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知人善任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二月,唐太宗以房玄齡為左仆射,杜如晦為右仆射,魏征為秘書監(jiān),參與朝政。這是其知人善任、選賢有方的典型例子。

(1)選人重品德

太宗能知人善任,首先由于他認(rèn)識到除了施政方針的正確,官員也必須賢能,這是關(guān)系到國家治亂興亡的大事。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他就對房玄齡說:“致治的根本,在于選拔賢能,量才使用,設(shè)官要少而精?!边€打比方說,“任官不得賢才,就如同畫餅充饑,不能食用?!彼麑μ永钪握f:“治國在于進(jìn)賢退奸,賞善罰惡,不徇私情?!彼麑Υ蟪捡宜炝颊f:“我要始終堅持做三件事:一要借鑒前朝的成敗得失;二要進(jìn)用善人,共同治理天下;三則不聽信讒言,棄斥奸佞之人?!彼砟隇榻逃钪危偨Y(jié)一生治國之道寫成《帝范》一書,在《求賢》篇中寫道:“國家的輔弼大臣,必須選用忠良,只有這樣,天下才能實現(xiàn)大治。”又說:“人才濟(jì)濟(jì),遠(yuǎn)遠(yuǎn)勝過黃金萬兩?!?/p>

選賢任能被作為唐太宗一生的治國之本,并且他要求宰相等大臣也要這樣做。太宗即位不久,就叫宰相封德彝舉薦賢能之人,但過了較長時間封德彝沒有舉薦一人。問及原因,封德彝說:“臣并非不盡心此事,只因現(xiàn)今沒有值得向陛下推薦的賢德之人?!碧诤懿煌膺@種觀點,他說:“君主用人就像使用器具,各有所長。古代帝王治理天下而實現(xiàn)盛世太平,難道都是借用別的朝代的人才輔佐的嗎?問題恐怕是自己不知人,怎么可以亂說成今世沒有人才呢!”后來,太宗也為此事批評宰相房玄齡、杜如晦。他說:“你們位列宰相之位,應(yīng)替朕分憂,廣納賢才。但聽說你們每日忙于處理訴訟等一般事務(wù),這對于朕選拔賢才有什么幫助呢?”

為了能夠讓大臣沒有顧慮地協(xié)助皇帝選舉賢能,太宗在貞觀初就對大臣們講:“朕現(xiàn)在迫切地訪尋賢才,專心探求治國的道理。一旦得到你們推薦的賢能之士,會立刻提拔重用。但也有些人討論說:‘那些選拔重用的人都是宰相的親朋故舊。’諸公只要出于公心,就不要顧忌這些流言蜚語,畏首畏尾。古人道:‘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親。’這是為了能舉薦出真正的賢才呀!望諸公大膽舉賢任能,即使是自己的子弟或和自己有仇怨的,也可以推薦?!?/p>

能否舉薦賢才后來還被太宗作為賞罰大臣的重要依據(jù)。治書侍御史權(quán)萬紀(jì)就因為任職很久,從不向太宗退一小人、進(jìn)一賢者,而被削職為民。

