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點軍校經典法則大全集
- 青丘
- 5字
- 2019-01-03 12:59:34
法則五 紀律
制度才是根本
西點校友著名工程技術專家喬治·W.戈瑟爾斯說過:“在好規則面前,懂得捍衛和遵守,生活中才會享受更多的明媚陽光。”對于一個組織來說合理的制度是根本,組織內的人也必須要有很強的紀律觀念,服從于制度,這樣一個組織才能真正地良性運行。軍隊是最典型的依靠嚴密的制度與嚴格的紀律運行的高度集中化的組織,西點軍校便是其一。從西點畢業的學員都對西點的規章制度印象深刻。他們認為是西點的制度造就了西點,或干脆就認為制度是整個西點體系的核心。規章制度在西點確實舉足輕重。
西點軍校的第三任校長塞耶被譽為真正的“西點之父”,是他建立了西點的一系列嚴密的制度,才使得西點逐漸走向輝煌。
塞耶擔任校長后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西點的規章制度日益完善,規范中透著威嚴,而且條條框框無所不達,舉手投足均有明確的規定,整個軍校就在制度中有條不紊地發展。
塞耶首先明確了辦學方針和原則,制定了以土木工程技術為主的四年制教育計劃,建立了完整的教學體制,首創將學員分為十幾人一班的小班教學法,并根據學習成績評定學員的名次。這樣既有利于教官因材施教,也能激發學員奮發上進。他還制定了嚴格的考試和考核制度。新入學的候補生要進行基本智力考試,具備熟練的讀、寫、算能力,合格者才能被編入學員團。他還創建了著名的“榮譽制度”,強調學員紀律養成主要靠自我約束,并建立了嚴格的過失懲罰制度。此外,他擴建了圖書館,吸引和保留了一批十分優秀的教員。
塞耶的整頓和改革是全面的、成功的,其影響也是深遠的。從下面這個案例中我們就可窺一知百。當時的西點,有相當一部分學員來自地位顯赫的名門望族。1818年,塞耶寫信給托馬斯·平尼克將軍,因為他的兒子沒有按時返校,西點決定令其退學。平尼克將軍解釋說,由于天氣不好,是他把兒子留下的,而且老校長威斯夫特也答應作為例外處理。但塞耶明白,迎合權勢絕對辦不好軍校,誰的面子也不能給,所以他開除了小平尼克。
按照西點新的標準,塞耶對學員團進行了大膽的清理、整肅。當時有學員213人,經嚴格審查,103人被開除或勒令退學。他們當中多數人是因為學習不及格而退學,少數則因為行為不軌而被強迫離校。這種大膽的舉動招來許多非議。盡管辱罵聲四起,但塞耶仍不為所動。他在給陸軍部長的報告中詳細介紹了被退學或開除學員的情況,認為這不是對“軍校和國家公共社會”的浪費,而是一種必要的行為。
1829年從紐約入學的學員諾里斯多次不服從西點軍校的命令。他的家庭對當時杰克遜競選總統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因此成了特殊的學員。一天晚上吹熄燈號后,諾里斯偷偷跑到教練場,在正中豎起了“山胡桃木”。這里有個典故要補充說明一下:1815年戰爭期間,安德魯·杰克遜率軍在新奧爾良大敗英軍,為美國爭得了榮譽,并最終迫使英國人坐下來談判,簽訂了合約。杰克遜因此聲譽鵲起,并被人們戲稱為堅硬的“老山胡桃木”。
第二天早上吹起床號后,全校人員大吃一驚,諾里斯對此洋洋自得。塞耶為維護學校的紀律,對他進行了嚴厲批評。但同時一個小報告也立即到了總統手中,說塞耶打擊無辜。總統大發雷霆,宣布諾里斯在西點軍校有絕對的行動自由。這顯然更加背離了軍校的紀律,是塞耶絕對不能容忍的。
塞耶和學員隊司令希契科克對西點軍校紀律的松弛心急如焚。希契科克決定找總統反映情況,塞耶批準他前往紐約。于是,出現了如下一幕:
1832年11月24日,總統白宮書房。“西爾韋納斯·塞耶,是個暴君,俄國所有的獨裁者沒有一個能超過他!”杰克遜總統咆哮道。“總統先生,在這個問題上,您了解的情況是錯誤的,您不了解實情。”希契科克大聲反駁。“不,他是獨裁者!”杰克遜氣得臉色發白。
