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包容的心態,將引來更多的快樂

內心期待什么就能做成什么

我們的內心有著很強大的力量,如果我們一直對生活寄托很多美好的期許,那么即使是在厄運當中,我們的命運也會很快得到扭轉。

戴爾大學期間,經常聽到同學們談論想買電腦,但由于售價太高,許多人買不起。戴爾心想:“經銷商的經營成本并不高,為什么要讓他們賺那么豐厚的利潤?為什么不由制造商直接賣給用戶呢?”戴爾知道,萬國商用機器公司規定,經銷商每月必須提取一定數額的個人電腦,而多數經銷商都無法把貨全部賣掉。他也知道,如果存貨積壓太多,經銷商會損失很大。于是,他以很低的價格購得經銷商的存貨,然后在宿舍里加裝配件,改進性能。這些經過改良的電腦十分受歡迎。戴爾見到市場的需求巨大,于是在當地刊登廣告,以零售價的八五折推出他那些改裝過的電腦。不久,許多商業機構、醫療機構和律師事務所都成了他的顧客。由于戴爾一邊上學一邊創業,父母一直擔心他的學習成績會受到影響,父親勸他說:“如果你想創業,等你獲得學位之后再說吧。”

可是戴爾覺得如果聽父親的話,就是在放棄一個一生難遇的機會。于是,便坦白地告訴父母:“我決定退學,自己開公司。”“你的夢想到底是什么?”父親問道。“和萬國商用機器公司競爭。”戴爾說。“和萬國商用機器公司競爭?”他的父母大吃一驚,覺得他太不自量力了。但無論他們怎樣勸說,戴爾始終不放棄自己的夢想。最終,他和父母達成了協議:他可以在暑假試辦一家電腦公司,如果辦得不成功,到9月就要回學校去讀書。得到父母的允許后,戴爾拿出全部積蓄創辦戴爾電腦公司,當時他19歲。

他以每月續約一次的方式租了一個小小的辦事處,雇用了一名28歲的經理,負責處理財務和行政工作。在廣告方面,他在一只空盒子底上畫了戴爾電腦公司第一張廣告的草圖。朋友按草圖重繪后拿到報社去刊登。戴爾仍然專門直銷經他改裝的萬國商用機器公司的個人電腦。第一個月營業額便達到18萬美元,第二個月265萬美元,僅僅一年,便每月售出個人電腦1000臺。積極推行直銷、按客戶要求裝配電腦、提供退貨還錢以及對失靈電腦“保證翌日登門修理”的服務舉措,為戴爾公司贏得了廣闊的市場。大學畢業的時候,邁克爾·戴爾的公司每年營業額已達7000萬美元。后來,戴爾停止出售改裝電腦,轉為自行設計、生產和銷售自己的電腦。如今,戴爾電腦公司在全球16個國家設有分公司,每年收入超過20億美元,有雇員約5500名。戴爾個人的財產,估計在2.5億到3億美元之間。假如戴爾不是忠于夢想,并且基于夢想堅決行動的話,顯然他是不可能成為當今世界最年輕的富豪的。

內心期待什么就能做成什么。我們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渴望設計人生。如果你始終覺得自己的生活過于悲慘,渴望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人間天堂,那么你每天都告訴自己:“我離天堂很近。”很快你就會覺得自己真的置身于幸福的天堂了。

我們讀著彌爾頓的那句話:“境由心生。”就會產生很大的感觸,原來心中有天堂,我們就生活在天堂里,心中有地獄,我們就會在地獄中掙扎。我們的生活總是跟著內心變化的,內心期許什么,我們就能做成什么。既然是這樣,我們為什么不往好的方面想,讓那些不快樂的事情遠離我們的生活,給予自己一片純凈而又快樂的天空呢?

生命的本質在于追求快樂

亞里士多德說過,生命的本質在于追求快樂,而使得生命快樂的途徑有兩條:第一,發現使你快樂的時光,增加它;第二,發現使你不快樂的時光,減少它。快樂的人不是沒有黑暗和悲傷的時候,只是他們追尋快樂的狀態不會被黑暗和悲傷遮蓋罷了。

由于人的價值觀不同,所以人們對快樂的理解不同。有人以為吃鮑魚、燕窩、魚翅是莫大的幸福,有人卻為每天吃鮑魚、燕窩、魚翅而痛苦。有人以為騎自行車上下班是一種卑微,有人卻由于各種壓力而不能享受這種輕松自然。

因此,快樂可以分為兩類:自然快樂和強迫快樂。如果事情的發展順遂人意,那么自然要享受快樂,不用刻意尋找快樂。如果事情的發展不盡如人意,而自己又不想承受挫折產生的心靈痛苦,就要想出一些辦法,讓自己快樂起來。這種快樂就稱為強迫性快樂。如果能夠在順心如意的情況下快樂,又能夠在背時厄運的情況下保持平和,我們的生活質量就會得到提高。

那么,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又如何擁有陽光心態,做最快樂的自己呢?

