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印度河文明古城的消失

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拉爾卡納縣南部,印度河的右岸,有一座半圓形的佛塔廢墟。這里白天狂風怒吼,沙塵飛揚;夜晚寒風習習,盡收眼底的只有一望無際的沙漠。多少年來,這里一片荒蕪,滿目凄涼,被當地人稱為“死亡之丘”,但許多學者更喜歡稱它為“核死丘”。1922年,印度勘察隊員偶然在這里的佛塔廢墟內,找到了幾塊刻著動物圖形和令人費解的文字的石制印章。此后60多年,考古學家在這里發掘出了一個建于4500年前的古城遺址,向世人證明了印度河文明與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一樣古老而燦爛。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摩亨佐·達羅,標志“印度河文明”的古城,198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兩個大城市以及100多個較小的城鎮和村莊,兩個大城市方圓都超過5千米。但是,后來印度河文明消失了。印度河文明古城遺跡的發掘能帶給人們探索古印度文明的什么線索呢?印度河文明又是怎樣被遺棄的?

兩大古城遺跡的發掘

印度河是世界上較長的河流之一。但在18世紀之前,人們根本沒有想到這條藏身于沙漠、人跡罕見的河流曾有過堪與古埃及相媲美的璀燦昨天。而且與其他古代文明相比,完全是史無前例的。

印度河文明最早引起人們注意是18世紀哈拉帕遺址的發掘,在這里發現了大都市殘址。19世紀中葉,印度考古局長康寧翰第二次到哈拉帕時,發掘出一個奇特的印章,但他認為這不過是個外來物品,只寫了個簡單的報告,此后50年,再也無人注意這個遺址了。后來,考古專家以含哈拉帕在內的旁遮普一帶為中心,東西達1600千米、南北1400千米的地域內,發現了屬于同一文明的大量遺址。這個發現震動了考古學界,因為涵蓋范圍如此之大的古文明在世界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192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人們發現了位于哈拉帕以南600千米處的摩亨佐·達羅遺跡。這里出土的物品與哈拉帕出土的相似,人們才想起了50年前哈拉帕出土的印章,考古學家開始注意這兩個遺址間的廣大地區。這些遺址位于印度河流域,所以被稱為印度河文明。據考證,遺址始建于5000年以前甚至更早的年代。然而令人激動的還不僅是它的面積和年代,不久,人們就發現雖然這些遺址屬于同一文明,但生活水平并不一樣,這是什么原因呢?

對哈拉帕出土的印度印章進行研究的結果令人失望,沒有人能釋讀印章上的文字。文字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水準,有文字的印章可能在政治、經濟活動中擔任重要角色。而且印章只在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出土,于是專家們推斷,摩亨佐·達羅與哈拉帕都是都市,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處于同一文明的人生活水準不一樣,當然這只是推測。

為了進一步證實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的都市性質,考古學家對摩亨佐·達羅進行了最廣泛的發掘。摩亨佐·達羅面積約100平方千米,分西側的城堡和東側的廣大市街區。西側的城堡建筑在高達10米的地基上,城堡內有磚砌的大谷倉和被稱為“大浴池”的凈身用建筑等,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谷倉的龐大,這似乎顯示了這個城市當時的富足。不過裝滿大谷倉的谷物是怎樣征集來的呢?

哈拉帕地區東南邊緣4000多年前的洛薩港口

市區有四通八達的街道,東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各寬10余米,市民的住房家家有井和庭院,房屋的建材是燒制過的磚塊。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這是難以置信的,因為在其他古代文明中,磚塊只用于王宮及神殿的建筑。最令考古學家驚異的是其完整的排水系統。其完善程度就連現今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現代都市也未必能夠達到。二樓沖洗式廁所的水可經由墻壁中的土管排至下水道,有的人家還有經高樓傾倒垃圾的垃圾管道。從各家流出的污水在屋外蓄水槽內沉淀污物再流入如暗渠的地下水道,地下水道縱橫交錯,遍布整個城市。面對如此密集的地下水道,人們不禁瞠目結舌。住宅區各處均設有崗哨。從挖掘結果看,這是一個十分注重市民生活公共設施的城市。這是一個什么形態的社會呢?為什么它沒有宮殿,所有的住房水準又都一樣,完全不同于宮殿、神殿林立的古印加,美索不達米亞及國王,法老陵密布、貧富懸殊的埃及呢?除了完善的公共設施之外,還有不少通向印度河乃至阿拉伯海的港埠,這是廣泛而積極的經濟活動的表現。這所有的一切出于何人的規劃?這個設計師可以說具有現代化的頭腦。另外,整個摩亨佐·達羅沒有防御系統和攻擊武器,也沒有精美奪目的藝術作品,這也是已知古代文明中的唯一先例。

這些城市的統治者是什么人?考古學家按照慣例首先在摩亨佐·達羅尋找王宮和神殿,結果一無所獲。這又牽涉了一個問題:是什么人,用什么樣的方法統治這塊遼闊的國土?而且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有著完全相同的城市建設,難道它們都是首都?因為沒有神殿,能不能用其他古文明中的例子——古印加、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的國王同時兼任法老或祭司王來推測統治者呢?所有遺址中確實沒有發現祭司王統治的痕跡,難道5000多年前的印度河文明已經廢棄了君主制?這么大的國土不可能沒有統治者,考古學家又仔細研究第一塊和以后出土的印章,但經過一個世紀的努力,印章上的字還是無法讀解。那么,它是否是一種權力的象征,如果是,這兩個城市為什么又沒有神殿和宮殿呢?

