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奇特的鴛鴦間諜科切夫婦

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蘇聯時期著名“鴛鴦特工”科切夫婦分別以“澤弗”和“葉爾扎”為代號,轉戰美國和歐洲多國,以不同身份隱居,為蘇聯秘密搜集情報。美歐各國的反間諜機構都存有科切夫婦的照片、指紋、血液和唾液樣本,但是兩人卻始終沒有暴露身份,他們潛伏期間的許多細節至今仍未解密。對此,俄羅斯對外情報局新聞發言人謝爾蓋·伊萬諾夫說,在數十年的地下工作中,科切夫婦的工作范圍很廣,“必須在世界幾個不同的洲完成祖國交給的任務”,但他們從來沒有出過任何差錯,為蘇聯對外情報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西方國家,最著名的“鴛鴦間諜”是朱利厄斯·羅森堡和他的妻子埃塞爾·羅森堡,這對美籍猶太人向蘇聯提供了大量情報,后來于1949年被捕,1953年被美國法院判處死刑。科切夫婦的名氣沒有羅森堡夫婦大,但是夫妻二人“潛伏”西方國家數十年、發回許多重要情報并且在最后全身而退,返回祖國安享晚年,不能不算是一個傳奇。俄羅斯官方則評價科切夫婦為蘇聯時期最突出的間諜夫婦。對外情報局發言人謝爾蓋·伊萬諾夫說:“在他們簡單的化名下,他們為國家工作了超過半個世紀,忠誠卻又默默無聞,有時甚至拿生命去冒險,愿他們永遠銘記在子孫后代心中。”

科切夫婦的成長之路

米哈伊爾·科切是白俄羅斯人,1907年8月13日出生于距斯盧茲克市數十公里之遙的扎莫斯杰村,鐵匠世家。由于該村住的大部分是波蘭人,因此,他曾上過4年鄉村波蘭學校,并掌握了流利的波蘭語。從童年起,他的父親就教他學習鐵匠手藝,到17歲時他就自己干鐵匠活了,并順理成章成為了集體農莊的鐵匠,還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

然而,科切喜歡的卻是讀書,當他聽說彼得堡有勞動大學之后,他就決定到那里去。1924年,17歲的科切只身來到列寧格勒(今圣彼得堡)求學。彼得堡這個沙皇俄國的北都給年輕的科切留下的印象絕對可以用“震驚”這個詞來形容。然而,興沖沖的他來到勞動大學后,卻沮喪地獲悉:沒有組織的派遣證及推薦信,他是沒法上大學的。因此,他不得不先把上學的計劃擱置了起來。在職業介紹所的幫助下,他在波羅的海造船廠找到了一份清潔工的工作。很快,勤奮的他不僅融進了這個大企業的工人隊伍之中,還在工人夜校里獲得了繼續學習的機會。當然,他的鐵匠技術很快也被發現了,他調到了鍛工車間,在那里他很快又獲得了一份尊敬。

1929年,科切加入了蘇聯共產黨。在工人夜校接受完中等技術教育之后,熱愛學習的他決定進入列寧格勒大學經濟系經濟地理專業學習,以完成自己的學業夢。在那里,他結識了自己的終身伴侶、生物系女學生葉利扎維塔。

葉利扎維塔1912年3月9日出生于烏法州的一個貧困工人家庭。1917年底,為了躲避饑餓和戰亂,她全家移居塔什干。到了入學年齡后,葉利扎維塔進入寄宿學校學習,直到中學畢業。1929年高中畢業的葉利扎維塔又進入列寧格勒大學學習。

畢業不久,兩個人走進了幸福的婚姻殿堂,葉利扎維塔成為了伊麗莎白·科切夫人。婚后她曾做過一段時間大學老師,后來則成為了青年工人學校的校長。米哈伊爾·科切大學畢業之后,又被送到列寧格勒東方學院深造。在那里,他又學習并掌握了孟加拉語和英語。

