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的珊瑚還能活多久
海水隨著污染、破壞性捕魚活動正在迅速變暖,世界各地的珊瑚礁已變成地球上被威脅最嚴重的生態系統之一。據最新的統計資料,世界上1/4的珊瑚礁已經“死亡”。如果全球變暖現象持續下去,很可能在30~50年內地球上的珊瑚礁就要消失。
人類正在毫不吝惜地破壞珊瑚礁。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漁民為了捕魚,先用氰化物或炸藥使生活在珊瑚礁里的魚“暈”過去,然后將珊瑚礁掰碎,從珊瑚礁裂縫中拉出處于昏睡狀態的魚。目前,世界上只有不到1%的珊瑚礁被保護起來,以免受到如此“殘害”。
珊瑚蟲是一種奇特的動物,或許正是這種奇特性成為它容易被毀滅的原因。珊瑚蟲居住在自己分泌的石灰質骨骼聚集成的“巖石”里,其食物主要為單細胞的藻類。可能全球變暖就是藻類對珊瑚蟲的“報復武器”:溫暖的海水促進了藻類的新陳代謝,它們代謝產生了更多的氧氣。珊瑚蟲在40℃的海水中會出現氧氣中毒現象,然后它吐出藻類,留下白色的物質(這種現象叫做白化),同時停止再生長。如果海水溫度還是那么高,珊瑚蟲最后會死去。

豐富多彩的海底世界
1998年發生厄爾尼諾現象使那年海水的變暖區域從非洲開始,穿過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海域一直延伸到太平洋,當時許多珊瑚出現了白化現象。據海洋生物學家推測,如果珊瑚不再被另一次熱潮或者風暴襲擊,那么它們“白化”后,要想完全“復原”,起碼要花上20~50年的時間。如果北半球熱帶水域的溫度自1984年以來每10年上升1℃,厄爾尼諾和強風暴發生的頻率將越來越高,每隔三四年珊瑚就會出現一次白化現象,那么珊瑚在不久的將來將永遠消失了。
另外,海洋中還有專門吞噬珊瑚的魚類。隆頭魚尖利的前牙十分大,像鸚鵡的嘴一樣集中在一起,它用尖利的牙齒咬碎珊瑚,另外一副牙齒用來磨碎珊瑚,將其磨成沙粒;它還吃珊瑚蟲的肉和藻類,一條隆頭魚每年破壞的珊瑚達到1噸重。
采取措施拯救珊瑚,這是當前的一個十分緊迫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