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怎樣形成的
與整個宇宙相比,地球仍然很年輕。大約在46億年前,氣體和塵土在重力的作用下聚集形成了地球。
最初形成的地球與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地球是完全不一樣的,它沒有空氣也沒有水,像月球上那樣完全沒有生命的存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的內部開始出現熱能,整個星球也開始出現變化。重元素比如鐵等開始沉淀到地心部位,而輕的元素漂流到地球表層。隨著地表溫度的降低,礦物質開始結晶,形成了地球的第一層固體巖石層。熱能的流動也引發了火山爆發,同時為生命的出現鋪平了道路。

地球形成后,其表面漸漸冷卻,這使固體巖層得以形成。地球的核心部位由于壓力和自然的放射性而一直保持著高溫。需要大約幾億年的時間才能完全消耗掉這些熱量。
空氣和水
地球的巖石層形成于大約45億年前,當時的火山比現在要活躍多了,地球表面到處都散布著火山爆發冷卻后沉積下來的巖石層。與此同時,火山爆發釋放出大量的氣體和水蒸氣。 較輕的氣體比如氫氣便上浮到宇宙空間,而較重的空氣則由于地球引力作用而留在了近地球的適當位置。這樣便形成了早期的大氣,其中含有大量的氮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但是幾乎沒有氧氣。
在大約40億年前,地球溫度降低,使得部分水蒸氣開始聚集起來。最初,水蒸氣形成小水滴,整個地球上空覆蓋起了云層。但是隨著水蒸氣聚集到一定程度,便形成了第一次降雨。有些傾盆大雨甚至持續了幾千年,大量的降水漸漸形成了大海,隨后大洋也開始出現了。而這里正是生命誕生的地方。
頻受撞擊
年輕的地球常常遭到來自宇宙的碎片的撞擊。大部分碎片是由塵土構成的,但是極具破壞力的隕石也會一次次地撞擊地表。
在地殼形成后不久,可能曾有另一個星球撞擊進入地球之中,使地球的重量增加了一倍,這也幾乎把地球撞成兩半。
一些科學家認為,月球很有可能是在這次撞擊中形成的。根據這種理論,撞擊過程中有大量的巖石散到宇宙中,之后又因為地心引力作用而聚集到一起。另一種可能性是,月球是作為一個完整的球體,在靠近地球時被其俘獲的。
巖石的循環
在月球上,隕星撞擊留下了永恒的環形山,因為沒有什么可以將之消磨夷平。然而,地球的表面卻長期接受著風、雨和冰雪的洗禮改造?;鹕奖l則帶來更加巨大的變化,其不僅促成了山脈的形成,而且使得大陸板塊一直處于移動狀態。這些變化從海洋和大氣最初出現時就已經開始了,巖石也因此被分解成細小的顆粒,并被沖刷到河流中,最后被帶入大海。在這個過程中,巖石顆粒沉積下來,構建起海床。幾千年以后,這些沉積物轉變成堅固的巖石。如果這些巖石被向上抬升,就可以形成干旱的陸地,則巖石的循環就將再一次進行。
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地殼就像一個很大的三明治,由很多幾百萬年前沉積下來的巖石構成。這些巖石層記錄著地球的歷史,并顯示巖層形成時的狀況。
巖層中的化石也可以告訴人們,在那一時期地球上存在著哪些生命。
氧氣的形成
地球最初形成的巖石層已經看不到任何痕跡了,因為它們早已經被破壞掉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巖石層大約形成于39億年前,這些巖石中不存在化石。盡管如此,科學家們還是相信,當這些巖石形成時,生命已經開始起步了。這些原始生命存在于地球上氧氣非常稀少的時候。但是在接下來的20億年中,大氣中的氧氣含量開始漸漸上升,直到其達到21%的比例——這也正是如今氧氣在大氣中的含量。神奇的是,這種變化完全是由生命體帶來的,負責該項轉化工程的生物是微小的細菌:通過陽光、水和二氧化碳,細菌漸漸形成一種生存的方式,即光合作用——細菌從空氣中獲取二氧化碳,而將氧氣作為副產品釋放出來。每一個細菌釋放的氧氣量都很小,但是經過萬億代的努力,大氣中開始出現大量的氧氣。沒有這些早期的細菌,空氣根本不適宜呼吸,動物類生命更不可能存在于地球上了。

在美國的“大峽谷”,河水將巖石向下沖刷出1600米的深度,這是地球上可以看到的最大的深度。峽谷底部最古老的巖石大約形成于20億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