1937年,蘇聯展開“大清洗運動”,負責對外情報的一批領導人被鎮壓,導致蘇聯駐外諜報機構遭受重大損失。為此,蘇聯情報機構加快了物色、培養年輕特工的工作。有一天,正在學習的米哈伊爾·科切突然接到通知,要他馬上到蘇共中央人事處報道。在那里,政治局委員葉夫根尼·馬林科夫接見了他和幾位年輕人。這次談話之后,米哈伊爾·科切被派往蘇軍總參情報部偵察局開設的情報學校學習偵聽。

科切夫婦的美國之行

1939年7月,伊麗莎白·科切隨丈夫米哈伊爾·科切一起被蘇聯軍事情報部門派往美國,丈夫出任洛杉磯軍事情報站站長一職,公開身份則是蘇聯駐美國洛杉磯領事館副領事。伊麗莎白及兩個孩子則陪他長駐美國。

洛杉磯是美國最大的工業、科學及文化中心,雖然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應當是一個盛產情報的地方,然而這座城市里卻有著全球著名的影都好萊塢,有無數世界級的影視明星、作家、知識分子,這些人和美國的政治精英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科切把賭注押在了蘇聯文化上面,他經常在領事館舉辦音樂會、雞尾酒會、電影觀摩會,逐漸吸引了一批美國文化藝術領域的名流。借助蘇聯的文學作品、戲劇、電影、音樂的魅力,科切與眾多名人保持了良好的互信關系。美國著名現實主義小說家德萊賽向來是直接稱呼他們夫婦為麥克爾及莉扎的;著名音樂家斯托科夫斯基也常到科切家中做客。此外,卓別林和他們關系也非常密切,而第2屆奧斯卡影后瑪麗·碧克馥及著名影星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沃爾特·迪斯尼等都與科切夫婦非常熟悉。

有一次,卓別林無意中對科切說起自己喜歡俄羅斯的動物。科切向上級請示后,從蘇聯運了一頭棕熊送給卓別林。卓別林很喜歡這頭熊,一直養在家里。后來因為體形過于龐大,無法繼續家養,才轉送給了動物園。科切夫婦的兒子安納托利在洛杉磯居住時年紀還非常小,但他記得自己有位“卓別林叔叔”,他說:“我的父親曾教卓別林喝俄羅斯伏特加。”

由于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非常喜歡而且尊敬好萊塢的明星們,因此,從好萊塢這些消息靈通人士口中,科切獲得了大量優質情報。

二戰開始之前,卓別林幾乎是與佐爾格同時告訴科切:戰爭就要開始了!卓別林還特別告知科切說,這一消息是從一位可靠人士——美國總統夫人——那兒來的。科切的情報源則證明了東京佐爾格小組的情報:日本暫時還不想與蘇聯開戰。于是,蘇聯軍方將遠東大量兵力調往西線,投入了首都莫斯科保衛戰。如果沒有科切夫婦的準確情報,蘇聯政府絕不敢冒這么大的險。

科切夫婦還為莫斯科情報機構做過數不清的小事情。有一天,科切接到任務,要設法把一名秘密特工送上回國的輪船。當時,這名特工的行蹤已經在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監視之下。科切靈機一動,找了一艘游艇,邀請多位好萊塢名人外出游玩。那名特工趁著人多,偷偷混上了船。等到美國聯邦調查局人員回過神來,游艇已到公海,下手為時已晚。

對于鄰居和當地的情報系統來說,伊麗莎白就是一個陪伴外交官丈夫到海外工作的普通家庭主婦而已。對于自己的成功偽裝,伊麗莎白·科切后來回憶說:“他們總會見到我為地毯吸塵。而我家吸塵器的電線足足有12米長,事實上這條電線是我們秘密電臺的天線,幫助身在美國的我們與莫斯科保持聯系。”