兩度帖 唐太宗

唐太宗不僅深刻地認(rèn)識了用人的重要性,而且提出要把品德放在選拔人才的首位。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他對杜如晦指出選人中存在的問題:“朕最近見吏部選人,只注重華美言辭,而不了解品德行為。品德不好,任官數(shù)年后,暴露惡跡,那時雖以刑法嚴(yán)懲,但已經(jīng)使百姓蒙受傷害了。這樣選人怎能獲得賢才!”后來,太宗和魏征又討論這一問題。他說:“君主必須小心謹(jǐn)慎地選人任官。現(xiàn)今天下人都仔細(xì)地觀察仿效朕的一舉一動。用一君子,則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則小人競進(jìn)?!蔽赫餮a充說:“自古以來知人就很難,因此進(jìn)行考績,善惡察明,以定升降。今日欲求賢才,必須深入訪察品行,只有訪得品德高尚的君子,才能任用。即使這樣的人辦事不利,也只是才能不強,不會對國家造成大害。若誤用了奸佞小人,越是強干,為害越大。在亂世時可以專取才能用人,不顧品行;但太平時必須任用品德高尚,又有才能的人?!焙髞恚诮o太宗的上書中,魏征提出君主要能識別“六正”、“六邪”。他解釋道:“所謂六正,即一為圣臣。這類大臣有非凡的預(yù)見能力,能夠洞察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事物的利弊得失,防患于未然,從而使君主立于榮顯之位。二為良臣。這類大臣全心全意地勸導(dǎo)君主施行禮義仁政。君主做得對時能加以鼓勵,做錯時能夠補救。三為忠臣。這類大臣廢寢忘食,進(jìn)賢不懈。并經(jīng)常激勵君主專心求治,談古論今。四為智臣。這類大臣在事情剛一出現(xiàn)就能預(yù)測成敗,對禍患能早做預(yù)防,杜絕禍根,轉(zhuǎn)禍為福,使君無憂無慮。五為貞臣。這類大臣嚴(yán)守法令,做官清正廉潔,而且能辭祿讓賜,飲食節(jié)儉。六為直臣。這類大臣在國家混亂時,不同流合污,能犯龍顏,面指君主的過失。所謂六邪:一為具臣。這類大臣安居官位,貪圖錢財,不理公事,隨波逐流,左右觀望。二為諛臣。這類大臣對君主說的一切都說對,做的一切都贊好,千方百計奉迎君主,以討取歡心,而不顧后患無窮。三為奸臣。這類大臣心存奸詐,外表謙恭,能言善辯,妒能嫉賢。他想進(jìn)用的人,就大加粉飾,隱其罪惡;想黜退的人,則只講過失,對他的美德則一概不提。使君主賞罰不當(dāng),號令不行。四為讒臣。這類大臣的智慧足以掩過飾非,口齒伶俐足以打動君主。內(nèi)可離間君主骨肉,外可在朝廷制造混亂。五為賊臣。這類大臣獨斷專行,破壞法令,結(jié)黨營私,損國害家,而且擅于假借君主旗號,自我吹噓,狐假虎威。六為亡國之臣。這類大臣一方面以邪惡的手段引誘君主荒淫無度,一方面結(jié)成朋黨,蒙蔽君主的視聽,使君主是非不明,黑白不分,直至惡名無人不曉?!边@里魏征實際上提出了識別官員的兩大類十二條的具體標(biāo)準(zhǔn)。這十二條標(biāo)準(zhǔn)中,“六正”類大臣,只有“智臣”是從才能方面談的,“圣臣”是才能與德行兼有的,其他的都是從德的角度提出的;而六種邪臣全部是由于無德,沒有一種是由于無才。魏征認(rèn)為,君主用這些標(biāo)準(zhǔn)去考察官員的實際行動,就能夠做到知人善任。太宗對此很是贊同。

魏征像

(2)盡知人心

知人難,難在不易盡知,奸佞、忠臣貌同心異。唐太宗知道,自己認(rèn)為賢良的,未必盡善;眾人紛紛斥責(zé)的,未必全惡。他對魏征說:“朕近來讀書,每見善事,立即就辦??墒窃谟萌朔矫?,則善惡難別,因此可見難以知人。”特別是唐太宗清醒地知道自己地位特殊,更容易被臣下所蒙蔽。他曾感嘆地對大臣們說:“人主唯有一心,而攻之者甚眾。或以勇力,或以諂諛,或以辯口,或以嗜欲,或以奸詐,無所不用其極,以求寵祿?!边@就更增加了知人的難度。

