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名人全知道
- 柴少飛
- 1442字
- 2019-01-03 12:16:11
全才文壇領袖,一代文章之宗——蘇軾
名人簡介
名人檔案
■ 姓名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 生卒年1037~1101年
■ 祖籍 眉山
■ 身份 北宋杰出的文學家/文壇領袖
蘇軾從小研讀經史,受儒學影響較深。他22歲考取進士,嘉六年(1061年)應直言極諫策問,授大理寺評事簽書鳳翔府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在嘉
六年的對策中,他發(fā)表過改革弊政的議論,其后又在《思治論》中提出“豐財”、“強兵”、“擇吏”的建議。但他希望改革應通過社會各階層的自覺調整與道德完善來改變社會的衰敗。
神宗時,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而卷入上層政治沖突,主動要求外放,先通判杭州,后又做過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知州。45歲時,因“烏臺詩案”入獄,出獄后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元豐八年(1085年),神宗去世,哲宗即位,高太后垂簾聽政,蘇軾被召入京,任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由于蘇軾不同意司馬光等人一味“以彼易此”的做法,與當權者發(fā)生沖突,又自求調離京城,出知杭州,后又輾轉就任于潁州、揚州、定州的地方官。哲宗親政后,宣布繼承神宗的一套,起用自稱維護新法的官僚,打擊“舊黨”。蘇軾也被列入懲處之列,一貶再貶,最后貶到嶺南、海南島。蘇軾確實是“一肚皮不合時宜”,無論舊黨還是新黨上臺,他都不討好。直到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大赦元舊黨,他才北歸,次年到達常州。但是長期流放,加上跋涉的艱辛,他從此一病不起,最后死于常州,追謚文忠。
蘇軾具有堅定執(zhí)著的品格,他敢于堅持自己的意見,不盲從,不徇私,表里如一。在地方官任上,他也始終關心民間疾苦,努力興利除弊。
多年的宦海挫折使蘇軾感到極其無奈,他只能從老莊哲學、佛禪玄理中追求超越與解脫,求得個人心靈的平靜。雖屢遭貶謫,依然豁達大度、灑脫隨緣、樂觀豪放,寫出了無數千古絕唱,在詩、詞、文、書法、繪畫各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天才巨匠。
蘇軾的詩題材廣闊,富含哲理,富于變化,揮灑自如,自然奔放。他把古詩中常見的題材提升到很高的層次,使得詩的內涵更為深厚。同時在跌宕起伏中把他曠逸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些特點在《東坡七集》中有很深刻的體現。其中最有影響力和感染力的是他的言志抒懷詩和對自然風光的吟詠。“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他的抒情寫景小詩,筆觸詼諧幽默,極富生活情趣和哲理,令人回味無窮。
蘇軾代表著北宋文學變革的最高成就,他的創(chuàng)作體現了這場文學變革所追求的文化理想,審美趨向,他的作品已成為中國文學的寶貴財富。
名人逸事
蘇軾不僅會喝酒,而且會釀酒,有人稱他為“釀酒專家”。他在黃州釀蜜酒,以少量蜂蜜摻了蒸面發(fā)酵,以米和米飯為主料做成米酒。在定州釀過松酒,這種酒甜中帶點苦味。在廣東惠州釀過桂酒,用生姜、肉桂做配料釀成。這種酒溫中利肝,輕身健骨,養(yǎng)神發(fā)色,常服可延年益壽,蘇軾稱這種酒是天神的甘露。
他在海南釀過“真一酒”。真一酒是上等好酒,用白面、糯米、清水三物釀成,呈玉色,酒性溫和,飲之可解渴而不易醉。與王駙馬所釀碧玉香完全一樣。蘇軾特為此酒寫過《真一酒歌》和《真一酒詩》。
名人作品欣賞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念奴嬌·赤壁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