因為有一小部分印章上刻有神像,于是有人推測,這可能是宗教遺物。但也有人反駁說,這完全是家族或個人的保存品,不能說明整個國家具有宗教性質,況且出土的近3萬枚印章有神像的只是很少一部分。謎團越來越大。有人認為只要能夠釋讀印章上的文字,就可以解釋這個文明的來龍去脈。其實,文字固然可以使人了解整個文明的起源和衰落,但大多數考古學家認為必須從多方面研究,以相互印證。

究竟是什么人創造了這個文明,開始人們曾誤以為它是受其他文明的影響發展起來的,但是進一步考古發現,無論是文字還是印章都是其他地方看不到的,而且對出土人類骨骼的鑒定也表明這里的人融混了許多人種的要素,不是現在已知的某個特定民族。

那些當時在今天已經無法居住的地方建設如此高度文明的城市的人,如果不是印度人的先人,那又是什么人呢?

有人認為,印度河文明與其他文明是同時崛起并存的。是不是可以說,印度河文明發展之初,受到過外來文明的影響,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了獨特的高度文明。

摩亨佐·達羅的消失與核戰爭有關嗎

規模宏大的摩亨佐·達羅古城建于印度河流域,全部由毛坯磚建成,包括一座衛星城,周圍建有壁壘,是青銅時代的古城遺址。城址占地約8平方千米,按城市規模推算,當時的人口在4萬人左右。城鎮街道大部分是東西向和南北向的直路,成平行排列,或直角相交。主要街道寬達10米,下面有排水道,用拱形磚砌成,形成一個獨特的排水系統。數千間房屋好像棋子般布滿全城。每個住宅都有6~10間房,并有院子,最突出的是一幢包括許多間大廳和一個儲存庫的建筑物。它可能就是當時摩亨佐·達羅城的國王或首領居住的地方。住宅大都有水井和整潔的浴室,而且有一條修得很好的排水溝,把廢水引入公共排水渠中。大小住宅多半都在外墻里面裝有專用的垃圾滑運道。居民可以把廢物倒進滑運道,滑到屋外街邊小溝。小溝又連接下水道系統。如此復雜的污物和污水處理系統,不僅在上古時代是無與倫比的,就是當今世界上的許多城鎮也望塵莫及。

古城大體可分為上城和下城兩部分。上城首先看到的是高達15米的圓形古堡。從古堡往下走,是著名的大浴池和糧倉,大浴池由紅磚和灰漿砌成,四周還有精巧的上下水道。研究印度河文明的專家認為,這座大浴池很可能是為宗教儀式服務的。現在,印度河一些地區仍保留著將沐浴用于宗教儀式的傳統。下城離上城約1000米,當人們置身于兩人多高的街墻之間時,迎面會有涼風習習吹來,使人們對古代建筑師巧妙地利用季風進行自然通風的技巧驚嘆不已。

古城出土了數百件奇異的人形陶俑,描繪了當時的“圣母”祭祀儀式,體現了古摩亨佐·達羅人的藝術創作特點,表現了他們對“神力”的敬畏和虔誠。出土文物中有一尊似是教王一類首領人物的塑像,頭系發帶,面蓄胡須,左肩上斜搭一件飾有三瓣花圖案的大氅,雙目微睜,顯出沉思的模樣。另一件精巧的文物珍品是一個舞女的塑像,全身赤裸,叉腰翹首,栩栩如生,一副高傲尊嚴的神態。此外還出土了大量石制印章、陶器、青銅器皿等文物。印章上刻有牛、魚和樹木的圖形文字,很像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不過,遺憾的是,這些“天書”至今還沒有被人們識讀。

城市是文明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有學者認為類似摩亨佐·達羅先進發達的城市規劃與1000多年后的古羅馬時代處于同等的水平!而在其所處的時代,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們還居住在山洞中,或是住在用樹枝樹葉、泥土搭起、壘起的簡陋棚屋里,最多也不過是1000人以下的村落。

可是,在3500年前的一天,這座城市神秘地消失了,葬身于黃沙之下。而且種種跡象表明,這里的居民在一個短暫的時間內突然無影無蹤地消失,并遺棄了這座城市。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摩亨佐·達羅人在離開這個城市后,去了哪里?為什么在別的地方沒有再現這個城市的文明?這些謎一直困擾著考古學家們。有意思的是,在印度語中,摩亨佐·達羅的意思是“死亡之丘”。為什么叫這樣一個名字呢?難道一開始就蘊涵著某種不解的神秘?

