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一生要讀的經典
- 魯迅 黎娜
- 1647字
- 2019-01-03 12:57:25
聽泉
入選理由
詩為心聲,畫為心境
普通的自然之景傳達深達的意境
東方美文的典范
鳥兒飛過曠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鳥兒接連不斷地飛了過去。
有時四五只聯翩飛翔,有時候排成一字長蛇陣。看,多么壯闊的鳥群啊……
鳥兒鳴叫著,它們和睦相處,互相激勵,有時又彼此憎惡,格斗,傷殘。有的鳥兒因疾病、疲憊或衰老而失掉隊伍。
今天,鳥群又飛過曠野。它們時而飛過碧綠的田原,看到小河在太陽照耀下流瀉;時而飛過叢林,窺見鮮紅的果實在樹蔭下閃灼。想從前,這樣的地方有的是。可如今,到處都是望不到邊的漠漠草原。任憑大地改換了模樣,鳥兒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們繼續打這里飛過。
不要認為鳥兒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飛翔的。它們為什么飛?它們飛向何方?誰也弄不清楚,就連那里領頭的鳥兒也無從知曉。
為什么必須飛得這樣快?為什么就不能慢一點兒呢?
鳥兒只覺得光陰在匆匆忙忙中逝去了。然而,它們不知道時間是無限的,永恒的,逝去的只是鳥兒自己。它們像著了迷似的那樣劇烈,那樣急速地振翮翱翔。它們沒有想到,這會招來不幸,會使鳥兒更快地從這塊土地上消失。
鳥兒依然忽啦啦拍擊著翅膀,更急速,更劇烈地飛過去……
森林中有一泓清澈的泉水,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悄然流淌。這里有鳥群休息的地方,盡管是短暫的,但對于飛越荒原的鳥群說來,這小憩何等珍貴!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這樣,一天過去了,又去迎接明天的新生。
鳥兒在清泉邊歇歇翅膀,養養精神,傾聽泉水的絮語。鳴泉啊,你是否指點了鳥兒要去的方向?
泉水從地層深處涌出來,不間斷地奔流著,從古到今,閱盡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榮枯。因此,泉水一定知道鳥兒應該飛去的方向。
鳥兒站在清澄的水邊,讓泉水映照著身影,它們想必看到了自己疲倦的模樣。它們終于明白了鳥兒作為天之驕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作者簡介·
東山魁夷(1908~1999),日本畫家,原名新吉,畫號魁夷。生于橫濱,1931年畢業于東京美術學校。1934年留學德國,在柏林大學哲學系攻讀美術史。歷任日本畫院展審查員、常務理事長、顧問等職。他擅以西方的寫實眼光捕捉日本風光之美。1969年獲文化勛章和每日藝術大獎。1976年5月訪問桂林。他長于散文寫作,著有《東山魁夷文集》(11卷)。
鳥兒想隨處都能看到泉水,這是困難的。因為,它們只顧盡快飛翔。
鳥兒想錯了,它們最大的不幸是以為只有盡快飛翔才是進步,它們以為地面上的一切都是為了鳥兒而存在著。
不過,它們似乎有所覺悟,這樣連續飛翔下去,到頭來,鳥群本身就會泯滅的,但愿鳥兒盡早懂得這個道理。
我也是鳥群中的一只,所有的人們都是在荒涼的不毛之地上飛翔不息的鳥兒。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煩亂生活,遮蔽了它的聲音。當你夜半突然醒來,你會從心靈的深處,聽到幽然的鳴聲,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回想走過的道路,多少次在這曠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這個時候,當我聽到心靈深處的鳴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進的標志。
泉水常常問我:你對別人,對自己,是誠實的嗎?我總是深感內疚,答不出話來,只好默默低著頭。
我從事繪畫,是出自內心的祈望:我想誠實地生活。心靈的泉水告誡我:要謙虛,要樸素,要舍棄清高和偏執。
心靈的泉水教導我:只有舍棄自我,才能看見真實。
舍棄自我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想。然而,絮絮低語的泉水明明白白對我說:美,正在于此。
作/品/賞/析
在平淡的文字里,流淌著作者熾熱的生命激情,將生命哲思、人生感悟自然地流露于詩情畫意的描寫中,是東山魁夷的散文的獨特之處。《聽泉》是東山魁夷一篇有名的美文。我們可以通過品讀這篇文章,來感受他高超的藝術表現方式。
作者在文中有兩個具體的表現意象“:鳥”、“山泉”。作者寫鳥成群地飛翔,而山泉是可以讓鳥兒小憩的休息之地,它們可以借此來“養養精神”,看看自己疲憊的身姿。作者用擬人的手法賦予這兩個事物人類特有的思想和靈性,通過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來暗示人類世界的一種生存狀況:為外物所累,在對高度文明的追求中喪失自我,失去人類心靈的平和和幸福體驗。這里“泉水”成了人類心聲的象征,“聽泉”也成了作者希望人類返璞歸真的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