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名人全知道
- 柴少飛
- 1585字
- 2019-01-03 12:16:07
中國“書圣”——王羲之
名人簡介
名人檔案
■ 姓名 王羲之/字逸少
■ 生卒年321~379年
■ 祖籍 瑯琊(今屬山東)
■ 身份 書法家
王羲之出身貴族,他的伯父王敦、王導都是東晉顯赫的權貴。王羲之入仕之后,做到了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們都稱他為“王右軍”。王羲之生性正直,對當時的政治腐敗極為痛恨。他怒斥當朝官員,認為他們應該自貶官職向百姓謝罪。王羲之的率真難免要得罪權貴,后來就是因為與上司不合稱病辭官,隱居于會稽山陰,直到去世。
在父親王曠的啟蒙下,王羲之幼年時就開始學習書法,并且很是癡迷。少年時又跟隨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衛夫人夸獎王羲之將來的成就一定會大大超過自己,成為著名的大書法家。
王羲之為后世留下了許多苦練書法的典故。他隱居山中專心致志地臨摹鐘繇和張芝等人的楷書、草書作品時,用了無數的竹葉、樹枝、木片、山石,紙張絹帛更是不可勝數;他走路、休息時也在揣摩字的結構、間架、筆法,在自己身上比劃練習,連衣服都戳破了;王羲之門前有一個水池,他每天練完字之后,就到水池中沖洗筆硯,天長日久,水池竟然變成了“墨池”。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羲之的書法終于自成一家。他吸取了漢魏時期書法家的精華,對楷書、草書、行書三種書體以及用筆、結字、章法、布白等方面都有大膽的創造,他的書法作品“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稱得上是絕世佳品。
王羲之的行書,以《蘭亭集序》最為著名,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對后世的書法家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蘭亭集序》寫于353年春,全篇28行,328字,字字“遒媚勁健,絕代所無”,其中的20個“之”字、7個“不”字,更是情態各異,絕不雷同,可謂別開生面。
王羲之不僅行書獨步天下,他的楷書也是一絕。他在學習鐘繇的基礎上,改革創新,青出于藍,并變文字的楷書為書法的楷書。《樂毅論》、《黃庭經》、《孝女曹娥碑》等最為有名,至今仍在流傳。
王羲之還改革了草書,并使其走向成熟。他的草書灑脫自然,如同“龍跳天門,虎臥鳳閣”,代表了晉代草書的最高成就,流傳后世的《十七帖》堪稱草書藝術中的絕世之作。
王羲之的書法名揚天下,被世人推崇為“書圣”。千百年來,學習他的書法的人不可勝數。自隋朝至清,人們創作行書作品時多受《蘭亭集序》的影響,大書法家歐陽詢、顏真卿、褚遂良、蘇軾、黃庭堅等更是以他為宗師。王羲之所創造的那種空靈蘊藉的氣韻,從古到今都是書法藝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名人逸事
太尉郗鑒聽說太傅王導家的子侄都是少年才俊,就派了一個門生到王導家求親。王導聽明來意后,就讓門生自己去東廂房里隨意挑選。王家的公子果然個個眉清目秀,英姿勃發。諸位公子也聽說了郗太尉選婿之事,于是個個收拾齊整,在屋子里正襟危坐。只有王羲之一個人袒腹躺在東床上,不把選婿之事放在心上。
門生回去之后對太尉說了王家諸位公子的情況,太尉聽后高興地說道:“那個袒腹東床的公子,就是我的好女婿了。”于是,郗鑒就把女兒嫁給了王羲之。
名人作品欣賞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蘭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