第一,要樹立多元化的成功思維模式。

在現代社會中,太多的人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一元化成功的陷阱和圈套中。他們在追逐世俗成功標準的過程中,為了達到所謂“成功人士”的要求,過度地追求名利、地位、虛榮和奢華,有時甚至不擇手段,結果走進了“成功”的死胡同而不能自拔,越“成功”越煩惱,越“成功”越不快樂。坦途變成了坎坷,天堂變成了地獄。

做最陽光的自己就要求我們拋棄一元化成功思維模式,樹立多元化成功思維模式,完整、均衡、全面地理解和闡釋成功的定義,在活出真實的自我中享受到陽光般的幸福和快樂。

第二,要能夠做到操之在我,褒貶由人。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肯定,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但是,如果這種需求過分強烈,就會造成沉重的精神負擔并最終導致心靈的扭曲。“除非我們能夠得到別人的承認,否則我們就是默默無聞的,就是沒有價值的。”“我們的工作并不重要,得到別人的承認才重要。”這種觀念越牢固,精神就越痛苦,越努力就越找不到快樂和幸福。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真的沒有自己想象得那么重要。西方有句諺語:“20歲時,我們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40歲時,我們不理會別人對我們的看法;60歲時,我們發現別人根本就沒有在意我們。”

因此,不必處處要求別人的認可,如果認可降臨,你就坦然地接受它;如果它未能如期而至,你也不要過多地去想它。你的滿足應該來自于你的工作和生活本身,你的快樂是為你自己,而不是為別人。

第三,時刻審視“職業競爭不相信眼淚”的道理。

在崇尚效率和結果的今天,職業競爭是不相信眼淚的,一個人的成功速度取決于他對不良情緒的調整速度。在日新月異的競爭時代,我們沒有時間為剛才發生的事情懊惱不已或追悔莫及,我們能做的就是讓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如瞬間飄逝的煙云,用陽光迅速驅除消極的陰霾,讓自己去享受工作的挑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過程。

我們隨時都有選擇快樂的權利

如果你遇到了挫折,遭遇了失敗,心情低落到了極點,情緒壞到了不能再壞到地步,那么請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鋪開一張紙,就好像鋪開自己的心情一樣,把自己的不快樂都列在這張清單上。當然,你還要找出一張紙,上面寫上可能讓你得到幸福的事情,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快樂的源泉,比如你長的漂亮、你的身體很健康、你的家人對你很好,等等。緊接著,你就可以對比了。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讓你快樂的理由遠遠大于悲傷和難過的,既然如此,你就不該再將自己置于悲傷和痛苦的陰影當中了。

多年以前,有一個女孩因為錯手傷了人而坐牢,盡管后來被釋放,她仍然很痛苦,就到教堂禱告,希望上帝能夠分擔她的痛苦。看到女孩一臉悲傷,牧師問她發生了什么事。女孩哭了,她泣不成聲地說:“我多么的不幸啊,我這一輩子都擺脫不了這件事情給我帶來的痛苦了……”

聽罷她的敘述,牧師對她說:“這位小姐,你是自愿坐牢的。”

女孩被牧師的話嚇了一跳,說:“你說什么?我怎么可能自愿坐牢?”

牧師對她說:“你盡管已經從監獄里出來了,但在你的心里,天天心甘情愿地被關在牢里,那你不是自愿坐在心中的牢獄里嗎?”

“這是什么意思呢?”女孩不解地問。

“在你身邊發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你就好像看了一場不好的電影一樣,天天在回想,這不是很傻嗎?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能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

生活本身已經制造那么多問題了,如果我們又進一步在腦子里提煉出那么多不快樂,的確是在增加心理的負荷。每天都要面對那么多無法預測的事情,還要承受自己給自己制造的不快樂,這本身難道不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嗎?

