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未解之謎
  • 張榮華
  • 2162字
  • 2019-01-03 12:12:47

吳三桂“一怒為紅顏”嗎

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春天,李自成農民軍攻占了北京,崇禎帝在景山自盡。此時遼東總兵吳三桂擁重兵駐扎在山海關。背面是南下的清兵,南面是提兵挺進的大順軍隊。吳三桂的進退將對當時的戰事起到近乎決定性的影響。最后,吳三桂選擇了降清之路。于是吳三桂與李自成雙方在山海關附近激戰之時,關外的清軍突然出現,攻擊李自成軍,李自成軍措手不及,敗績而退。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后,在清朝軍事統一中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那么吳三桂為什么投降清朝?是真心投降清朝嗎?后代史家對此議論紛紛。

第一種說法是為了陳圓圓。

吳偉業(號梅村)在《圓圓曲》中寫道:“慟哭六軍皆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這兩句詩生動地揭示了吳三桂投降清朝的心態。“縞素”是為死去的崇禎帝戴孝,“紅顏”自然是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

明朝末年清兵攻打到錦州,吳三桂在崇禎的命令下奔赴北方前線。由于明朝制度軍中不能攜帶姬妾,所以吳三桂只能讓陳圓圓留在北京。不料,李自成的起義軍很快就攻進了北京城,吳三桂之父吳襄也投降了闖王的軍隊。當時吳三桂率領的軍隊乃是當時號稱為“關東鐵騎”的數萬精兵,李自成和清朝都急于得到他。吳三桂自己則持觀望態度,遲遲沒做出決定。在這個關節上,李自成軍隊的一個將領劉宗敏聽說了陳圓圓的美貌,便想要得到她。于是這位將領抓來吳襄,拷問陳圓圓的下落,并帶兵到吳三桂的府上帶走了陳圓圓。這個消息傳到了吳三桂的軍帳,吳三桂勃然大怒,拔劍斬案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于是轉而向清乞兵,使六軍披麻戴孝,打著為大明王朝的崇禎帝報仇的旗號,帶兵打入北京。就這樣,吳三桂投降了清朝,成為了清王朝統一中原的開路先鋒。接下來,他又引兵進攻李自成,接受清朝官爵,鎮壓大順、大西政權,追殺南明政權永歷帝,儼然是清王朝的一員猛將。

吳偉業的《圓圓曲》一出,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的降清原因,幾乎成為定論。但是有人提出了異議。他們指出,吳三桂降清不可能起因于陳圓圓被掠。對于一個帝王將相來說,女子不過是他們的玩物而已。陳圓圓雖然美貌,但是她不過是妓女出身,不過是被別人當作是禮品送來的政治投資。像吳三桂這樣一個聰明的人,怎么可能為了她而確定自己的重大政治決策?從劉宗敏這方面講也是不合情理的。劉宗敏是一個忘我投身李自成事業的人,是李自成手下的忠實部屬,甚至曾經在危難的時候殺掉了自己的妻子追隨李自成。他不會不明大義,為了一個女子而影響大順政權前途。之所以會有吳三桂為陳圓圓而降清的說法,一方面是人們對吳三桂降清的諷刺貶斥,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后人對此事的附會加工以及文學創作上的需要。

二是為父報仇說。

根據《遼東海州衛生員張世珩塘報》記載,當時李自成的軍隊實行了一項追贓助餉的政策,對明王朝的大小官吏嚴加拷訊,逼要銀兩資助軍隊。吳三桂的父親、明朝遺臣吳襄,本來已經歸順大順,然而也被捉拿拷打,強逼交銀,“止湊銀五千兩”。后吳三桂得悉父親被大順軍拷打將死,怒不可遏,于是放棄了本要投靠李自成的計劃,轉而投靠清朝,決計攻滅大順,為父雪仇。

但是有學者認為此說不實。《明季北略》記載,吳襄投降大順后,曾經充當說客,寫信給吳三桂勸他降大順。吳三桂對此非常生氣,并因此聲稱斷絕父子關系,說“兒與父訣,請自今日。父不早圖,賊雖置父鼎俎之旁,以誘三桂,不顧也。”后來,當起義軍以他全家性命相威脅的時候,吳三桂也同樣置之不顧,結果全家三十多口人被殺。這樣的一個人,可能為父報仇嗎?他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安全和帝位罷了,為父報仇不過是一塊遮羞布而已。

第三種說法是說吳三桂投降清朝乃是出自階級的本性。

李自成所率的農民起義軍在進入北京后,基本保持著農民起義軍本色。吳三桂也許曾經有過投靠李自成的想法,但是那不過是為了保全自己利益的政治投機罷了。尤其是當他知道李自成的軍隊在北京城內拷掠明朝降臣后,他對李自成的幻想就完全破滅了。而清朝對他則會是高官厚祿,他出于其大官僚地主階級的本性,為維護本階級利益,保證自己的榮華富貴,也必然會作出投降清朝的選擇。

吳三桂像

也有人認為,吳三桂并沒有真心投降清朝,只是無可奈何之下的權宜之計。當時的吳三桂雖然握有重兵,但是他的兵力在李自成和清兵面前也不過是微弱的力量。形勢讓他必須在兩者之間作出選擇。實際上,在引清軍入關前,吳三桂是一貫堅持抗清的,吳三桂曾經多次嚴拒了明降清將領的勸降。在李自成攻逼下準備聯清時,他寫信給多爾袞只說在攻滅大順政權后,“我朝之報北朝者,將裂地以酬”,可見他只是想借兵聯合,并無投降歸附之意。山海關戰后,清廷對吳三桂極不放心,吳三桂的力量也遠遠不能控制當時的局面。但是吳三桂在發布的檄文中,稱:“周命未改,仍是朱家之正統。”并且要求:“凡我臣民為先帝服喪,整備迎候東宮”,為明王朝搖旗吶喊。此外,后來他還招攬奇才,廣植黨羽,訓練士卒,囤積財貨,為反清復明做了不少的工作,最后終于在1673年起兵反清。持這種看法的人指出,對吳三桂的降清如果簡單地視為賣國投敵,無疑是站在了大漢族主義和明王朝的立場上,對于吳三桂是不公平的。

然而這種說法,始終很難得到世人的同情和認可。尤其是對于后來吳三桂的起兵反清舉動,后世普遍認為那不過是因為康熙下令削藩,吳三桂自感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嚴重威脅,絲毫不是為了明朝。看來,對于吳三桂投降清朝的原因還要繼續地爭執下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历史| 黄骅市| 昌邑市| 延庆县| 崇左市| 靖边县| 怀安县| 都兰县| 岑巩县| 葵青区| 英吉沙县| 临朐县| 吉林市| 白河县| 剑河县| 罗源县| 墨竹工卡县| 阿瓦提县| 中方县| 永城市| 当雄县| 介休市| 莲花县| 莱阳市| 惠州市| 郸城县| 石台县| 十堰市| 驻马店市| 大英县| 泰宁县| 顺义区| 璧山县| 武夷山市| 兴国县| 平泉县| 昭觉县| 吴桥县| 诸城市| 甘肃省| 绥化市|