科切夫婦駐美期間,克格勃美國分支機構的領導人——蘇聯情報界的傳奇人物瓦西里·扎魯賓因工作關系注意上了水平高、能力強、辦法多的米哈伊爾·科切。于是,他打報告提醒自己的上級:科切夫婦可以成為在國外從事秘密間諜工作的人選。

科切夫婦的歐洲之旅

1943年,由于斯大林的錯誤決策,負責對外情報的雷伊斯、拉斯科里尼科夫、阿爾羅夫等一批領導人被鎮壓,蘇聯的駐外諜報機構遭受重大損失,科切一家從美國回到了莫斯科。當時對外情報部門急需培養新生力量,米哈伊爾·科切參與了在莫斯科創辦一所特工學校的準備工作,并被任命為情報學校教務處副處長,投身于年輕情報人員的培養工作。他出色的外語能力及工作經驗,都對其教學大有裨益。

在米哈伊爾·科切精心培養間諜的時候,伊麗莎白·科切則成為了莫斯科藝術劇院的秘書。為了給接下來要從事的情報工作做準備,伊麗莎白特地學習了德語、波蘭語、電碼編譯和如何使用小型無線電廣播發射機,甚至還修習了戲劇以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法。

1947年,蘇聯特工、好萊塢電影導演鮑里斯·莫羅茲向美國“自首”,多名在洛杉磯的蘇聯特工被曝光。科切夫婦也遭到曝光,此后他們只能隱藏身份,轉入地下。當時,秘密間諜領域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蘇聯堅持共產主義國家是不需要間諜的,當時蘇聯與歐美之間還不存在間諜交換一說。只是到了1962年,蘇聯人才用飛行員鮑威爾換回了千面間諜阿貝爾。

1948年的某一天,米哈伊爾·科切被請到克格勃總部,有高層人物建議其進入秘密工作領域。米哈伊爾·科切起先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勝任這種工作。雖然已經退休但仍然出席了這次見面會的扎魯賓少將卻堅決地對他表示:“你肯定能夠勝任!”這樣,科切夫婦轉入了秘密間諜領域。

1952年底,科切夫婦從總部得到了尋找并幫助秘密間諜K的指令。當時,K陷入了緊急情況:這位年輕的偵察員被發現得了胃癌,需要做手術,但周圍卻沒有一個親人。如何幫助同志呢?他在死亡邊緣,是否已在囈語之中或是在藥物的作用下,出賣了自己的同志?但是,米哈伊爾·科切勇敢地接受了任務,根據K的照片以及約定的暗語,米哈伊爾·科切找到了K所在的一家貧民醫院。醫院接待室里一位年邁的修女翻了翻登記冊,然后對他說:“12月26日,早上4點,你的表弟已經死了。”

看到來客變白的臉色,修女開始安慰他并開始為死者祈禱。不過,她并不明白米哈伊爾·科切真正擔心的是什么。米哈伊爾·科切當然為年輕偵察員的去世而難過,但他同時也感到害怕:在最后時刻,他表現如何?有沒有留下任何不該留下的東西?于是,他請這位修女叫來在最后時刻照顧死者的護士。

“你表弟意識很清醒,是孤獨地死去的。”那位護士語帶責備地說道,“他吻了吻圣十字架,就閉上了眼,從其眼中流出來的是清澈的眼淚,之后就永遠地無聲無息了。”米哈伊爾·科切暗自慶幸之余,不禁松了一口氣。

1955年,米哈伊爾·科切接到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秘密偵察處的命令,前往瑞士建立歐洲情報處,負責聯絡意大利、荷蘭、英國、日本、印度等國的蘇聯特工。這時,科切夫婦已經人到中年,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對于他們而言,再去從事秘密工作是有相當困難的,但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服從組織安排。

瑞士是一個法制國家,那里每20個人當中就有一個警察。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及地理因素,瑞士又是各國情報機關活動最活躍的地方。為了幫助科切夫婦進入瑞士,米哈伊爾·科切被裝扮成一位瑞士猶太人,化名“澤弗”。克格勃為之精心準備了一套說辭:戰爭期間他曾被關進集中營。考慮到這一點,米哈伊爾·科切還專門去集中營舊址,詳細了解了其中具體的規定及實際情況,甚至還仔細研究那里的地理環境。