唐太宗懂得知人難的道理,從而形成了自己辨別賢佞忠奸的原則和經(jīng)驗。有一次他來到一棵樹下,隨口說道:“真是棵好樹?。 备谏磉叺挠钗氖考氨憧谌魬液拥刭澝榔疬@棵樹來。唐太宗這時表情嚴(yán)肅地批評說:“魏征曾勸我遠(yuǎn)佞人,我不知佞人是誰,對于你我有所懷疑但不敢確定。今天見你所為,佞人果然是你?!碧铺诎褜ψ约喊⒄樂畛械娜艘暈樨耍曃赫鳛榇淼母矣跒閲旅嬲弁幍拇蟪紴橹屹t。他在《帝范》中也指出:讒佞之徒的重要特點,就是用阿諛奉承、甜言蜜語取悅君主。像唐太宗這樣,居帝位之尊而能自覺抵制,在中國歷代君王中并不多見。

唐太宗還從臣下是否能忠于事實,向他反映別人的善惡來識別忠奸。他對杜如晦、房玄齡說:“朕所以廣開言路,是想知天下冤屈之事和能聽到直言諫諍。但無知小人卻乘機挑撥離間君臣關(guān)系。而君臣相疑,則下情不能上達(dá),這對于國家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币虼?,他要對這些奸邪小人治以讒人罪。

魏征在一次上書中指出:“作為君主,要遠(yuǎn)小人近君子;而小人非無小善,君子非無小過;但君子小過,像微瑕白玉,小人小善,就像鉛做成的刀一樣,只是停留于表面。如果欣賞小人的小善而憎惡君子的小過,結(jié)果就會香臭不辨,玉石不分了。”唐太宗認(rèn)為魏征此論頗有道理,認(rèn)為必須注意抓住一個人的本質(zhì)和主流來辨明賢佞,并為此賜絹三百匹以示獎勵。

古帖 唐 魏征

魏征常說亂世見忠節(jié),板蕩識誠臣。全唐詩收其詩僅一首,傳世墨跡也只此一件,彌見珍貴。傳說唐初虞世南書名遠(yuǎn)播,太子李世民從其學(xué)“戈”法,一日,李世民將寫“戩”字,空書右半邊“戈”旁,召虞世南補寫。之后拿給魏征看,并說:“朕學(xué)虞世南,似乎已盡其法?!蔽赫骷?xì)看一番,評曰:“天筆所臨,萬象不能逃其形,非臣書所可仰。今仰觀圣作。唯“戩”字“戈”法逼真。李世民大加贊嘆,可見魏征書法鑒賞力之高。

唐太宗為了知人,有時還讓群臣互相評價。有一次在宰相的宴會上,他對王珪說:“聽說你很善于辨別奸佞、賢才,今日請你從房玄齡以下一一加以品評,而且比較一下你自己和眾人。你意下如何?”王珪遂說道:“操勞國事,孜孜不倦,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出將入相,文武兼?zhèn)?,臣不如李靖。談吐公允,陳奏詳明,臣不如溫彥博。處理繁雜的政務(wù),事情處理恰當(dāng),臣不如戴胄。愿君成為堯、舜,以直言極諫為己任,臣不如魏征。至于好善嫉惡這一點,臣和眾人相比,還不遜色?!碧诤苁欠Q道,被評眾人也口服心服。

唐太宗作為明君,不僅有辨別賢佞忠奸的理論和標(biāo)準(zhǔn),而且熟知每個大臣的優(yōu)點與缺點。

知人難,用人更難,難在將其安置在恰當(dāng)?shù)奈恢茫顾沃烁鞯闷渌?,并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作用。在善任方面唐太宗也做得相當(dāng)成功。