史學家認為,昔日摩亨佐·達羅郊外也是郁郁蔥蔥,有著和尼羅河一樣寬闊古老的印度河。它不僅灌溉著千里沃野,也孕育著人類的文明。只是到了后來,由于過度的放牧和種植,破壞了生態平衡,使得植被稀疏,表土裸露,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水分迅速蒸發,最終淪為一片沙洲。可是,這樣的解釋卻無法說明摩亨佐·達羅人為什么也消失了。

也有人提出,是一次大地震毀滅了城市,可是,這里絲毫沒有地震遺留下來的痕跡;有人認為,是一場瘟疫使居民們遠走他鄉,可是,為什么他們沒有在其他地方創造同樣的文明呢?還有人認為,是別的部落占領并且洗劫了城市。可是,誰又相信,最文明的國度會被原始野蠻的部落征服呢?或許可以從摩亨佐·達羅出土的人骨上找到一些線索。這里出土的人骨,都是在十分奇異的狀態下死亡的,換言之,死亡的人并非埋葬在墓中。考古學家發現這些人是猝死的,在通常的古文明遺址中,除非發生過地震和火山爆發,否則不會有猝死的人。摩亨佐·達羅沒有發生過上述兩件事,人骨都是在居室內被發現的,有不少居室遺體成堆地倒著,慘不忍睹。最引人注目的是,有的遺體用雙手蓋住臉呈現出保護自己的樣子。如果不是火山爆發和地震,那是什么令這些人瞬間死去呢? 這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一個謎,考古學家們提出了流行病、襲擊、集體自殺等假說,但均被推翻了。無論是流行病還是集體自殺,都不能解釋這“一瞬間”的死亡。為了解開這個謎團,印度考古學家卡哈對出土的人骨進行了詳細的化學分析。卡哈博士的報告說“:我在9具白骨中發現均有高溫加熱的痕跡……不用說這當然不是火葬,也沒有火災的跡象。”是什么異常的高溫使摩亨佐·達羅的居民猝死呢? 公元前3000多年的大敘事詩《瑪哈巴拉德》中記敘的戰爭景象一如廣島原子彈爆炸后之慘景,提到的武器連現代化武器也無法比擬。另一首敘事詩《拉瑪亞那》描述了幾十萬大軍瞬間完全被毀滅的景象。詩中有一點值得注意:大決戰的場地是被稱為“蘭卡”的城市,而“蘭卡”正是當地人對摩亨佐·達羅的稱呼。最后,英國科學家杰文波爾力排眾議,提出了摩亨佐·達羅城遭受了原子彈襲擊。研究者們在城中發現了許多爆炸的痕跡,并且找到了爆炸中心。在爆炸中心1平方千米半徑內所有建筑物都成了齏粉,距離中心愈遠建筑受毀壞程度越小。在距中心的較遠處,發現了許多人骨架。從骨架擺放的姿勢看,死亡的災難是突然降臨的,人們對此毫無察覺。而且這些骨骼中都奇怪地含有足以與廣島、長崎核襲擊死難者相比的輻射線含量。不僅如此,研究者們還驚奇地發現:這座古城焚燒后的瓦礫場,看上去像極了原子彈爆炸后的廣島和長崎,地面上還殘留著遭受沖擊波和核輻射的痕跡。對遺址中的大量粘土和礦物碎片進行分析的表明,它們被燒熔時的溫度高達1400~1500℃,而這種高溫,當時的鍛造條件是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的。

摩亨佐·達羅古城遺址

從這一片廢墟中似乎可以看出它曾經遭受過人為的破壞,所以有的學者懷疑它遭受過核打擊。

聯系到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對5000多年前史實的生動描述,后人也可對“核死丘”的遭遇領悟一二:“空中響起轟鳴,接著是一道閃電。南邊天空一股火柱沖天而起,比太陽耀眼的火光把天割成兩半,房屋、街道及一切生物,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天火燒毀了……”, “可怕的灼熱使動物倒斃,河水沸騰,魚類等統統燙死。死亡者燒得如焚焦的樹干,毛發和指甲脫落了;盤旋的鳥兒在空中被灼死,食物受到污染……”。難怪美國“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認為這部印度古代敘事詩中記載的分明是史前人類遭受核襲擊的情形。

可是,當年繁華的城市,由于歲月的消磨,洪水的沖刷和鹽堿的腐蝕,現在僅剩下一片片磚瓦殘跡。但摩亨佐·達羅遺址也以其驚人的古代文明、神奇的難解之謎,吸引著無數學者和游客的到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连县| 余庆县| 玛曲县| 资溪县| 理塘县| 九寨沟县| 江津市| 柳河县| 荆门市| 信丰县| 横峰县| 莒南县| 邵武市| 商都县| 平陆县| 尼玛县| 腾冲县| 镇康县| 金堂县| 宽城| 清水县| 勐海县| 团风县| 营口市| 绥宁县| 藁城市| 虞城县| 伊春市| 长宁县| 杭锦后旗| 淮南市| 清镇市| 中阳县| 长乐市| 阿尔山市| 新野县| 射洪县| 锡林浩特市| 张掖市| 富蕴县| 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