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在“火球”上的冰島
冰島意為“冰凍的陸地”,位于格陵蘭島和挪威中間,靠近北極圈,為歐洲第二大島。這個島國約有75%是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原,其余為平原低地。被冰雪覆蓋的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13%,境內有許多冰川,其中東部的瓦特納冰川是歐洲最大的冰川。冰島不但寒冷多雪,還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活躍的地區。因此,冰島又被人們稱為“冰與火共存的海島”。
公元7世紀時,愛爾蘭僧侶最早抵達冰島,他們視此為隱修之地,一直到9世紀初期。傳統上,公元874~930年之間被定義為冰島的“墾殖期”,當時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政治動蕩,迫使許多北歐人向西流亡。最先來此墾殖的是挪威人,他們于公元874年安身于一個有溫泉熱氣的地方,他們給它起名為雷克雅未克,意為“煙籠灣”,就是現在冰島的首府。
冰島地形特殊,雖然國名為“冰”島,島上卻有200多座火山,幾乎整個國家都建立在火山巖石上,大部分土地不能開墾,是世界溫泉最多的國家,所以被稱為冰火之國。大自然的偉大力量在冰島呈現出溫柔、粗獷、奇特、怪異、虛幻、甚至殘酷、無奈,在這個島上可以領略到冰川、熱泉、間歇泉、活火山、冰帽、苔原、冰原、雪峰、火山巖荒漠及瀑布。冰島地質與洋底相似,其基巖以玄武巖和火山巖屑為主。大陸的基巖上還有一層花崗巖,但冰島卻基本沒有。冰島目前的巖石,大部分早在6000萬到4000萬年前凝固而成。由于冰島長期有火山活動,化石極為稀少,所以鑒定地質年代差不多只限于利用巖石中所含的放射性同位素。
冰島的200多座火山中,有30多座為活火山,史上曾記載的爆發次數就多達150多次。冰島位于大西洋的海溝上,每次海溝擴張,都會引發火山爆發和地震。18世紀時,頻繁的火山爆發毀壞了冰島1/4的土地,讓冰島人多年看不到太陽。近年來,科學家通過紅外線探測器已找出5個地溫上升的地區,表示可能有火山爆發的危險。自從公元12世紀以來,冰島最有名的火山——赫克拉峰每個世紀都約有兩次大爆發。
1947年,赫克拉峰開始了最猛烈的一次爆發,整個地區的天色變為一片昏暗,風把一些火山渣和火山灰吹到冰島以東1600千米外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熔巖一股一股地從峰頂的火山口流出,一直流了一年多。熔巖停止流出后,加上新噴出的巖層,赫克拉峰的火山錐加高了130多米。第二年春天,火山爆發停止后,深厚的火山氣還繼續沿山坡流下,凝聚在附近的山谷中,導致放牧的牲畜常被熏死。
位于冰島南端的威斯特曼群島,大約1萬年前在火山噴發后,它們才從北大西洋海底升起成為今天的樣子。威斯特曼群島由16個小島組成,其中最大的一個叫海姆依島,在冰島語里是“故鄉的島”的意思。海姆依島碧波環繞,重巒疊嶂,綠草如茵。但海姆依島上的兩座活火山隨時有爆發的危險,埋在冰層底下的火山,一旦蘇醒,則掀開冰蓋,將大量冰塊噴發出來,造成奇特的噴冰現象。1973年火山突然爆發,四處蔓延的巖漿和直沖云霄的火山灰,毀了島上1/3的村落,湮沒了數百幢民宅。但面對隨時可能爆發的活火山,當地人卻并沒有表現出恐懼和逃避,他們依然安居樂業,生活得悠閑自在。同時,火山也成為海姆依島最吸引人的景觀之一,游客們來此不僅是為了欣賞當地的美景,還盼望能探尋當地奇特的火山地貌,體會與火山為伴的感受。
為了降低火山噴發的危險,科學家們一直在對冰島進行密切觀測,哪一天火神會發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