我們不要再強調那些不快樂,來看看怎么才能停止制造不幸的過程:我們是因為想不快樂的事情,使用我們慣有的悲觀情緒去想問題,所以才變得不快樂的。那么,只要我們停止再想這些問題,停止用悲觀的眼睛看待世界,就會開心得多。

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有選擇快樂的權利。

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有位青年,厭倦了生活,感到一切只是無聊和痛苦。為尋求刺激,青年參加了挑戰極限的活動。活動規則是:一個人待在山洞里,無光無火亦無糧,每天只供應5千克的水,時間為整整5個晝夜。

第一天,青年頗覺刺激。

第二天,饑餓、孤獨、恐懼一齊襲來,四周漆黑一片,聽不到任何聲響。于是他有點向往起平日里的無憂無慮來。

他想起了鄉下的老母親不遠千里趕來,只為送一壇韭菜花醬以及一雙小孫子的虎頭鞋;他想起了終日相伴的妻子在寒夜里為自己掖好被子;他想起了寶貝兒子為自己端的第一杯水;他甚至想起了與他發生爭執的同事曾經給自己買過的一份工作餐……漸漸地,他后悔起平日里對生活的態度來:懶懶散散,敷衍了事,冷漠虛偽,無所作為。

到了第三天,他幾乎要餓昏過去。可是一想到人世間的種種美好,便堅持了下來。第四天、第五天,他仍然在饑餓、孤獨、極大的恐懼中反思過去,向往未來。

他責罵自己竟然忘記了母親的生日;他遺憾妻子分娩之時未盡照料義務;他后悔聽信流言與好友分道揚鑣……他這才覺出需要他努力彌補的事情竟是那么多。可是,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挺過最后一關。此時,淚流滿面的他發現:洞門開了。陽光照射進來,白云就在眼前,淡淡的花香,悅耳的鳥鳴——他又迎來了一個美好的一天。

青年扶著石壁慢慢走出山洞,臉上浮現出了一絲難得的笑容。5天來,他一直用心在說一句話,那就是:活著,就是幸福。

放下死亡的包袱,敲開自己的心扉,積極地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天,你才能好好地活著。

不要去在意那些繁雜的糾葛、苦痛、傷害、低迷等,一切的一切僅僅是生活中小小的注腳而已。活著,即意味著追求幸福的資本和契機。活著就是幸福,讓我們好好珍惜現在鮮活的生命。

活在當下,不透支生活的煩惱

有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院里的落葉。

清晨起床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際,每一次起風時,樹葉總隨風飛舞。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掃完樹葉,這讓小和尚頭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個好辦法讓自己輕松些。

后來有個和尚跟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后天就可以不用掃落葉了。”小和尚覺得這是個好辦法,于是隔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猛搖樹,這樣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干凈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開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樣滿地落葉。老和尚走了過來,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小和尚終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唯有認真地活在當下,才是最正確的人生態度。

庫里希坡斯曾說:“過去與未來并不是‘存在’的東西,而是‘存在過’和‘可能存在’的東西。唯一‘存在’的是現在。”

活在當下是一種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當你活在當下,而沒有過去拖在你后面,也沒有未來拉著你往前時,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這一時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種巨大的張力。“當下”給你一個深深地潛入生命水中或是高高地飛進生命天空的機會。當然在兩邊都有危險——“過去”和“未來”是人類語言里最危險的兩個詞。生活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的當下就好像走在一條繩索上,在它的兩邊都有危險。但是一旦你嘗到了“當下”這個片刻的甜蜜,你就不會去顧慮那些危險;一旦你跟生命保持同一步調,對你而言,生命就是一切。

智者常勸世人要“活在當下”,到底什么叫做“當下”?簡單地說,“當下”指的就是: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待的地方、周圍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活在當下”就是要你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這些人、事、物上面,認真地去接納、品嘗、投入和體驗這一切。

而事實上,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專注于“現在”,他們總是若有所想,心不在焉,想著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輩子的事。假若你時時刻刻都將力氣耗費在未知的未來,卻對眼前的一切視若無睹,你永遠也不會得到快樂。一位作家這樣說過:“當你存心去找快樂的時候,往往找不到,唯有讓自己活在‘現在’,全神貫注于周圍的事物,快樂才會不請自來。”或許人生的意義,不過是嗅嗅身旁絢麗的花,享受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而已。畢竟,昨日已成歷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現在”才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

許多人喜歡預支明天的煩惱,想要早一步將它解決掉。其實,明天如果有煩惱,你今天是無法解決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課要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課再說吧!用平常心對待每一天,用感恩的心對待當下的生活,我們才能理解生活和快樂的真正含義。