但后來,杰克遜總統還是派人調查了西點軍校,了解其規章制度的內容及執行情況。結果,調查者報告說,西點軍校的規章制度很好,沒有改變的必要,而諾里斯也很快被開除了。
西點紀律的嚴格人所共知,而且花樣甚多,令人敬而遠之。輕微的違紀只作記錄,不付諸具體處罰措施,但累積到一定程度便要處罰。對高年級學員來說,一個月中如被記過9次,就意味著失去享受周末的權利;如被記過超過每月的最高限額——13次,則每超過一次就將受罰,一般至少要扛著步槍不停地走在空地上走一個小時。處罰的手段還有禁閉,并分為“普通禁閉”和“特別禁閉”兩種。正如小心謹慎的學員們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是沒完沒了的一樣,發布上述處分的特別命令也是沒完沒了的。警鐘長鳴,紅燈頻閃,每個學員都在緊張的氣氛中完成學業。
西點的做法看似苛刻,不近人情,但西點是“金字招牌”,容不得一點污漬。每個西點人都必須以發揚光大西點為己任,如果在校學習期間不能牢固這種觀念,以后就會缺乏堅定的理性基礎,就很難成為對部屬,對軍隊,乃至對國家負責的軍人。完整的制度、嚴明的紀律,成就了西點軍校,也為培養眾多杰出的人才提供了保障。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日常的社會生活中制度與紀律也是建構組織和社會非常重要的手段。一個企業能夠健康地成長、穩定地前進,必須要有優良的制度作為后盾。在制度的大是大非面前,誰也不能例外。對于員工來說,這些制度可能是些大原則,也可能是事關遲到、早退、上班干私活等具體規定,但無論是哪一種,我們都應該視若圭臬,嚴格遵守,共同維護與完善企業的規章制度。一個有原則、守紀律的員工必定是個讓人放心、受人尊重的人,能夠自覺地維護企業的利益。這樣的員工能夠跟隨企業一起成長,永遠受人青睞。
人是社會動物,我們的生活被不同的組織所規范,因此我們應該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唯有先進的制度、嚴明的紀律才能保證企業順利地發展。
遠大公司總裁張躍說:“偉大的公司要面臨很多挑戰,那些基礎的質量、技術的挑戰,我都覺得不大,價值觀的挑戰是最大的。在中國要做公司,要做一個真正百分之百符合常人道德觀的公司很不容易,但是我們一直在堅持這樣做,并且會永遠地堅持下去。”最終,遠大公司選擇了靠完善制度來落實自己的價值觀,靠紀律約束全體員工。遠大設立了制度統籌委員會,統一文件制度的審計和管理,制定出的正式制度文本有300多份,1900多條,共70萬字。
對于優秀的企業來說,沒有比制度更重要的東西,也沒有比挑戰企業的制度更讓人憤怒的事情。身為企業的一員,我們必須牢牢樹立這樣的觀念:制度是企業的生命之本,絕對疏忽不得。我們絕不能以身試法,否則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食惡果。
2005年,張小風一畢業就順利進入一家外企在武漢設立的辦事處,不菲的薪水,較大的發展空間,令很多同學羨慕不已。公司不大,人盡其才,張小風漸漸成長為一個合格的銷售助理,輔助銷售人員做一些貨運、文檔方面的工作,可以獨當一面。
然而,張小風也漸漸驕傲起來,對銷售人員,乃至部門經理安排的事情,要么就是有選擇性地做,要么就是忘在腦后,態度甚至有點傲慢。好在張小風是公司里唯一的女性,她長得也漂亮,有時跟同事產生矛盾,只要不關原則,總經理總是以“男士要有紳士風度,不要跟女孩子計較”為由,讓男同事禮讓張小風幾分。
有一次,張小風和4個同事一起去參加北京的展會,開展當天,由張小風負責的好幾個文檔都遺留在家忘記拿,雖說事后有在武漢的同事的郵件補救,但也對工作小有耽擱,幾個同事因不滿說了她幾句,回武漢后,張小風竟賭氣遞上辭呈。總經理為穩定團隊,挽留了她,張小風因贏得“勝利”而得意洋洋。可沒想到此后,遞辭呈成了張小風的撒手锏,一有不如意就賭氣辭職。2006年年底,總經理終于在辭職信上簽名準許,竟然弄假成真,張小風叫苦不迭。