唐太宗知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因此用人善于取長補短。在《帝范》一書中太宗對于用人就有精辟的議論:“明君任人,就像巧匠使用木材:曲的用作車輪,直的用作車轅;長的用作棟梁,短的用作房椽。這樣,無論長短曲直,都可以充分地發(fā)揮它的作用。明君用人也是這個道理:愚者取其力,智者取其謀,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這樣,無論勇怯智愚,都能有恰當(dāng)?shù)挠锰?。所以能工巧匠沒有廢棄的木料,明君也沒有不可任用的人才?!碧铺谂u宰相蕭瑀時也曾指出:“人不可以求備,必須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房玄齡、杜如晦的短處是不善于處置雜務(wù)瑣事與理獄,長處是多謀善斷。唐太宗遵循“舍短取長”原則,揚長避短,將其宰相的才能充分地發(fā)揮。結(jié)果,兩人都成了輔助太宗,實現(xiàn)“貞觀之治”的名相。戴胄的短處是不通經(jīng)史,唐太宗不讓他擔(dān)任儒林學(xué)館之職,基于他忠直、秉公辦事的長處,曾任用他為大理少卿。戴胄辦事利索、干練,案無滯留。并敢于執(zhí)法犯顏,糾正唐太宗量刑過重的過失,使太宗發(fā)出“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憂也”的贊語。這既是表彰戴胄的才能,也說明了唐太宗舍短取長,用人得當(dāng)。

(3)舉賢無所忌諱

唐太宗用人盡量沖破地域、門第、民族、親疏等關(guān)系的局限,努力地選拔出地主階級中各階層甚至于出身寒門的人才,為己所用。這就是他一再強調(diào)的“明君博訪賢能,廣求英才,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他雖重用關(guān)隴集團(tuán)的人物,如提拔杜如晦、長孫無忌、李靖、杜淹、楊師道、侯君集等為宰相,也兼用出身山東和江南士族中的人才為宰相,如房玄齡、王珪、高季輔、褚遂良、岑文本等。朝中文武大臣有出身原農(nóng)民起義軍的將領(lǐng),如李世勣、秦叔寶、程咬金等;有的是他的政敵部下,如原是蕭銑部下的劉洎,原是王世充部下的戴胄,原是劉武周大將的尉遲敬德,魏征最初是李密部下,后又投歸太子李建成,還有李元吉部將謝叔方和李建成的親信大將馮立等;也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人才為太宗所重用,如突厥族的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爾、鐵勒人契苾何力、執(zhí)失思力等,甚至還有奴仆出身的人,如樊興、錢九隴、馬三寶等。

唐太宗知人善任最為典型的是重用仇人魏征和從布衣平民中擢用馬周。魏征早年落魄,隋末群雄紛紛起兵,曾數(shù)易其主,后被太子李建成收用。在幫助李建成爭奪皇位的斗爭中,他建議李建成先下手為強,殺掉李世民。魏征在玄武門之變后成了階下囚。唐太宗知他才華出眾,不以私仇為重,從治國的大局出發(fā),反而日見親重,數(shù)年間從仇家而提升為宰相,任期達(dá)十四年之久。對魏征信任不亞于自己原來的親信杜如晦、房玄齡,經(jīng)常召入寢宮,請教治國方略。魏征也不負(fù)厚望,頻加忠諫,面折廷諍,勸行仁政,不許為非,個人的政治才能充分地發(fā)揮了出來。

唐太宗贊揚魏征“隨時諫諍,多中朕失,如明鏡鑒形,美惡必見”。在封建帝王中放棄前嫌能達(dá)到如此開明寬容的地步極為罕見。馬周家貧好學(xué),精通《詩》、《傳》,后輾轉(zhuǎn)到長安,寄于武將常何檐下。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令百官上書言政事得失。常何不懂經(jīng)學(xué),馬周代筆撰寫奏章,寫了二十余件事。常何上奏后,竟然和太宗所想不謀而和。太宗覺得奇怪,因常何是一介武夫,舞文弄墨是其所不能,如何能有這般遠(yuǎn)見卓識?遂追問原委,常何如實相告。太宗感到這是一個可用之人,隨即宣旨召見,由于急不可耐,求賢若渴,短短時間內(nèi)竟四次派使者催促速來。接見交談后,滿意之情溢于言表,馬上授門下省官職,后直至提升為宰相。馬周精通治國之道,而且辦事認(rèn)真仔細(xì),甚得時人贊譽。太宗也曾親筆題十六字相賜:“鸞鳳凌云,必資羽翼。股肱之寄,誠在忠良。”這是高度地評價了馬周輔政的才能。唐太宗就這樣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形成了賢臣良將盈廷的貞觀盛況。

