎已被美方咄咄逼人的氣勢所懾服,顯得迷迷糊糊、混沌無知,所以只會反反復復地說“我們不明白”,“我們沒做好準備”,“我們事先未搞技術數據”,“請給我們一些時間回去準備一下”。第一輪談判就在這不明不白中結束了。
幾個月以后,第二輪談判開始。日本公司似乎認為上次的談判團不稱職,所以全部予以更換。新的談判團來到美國,美方只得重述第一輪談判的內容。不料結果竟與第一輪談判一模一樣,由于日方對談判項目“準備不足”,日本公司又以再研究為名,毫無成效地結束了談判。
經過兩輪談判后,日本公司又如法炮制了第三輪談判。在第三輪談判不明不白地結束時,美國公司的老板不禁大為惱火,認為日本人在這個項目上沒有誠意,輕視本公司的技術和基礎,于是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半年后日本公司依然如此,兩公司間的協定將被迫取消。隨后,美國公司解散了談判團,封閉了所有資料,坐等半年以后的最終談判。
萬萬沒有料到的是,僅僅過了8天,日本公司即派出由前幾批談判團的首要人物組成的談判團隊飛抵了美國。美國公司在驚愕之中只好倉促上陣,匆忙將原來的談判成員從各地找回來,再一次坐到談判桌前。
這次談判,日本人一反常態,他們帶來了大量可靠的資料、數據,對技術、合作分配、人員、物品等一切有關事項甚至所有細節都做了相當精細的策劃,并將精美的協議書擬定稿交給美方代表簽字。
美國人立馬傻了眼,但一時又找不出任何漏洞,所以最后只得勉強簽字。不用說,由日本人擬定的協議肯定對日方公司極為有利。
在美日的談判較量中,日本人巧裝糊涂,以韜光養晦的謀略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其實作為一種謀略,“糊涂”不僅能在商場上取得出奇制勝的效果,也能在關鍵時刻讓人逢兇化吉、轉危為安。
陳平在當初投奔漢王劉邦的時候,曾發生過這樣一宗險事。
那是春夏之交的時節。一天中午,天空陰沉沉的,碧綠的田野一片靜寂。這時,從楚王項羽的軍營里走出一個人,他身穿將軍服,佩帶一把寶劍,一路十分警覺地順著田間小路向黃河岸邊趕去。這個人就是陳平,他想偷渡黃河去投奔漢王劉邦。
陳平趕到河邊,上了一艘渡船。船上共有四五個人,都是虎背熊腰,一臉兇相。陳平心知不妙,但擔心誤了時間,楚兵會很快追趕上來,只好見機行事。
船只慢慢離開了岸,陳平總算松了口氣。但他敏銳地觀察到,船上這幾個人竊竊私語,相互遞著眼色,流露出不懷好意的神情。
“看來是個大官,偷跑出來的?!?/p>
“估計他懷里一定有不少珍寶和錢,嘿嘿?!?/p>
坐在艙內的陳平聽到船尾兩個人這樣低聲議論,并發出陰險的笑聲時,不禁有些緊張。他心想:“他們要謀財害命!我身上雖然沒有什么財物和珍寶,只是孤身一人,只有一把劍,肯定敵不過他們。如何安全地擺脫危險的困境呢?”
這時船已到了河中央,速度明顯地減緩了。
“他們要下手了,怎么辦?”望望陰霾的天空,陳平從船內站了起來,走出船艙。他說了句:“艙內好悶熱啊!熱得我都快要出汗了?!?/p>
陳平邊說邊佯作若無其事地摘下寶劍,脫掉大衣,倚放在船舷上,并伸手幫他們搖船。這一舉動出乎他們的預料,使他們一時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了。陳平很用力地搖船,過了一會兒他又說:“天悶熱,看來要來一場大雨了?!闭f著,又脫下一件上衣,放在那件外衣之上。過了一會兒,他又脫下一件。最后,他索性脫光了上衣,赤著身子幫他們搖起船來。船上那幾個人看見陳平沒有什么財物可圖,也就打消了謀害他的念頭,很快把船劃到對岸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陳平不論是向船家極力辯解,還是憑一時血氣之勇拔劍與船家展開搏斗,恐怕都難以逃脫被船家殺害的悲慘結局。但他卻能夠假裝糊涂,以機智善變為自己化解了殺身之禍。
裝糊涂,除了演技之外,還需要自信。相信自己會成功,相信自己確實能愚人耳目、以假亂真,相信自己演技出神入化、爐火純青,這樣,演起戲來才能面不改色心不跳,沉著冷靜,應付自如。
裝糊涂要能夠靈活變通
裝糊涂沒有固定的模式,而是應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變通,使自己的行為能夠合乎時宜,不至于弄巧成拙、適得其反。這個道理就跟江中行船一樣,逆水行舟不如順風揚帆,又輕便又快捷。
明朝張崍任滑縣縣令時,有兩名江洋大盜任敬、高章冒充錦衣衛的使者拜見他。于是,他們三人一同進入內室。任敬摸著鬢角胡須笑著說:“張公不認識我吧!我是灞上來的朋友,要向張公借用公庫里面的金子。”于是兩人取出匕首,架在張公的脖子上。
張公強抑心頭的慌亂,裝出替他們著想的樣子說:“你們不是為了報仇,我也不會因為財物犧牲性命。你們這樣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如果被別人發現,對你們可相當不利!”兩個強盜覺得有道理。
張公又進一步說:“公庫的金子有人看管,容易被發覺,對你們不利。有一個辦法,我向縣里的有錢人借貸,這樣你們既可以安然無事,也不至于連累了我的官職,豈不兩全其美?!?/p>
兩個強盜聽了更加贊同張公的辦法。就這樣,張公不露聲色地穩住了強盜,并取得了他們的信任與合作。
于是張公就叫高章傳令,要屬下劉相前來。
劉相是張公的心腹,兩人向來十分默契。
劉相到后,張公依計行事,說:
“我不幸發生意外,如果被抓去,就會很快被處死。現在錦衣衛的兩位先生很有手腕,愿意放我一馬。我非常感激他們,想拿出五千兩黃金當他們的壽禮,以表示我的心意。”
劉相聽了目瞪口呆,說:“五千兩實在不是小數目,到哪里去弄這么多錢?”
