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名著全知道
- 文若愚
- 2813字
- 2019-01-03 13:34:29
韓非子
成書年代:戰國
作者:韓非
地位:法家學說集大成者
作者簡介
韓非(約前280~前233年),出身韓國貴族,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古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出身于沒落貴族家庭,他與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當時韓國國勢弱小,屢敗于秦國,割地損兵。于是,他曾數次上書韓王諫議變法圖強,均未被采納。韓非口吃不善言談,但下筆滔滔、文辭雄辯,著有闡明自己法治理想的著作《孤憤》、《五蠹》、《說難》等十余萬言。在這些書里,韓非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陳述自己的政治主張。此書流傳到秦國。秦王看后遂有發兵進攻韓國之意。韓安釐王只好派韓非出使秦國以平息戰事。韓非到了秦國以后,并沒有受到秦王的重用,他曾多次向秦王建議,秦國要先穩住楚、魏二國,進攻趙、齊,暫緩進攻韓國,后又狀告上卿姚賈私交諸侯,并警告秦王提高警惕。后來,李斯與姚賈陷害韓非,使之下獄,后來又使之在獄中服毒自盡?!俄n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司馬遷在《史記·韓非列傳》中說:“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法術之學……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五蠹》、《說林》、《說難》十余萬。”這說明《韓非子》確系韓非所著。

韓非像
作品評價
《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的理論。該書是研究韓非法治、哲學、倫理、社會思想的主要資料。書中記述了眾多歷史人物、事件、故事、傳說,對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學、哲學、歷史亦有重要價值?!俄n非子》的許多篇章在作者生前即已流行,至西漢時期經人整理,成為定本流傳至今。
背景介紹
韓非生活的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變革、大動蕩時代的末期。生產力的發展、經濟關系的變革,一方面加強了各諸侯國的經濟實力,另一方面使各諸侯國力量的不平衡加劇,于是出現了諸侯國之間更為激烈的兼并戰爭。在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為爭奪人才,各諸侯國廣招賢士,為更多的新興地主與士人進入政治舞臺創造了條件。社會現實政治的變化,必然引起人們道德觀念和政治思想的轉變。各個學派紛紛提出了各自的主張和見解,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影響最大的學派當推儒墨道法四家。韓非就是在這樣一種時代要求下脫穎而出。
名著概要
《漢書·藝文志》著錄“《韓子》五十五篇”與今本《韓非子》55篇相同?!端鍟贰ⅰ杜f唐書》、《新唐書》、《宋史》、《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皆著錄《韓子》20卷,這說明《韓非子》從先秦流傳到現在,基本上沒有遺失的現象,這在先秦哲學典籍中,是不多見的?!俄n非子》本名《韓子》,后因唐代韓愈的名氣越來越大,后人為了加以區別,故改名《韓非子》。

竹簡 秦
韓非的法家思想為秦朝統治階級采用,這部出土于湖北省云夢睡虎地秦墓的律簡,真實生動地記載了秦國是如何以法治國的。
在自然觀方面,韓非通過對道家思想的詮釋和借鑒,提出了唯物主義自然觀:道不是存在于自然界之外,而是存在于自然界萬物的生長、變化之中。道是萬物的本原,又是萬物的總規律。他又引進“理”作為事物的特殊規律。同時他把道和理的關系解釋為客觀事物的普遍規律和特殊規律的關系?!俄n非子》堅持了徹底的無神論,認為天和人各有自己的規律,自然界的天地沒有意志。
在認識論方面,韓非受荀子的影響最大。他認為,人們的認識都必須依賴于感覺器官,人的眼睛能看東西,耳朵能夠聽聲音,心能思考問題,這都是人具有的自然屬性,所以他稱之謂“天明”、“天聰”、“天智”。他說:“目不明則不能決黑白之分,耳不聰則不能別清濁之聲,智失別則不能審得失之地。目不能決黑白之色則謂之盲,耳不能別清濁之聲則謂之聾,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盲則不能避晝日之險,聾則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則不能免人間法令之禍?!边@就說明了人的感覺和思維器官與認識對象的關系,堅持了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在認識方法上,韓非主張“去喜去惡”,切忌主觀偏見和先入為主的成見來左右人們的認識。
名家點評
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
——秦始皇
《韓非子》一書,重點闡述了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主要反映在《難勢》、《難三》、《定法》、《揚權》、《有度》等篇中。在韓非看來,商鞅治秦只講“法”,不講“術”,不擅“法”;甚至片面強調“勢”,這都是不全面的,“皆未盡善也”。只有把“法”、“術”、“勢”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是切實可行的。他說:“君無術則弊于上,臣無法則亂于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薄段弩肌?、《顯學》、《詭使》諸篇主要闡述了韓非的社會歷史觀。他認為,時代變了,治國措施也要變,應以法治代替禮治,以官吏代替師儒,以耕勤之民、力戰之士為貴而當賞,以五蠹之民為賤而當除?!讹@學》篇對儒、墨等顯學進行了進一步的抨擊和駁斥,認為他們的學說不合時務,無益于當世。《詭使》篇則更明確地指出“道和者亂,道法者治”,主張明智的君主必須禁止儒家等有害于耕戰之人,而尊崇能耕善戰之士。《孤憤》、《說難》、《難言》等篇述說了推行新政、厲行法治的重重阻難,對占據要位的既得利益者——“貴重之臣”作了深刻揭露和無情申斥,指明“智法之士與當途之人不可兩存之仇也”。《奸劫弒臣》、《說疑》、《愛臣》等篇集中揭露權奸近嬖對王權統治的嚴重威脅及其種種奸術。韓非指出君臣只是互相利用,君臣之交其實是計謀之交,沒有情感或道德可言?!督饫稀?、《喻老》兩篇是韓非對道家的主要哲學范疇的闡釋和發揮。一方面,他認為道是萬物的本原,即道是“萬物之所以成”。另一方面,他又說道是萬物的總規律,即“道者,萬物之所以然也”。韓非借解釋道家《老子》一書,對《老子》哲學體系的核心“道”進行了唯物主義的改造,賦予了客觀物質性的內容。他說:“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痹谶@里,韓非又第一次提出了“理”的概念范疇?!袄碚撸晌镏囊病镉欣?,不可相薄,故理之為物之制。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萬物之理,故不得不化。”值的一提的是,《韓非子》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畫鬼最易”等等。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涵著深刻的哲理,以其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閱讀指導
相關鏈接
商鞅的《商君書》關注的是發展法家學說。全書分為5篇,全文26篇,已佚失了第16、23兩篇,其中每篇都有自己的篇名,有些篇章采用的是對話體,有些篇章采取的是奏章體,還有一些用的是專論體裁。《商君書》宣揚通過冷酷無情的懲罰制度使國家秩序得以維持,從而保證人民不脫離正軌,強本抑末,獎勵軍功,以利征伐。在全書中,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社會與經濟問題。
在閱讀《韓非子》時注意兩點:第一,韓非生活在戰國末期,受百家爭鳴浪潮的激蕩,其思想雖以法家為主體,但多少也沾染了百家的色彩,這在書中時時有所體現。第二,可以結合相關著作閱讀,歷代集注《韓非子》以今人梁啟雄的《韓子淺解》最為優異,該書不僅對每篇原著都有題解,而且還對各篇真偽作了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