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服從沒有條件

美國勞恩鋼鐵公司總裁卡爾·勞恩是西點軍校第52屆畢業生,他曾對服從精神作過這樣的描述:“軍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學會服從,整體的巨大力量來源于個體的服從精神。在企業中,我們同樣需要這種服從精神,上層的意識通過下屬的服從很快會變成一股強大的執行力。”

眾所周知,軍隊素以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聞名。但在西點,凡是遇到軍官問話,士兵卻只能有3種回答:“報告長官:是”、“報告長官:不是”、“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

絕對的服從意味著你要無條件地服從一切命令,為自己的一切行動負責,不可有任何逃避或對抗的情緒。將軍只有讓士兵們絕對服從指揮,才有可能塑造出一支紀律嚴明、執行有力的威武之師。下級在接到命令時,“保證完成任務”是他們唯一的選擇;遇到困難時,他們要努力尋找方法;違反紀律時,他們要勇于承擔責任;面臨挫折時,他們還要挺身而出!

西點軍校的萊瑞·杜瑞松上校在第一次赴外地服役的時候,有一天連長派他到營部去,交代給他7項任務:要去見一些人,要請示上級一些事,還有些東西要申請,包括地圖和醋酸鹽。

接到這些任務之后,萊瑞·杜瑞松沒說什么,立即出發了。這讓連長感到有些意外,因為當時醋酸鹽嚴重缺貨,萊瑞·杜瑞松完全可以找個借口推托一下,可是他沒有。

順利地解決其中6項任務之后,萊瑞·杜瑞松找到了負責補給的中士,希望他能從僅有的存貨中撥出一點醋酸鹽,但是中士拒絕了。于是,萊瑞·杜瑞松一直纏著他,滔滔不絕地向中士說明理由。到最后,也不知道是被杜瑞松說服了,相信醋酸鹽確實有重要的用途,還是眼看沒有其他辦法能夠擺脫杜瑞松,中士終于給了他一些醋酸鹽。就這樣,萊瑞·杜瑞松堅決地服從并執行了長官交代的任務,帶著完美的結果回去向連長復命了。

服從指揮,具有強大執行力的人必定是優秀的軍人,他對待任務的態度就是不折不扣地去執行,不說一句廢話,不找任何借口。這種強大的執行力來源于軍人心目中“服從沒有條件”的訓誡,來源于令出必從的嚴明紀律。因此,西點人在強化士兵們的服從意識時也是先從軍隊紀律抓起的。

“二戰”中,美軍在卡塞林山口戰役中慘敗,第二軍軍長弗雷登道爾被就地撤職,巴頓臨危受命,要求在11天內將美軍整頓成為“一支能執行戰斗任務的部隊”。巴頓是在1943年3月6日正式接管第二軍的,而戰役的總指揮亞歷山大將軍把軍事進攻的日期定在3月17日,也就是說,他只有11天的時間整頓軍隊,進行戰斗準備。當務之急是使委靡不振的軍隊恢復士氣,提高戰斗力。任務是十分艱巨的。根據自己長期的治軍經驗,巴頓認為,一支紀律松懈、軍容不整的軍隊是不會有所作為的。因此,他決心從整頓軍紀入手,采取“不民主和非美國的方式”,對這群“烏合之眾”進行整頓。

他首先從嚴格作息時間抓起,并以身作則。到任后的第二天早上7點鐘,巴頓按作息規定準時到食堂就餐,發現只有他的參謀長加菲來了。他當即命令廚師馬上開飯,1小時后停火,并發布命令:“從明天起,全體人員準時吃飯,半小時之內完畢。”由于巴頓抓住了吃早飯這一環節,從而杜絕了軍人遲到的現象。

接著,巴頓發布了強制性的著裝令,規定:凡在戰區,每個軍人都必須戴鋼盔、系領帶、打綁腿,后勤人員亦不例外。這項命令還適用于戰區的醫務人員和兵器修理工。對于違反此命令者規定了罰款數額:軍官50美元,士兵30美元。巴頓半開玩笑地說:“當你要動一個人腰包的時候,他的反應最快。”

盡管如此,還是有些人不斷出現違紀現象。聽到這一情況后,巴頓親自帶人四處巡視,把不執行命令的人強制集中起來,進行訓斥,話語不免十分粗魯:“各位聽著:我絕不會容忍任何一個不執行命令的兔崽子。現在給你們一個選擇的機會,要么罰款25美元,要么送交軍事法庭,并記入檔案,你們自己看著辦吧!”這些士兵只好乖乖認罰。

盡管巴頓的這些做法招致許多人的反感和咒罵,但他這種雷厲風行的作風震動了第二軍,部隊軍官一掃過去那種松松垮垮的拖拉作風,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觀。