為了使文人學(xué)士、謀臣勇將都能貢獻(xiàn)自己的聰明才智,唐太宗在君臣關(guān)系中堅持用人不疑、真誠待下的原則。他對大臣們說:“君臣一體,應(yīng)同心協(xié)力。如果君臣互相猜疑,不能肝膽相照,是國家一大禍害?!彼凇兜鄯丁分幸矊懙溃骸爸卫韲?,要靠大臣和君主同心同德。”這方面的例子舉不勝舉,唐太宗以誠信感動馮立是其中之一。

馮立在唐高祖朝是太子李建成的宿衛(wèi)軍將領(lǐng),時任東宮率,很受建成的信任和重用。

因此,當(dāng)李建成在玄武門事變中被誅殺時,東宮官吏見大勢已去,大都潰逃散去,他卻慨然長嘆:“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彼炻蕱|宮兵進(jìn)攻玄武門。經(jīng)殊死搏斗,殺了擁戴李世民的將領(lǐng)敬君弘后,對部下說:“總算對太子有了一絲的報答。”才解散兵眾離去。后來他向李世民自首,開始世民斥責(zé)他殺死秦王府戰(zhàn)士太多,難逃死罪,當(dāng)聽到馮立說自己是為了忠于職守才這樣做時,世民認(rèn)為是位“義士”,隨即轉(zhuǎn)怒為喜,厚加撫慰,并授左屯衛(wèi)中郎將,仍統(tǒng)兵掌管京城宿衛(wèi)。馮立感動至深,對親人說:“我受到如此厚恩,一定以死相報!”

房玄齡像

不久,李世民即帝位。乘唐室內(nèi)亂,東突厥大軍兵臨城下,馮立率百余騎兵與突厥激戰(zhàn)于咸陽,殺獲甚眾,所向披靡。太宗聞聽,非常感動。

由于唐太宗知人善任,群臣辦事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群臣們無不竭盡其智,畢其力、盡其能。

房玄齡官居尚書省之首時,盡心竭力,不分晝夜,唯恐有一件事處理不當(dāng)。甚至病危之際,還臥床作表諫征遼東。

唐太宗感動地說:“他的身體這樣虛弱,還憂慮國家之事。真是達(dá)到了鞠躬盡瘁的地步?!贬谋颈惶铺谌螢樵紫嗪?,日夜辛勞,筆不離手,直到耗盡全力,染病身死。唐太宗破格提拔的馬周,欣逢明君,也是將所有才智都發(fā)揮出來。

魏征更是喜遇知己之主,成為千古直諫方面的名臣之首。這樣,行政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舊唐書》作者這樣評論唐太宗用人及其效果:“看唐太宗一朝,建立了很多功績,實在是聰明神武。他提拔人才不局限于私黨,這些被重用的人都竭盡所能。屈突通、尉遲敬德由仇敵成為心腹;馬周、劉洎,從疏遠(yuǎn)到委以重任。成就如此的功績,都和他知人善任有深刻的聯(lián)系。”他指出了“貞觀之治”的形成和唐太宗知人善任有著必然聯(lián)系,是有一定道理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伦市| 日土县| 北川| 利辛县| 綦江县| 于田县| 红桥区| 涿州市| 玛曲县| 鄄城县| 南康市| 永丰县| 苏尼特右旗| 鹤岗市| 永清县| 千阳县| 临武县| 双辽市| 阿拉善左旗| 德钦县| 古田县| 南郑县| 伊春市| 旺苍县| 桃园市| 获嘉县| 汽车| 大悟县| 雷山县| 垦利县| 东乡族自治县| 淳安县| 松阳县| 颍上县| 孟州市| 云南省| 五大连池市| 重庆市| 元氏县| 涪陵区| 绍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