張小風被辭退,是“罪”有應得,因為她把企業的制度視若塵土、把紀律看成兒戲。一個不尊重企業制度、不遵守企業紀律的人,根本不可能是一個有團隊精神、對企業負責的好員工。巴頓將軍說:“紀律只有一種,就是完善的紀律。假如你不執行、不維護紀律,你就是潛在的殺人犯。”誠然,目無制度、不守紀律者的言行不僅會害了企業,還會給他人、給社會帶來嚴重的災難。
2004年,一家商廈發生特大火災,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400余萬元。然而,這么一起嚴重的事故,竟然是因為一個小小的煙頭:一位員工到倉庫內放包裝箱時,不慎將吸剩下的煙頭掉落在地上,隨意踩了兩腳,在沒有確認煙頭是否被踩滅的情況下匆匆離開了倉庫。煙頭將倉庫內的物品引燃。恰恰這時,這家商廈保衛科工作人員違反單位規章制度,擅自離開值班室,未在消防監控室監控,沒能及時發現起火并報警,從而延誤了搶險時機。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像上述故事中亂扔煙頭的員工及保衛科工作人員一樣,覺得偶爾違反一下制度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恰恰是這些漫不經心、目無制度的行為給企業和社會埋下了安全的隱患,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爆炸,害人害己!對此,所有的人都應該有高度的警醒。
一家企業的競爭力來源于生產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一名員工的價值體現在勞動的每個細節中,唯有制度與紀律是檢驗這一切的試金石。一個有原則、守法紀的企業必定是個重視產品質量的單位,一名制度常存心中、嚴格遵守紀律的員工必定是對企業負責、對社會負責的人。這樣的企業與員工總是讓人放心,讓人感動。
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被某企業的員工遵守紀律的行為所感動,記錄下了那次經歷:“集團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預算,從社會上的培訓公司采購一些有影響力的課程。在一次培訓招標中,一家外國培訓公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正是夏天,中午氣溫達到32℃,而這家公司的幾個代表都著白襯衫、領帶和深色西裝。雖然他們已是大汗淋漓,但沒有像其他公司的代表那樣脫掉外套。調試電腦時,他們發現手提電腦的電源線太短,夠不到墻上的電源插座。于是有人拿出了一個接線板接好電源。之后,其中的一個美國人又從書包里拿出了一卷膠帶。我們當時一頭霧水,不知道膠帶是干什么用的。只見這個身材很胖的美國人吃力地蹲下來,用膠帶把電源線一點一點粘在地板上。原來,他是怕從這里經過的人被電源線絆倒。離開的時候,這家公司的每個人都自覺地把自己使用過的一次性水杯帶出會場,丟在垃圾箱里。”
這家外國培訓公司的員工做了公司規定自己要做的事,對公司負了應負的責任。而他們遵守紀律的行動體現出來的公司對客戶的責任心深深地打動了其所服務的企業。只有這樣的公司才可能對客戶、對社會負責。
商海中有大風大浪,制度與紀律就像巨大的船錨一樣,能夠讓企業穩若泰山,化險為夷。身為企業的一員,我們更要把企業的制度化為自己的制度,把紀律視為自己的紀律,相信制度的邊緣便是崩潰,紀律的外面便是懸崖,永遠不要出軌。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共同把企業辦得更好,在成就企業的同時也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