張公用手輕輕敲了桌子一下說:“我知道縣里有的人很有錢,而且急公好義,我請你替我去向他們借。”
說完,張公煞有介事地拿出筆來,寫某人最有錢,可以借多少;某人中等,可以借多少。最后一共寫了九個人,正好數量符合。他所寫的這九個人,實際上都是大力士。
劉相看了以后恍然大悟,便出了屋子。當時天寒地凍,張公借口說暖暖身子,拿出酒菜與他們應酬。他自己先吃先喝,好讓兩位強盜放心。兩位強盜果然吃喝起來。酒剛喝完,名單上列出的九個人便一個個穿著錦衣,手里捧著用紙包著的鐵器先后來到門口了。他們假裝說:“張公要借的金子拿來了,但是因為時間太緊迫,沒有辦法湊足所要的數目,實在過意不去?!币贿呎f,他們還一邊裝出哀求的樣子。
兩位強盜聽說金子到了,又看到這些人果然都像有錢的樣子,就很高興地說:“張公真的沒騙我們?!?/p>
而張公則裝著要給他們金子的樣子,叫人拿來秤和小桌子。這時任敬坐在客位,張公坐在主位,中間隔著長桌子,如此一來,張公和任敬隔著一些距離??墒歉哒聟s一直擁著張公的背,彼此貼得很近。
張公必須稍微離開高章,但又不能讓他疑心。于是他站起來拿起秤的砝碼對高章說:“你的長官正和我飲酒行主客之禮,哪有空看砝碼。所以看砝碼輕重,就只好偏勞你了?!?/p>
高章于是稍微靠近桌子,去看砝碼。
此時九個人則捧著包裹的鐵器一起擁向前去,故意做出打開包裹取出金子的樣子。張公趁此脫身,離開高章幾步就大喊九人抓賊??磸埞蚯疤帽寂?,任敬起身撲向張公,卻趕不及,于是他舉刀自殺。高章也準備自殺,但卻被捕快抓住,拷問之后處死了。
明朝都御史韓永熙在江西為官時,江西地面太平無事,百姓都稱贊韓永熙的德政比皇上還要高。而韓永熙卻不敢居功自傲,反倒做了幾件有辱聲名的事情,任人議論。
有人問他:“你何必敗壞自己的名聲呢?這對你有什么好處嗎?”韓永熙答道:“天子是天下第一,誰超過他,還能活嗎?”
一次,手下來報說寧王朱宸濠的弟弟來了。韓永熙大吃一驚,朱宸濠手握重兵,朝廷對他的態度一向是壓制與拉攏并施。韓永熙知道,寧王的弟弟無故前來,絕非好事。
果然,朱宸濠的弟弟一見到他便屏退左右,單獨對韓永熙說道:“寧王要謀反,你要小心啊!他的軍隊離你這里非常近,他若起兵,最先遭殃的是你!”
韓永熙愣愣地聽著,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模樣,用手指著自己的耳朵,大聲問:“什么?啊?大聲點!”
寧王的弟弟又高聲重復了一遍。
韓永熙還是皺著眉,大聲說:“我的耳朵前些日子被雷擊中了,聽不太清你說的話。”
寧王的弟弟愕然道:“怎么會被雷擊中呢?”
“你說什么呢?”韓永熙繼續問。
“我說你這個老烏龜!”寧王的弟弟不太相信韓永熙是聾子,故意用話激他。
韓永熙搖搖頭道:“不行,不行,你說的話我一句也聽不見。這樣吧,”說著,他搬來一張白木小桌,“你把要說的話寫在這上面,我看了就知道了。”
寧王的弟弟只好將寧王想謀反的事全寫在那白木小桌上面。
韓永熙邊看邊故意顯出驚訝的神情,大喊可惡??蓪幫醯牡艿軐懲瓯阕吡恕?/p>
韓永熙立即把寧王欲謀反之事上奏朝廷??沙⑴扇巳フ{查了很久,一點兒證據也沒有找到。當時寧王與弟弟關系非常密切,他們推說根本就沒有此事,并說韓永熙有意誣陷王爺,當處斬刑。
朝廷立即逮捕了韓永熙,欲定其罪。
韓永熙將白木小桌拿出來作證,這才免于一死。
裝糊涂,如若能靈活應變,不但會給各種繁雜的事情涂上潤滑油,使得其順利運轉,還能讓生活中充滿笑聲。當然,裝糊涂不是真糊涂,這是一種外在的處世態度。我們在裝糊涂的同時也應把握好糊涂與認真的界限,以防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