在丈夫進入瑞士的兩年后,伊麗莎白·科切以“葉爾扎”的代號也到了瑞士,幫助他展開工作。為此,她開始學習有關波蘭天主教的一切儀式和規矩,并養成了定期到波蘭天主教教堂的習慣。因為她的任務是扮演一個波蘭人,所以,她還仔細研究了波蘭廚藝,學會了很多波蘭歌曲。伊麗莎白·科切主要通過無線電臺發送情報。作為無線電報務員,“葉爾扎”確保了科切與總部聯系的暢通,而克格勃總部則開始源源不斷地收到科切提供的重要而可靠的情報。有一次,瑞士反間諜機構檢測到秘密電臺的大致方位,在他家附近展開搜尋,伊麗莎白·科切敏銳而及時地察覺到瑞士方面的行動,趕緊關掉電臺,僥幸逃過一劫。

然而,無論你做了怎樣充分的準備,生活中永遠是充滿意外的。有一次,潛伏瑞士的科切夫婦在布拉格就差點兒與自己的兩個兒子迎面撞上,而伊麗莎白則近距離看到了科切正在國外旅游的妹妹,但兩人都不得不盡快躲開這些他們原本熱切希望碰面的親人。

1967~1968年期間,米哈伊爾·科切化裝成商人先后3次前往以色列從事情報工作。當時蘇聯和以色列還沒有建交,特拉維夫沒有任何蘇聯外交機構,科切夫婦孤身作戰,十分危險。為了不暴露身份,米哈伊爾·科切即使在家里都不敢用俄語對妻子說“我愛你”。

科切夫婦回歸故土

1977年,米哈伊爾·科切年滿七旬,早已到了退休年齡,有關機構同意他們退役。葉落歸根,科切夫婦悄悄回到故土。回到蘇聯后,米哈伊爾·科切重新開始從事教學工作,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提供給年輕的特工們。晚年的米哈伊爾·科切還親自撰寫了多本偵察學教科書。

2001年9月,米哈伊爾·科切的名字首次出現在俄羅斯媒體上。可他并不喜歡出名,因為“為了祖國的名譽,我們沒有權力出名”,他說:“如果國家不知道我們,那就意味著我們沒有連累她。”

2004年,科切夫婦一起出版了回憶錄《秘密特工澤弗和葉爾扎》,這本書如今已成為偵察學學子的案頭經典。

由于工作出色,米哈伊爾·科切被授予了紅旗勛章、衛國勛章和紅星勛章。2007年8月13日,米哈伊爾·科切百歲生日那天,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向他頒發“榮譽安全人員”勛章,嘉獎他為保衛國家安全、培養偵察專家所做的巨大貢獻。2008年初,科切夫婦被授予了金星獎章。

2009年9月21日,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宣布,蘇聯時期著名“鴛鴦特工”的女主角伊麗莎白·科切因心臟病發于當月19日去世,享年97歲。而他的丈夫、男主角米哈伊爾·科切于前一年,也就是2008年的8月19日去世,終年101歲。科切夫婦間諜生涯30年,從未失手,堪稱蘇聯乃至全世界最成功的情報人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什县| 宣汉县| 镇赉县| 页游| 黄平县| 彩票| 福安市| 车致| 江源县| 綦江县| 晋州市| 松溪县| 中牟县| 浑源县| 万源市| 甘孜县| 赞皇县| 朝阳县| 武夷山市| 荔浦县| 阜康市| 察隅县| 新龙县| 永城市| 商水县| 集安市| 文昌市| 卫辉市| 汉沽区| 竹北市| 织金县| 鱼台县| 万安县| 凉城县| 宜川县| 南雄市| 章丘市| 牙克石市| 怀柔区| 石门县| 永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