幸福在于失意時的忘卻

有人這樣問:“愛情沒有了,回憶起來甜蜜多一點還是痛苦多一點?”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很多人覺得失去了當然是痛苦大于幸福,想起分手時刻的那些傷害,想起流淚時的心情都會讓人心中痛苦。而有一個人卻說:“分手了,我記得最多的還是甜蜜,因為我忘記了那些痛苦,留在記憶里最多的還是曾經有一份很美的愛情。”的確,很多時候,我們傷心、痛苦的時候,最多的還是因為我們無法忘記,無法忘記那些傷痛和失意,那些記憶猶如明鏡一般被我們懸掛起來,每天都在看,每時都在想,這樣的話我們又怎能快樂呢?所以,在失意的時候,應當學會忘記,忘記那些不快,才能夠真正的快樂,才能開始新的生活。

生于塵世,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經歷苦雨凄風,面對艱難困苦,想開了就是天堂,想不開就是地獄,而忘記就是一副良藥,愈合你的傷口,讓你懷著新的希望上路。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數不盡的坎坷泥濘,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們的一顆心總是被灰暗的風塵所覆蓋,干涸了心泉、暗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機、喪失了斗志,我們的人生軌跡豈能美好?而如果我們能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心態,即使我們身處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會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悲觀失望者一時的呻吟與哀嘆雖然能得到短暫的同情與憐憫,但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別人的鄙夷與厭煩;而樂觀上進的人,經過長期的忍耐與奮斗,最終贏得的將不僅僅是鮮花與掌聲,還有那飽含敬意的目光。

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際遇不盡相同,但命運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因為窗外有土也有星,就看你能不能磨礪一顆堅強的心、一雙智慧的眼,透過歲月的塵尋覓到輝煌燦爛的星星。只不過你永遠忘不掉曾經的荊棘,所以你總畏懼前行。

很多人在失意的時候學會了抱怨,學會了沉淪。忘不掉別人給予的傷痛,莫過于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就如失戀,不是因為你自己不夠優秀,也不是因為你自己倒霉,而是你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不適合的人。分開很正常,因為你需要騰出時間和位置去給那個適合的人,但是在你沉淪的那一刻起,你的記憶里裝滿的都是曾經的傷,又怎能給那個真正適合的人空間呢?所以一個塞滿了舊的回憶的大腦,永遠無法讓新鮮的東西進來。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無奈要我們去面對,有很多的道路需要我們去選擇。忘記一些原本不應該屬于自己的,去追尋前方更加美好的。忘記一些繁瑣,為大腦減負,忘記那些悵惘,為了輕快地歌唱;忘記一段凄美,為了輕柔地夢想。忘記,是一種傷感,但更是一種美麗。

只要有一顆清凈的心,即能領取幸福

1918年8月19日,一度風流倜儻悠游于海上名流之間的才子、名士李叔同離妻別子,悄然遁入空門,法號弘一。今天,讀過弘一大師傳記的人,大概都不會忘記他是以怎樣珍惜和滿足的神情面對盤中餐:那不過是最普通的蘿卜和白菜,他用筷子小心地夾起放在嘴里,似在享用山珍海味。正像他的好友所說:“在他,什么都好,舊毛巾好、草鞋好、蘿卜好、白菜好、草席好……”

而令人驚奇的是,這位備受敬仰的人物,原本生長在“黃金白玉非為貴”的富貴之家。

“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緣惜福;愛人愛物,到了方知愛自己。”以惜福的心態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天,怎能不會產生知足、安詳、歡愉、幸福的感覺呢?

雖然生活中,幸福沒有統一的答案,也沒有一定的模式。但是它同樣需要一種捕獲的心境。幸福的內涵無限豐富,只要你善于捕捉,用心靈去發現,哪怕是一條溫暖的短信問候,一句關愛的叮嚀,一縷初夏的涼風,一幕日常生活瑣碎的片段……你都能感受到幸福,因為你擁有一顆懂得享受幸福的心。

聲色犬馬常使心靈渾濁、辛苦、茫然。古人說,淡泊以明去,寧靜而致遠。簡簡單單地生活,簡簡單單地去發覺點滴間存在的小小幸福。

幸福其實是無遮無攔的,它就像山坡上靜靜地吐著芬芳的野花,沒有圍墻,也不需要門票,只要有一顆清凈的心和一雙未被遮住的眼睛,就能得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宁市| 南宫市| 西吉县| 钟山县| 青田县| 临沭县| 隆子县| 行唐县| 庐江县| 康定县| 沐川县| 南郑县| 贡觉县| 福泉市| 白朗县| 涿州市| 句容市| 平阴县| 芦山县| 西丰县| 临桂县| 固原市| 客服| 姚安县| 县级市| 济宁市| 永定县| 淮北市| 赣榆县| 灌南县| 吉木萨尔县| 漠河县| 启东市| 犍为县| 花垣县| 会东县| 清涧县| 海原县| 惠水县| 郑州市| 清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