巴頓繼續以他特有的方式激勵他的部隊。他跑遍了4個師的每一個營,督促軍官,鞭策士兵,順便還要檢查軍容風紀的執行情況。他的檢查極為徹底,甚至連廁所也不放過,因為上廁所的人最容易忘戴鋼盔。他鼓勵官兵們要有攻擊精神,像獅子一樣殘酷無情地打擊敵人,號召他們“為人類進步事業而沖殺,但不是為之死亡”。雖然官兵們對巴頓這種做法一時還難以理解,但他的“高壓電休克療法”確實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他們與過去大不相同。

巴頓將軍必須這樣殘酷無情,因為時間不允許他動半點惻隱之心。只有采取非常規的方式,才能將這群“烏合之眾”錘煉成無堅不摧的戰爭機器。他的目的達到了。他把自己的戰斗精神輸入了這支部隊,以自己的尚武精神激勵了全體官兵。雖然有人恨他,但是官兵都很尊重他,并開始效仿他。部隊有了鐵一樣的紀律和秩序,士兵們恢復了自信和勇氣。巴頓欣喜地看到,在短短的幾天內,第二軍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了,將士們裝備精良,士氣高漲,軍紀嚴明。他們已被錘煉成了真正的軍人,進入了他所說的“戰斗競技狀態”。

戰斗打響后,德軍再度發起強大攻勢,但遭到第二軍的頑強抵抗,他們寸土不讓,表現得十分英勇。最后,德軍無功而返。這是美軍在北非戰場取得的又一次勝利,它以此證明:第二軍已經不是十幾天前的那群“烏合之眾”了。巴頓為他們的杰出表現感到十分驕傲,他自豪地指出:“硝煙一散,我們看到沒有一個美軍士兵放棄陣地一步。”

巴頓能在11天內改變一支部隊的戰斗力,依靠的就是對軍隊紀律和士兵服從意識的強調與重視。一個士兵如果不遵守紀律,沒有服從意識,那么軍隊的執行力就沒有保障。戰斗力不是幻想,而是在服從指揮、遵守紀律的前提下實現的。

無條件地服從命令,嚴格遵守紀律是軍人最基本的品格。同樣這種品格在日常生活中,在一個人的工作中,在企業的組織運行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一家企業想獲得強大的執行力與競爭力,便要讓員工具備強烈的服從意識,無條件地聽從指揮,嚴格遵守紀律,相信公司的決定,不要有任何猜疑。當老板決定做什么事情以后,就要堅決服從,努力執行。作為員工,如果和老板處處對著干,那將會既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也不利于個人事業的發展。“尊師才能信道”,在企業里,一名員工只有尊重、信任領導,才能努力地去做好自己的工作。這是一種主動的服從精神,也是雙贏的選擇。

在工作中,每一名員工都如一名戰士,一樣需要無條件服從意識與令行禁止的嚴明紀律。優秀的員工具有很強的使命感,絕對服從,拒絕借口,視完美復命為天職;相反,末流員工喜歡找借口,喜歡推卸責任,對自己的任務無動于衷,在執行的時候敷衍塞責。

羅杰·布萊克是一位體育界的成功人士,他曾獲奧林匹克運動會400米銀牌和世界錦標賽400米接力賽的金牌,可他的出色并不僅僅是因為他那令人矚目的競技成績。更讓人為之動容的是,他所有的成績都是在他患心臟病的情況下取得的,他沒有把患病當做自己的借口。

除了家人、醫生和幾個親密的朋友外,沒有人知道他的病情,他也沒向外界公布任何消息。當第一次獲得銀牌之后,他對自己并不滿意,倘若他如實地告訴人們他的身體狀況,即使他在運動生涯中半途而廢,也同樣會得到人們的理解與體諒,可羅杰并沒有這樣做,他說:“我不想強調我的疾病,即使我失敗了,也不想以此為借口。”

在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一直抱怨自己缺乏機會,并努力為自己的失敗尋找借口。殊不知,正是他們不講服從、愛找借口導致了他們的失敗,導致了機會一再地與他們擦肩而過。成功者則相反,他們不善于也無須編造任何借口。對于自己的任務和目標,他們能夠絕對服從,承擔起責任,也因此經常享受到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所獲得的成果。他們不見得有超凡的能力,卻絕對有著超凡的心態。他們坦率地應承下任務,積極主動地尋找方法,并對自己的執行結果及時回復,而不是一遇到困難就逃避、退縮,為自己尋找借口。

王光和張頤同時供職于一家音像公司,他們能力相當。有一次,公司從德國進口了一套當時最先進的采編設備,比公司現在用的老式采編設備要高好幾個檔次。但是說明書是用德文寫的,公司里沒有人能看得懂。老板把王光叫到辦公室,告訴他:“我們公司新引進了一套數字采編系統,希望你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然后再帶領大家一起吃。”王光連忙搖頭說:“我覺得不太合適,一方面我對德語一竅不通,連說明書都看不懂;另一方面,我怕把設備搞出毛病來。”老板眼里流露出失望的神色。他又叫來了張頤,張頤很爽快地答應了,老板很高興。

張頤接下任務后就馬不停蹄地忙碌起來。他對德文也是一竅不通,于是就去附近一所大學的外語學院,請德語系的教授幫忙,把德文的說明書翻譯成中文。在摸索新設備的過程中,他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就在教授的幫助下,通過電子郵件,向德國廠家的技術專家請教。短短一個月下來,張頤已經能夠熟練使用新的采編設備。在他的指導下,同事們也都很快學會了使用方法。張頤因此得到了老板的贊賞。以后,有了什么任務,老板總是第一時間找到張頤。因為他知道,張頤不會讓他失望。王光用一個借口逃避了一個難題,同時也把加薪晉升的機會給丟棄了。

服從是沒有條件的,很多人喜歡煞費苦心地尋找借口,卻無法將同樣的時間與精力放在工作上面。要知道,尋找借口的唯一好處,就是把屬于自己的過失掩飾掉,把應該自己承擔的責任轉嫁給他人或社會,但這樣也會把到手的機會給丟掉。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喜歡找借口的人會成為企業的稱職員工,為社會所信賴和尊重。許多事實告訴我們:一個喜歡找借口的人注定是職場與生活中的失敗者。

一個沒有無條件服從意識的人,就會習慣于尋找借口,而不斷地尋找借口總是和悲觀主義、無助感等消極因素相伴而行。找借口也許是一種癥狀,悲觀和無助則是潛在的習慣和感覺。無論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這些要素總是會一起出現,它們是個人責任感的敵人,也是成功復命的敵人。事實上,這些悲觀、無助、恐懼的感覺,都是一些虛妄的東西。我們恐懼的對象并不是工作中的困難,而是我們在自己頭腦里架構的那個悲劇,它像腦海里的鬼影,令我們憂慮、膽怯。

無條件服從是一種自信與勇敢的體現,是勇敢負責和果斷執行的表現。這表明了一個人對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的態度。思想影響態度,態度影響行動,一個服從命令、不找借口的員工,肯定是一個高度負責和執行力很強的員工。對他來說,工作就是不打折扣地去執行。

很多人認為自己也能夠服從上級的命令,但他們所謂的服從是有條件的,他們認為“對的就服從,不對的就不服從”,或者“能做的就服從,不能做的就不服從”。這種觀點是大錯特錯。服從是無條件的,接到指令我們應該第一時間去執行,自作聰明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有一次,TCL公司決定撤出某型號機器,所有的店面都接到通知,并于規定日期內完成。某日,TCL一位高級經理在到店面巡視時發現其中一家并未將那個型號的機器撤下架,詢問其原因,該店面的負責人高某解釋道:“主要是我認為此種機器的機型還比較新穎,只要給我一周的時間,我一定能將其以合理的價格售出。”此事的結果也正如高某所承諾的那樣,機器在很短的時間內即以較高的價格售出,但高某并未受到嘉獎,反而挨了上頭一通批評。

對于這件事,那名高級經理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雖然說這名負責人成功售出了該機器,但我依然不太贊成他的做法。因為對于公司的決定,有時員工并不能了解全部情況,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員工能尊重、執行公司的決定。即便是站在為公司利益考慮的角度,也不鼓勵這種行為。有好的建議、想法可以向公司反映,但不能不執行我們作出的決定。”

工作中每個人都會碰到上司交代任務的情況,這時,你會很自然地想到兩個問題:第一,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需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我能不能辦或者應該怎樣去辦?第二,向你布置任務的上司正在等待你表態,等待你給他一個明確的答復,你是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做,還是對上司說“不”?

那個挨批評的高某便是典型的自作聰明、不懂服從的人。他的言行無異于宣告他比上司更具判斷力,而且他使用的判斷標準其實就是他自己的標準,而非上司的。這樣的人又怎能叫上司放心呢?

當然,上層的決策也有發生錯誤的時候,但是,作為一名下屬,你還是應該遵從執行。你既不能事先加以肯定或指責,也不要事后抱怨或輕視他的決定,或者尋找各種借口來推托,因為上級作決定前是經過了周密的考慮和計劃的。更何況,作為一個普通的員工,你很難斷定決策是對的還是錯的,因為很多東西在沒有最終答案之前是無法確定的。身為員工,你的第一任務便是“堅決服從,馬上執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河县| 嵊泗县| 利辛县| 藁城市| 花莲市| 阳城县| 五寨县| 电白县| 靖安县| 抚远县| 门头沟区| 丹凤县| 贵定县| 绥阳县| 定陶县| 安阳县| 诏安县| 海阳市| 绥滨县| SHOW| 普兰县| 达州市| 南昌县| 万荣县| 祥云县| 建德市| 乌海市| 神木县| 陈巴尔虎旗| 古田县| 敖汉旗| 濮阳市| 新和县| 简阳市| 娱乐| 迁安市| 五莲县| 民丰县| 康乐县| 博乐市| 莎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